童年在別處讀后感1500字
在湘西那個美麗的小鎮鳳凰,總能看見一個矮小的身影沿著大街小巷游逛。他有時拎著書籃,過小溪的時候就將它頂在頭上,有時干脆就把那多余的籃子交給土地神看管,自己跪到田塍上捉蟋蟀。他看人織繩子,織竹簟,做香;看人下棋、打拳,相罵,看磨針,剃頭,打豆腐。還特別鎮定地看人扎冥器,甚至看被野狗咋碎的尸骨,還特別不尊敬的拿木棍戳死人的頭顱。當然,他也看滿天斑斕的風箏,看樹上累累的果實,聽黃鸝悠揚的歌聲。他為此不斷逃學并樂在其中,因此每每要挨家人的懲罰,但即便罰跪的時候他也不閑著,他的思想天馬行空,想著大地上的事情,他親眼見過的,聽到的,接觸過的一切鮮活的事情。于是,漸漸的,人間生活這本大書被他一頁頁揭開,這顆靈慧的心從此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他的內心充滿了世界上最真摯純樸的感悟。他的感情“流動而不凝固”,如同涓涓的小溪,至清至純,流出了這個最美麗的水鄉鳳凰,也載來了一位性靈作家――沈從文。
沈從文一絲不茍的給我們講他的童年,講他如何變著法子逃學,講小小的教室如何無法鎖住他插上翅膀的心思。他的全部樂趣都在于教室外鳳凰鎮上各色各樣的人和事,還有如今的孩子看不到的鄉情野趣。也正是有了鳳凰這個靈秀的好地方,沈從文這顆好奇的心才得以逍遙自在的捕捉人間每一縷情趣。
沈從文的童年,無疑對他以后的創作起到不可撼動的作用。沈從文,厭惡世俗但又因其身上具有社會責任感所以并不憤世,而是將他一腔明凈的心思寄于喚起人們對人性與愛的思考上。如果說他的思想是一朵不染的蓮花,那么這顆種子,就是在童年播種下的。那用于貢奉人性的`潔白象牙塔,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悄悄打著基礎。
然而,他的童年畢竟在別處,在中國最美的山水中,回到這一代青年人的童年,恐怕無人可以與沈從文比擬。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也不乏思想深刻、認識清醒的,可是在如同工廠流水線般打造考試機器的教育制度下,這批年輕人多數成了異類、“憤青”。他們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尖銳的諷刺與批判。不做“沉默的大多數”的他們,敢于用自己的聲音與熱情表達人生觀。比如韓寒、春樹等。他們的文字一如這個城市的鋼筋水泥般冰冷,總會令人掠過一絲心寒。也許與過去的文人相比,他們的思想深度毫不遜色,可這種深刻的認識是建立在對社會陰暗的失望與不屑上的。很少能從這一批年青人身上讀到沈從文那種一派清波般的語言,那種像陽光下溪水潺潺流過心頭的感受。多數時候,我會從他們的文字里讀出心酸,由大笑到落淚,深深的被觸痛,卻無法感受到心靈上溫柔的撫摸,不夸張的說,我從這些青年人身上讀到絕望。而沈先生,至少能給予我們些許希望與鼓勵。即使沈老對于拯救人性這個壯舉有心無力,他依然能保持真自我而不會被同化。無論身在何處,他都記著他的鳳凰,一片凈土。他有可以守望的純真與美好,所以保持著不渝的赤子之心。
鳳凰這個小學童因為逃學,明白了許多孩子一輩子也不會明白的東西。他說:“我就喜歡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而我們無從逃學,我們只有一本又一本讀著“小書”。終于,有人不干了,激流勇退投身寫作,最終湮滅在各種各樣的利欲中。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我們不僅無法擁有一個很“童年”的童年。
更可悲的是,我們連精神世界中最神圣的地盤也無力抵抗時代洪流的沖擊。不是在沉默中滅亡,就是在沉默中爆發,要么,在沉默中腰包漸鼓。沒有童年,所以想象無法插上翅膀。
所以大人們都特別現實的抨擊現實,然后再特別現實的繼續著現實。
沈先生的童年,在別處。
【童年在別處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童年》讀后感10-26
《童年讀后感09-16
暑假童年讀后感08-29
童年讀后感讀書12-20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10-30
《童年》個人讀后感10-29
寫童年讀后感10-08
《童年》初中讀后感06-18
閱讀童年讀后感03-31
初中《童年》讀后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