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后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但他的弱點卻是致命,太傲,以至最后敗走麥城?傊P羽是值得我們好好打學習。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說說曹操。曹操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哲學家,還有他的軍略,如果他能夠更加的合理運用,絕對能讓魏國稱霸天下。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2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 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后改為云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因為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后于于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圣”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為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后來他得知劉備還活著,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為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著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 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后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溫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笨梢哉f他一生為義而生,又為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為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梢娖鋹勖裰。
神機妙算 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彌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為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臥龍先生! 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云、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著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做他們優點的學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3
我向大家推薦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孫、曹,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故事。
我們先來講講劉備吧!劉備,字玄德,尊稱漢昭烈皇帝。因兩個耳朵很大,被人們稱為劉大耳。劉備自稱是劉邦的.后代,經歷過賣草席為生的日子,曾拜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等人為友。在看到黃巾軍亂天下后發的征兵令后,結識了張飛、關羽。三人在張飛后院的桃林結義,招兵買馬,共討黃巾軍。后又結識趙云,三顧茅廬結交諸葛亮,在新野之戰中被兵力強大的曹操打敗。后聽從諸葛亮計借荊州、攻西川、占漢中,于公元219年自封漢中王。在關羽被殺、曹丕篡漢時,他悲痛欲絕,于公元221年建立蜀漢。不聽眾將勸告,親率七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大敗退守白帝城,于公元223年春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我們再來說曹操,他字孟德,尊稱魏武帝,有著作《孟德新書》。他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曹操自小有大志,在討黃巾軍時因功封官。后來,他獻刀騙董卓,在下邳城殺死呂布,在官渡大戰袁紹,橫掃北方大部分割據勢力。這些都為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號召百萬大軍攻打東吳時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但他沒有灰心,繼續東征西討,于公元218年稱魏王,于公元220年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盡管他沒有稱帝,但他的聲望和權勢已經和帝王差不多了,因為他打下的江山,他的兒子才能順利稱帝。
最后說孫權,他字仲謀,尊稱大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孫權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孫堅入城,清掃出來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孫堅終年三十七歲。孫策將傳國玉璽又給了袁術,讓袁術給他三千兵馬打江東。后來,孫策被許貢門客所殺,終年二十六歲。19歲的孫權繼位,他在赤壁之戰中獲得勝利,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后來,他又與曹操聯手打敗了關羽。公元229年建號稱帝,公元250年駕鶴西去,享年七十一歲。
這就是《三國演義》三個人三分天下的故事,這就是我向大家推薦的好書。
后記: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讀書了這本書七八年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4
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演義》是何時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是什么時候打開過了。仿佛這本書是給我打開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描寫,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喜悅,就好像站在旁邊看著劉皇叔和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看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看諸葛亮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大原。如今回想,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仿佛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后感,就像為那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這本書分別描寫了從東漢到西晉之間將近一百年蜀漢、曹魏、東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歷史風云。它不僅記錄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還反映了三國社會間相互矛盾引起的戰爭的嚴重,概括了三國期間的歷史巨變,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亂戰,卻英雄輩出,涌現出了一批咤吒戰場風云的各種英雄人物!有趙云、劉備、姜維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足智多謀的臥龍諸葛亮!
“鈴......”隨著鈴聲響起,校放學了,涼爽的秋風吹過我的發絲,校門口正在修路,辛苦了一整天的工人們陸陸續續走了,被罰站的我等到修路工人全部走完時,我才剛剛被老師批評完,我沮喪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上,天已經很黑了,膽小的我十分害怕,心里想著爸爸媽媽還在家里等著我,于是快馬加鞭,行前沖去,可誰也沒有想到我居然掉進了工人挖的那個坑里,心里頓時就更慌了,眼淚直流更何況掉下時還把腳給崴了,心里突然想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要像書里寫的`一樣理智地控制突發情況,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于是我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漸漸地我也不哭了,受傷的腳也沒有之前痛了,一心就想著要爬出去,可結果依然失敗告終,我深呼吸一口氣,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對著坑口大聲喊:“救命!”終于在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有人來救我了!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書中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著我,尤其是我的偶像諸葛亮先生,他帶給我了靈感,給我了自信,給我了從“虎口”脫險的機會。
《三國演義》它在我心里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展示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不敢設想,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用的感受!《三國演義》真的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泵慨斚肫饤钌鞯摹杜R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在這神州大地上,在20xx年前的中國,這片神圣的土地到底經歷了什么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百出;雖然這個年代的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黃河,可是,這個年代的歷史永記我們的心中,F在,讓我們去看一看《三國演義》中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吧!
一本厚厚的書,雖看起來枯燥無味,但卻裝滿了歷史、知識。書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有寬仁厚德的劉備,奸詐殘忍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義勇武的關羽,雄猛莽撞的張飛,智勇雙全而又氣量狹窄的周瑜,忠厚老實有長者之風的魯肅等其他人物。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漢末,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又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念。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再去請諸葛亮。那時,正好是上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門口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最終請他出山。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如果想讓別人幫忙,必須要用端正的態度去請別人幫忙,這樣,別人才能幫助你。同時,自己也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所以,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在書中,還有許多有趣、機智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連環計》等其它故事。真不愧是我國的名著呀!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如今現在又有這樣好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所以,《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和道路。
《三國演義》讀后感6
世界著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钡拇_,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在我不計其數的閱歷中,有一本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頗深!痘馃B營》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從而得到了人生的啟示。
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于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于劉備一時心急,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草率的作出了決定。所以在與東吳的戰爭中,劉備一方由于扎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采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被火燒連營,將近全軍覆沒。
我不禁為劉備深感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的氣而喪命黃泉,多悲慘!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于劉皇叔的沖動,讓怒氣沖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的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的兄弟的性命都搭了上去。這對劉皇叔是多大的恥辱!劉皇叔因自己的私人恩怨沒有顧全大局。但凡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它都將成為無法改變的過去,自己的結拜兄弟在戰場上犧牲,固然會悲痛欲絕,但是劉備應當更加有志有謀的統治蜀國,不辜負自己的兄弟對自己的期望才對。不要因為過去的事情影響現在,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讀了《火燒連營》,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因小失大的過錯嗎?
曾與否,我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我對它愛不釋手,正當我還美滋滋的想著這本本子的用途時,一個消息如霹靂般劈中了我:本子被弄壞了。正值氣頭上的我,找到了“兇手”后也不管她是誰,就朝她一頓罵。她低聲辯解:“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我……我就輕輕的碰了一下……”她緊張得語無倫次,我卻火冒三丈,一時被怒氣沖昏了頭腦,居然提出了絕交這么過分的要求。她在心中也明知我不講理,便一咬牙說:“.…..絕交就絕交。”打那以后,我們再也沒說過一句話。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懊悔,后悔當初自己太沖動,竟因一本本子這樣的小事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雖然過去遇到了許多波折,但是正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所以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頻頻出錯。很多人忘記了,我們有改變未來的能力,卻沒有改變過去的能力。我們不應該沉浸在過去的悲痛之中,而是要展望未來。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不要再因小失大、沖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會失去更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7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后,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后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后,又是怎樣流著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于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于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托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愿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布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負著“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伤⑾碌墓诖_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尸的壯士都要蕩氣回腸,至于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于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戚,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8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等都令我回味無窮,值得沉思。
當讀到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粘?面對百萬敵軍,豈能掉以輕心?我生怕他們會闖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諸葛亮一點兒也不緊張,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緊張,自己的計謀就會落空,敵軍就會看穿城中無人,馬上就會闖入城中四處破壞,老百姓會遭殃,所以他要放松,鎮靜,沉著,不能讓敵軍看穿。于是,他若無其事地在城墻上彈琴,優美動聽的琴聲四處響起。敵軍見了,以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輕舉妄動,退走了,這時我的'心才放松下來。驚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又讀到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緊張起來。甚至汗毛孔都張得大開,生怕大霧突然散去,諸葛亮暴露出來,來不及返回就被消滅。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因為霧太大,看不清對方,所以諸葛亮只把那幾個稻草人立在船上,一個船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就換下一個船,這樣來回交換,就輕易把十萬支箭拿到手。等霧散了,諸葛亮早就跑得沒影了。曹操這才知道上了當。這都是源于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經歷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風箏掛在了一棵高高的樹上,我想把它夠下來但夠不到,我又不會爬樹。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時,一個足球飛了過來,剛好碰到風箏,風箏因而抖動了一下。我觸景生情,受到啟發,就拿起幾個小石子,用力向風箏砸去。終于,風箏被砸了下來,漂亮的風箏完璧歸趙。
還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許是因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我在水里撲騰,“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水,這時我突然想到了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的冷靜,我便冷靜下來。因為我離岸邊很近,我就雙手伸平,扒住了地,終于停了下來。等我上岸后,我真想謝謝諸葛亮,是他讓我化險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過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只有冷靜下來,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三國演義》讀后感9
《三國演義》一書,使我收獲頗豐。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敘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一致之間發作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敬服的人是關羽,他不光武工好,并且人也好。在跟曹操交兵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偽裝屈服。其實他仍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比及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當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名副其實的豪杰。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勝降敵,但一得知故主音訊,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以為雖降了敵,但最終仍是回來了,他不光忠,并且還要算一種可貴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慎重,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情。假如說魏國在三國里策略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可謂獨一無二,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墒莾蓚人都有自己喪命的'缺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分陰惡。再說蜀國,首戰之地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敏,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后人拍案叫絕。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可是我以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有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策略的,也便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法,通曉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咱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情的重要性。性情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咱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假如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名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位置、官職?這些都是非必須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假如沒有了誠信,咱們都不信賴你,并且又在你背面指指點點,你不會傷心嗎?這些又豈是金錢、位置、官功能補償的?我信任,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乏其人的人吧!所以,讓咱們翻開誠信的大門,用咱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臨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捧一本《三國演義》,呷一口康師傅冰紅茶,對上無比熱情的太陽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奮的聲音宣布——“我戀愛了!”——愛上趙子龍!}記
三國時代是一個群雄割據、將士云集的年代,而子龍更是從中涌現出來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長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劉備軍遭曹操軍追擊,倉皇之下與劉備妻兒離散。忠肝義膽的子龍單槍匹馬沖入重圍,于曹軍十萬大軍中尋找劉備妻兒,并在懷抱阿斗的情況下殺出重圍,途中單挑曹軍五十多員大將,無一不勝。七次出入長板坡,他毫無懼色,如入無人之境。正如劉備所贊:“子龍一身是膽!”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勇!
在漢中與曹軍對戰時,子龍親率一組人馬探測軍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軍,戰鼓一聲,短兵相見。無奈曹軍人多勢眾,子龍只好率軍撤回蜀營。誰知曹軍窮追不舍,不多時便兵臨城下。子龍自知敵眾我寡,便心生一計:突然下令軍隊收起軍旗,停打戰鼓,又把軍營大門大開,命將士不得出面迎擊,一副靜候曹軍入內的模樣。此舉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誤以為蜀營中有埋伏,便下令撤軍。子龍看準時機,令旗一揮,頓時戰鼓大作,人聲鼎沸,士兵們用弓箭從后射曹軍。曹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兵敗如山倒。這就是有名的“漢水空營退曹軍”。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智!
當年劉備平定益州,許多人建議他論功行賞,將成都內的住宅和外圍的桑田賜給有功將士。獨有子龍反對并為百姓著想:“益州百姓飽受戰爭之疾苦,應把田宅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這種愛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仁!
子龍的'豐功偉績正如此詩: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永功勛在,當陽姓子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紙鋈鐟饒,如有子龍的勇氣,區區試題又怎能難得倒我們?學習如用兵,如有子龍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難得倒我們?21世紀也如三國,如有子龍的仁德,生活交際又怎能難得倒我們?
愛上趙子龍——無悔!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后,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說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托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為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于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說,什么是最高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為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么,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后沒有篡權,并幫助劉禪成為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并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說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只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范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后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只是被無限夸大、吹捧起來的完美先生,像神話人物一樣當故事看看就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的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 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 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 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 敗降敵,但一旦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投奔。我認為關羽雖降了敵,但最 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 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堰月刀”,后來加上“赤兔 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 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 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 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蛇、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 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 玉,頭戴綸巾,身披鶴髦。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 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當時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 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 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 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 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 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三國演義》了。這本書描繪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塑造了近兩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義薄云天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狡黠奸詐的曹操……在這些叱咤風云的人物中我最欣賞、最崇敬的還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敬佩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讀山中,卻從未忘卻憂國憂民。草廬一對,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借風、借火、借箭,輕搖羽扇,決勝千里之外。他在江東舌戰群儒,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之時;在危機時刻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地想出條條妙計之時;在中軍帳中從容地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之時,我都由衷地崇敬與敬佩。單從智謀才干而論,諸葛亮稱得上是"三國第一人".
我悲哀憐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興復漢室,但他的`遠見卓識并沒有被完全采納實施,這就為后來蜀漢政權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劉備去世,臨終托孤,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少主劉禪年幼無能,蜀國的一切重擔,榮辱興亡,都壓在了他身上,但他卻"力挽狂瀾于既倒".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前后《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蜀漢政權,是何等雄壯而又悲涼!
諸葛亮鞠躬盡瘁,愛民如子。就連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軍中之事,用最后力量保護大軍安然撤退。當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時,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讀過《三國演義》后,我為諸葛亮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凈化,為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而我們要學習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撓,忠心愛國的品質,做一個對社會,對時代有用的人。
在閱讀過《三國演義》、學習過《出師表》后,該學生能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進行用心用情的評價難能可貴。建議能結合諸葛亮的《誡子書》再寫一段,從而使文章內容更為豐滿,結構更穩定。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讀了《三國演義》,我還了解了很多歷史人物: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張飛、趙云、關羽、周瑜等。 他們個個都有個自的特點,比如: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真是“上天能攬月,下海能捉鱉,下南極能與企鵝翩翩起舞,上北極能與北極熊觸膝相談”。他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錦囊殺魏延,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這一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這些特點:由于諸葛亮足智多謀,聰明博學,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諸葛亮。于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只箭,這么龐大的任務在當時條件下是根本完不成的。但是諸葛亮提出了3天之內就能完成,如果完不成,甘愿受罰。為了完成造箭任務,諸葛亮向魯肅借了許多船只、軍士、和草把子。到了第3日四更夜,諸葛亮邀請魯肅陪同他去取箭,這天江面上大霧彌漫,曹操看見有許多船只迎面而來,以為是敵軍前來進攻,就讓軍士們射箭,不一會兒,船的'兩邊都插滿了箭,當曹操醒悟過來的時候,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20多里了。諸葛亮按時完成了周瑜交付的任務。當周瑜聽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還有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找故主。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為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雖然只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但是《三國演義》也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一些了解。明白了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我們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伴隨著這首《臨仙詞》,我翻開《三國演義》,不禁融入那金戈鐵馬,烽火狼煙,又英杰輩出,常聞軼事的東漢末年。
提起《三國演義》,不少人想起的是“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想起的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想起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起的是“古來征戰幾人回”。細數我們熟悉的姓名,那是一條長長的名單:坐擁半壁江山的曹操,國富民強的孫權,得盡人和的劉備,以及笑到最后的司馬炎……。然蘇軾先生曾說過: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其實,不難發現,那些三國中的“知名人士”,誰不是具有“過人之節”的呢?
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其人“長壯有姿貌”、“吳中皆呼為孫郎”英年才俊。其人品更是一等一的,《三國志》記載說“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而且極重情義,當年孫策臨終將東吳托付給他,二十余歲的他就替孫權扛起了這個重擔。赤壁一戰,以五萬人大破二十萬曹軍,將他與力主投降的張昭等人比較起來,簡直高下立判。若不是昔時的忠心耿耿,哪來之后的.赤壁風云?
“亂世之奸雄”曹操也是一樣,他極有政治眼光,在亂世之中,迎回獻帝,又于官渡之戰以少勝多,之后降劉璋,破馬超,滅張魯,功績累累。而他本人也不是小說家言的“奸詐狡猾,酷虐暴躁”。相反,他寬容大度,賞罰分明。當他戰勝袁紹后,搜出了許多封營中數將于袁紹的來往書信,但他并沒有一封封查看并治罪,而是一句“時孤尚不能自保,何況他人乎?”,寬恕了他人。而當他犯了自己制定的踐踏農田之罪時,也沒有搪塞過去,而是“割發以代首”,相當于判處自己髡刑。身為一軍之將,實屬難得。若不是當時的豁達開朗,哪來之后的半壁江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就更不簡單。他依法治蜀,鐵面無私,在第三次北伐時,由于自己的決定錯誤,不僅自斷臂膀,揮淚斬馬謖,而且連書上表,請求自降三級,貶為右將軍,這才使得蜀中居民安居樂業。而且他重德不重色,自己擇妻不觀顏色,只重才德,這種心胸又有幾人能做到?若不是他恩威并施,法重如山,哪來之后的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以弱圖強?
身處亂世,身不由己,在這種境況下依然能保持氣節,寬容大度,表里如一,想必成功也并不難了,我們更是要從小做起,培養自己的德與才,體現自己的“過人之節”!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23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12-23
《三國演義》讀后感06-12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7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1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11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24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