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后感兩篇
篇一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文章的名字叫《傷仲永》,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農夫生下了一個神童,取名叫方仲永,方仲永五歲時就能寫詩,父親卻不讓方仲永去繼續讀書,李永芳中庸的才能去賺錢,方仲永到了十二歲時,寫的詩不如五歲時,過了七年后,方仲永就變成了一個無知的青少年。
讀完這篇文言文,給我內心最大的觸動是:人不可以不學習,就算是一生下來是一個神童,但是不通過繼續學習,最大的才能也是會消失的,就像文章中的父親不讓兒子上學,利用兒子的才能來掙錢,不重視兒子的學習,最后導致兒子變成了一個平常人,什么都不會。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聰明的人學會一點點本領,就驕傲自滿,就開始炫耀自己的本領,可是,別人也很努力,一點一點地追上來,甚至超過;我的一位小學同學,雖然很笨,但是她經過非常的努力,他就進入了全班的`15名以內。
先天的才能不經過后天的學習,也會變成平常人;但是先天的笨經過后天的學習,也是可以變得聰明。
篇二
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學過一篇叫《傷仲永》的文章 當時說的是仲永聰慧無比 雖然是農民出身不曾接觸詩書 有一天卻突然要寫詩 還寫的不錯 他爸爸就帶他“日攀仲永環謁于四方之家” 最后由于天才沒有得到及時的學習機會 終于淪為凡人。
以前就覺得是仲永不好好學習 天才不學習都會淪落為凡人 我們這些凡人肯定更應該努力學習, 但是現在讀這篇文章卻又有新的思考 。
難道這不是一個國家的悲哀嗎?如果國家能建立健全的教育體系, 就不會出現像仲永這樣的遺憾了, 至少他可以接受義務教育, 發掘自己的才能, 不被其父耽誤。
我認為家庭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 因為畢竟一個人在學校的時間是少數的 父母的教育觀念, 生活習慣, 會大大的影響小孩。
所以我在這里提出一種假想, 中國教育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不是很成功, 很大的原因在于家庭, 家長的素質不高。
【《傷仲永》讀后感兩篇】相關文章:
《傷仲永》全文閱讀及對照翻譯08-13
最新安永筆試經驗01-17
小傷囗如何護理08-03
廣州安永筆試經驗分享12-03
《且以永日》情感語錄08-23
績效管理的致命傷09-24
《聊齋志異之樂仲》原文及譯文08-22
安永筆試經驗及筆試細節08-31
且以永日 經典語錄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