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優秀2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 篇1
讓三國精神飛翔吧!
東漢末年,漢帝昏庸不理朝政,奸臣當道魚肉百姓,諸侯割據一時間戰火不斷、民不聊生,許多英雄豪杰紛紛揭竿而起,因此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匡扶漢室、肝膽忠義的英雄好漢。他們有著忠義愛國、團結信任、刻苦勤奮的好品德、同時又傳承了知恩圖報、以禮待人、孝敬長輩的中華美德,抒寫了一段又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故事!度龂萘x》中最忠義的當屬關羽關云長,他雖無奈降曹,但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當聽說劉備還在世時,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最機智的當屬諸葛亮,他運籌帷幄,先草船借箭再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八十萬大軍,打得曹軍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最有膽識的當屬趙云,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毅然沖入敵人百萬大軍單騎救主……
這些英雄都被世人所傳頌,他們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人人都學習這種三國精神,人類文明還怕進步不了嗎?正是這些英雄氣概熏陶著中華兒女,才使我們的祖國不斷強大繁榮;厥字袊,虛弱的滿清政府被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被幾百年地封建思想奴化了的人們,像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一樣,思想狹隘、目光短淺。整個社會一片黑暗,人民受到了欺壓與虐 待,暗無天日。但偉大的民族氣節沒有泯滅,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不甘當亡國奴,用生命捍衛了民族之魂,再次展現了三國之中的忠、孝、仁、義的中華民族之精神。如果當時沒人敢站出來維護正義,個個畏畏縮縮,貪生怕死,中國可能早已成為別人的附庸。一個社會可以沒有財富,但它不可以沒有正義。中國人要展現出中國的氣節,我們可以輸,但我們的精神不能輸,因為這是千千萬萬個英雄用鮮血換來的!這是我們的旗幟,我們的精神,更是我們的驕傲!所以,請讓三國精神飛翔吧!讓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飛翔吧!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正是三國演義告訴我的:一個國家的強大體現在它的氣概、氣節上。神舟十一號的升空就說明了這一點,伴隨著“點火”的聲音,神舟十一號升空了,這一刻,既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航空的一個里程碑。在這件事情的背后,不就是中華民族那不服輸、不氣餒的偉大民族精神嗎?不就是中國人民對祖國未來的殷切期盼嗎?不就是祖國未來蒸蒸日上的`美好標志嗎?
“三國精神”是偉大的,是不會被時間遺忘的,是不會被人們遺忘的。它如一盞明燈,為黑暗中迷失的人們指明方向;它如一棵迎風傲立的梅樹,不屈服,不言棄;它如一艘飛船,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今天的我們,是世界的寵兒,在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祖國母親所承受的千災百難,也不要忘了那些烈士為民族強大而付出的寶貴生命,更不要忘了那永不屈服的“梅樹”精神——中華氣節!
讓三國精神飛翔吧!讓中國飛翔吧!讓中國人民遠大的理想和殷切期盼飛翔吧!
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 篇2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想必也是家喻戶曉。確實,那生動的情節,個性分明的角色,無一不讓人為之驚嘆,陶醉其中。讀完,我確有一些感慨,但是憑我一介小學生,也無法寫出多么深刻的讀后感。只能憑借一些膚淺的想法,寫下這篇讀后感。
我最想感嘆的,是張飛這個角色。他驍勇善戰,曾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但這一代英才,竟因關羽的死,失去理智,常常鞭打下屬,醉酒后死在自己麾下的兩名小將手上,還誤了蜀國,導致蜀國狀況一落千丈。而另一方,魏國司馬懿,在收到蜀國諸葛亮的女裝羞辱后,不僅沒有生氣中諸葛亮的計,反而還坦然的穿上了那套女裝。心胸之坦蕩實在令人欽佩。正是如此的司馬懿,最后助魏國一統天下,位高權重。
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法,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這也足以可見控制情緒有多么重要。民間常說一句話:“沖動是魔鬼!辈灰舱谜f明這個道理嗎?情緒像洪水,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它將會沖垮你心中的防御,將理智沖刷的干干凈凈,讓人做出什么無法挽回的事情。當然,人是無法完完全全的控制好情緒的——不然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或許神也不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我們無法完全控制“情緒之水”,但我們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抑制它,讓理智占上風,讓情緒從洪水變成細流,反而能增添一絲風味呢。
人人常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嘴里卻常常喊著曹操為“曹賊”。是,諸葛亮固然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我很仰慕他。但曹操呢?為何他卻要冠以“賊”的稱號?戰場上,自然需要一些“計謀”——盡管有些并不看起來正派。但誰又能保證諸葛亮沒有過?戰場,本身就是無情的、血腥的,既然挑起了戰爭,你如何能不用些手段,就能明哲保身?
——戰場上,從來沒有什么絕對的善與惡,黑與白——更多的是灰。誰能保證自己就能纖塵不染?沒有的。如果有人說不是的話,省省吧,別說的那么冠冕堂皇,那也只是因為你未在戰場上罷了。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是曹操說過的話,聽起來略無恥對吧?明明是自己野心太重,卻講得那么義正言辭。可是想想,這也不是說的`很對嗎?如果沒有一位領袖,天下才真真是大亂了。再者,問誰不是為了爭奪帝位而戰爭的呢?說是為了愛與和平的全是借口。如此坦坦蕩蕩的說出來,倒更令人敬佩。
最后,我想說的是,不論誰稱帝,之前最受苦的必然是老百姓!戰爭中,必定是血流成河,死傷無數。每一代王的龍椅下,必定都是百姓的尸骨!所謂的“為人民而戰”“用暴力謀取和平”其實都是美好的幌子,“善良”的借口吧?用暴力換取的和平,說到底,終究還是暴力。
【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六年級11-17
六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11-21
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11-21
六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11-15
三國演義六年級讀后感12-27
《三國演義》六年級讀后感07-24
《三國演義》讀后感六年級07-19
六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08-16
六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10-20
六年級讀后感三國演義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