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么它才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對大哥非常衷心。但同時,雖然曹操有時奸詐,但遵守了承諾讓關羽回去,還送了一匹馬給關羽。
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2
在為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歷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云,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后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后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杰。為了籠絡關武圣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上е皇窍в谒奶煨远嘁,將華佗處死在牢房里后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認為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置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為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復看著這段空城計,后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弦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大家都明白在幾十萬大軍的噪音下司馬懿是不可能聽得到諸葛亮的琴聲的,我相信諸葛亮也深知這點。但是諸葛亮為什么還要彈琴呢?原因就是彈給司馬懿看。與其說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宿敵,倒不如說他們兩個是知音啊。彈琴正是暗示他們之間的知音關系。司馬懿也明白這一點,于是不顧兒子勸阻強行帶走了整只大軍。不是他抓不到諸葛亮,是抓了諸葛亮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價值。
戰國時期的猛將韓信就是好例子,一生專心聽命于劉邦,幫助劉邦取得了皇帝之位,然而劉邦皇帝位子坐穩了之后,韓信就成了犧牲品,被劉邦暗殺了。。。司馬懿和諸葛亮正是知道這種狐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會有空城計一說。如果他抓住了諸葛亮獻給了曹家,那么自己也就沒有用了,甚至是對曹家最大的威脅所在,自己不被鏟除才怪!有才華他會留你?楊修怎么死的?正是諸葛和司馬兩人都想到這點,所以諸葛彈琴暗示兩人知音關系并合作上演了一計空城計。
到了最后時光變遷,還是司馬氏笑到了最后,統一了三國。這就是司馬懿的睿智之處。也正好符合開篇所講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理。
三國演義交給了我許多道理,也讓我有很多的思考。做人要學習關羽的忠心,劉備的仁德,趙云的勇敢,陸遜的謙虛。而多疑的曹操,自負的楊修,魯莽的呂布和貪婪的董卓最后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一次戰爭的勝利與失敗,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細細發掘品味,領會其中奧妙和道理,三國演義當中所包含的內涵十分龐大,是一部經得起反反復復閱讀的好書,陪伴著我們的成長,帶給我們自主的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今天,我再次翻開書架上的《三國演義》,雖然已經看過了這本書,但過了一段時間再看,仍然有著許多新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繼黃巾起義之后,群雄逐鹿,天下三分,最后又天下歸晉的故事。
在這部小說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和關羽。
作者為了突顯出劉備的仁德,在書中一直描寫曹操奸詐多疑,認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盡管作者的評價沒有那么好,我卻覺得曹操很了不起。在后半生里,他南征北戰,成功統一了北方,為后來的晉國在奪取魏國之后,輕松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
關羽的忠義令天下人感動。他“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家喻戶曉,面對高官厚祿,他毫不動心,執意追隨大哥劉備。劉備能打下諾大的.基業,離不開他二弟關羽的鼎力相助。
我覺得曹操和關羽都是英雄豪杰。當然,在這書中,還有許多英雄豪杰,他們的才能和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普天之下,誰是英雄?我帶著這個疑問讀完了《三國演義》,但那時的我,依舊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只不過是為《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而感動。我為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動,我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而感動,我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而感動?墒悄菚r只有感動,卻忘記思考這個問題。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三國演義》里面并沒有英雄》
曹操,他有著說不完的豪情壯志,可惜那劉備孫權的一場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壯志燒成了灰,一點又一點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醫華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楊修。這是一個英雄所能做的嗎?
劉備,禮賢下士,重情重義。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個英雄。徐州城破了,呂布向他求情,可是劉備卻向曹操講起了呂布的三個死去的`義父,還反問曹操愿不愿意當呂布的第四個義父。呂布的下場不用說了,可劉備呢?他在攻打孫權時,不聽諸葛亮的勸阻,結果,換來了“火燒夷陵七百里”,最終病死白帝城。
諸葛亮不聽劉備的話,任用馬謖為將。張飛性格暴躁,常常隨意打罵士兵……他們都稱不上英雄?墒撬麄優槭裁捶Q不上英雄?因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那么他們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好幾遍,里面的內容我已經牢記在心。
《三國演義》里的主人公之一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怎么會生活貧寒?他父親去世,跟母親相依為命,造就了他的豪爽,遇到張飛和關羽,于是有了桃園三結義的傳說。陶謙認為劉備是個人才,有意要把徐州讓給劉備,而劉備一再謙讓,直到陶謙死了,迫不得已接受了除州。也是他豪爽,讓張飛管理徐州,結果張飛喝醉了,徐州成了呂布天下。
呂布因為自身的'需要,假意把小沛讓給了劉備,過了幾天,呂布又把小沛攻下,這時劉備投靠曹操,用計搶走曹操五萬兵馬,后來,劉備得了徐庶,打了幾場勝仗。曹操用計奪去了除庶,我氣憤得罵曹操奸雄?珊髞碛指兄x曹操——要不是他搶走徐庶,劉備怎么會知道住在隆中的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蘆,請得神計妙算諸葛亮,真是賽翁失馬,失而復得,讓蜀國如虎添翼,如魚得水。真是什么東西都不可能稱心如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劉備身上的東西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如尊重人才、坦誠相待、團結他人……
我們現在需要像劉備這樣的人,能知天下事的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陶謙因他的坦誠把徐州讓給他,關羽,張飛是他的好兄弟,讓我們知道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泥巴三個樁,心誠則靈等許多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6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場面,最后司馬炎和司馬昭統一了天下,創立了西晉。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故事中周瑜謀算著要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而諸葛亮面對這不可能的任務卻鎮定自若,還信心滿滿的說:“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之后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小船和六百名兵士,命他們用青布把船蒙住,兩邊再扎上草人。在四更時分,大霧漫天之際,諸葛亮命令草船向曹營駛去,假裝擊鼓攻擊,上當了的'曹兵一時間萬箭齊發,箭如飛蝗紛紛射向草人和布幔。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借”到了十幾萬支箭,超額完成了任務。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諸葛亮是個運籌帷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能巧用天時地利巧妙地“借”到箭。我們要學習他遇到問題沉著冷靜,并用清醒的頭腦和卓越的智慧從容地應對難題,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讀書,讀好書,把知識一點一滴積累起來,這樣才能像諸葛亮一樣處事不驚,應變自如!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的誕生,讓很多人都為之震驚,桃園三結義,諸葛亮空城計在現在還是廣為流傳?梢哉f三國里的故事已經影響到了很大一部分人,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能讓三國演義更繼續流傳下去。
三國之三英戰呂布,當時在虎牢關,劉關張大戰呂布的故事讓人們都感覺到了呂布的強悍,戰斗力超群的呂布居然能夠以一敵三,那種英勇的身姿,給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趙云出現之后,常山趙子龍也被人譽為當時能戰之人,長坂坡救下幼主,獨戰曹操大軍,這種英勇的表現也是很多人都為之敬佩的人物。
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說,到底是呂布厲害還是趙云厲害。其實在很多時候,人們常常拿這兩個人做比較,可是趙云和呂布真的有可比性嗎?說的`也是,畢竟趙云和呂布兩人沒有真正的交手過,誰也不知道他們誰更厲害。不過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之后,兩人根本沒有可比性,雖然說趙云能征善戰,但是和呂布的戰斗力相比較還是不行,也就是說趙云要是和呂布單挑,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呂布勝利。
其實呂布的戰斗力在當時就已經有很多人都承認過的,雖然趙云在大戰長坂坡的時候被曹操稱為猛將,但是還不足以和呂布相媲美。呂布在當時就被譽為是當世猛將,在后世也被稱為當時無人能敵的猛將,想想也知道了,評價如此之高的戰將,怎么可能有人能和其相提并論呢?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前段時間我崔媽媽在書店給我買了本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當時媽媽不情愿給我買這本書,她還說什么?少不看三國……。不過她不給買,我就站在書店不回家,最后在我的再三懇求和鄰居阿姨的勸說下媽還是給我買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感動的事枚不勝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趙云勇救阿斗,張飛當陽橋一聲怒吼喝退百萬曹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等。而最讓我感動是三顧茅廬和空城記。
我羨慕敬佩劉備那種求賢若渴,不怕降低身份的精神。當劉備剛剛出山,缺少賢良的謀士,當他聽說諸葛亮本事很大,就親自到臥龍山請他,前兩次沒請到,但他還是放下架子,再次去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成功請到。
我還佩服諸葛亮的機智勇敢。當司馬懿帶領幾十萬大軍逼近,諸葛亮獨守空城,他急中生智,反而打開了城門,自己在城頭從容彈琴,幾個老弱的'士兵在門口掃地,這是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司馬懿生性多疑,怕中了埋伏,反而下令迅速撤兵。諸葛亮躲過了一劫。
我很喜歡這本書,劉備那種求賢若渴、諸葛亮的機智勇敢等等,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我覺得很值得讀一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我讀了《三國演義》后,其中《草船借箭》一篇讓我印象深刻。
這一篇講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命令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來。而諸葛亮不慌不忙地借來小船,船上扎的草人到曹營去借箭,曹操以為有埋伏,就讓人放箭,這正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了,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十萬支箭籌齊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在學習中遇到比自己成績好的同學,要虛心向他學習,不能像周瑜那樣嫉妒別人;要認真學習知識,遇到困難才能想到辦法,要像諸葛亮那樣動腦筋,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有人喜歡《水滸傳》,有人喜歡《紅樓夢》,還有人喜歡《西游記》,但我卻喜歡《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中,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個篇章—“草船借箭”。在“草船借箭”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起因是周瑜非常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就找了個機會想謀害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周瑜就開心地暗笑。
諸葛亮沒有怕這件事,反而不是很在意。第一天,諸葛亮只是在玩樂。第二天,也只是玩樂。但到了第三天,諸葛亮帶著魯肅去取箭了,魯肅不明白去哪取箭。原來是曹操被諸葛亮騙了,把箭都給打到諸葛亮船上了,正好有十萬支箭。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連周瑜也贊嘆不己。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爸爸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沒能成功,就要扣工資,如果成功了,就漲工資。我爸爸沒有后退,而是笑著和勇敢地去面對工作。經過十幾天的努力,我的爸爸去開會的時候,成功地讓他們的公司取得了很多的投資,被老板好好地表揚并漲了工資。我爸爸就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勇敢地去面對。
因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我學會了無論做什么事都得勇敢地去面對。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不禁有許多感受。
三國演義是寫劉備、孫權、曹操所統領蜀國、吳國和魏國爭權的故事,從桃園三結義到蜀、吳兩國落敗有一段非常長的過程。三國演義中仁厚的劉備,忠勇義氣、自信傲慢的關羽,絕頂聰明、無所不能的諸葛亮,英勇的趙云,狡詐酷略而又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及心胸狹窄的.周瑜,忠厚的魯肅……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一直忘不了這些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酒且斟下,某去便來——溫酒斬華雄。
7月7日,期末考試完畢,學校開始了一如既往的操作——耗。既不放假,也不組織教課,單純上自習。
盡管無聊至極,但我依然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樂趣,那本塵封多年厚厚的《三國演義》終于派上了用場。恰借此良機,同羅貫中縱覽三國局勢書,抒俠肝義膽豪情。
拿出這本書,只因太厚,頗有望而卻步與無從下手之感。我翻著目錄,尋找能吸引自己興趣的'章節,終于,我的目光停在了“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這一章。
翻至220頁,靜靜地讀著,并無因前情未讀所致的突兀之感。
曹兵緊追,劉備被迫轉移,而劉備的深明大義,賢政愛民,使民眾與劉備不離不棄,愿與之一同前往,劉備感激不盡,直到最后,依然不肯棄人民而獨行。
轉移途中,不幸被曹軍沖散隊伍,夫人與阿斗皆散。趙云負責督送,無顏見主上,僅率數十之眾深入虎穴,以解救母子。一人抵四十之將帥,殺出重圍,令惜才的曹操驚嘆,命不可放冷箭,只可活捉,趙云遂逃。那句“軍中戰將可留姓名”?“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令人蕩氣回腸。
隨后,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驚嘆于羅貫中的筆法。
羅貫中是屬于尊劉抑曹派的,作者為表明這一寫作目的,也是費盡心思,乃至出了許多笑料,有些許適得其反的效果。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當我翻完最后一頁時,心里真的有很多感慨。它通過三國之間軍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各種斗爭的`經驗與智慧?晒┖笕私梃b,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種斗爭的經驗,智慧和才能。后人道:“古史甚多,而人獨貪看《三國》者,以古今人才之眾,未有勝《三國》者。
《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者忠奸分明的主視意圖,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邊倒?酌髁鲜氯缟,但并非永無錯誤;曹操是奸雄,也并不是毫無優點;關羽忠肝義膽,然而卻驕傲自大,不顧大局。例如:關羽要與馬超比試武功;謾罵孫權,拒不聯婚;恥與黃忠并列,不受五虎將印;輕視陸遜,因而招致失敗。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言簡意賅,語氣明快。這在封建時代一般稍能識字者均可欣賞,有利于傳播!度龂萘x》一書,特別是毛評本,引用了古代文學家很多詩詞,與白話文比較,使用淺白文言文,更能夠使之與這些詩詞在語言風格上比較統一和諧!度龂萘x》一書創造了很多成語。應用或自造許多諺語,生動活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語言。
這本書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不為危險的精神。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今年暑假,我讀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及西晉初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一團一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的歷史演義小說,在這本小說中有許多的英雄豪杰,仁義愛國的劉備、驍勇善戰的關羽、心直口快的張飛、威風凜凜的孫權、陰險狡詐的曹操等。在眾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諸葛亮就似一個“神”話般的人物,他才華出眾、神機妙算、通曉古今,甚至能夠呼風喚雨,是一個集謀略、睿智 、多才、忠誠、儒雅于一身的英才。
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在東吳軍營“舌戰群儒”的情節。當時曹操擁兵百萬南下,想要一舉消滅劉備、孫權等軍隊,統一全國。但劉備他們也不是等閑之輩,他們不會坐以待斃的。當曹操大兵壓境的危急關頭,諸葛亮不顧個人安危自請出使東吳,希望促成孫劉聯手,一起抵抗曹操。而東吳陣營中的`投降派故意刁難諸葛亮,他們仗著人多勢眾,步步緊逼,羞辱和人身攻擊并用,如疾風驟雨一般向諸葛亮襲來!而諸葛亮卻不躁不怒,不溫不火,沉著冷靜地給他們分析天下形勢,分析敵我的軍事實力,最終促成了聯盟。
讀完故事,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他在眾多人的“圍攻”之下竟能鎮定自若地完成說服孫權一起抗曹的任務。這就是“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最有力證明!
這故事也讓我懂得了:在危難之際要理智、要鎮定,這樣做的前提必須平是多學習、多積累。就如諸葛亮那樣,博學方能多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古有四大名著,但我獨愛三國。
少時讀三國,覺得好深奧(對于看慣了童話的我來說),初讀三國心里是懷著好奇而看的,因為我四大名著除此之外都看過了,想看看三國是怎么個演義法?吹臅r候,記得第一句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诂F在看來也是很有道理,只不過當時看的時候就不能理解了。
我那時極度崇拜劉備劉玄德,覺得他就是三國最偉大,最好的人了,而曹操曹孟德卻被我想做了無惡不作的大boss,F在想起來,頗為好笑,看來羅老先生對我看待三國人物有很大的‘功’勞啊,他使我在一段時間內,對劉備的失敗耿耿于懷,那時認為劉備的結局太慘了,于是就把怒火發泄到可憐的司馬懿上去了,呵呵,很幼稚吧。于是,在那段時間里我對三國的看法是:褒劉、貶曹、中吳。
而到初中后,吧三國演義又仔細看了一遍,覺得這本書有些地方太過夸張了,有結合歷史想了想——這本書太過褒劉了,不公平!所以我去了書店淘來了另一本改變我對三國看法的書:《三國志》。
這本書對我后來閱讀三國歷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翻開書,看到的一章是《三國志·魏書·曹操傳》。我看了以后,竟佩服起他來了。曹操乃宦官之后,他心里何不是忍辱負重?自從他刺董卓失敗后,就有人說他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所以劉協帝就對他心存猜疑了。
后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成了眾諸侯討伐的對象,我想,曹操有可能本義是想‘邀天子以命諸侯’的,心里還是想著復興漢室,但經過一些有心人改了之后,曹操便背負了惡名,而他也不是說了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嗎?所以,應該是從那時候起,曹操便知道漢室復興基本上不可能了,既然不可能,那就自己來做!
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極多,文有荀攸、郭嘉更有司馬懿,武有典韋、夏侯淳、張遼等人,有怎么多的人才,本因是他結束亂世的,可是曹操還是有些狂妄自大和冷血,做事太過偏激,竟把徐州屠城,以至于他一直不得人心,在這一點上他往往不如劉備?上煜伦詈缶故潜凰氖紫妿熕抉R懿奪去了,可惜了一代梟雄!
拋開其他的'不說,曹操亦是一名詩人,精通兵法,寫下無數詩詞,這也是我所佩服的地方之一,可惜他生于亂世,若是生在盛世,那他也不會被世人所唾棄,而是名留青史,真是命運弄人!
另一位讓我佩服的,則是張角了,本來我是很討厭他的,因為是他的黃巾軍挑起了亂世,三國演義上也只有寥寥幾字描述他。不過深思,大漢已衰,民心早已不存,若他不起義,歷史上肯定也會有人代替他的,只不過他做了第一人罷,
我佩服他的號召力,也佩服他為推翻腐朽漢朝而作出的努力,還佩服他的黃巾軍的戰斗力,里面大多是窮苦人民,所以,他們為了在亂世中生存下去,就只有推翻漢王朝,視死如歸!所以說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戰斗隊伍。我相信,張角的本義是想推翻黑暗的漢王朝,給廣大農民百姓帶來幸福,+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可以借信仰之力快速召集大規模的軍隊!
但他總歸還是失敗了,被朝廷軍隊和諸侯群起而誅之。由于農民起義的局限性;由于他太小看了漢朝,他小看了漢朝的賢士良將,最重要的是他小看了天下所有的野心家!
也正因為他,天下的諸侯都坐不住了,大丈夫在世,誰不想坐擁一地之主?何況朝廷也是腐朽無能,所以,亂世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拉開了序幕:諸侯爭霸!以至于張角死前,大呼:‘吾必找天譴,大漢亦不遠矣!’
張角這個人,我打從心里是佩服他的,別的諸侯都不敢動,只有他為了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而揭竿而起!所以結果雖然是敗了,但從某方面來講,卻是勝利了!
以上也就是我對三國的淺讀了,也許再讀一兩遍后,有會有新的體悟了。不過,我還是要感嘆三國時期有多少人才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又有多少人抓住了這亂世而名留青史。
一首詩正好詮釋了這段曲折的三國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也許就是三國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08-25
(經典)讀三國演義有感09-06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08-16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典)08-29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典]08-26
(經典)讀《三國演義》有感09-04
(經典)讀《三國演義》有感08-24
(精選)讀《三國演義》有感08-31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08-31
經典讀《三國演義》有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