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現在再看【三國演義】,呂布那么神勇、還得認三個爹。】上、做他爹的都是一個死字了得,不然他會有好馬好戟美女人嗎?
董卓過于張揚、曹操含蓄;董卓想當皇帝、曹操一心取天下;一路貨色、結局卻截然不同。最愛劉備總是哭哭滴滴、他的苦感動了趙云之勇、拴住了關羽張飛之心、擒住了孔明的思想、還三分天下;劉備的哭哭滴滴還打動了羅貫中的文筆、感動了讀者和觀眾的心扉;劉備的哭哭滴滴、遮掩住了他劉備的本來面目、儼然化身為堂而皇之的正人君子。
顏良要好心好意告訴關羽 劉備在我主這里、關羽卻趁顏良不備一刀殺之,一代名將顏良就這樣成就了關羽的聲名,真是有點滑稽。關羽身陷曹營,曹營的不少猛將看不慣關羽的心高氣傲、就像當年劉邦那一班兄弟看不慣韓信一樣,關羽懂得這個道理、因此不敢與曹操為伍、只能千里走單騎找尋劉備,因為劉備是他的拜把哥、因為劉備此時 落魄更有他關羽的用武之地,這就成就了關羽忠義的好名聲。由此可見、關羽打斗善于趁其不備 避實擊虛;善于踩著別人的名氣提高自己的聲名;關羽精通人情世故、能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善于以自己的狂傲來增強自己在劉備心中的信任度。最后也由于狂傲丟了地盤丟了性命。
最有意思的是司馬懿,他就一個‘守’字、最后打敗了孔明。由此可見、孔明雖智、但有些言過其實?酌饔檬裁础九!R、用什么天時地利、都奈何不了司馬懿、最后把失敗的責任推給馬謖、把失敗歸結為天數?酌髟谥T侯崛起的氣候下、獨投劉備、從未帶過兵打過仗的孔明、一出手就順手、不是他孔明天下無敵、而是此時沒遇著司馬懿,他遇著的是平庸的曹仁夏侯惇,他遇著的年輕的一心一意對付曹操的周瑜,他遇著的是此時驕傲得意以致麻痹大意的曹操.....這些有意無意布置的巧合、把孔明涂抹成了智慧的化身。可事實就是事實、無論什么化身、孔明投錯了意氣用事的主子、直接注定孔明只是曇花一現的結局。再看司馬懿、他在多疑睿智的曹操底下、司馬懿不驕不傲不做作、他能低三下四,他就一個守、就一個綿里藏針、就一個扮豬吃虎;對外避開了孔明的咄咄逼人、最后拖死孔明;對內、避開了曹操一族的鋒芒、審時度勢、最后一統天下、建立晉朝。由此可見、孔明的才華表現于外、善于抓住人的`心理、是一個天才的人生藝術表演家;司馬懿才藏于內、強調實質、注重實效、不圖表面的光華、能恰到好處的一劍定乾坤,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政治都比孔明高明多了、司馬懿的深謀遠慮可與勾踐比美了。
記得以前第一次看‘三國’、剛開始看時、我料定劉皇叔必一統天下、因為他愛民、仁義、心懷人民的疾苦;我料定曹操應該不會有好結局、因為他奸詐、暴殺恩人、負天下人。當我看完以后、相反的結局讓我瞠目結舌好久。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的車輪滾滾,無論你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是真奸還是假奸,歷史車輪滾滾永遠向前進,這些鮮活的生命、只是歷史長河泛起的浪花,是非成敗轉頭空。
《三國演義》讀后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寫的。這本書里面的每一章,每一節都十分的精彩,比如:王允用義女貂禪獻了“美人計”,使呂布殺死了義父董卓。諸葛亮用自我的智慧分別使用了“借東風”和“草船借箭”以及各種謀略把周逾活活的給氣死了。還有《三英戰呂布》以及《周逾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都是一些十分經典的章節,可是,我最喜歡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下頭就讓我給大家講解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以及我讀完這一章節后的深刻感受吧!
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是:孫權的部隊大戰華雄之后,敗落而歸,但孫權并沒有善罷甘休,而是又派了許多人馬,去打華雄,但都被華雄一刀砍于馬下。正在孫權萬分火急的時候,關羽突然站出來請求前往,孫權因關羽官小而拒絕了關羽,但因曹操力薦而又正缺少人馬,所以答應了。曹操讓關羽喝杯熱酒再走,關羽把酒放在桌上就去了;貋砗,關羽拎著華雄首級走了進來,孫權一摸,酒還是熱的,十分佩服關羽,所以,這一章節便成了《三國演義》里面的典故。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里的《關于溫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之后,我對關羽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關羽是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勇敢的人,孫權手下所有的勇士都被華雄一刀砍于馬下,而關羽這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養馬官,但他明白自我有殺掉華雄的本事,所以,他并沒有因為怕別人嘲笑自我官小而不敢站出來,而是勇敢的站了出來,向孫權請求前往,關羽的這種不怕別人嘲笑,敢于承認自我的本事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孫權這事就做的不對了,他因為關于的官職小而不想讓關羽前往,那豈不是用關羽的官職辱沒了關羽的本事了么難道官職小的人就必須沒有本事么要讓孫權明白并永遠記住一個道理:官職小的人并不代表是沒有本事的人。
溫酒斬華雄讀后感(三):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痹捯魟偮,關羽高聲叫道:“小將愿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于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标P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想起《臨江仙》中那膾炙人口的詩句,就不由得聯想到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那波瀾壯闊的歷史。今年寒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又翻開了那本早已看過好多遍的古典名著。
它是一部斷代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在這部書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200多個人物形象,如神勇無比的趙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詭詐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細的張飛,情深義重的關羽,謙遜親民的劉備……在眾多英雄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三位英雄就是本書中的諸葛亮、關羽和曹操。
先說曹操吧,太多數人都說他奸詐,也有人總結說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的周到;“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斌w現了曹操的人生哲學。但說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還是世人熟知的杰出詩人、文學家?墒俏艺J為,曹操這個人,也許很奸詐,很霸道,但他用兵舉世無雙,拿官渡之戰為例,七萬大戰七十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打敗袁紹后,他獨霸一方。他也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說他是“亂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覺得他奸得真,有奸的本事,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能人。
再說關羽,他‘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青棗,青龍偃月刀,后加上赤兔馬’關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成為人神的極致,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就是說他的。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做人有忠有義。但到了三國時期,封建道德的頭一個字忠就很難完成,對忠的要求也很嚴格,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選擇回來。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將軍并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服侍二主可以長久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樣不但是忠的體現,還是難得可貴的道義。
一個國君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帝國就必須有一個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良臣,我十分欣賞他。為什么呢?因為諸葛亮是一個國家統治需要的忠臣,是一個能夠為主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并且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并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直到他病死五丈原,之前發生的一切些都令人嘆服叫絕,意想不到。
我們少年就應該從小具有諸葛亮的博學多識,關羽的赤膽忠心,曹操的靈活善變。這三個,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義絕、奸絕、智絕。
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干,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也應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衛國家,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三國演義》讀后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泵慨斶@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我就會聯想到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奸詐的曹操,仁義的劉備,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的孔明,勇猛的張飛,獻帝的昏庸。書中有上百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畫地淋漓盡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嚴懲!钡侵T葛亮并不驚慌,他憑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在一個大霧彌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萬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還有一次,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國大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驚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諸葛亮鎮定自若,他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位大臣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叫司馬懿退兵。”再后來,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在大街上掃地。而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慢慢彈起琴來。因為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導致他以為城內有埋伏,便撤軍了。可見諸葛亮能利用敵軍的性格特點來作戰這一舉動是多么的聰明呀!
其次,我喜歡的就是關羽。
關羽,字云長。他有勇有謀,武藝驚人!扒Ю镒邌悟T”、“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無不顯出關羽的英勇。關羽的忠,驚天地,泣鬼神!吧碓诓軤I心在漢”流芳千古。書中記載:“曹操素愛云長武藝人才,欲得以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關羽之心。后有人以詩嘆曰:“奸相枉將虛禮待,豈知關羽不降曹!标P羽的氣,驚心動魄!肮喂钳焸睍r的非凡氣概,歷代傳頌。書載:“華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者,皆面失色,關公飲酒食肉,談笑奕棋,全無痛苦之色!彪m然華佗醫術高明,但能忍受這種痛楚而又不顯形于色的實數罕見。
在三國演義里,雖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詐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個,他雖被稱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眲鋰樀陌芽曜拥粼诹说厣,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度龂萘x》——值得一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5
暑期中我又重讀了《三國演義》。又有了些新想法!胺志帽睾希暇帽胤!彼坪跏悄莻年代的一個旋律,戰火連天,硝煙彌漫!度龂萘x》為我們生動活現地演繹了一個歷史故事。
小說離不開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先說說曹操給我的印象。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的時候,總是覺得作者有意識的貶低這位亂世梟雄,一看到曹操敗走了,無論是字里行間,還是電視銀屏,都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同樣的,每當劉備取得勝利時,那些聽評書的觀眾也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
顯然,無論是觀眾還是作者,都對里面的人物有偏向性,那是因為,正統思想的觀念在當時已深入人心,所以會對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奸雄一再的貶低。
可我覺得,曹操的出現在那時是具有很重要意義的,平定了北方,當時中國最為繁華的地方,某種意義上也對統一中國出了一份力。當然,曹操還有他的其它過人之處,出眾的文采,豪邁的詩篇,是我認識了一個更為獨特文人形象。
是的,他的詩篇在我們的課本上也可以見到,可見他的文采也得到了后人的認可。再例如,他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在當時也是天下皆知。事實上,曹操也很懂得籠絡人心,在軍師的幫助下,前來投奔的不計其數,由此更加壯大了實力。當然,來投奔的人不僅看到曹操的雄厚實力,當然在平定北方的時候,袁紹的實力要比曹操更加強大。
這里有一個故事,宛城的張繡,就是差一點將曹操擺平的那個,他的軍師賈詡同時收到了來自袁紹和曹操的結盟請求,但是張繡并不在,是賈詡做主接受了曹操的使者,而趕走了袁紹的使者。張繡知道此事后,疑惑地問:“賈詡,你是怎么想的?我并沒有說要趕走袁紹的使者啊!況且袁紹的實力比曹操要強大啊?”
賈詡說:“現在看是袁紹強大沒錯,但以后呢,年年呢,如果以長遠眼光來看,就要選曹操!他一定會超過袁紹!當然,曹操還說,以前的仇恨都一起消散了,光憑這樣的度量,袁紹就比不上,所以我才會如此決定!”可見,很多的'有識之士之所以相信未來曹操能成就大業,無論是他的才能還是他對人才的重用,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石。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么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
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后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復閱讀,反復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后感6
暑假里,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以《三國志》為基礎,記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刻畫了兩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思想在字里行間穿梭,恍如身臨其境觸摸那段歷史。這里既有鼓角錚鳴,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有文武群臣爭權奪利。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好像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著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我深深地沉浸于故事之中,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
我最敬佩諸葛亮。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足智多謀、才華橫溢。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深深印在我腦中。
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葛亮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諸葛亮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并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令船只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只。從此以后,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從諸葛亮的身上我懂得了,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困難,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從三年級接觸作文開始,我就覺得作文難,難于上青天。 因此,我每次寫作文時,都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有時候想不出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后,我一想到諸葛亮的聰明機智就不甘心讓這該死的作文整垮我。我下定決心,努力攻克作文難關,從作文難難關中解放出來。我在認真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了課外閱讀,注意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還學會了思考問題。并把每天所看、所聽、所想的,都記在日記本里。對老師布置的作文,我不再當個包袱,而是把它作為一次考驗自己的機會,認真審題或擬題,明確思路后,列出寫作提綱。再仔細思考,打好腹稿才動筆。寫完作文后向媽媽請教,媽媽會幫我修改一些病句,添加一些修辭手法。這樣,我的作文就比以前好了許多。老師也時常表揚我,有時還作為范文在班上念給同學們聽,這使我非常高興,也使我對寫好作文增加了不少信心。
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蔽矣X得《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還讓我喜歡上了寫作文!度龂萘x》你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三國演義》讀后感7
小時候,我看的是插畫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眼中僅僅只是如同漫畫一般的小人書,單槍匹馬,沖鋒陷陣,只記住了一些驍勇善戰的虎將,忠肝義膽的關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張飛,百步穿楊的黃忠,這僅僅是對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膚淺而無味。
到真正懂事時,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對里面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家喻戶曉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初露鋒芒,到七擒孟獲威名大振,都可以從中顯示出他不朽的才華?伤膊⒎巧裣桑e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六出祁山皆敗,自己也被降職。自己本可以長久之計建功立業,卻總是御駕親征,最終勞累而死,給世人留下了遺憾。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應取長補短,臻求完美。這時,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
我最看好的世間虎將張飛,智奪瓦口,大戰馬超,忠心不二,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唯我獨尊,關羽一死,感情用事,做主領兵伐吳,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劉備雷同與他,因為一時心急,將二十幾年來儲備的精兵良將大半都送了命,蜀軍在出征之前,不論兵力`國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國。如果此時攻打魏國,可以借著“光復漢室”之名出師,收復一部分中原失地擴大領土范圍,養精蓄銳,滅魏伐吳指日可待,必能一統三國,蜀軍敗退后,全國的國力迅速衰退,劉備又病死,“扶不起的阿斗”——昏庸無能的劉禪當上了國君,這為將來的`蜀國埋下了很深的禍根,諸葛亮、姜維又連年出師北伐,難得勝局,兵力耗損極大,賢能異士,老將都已去世,再也無力回天,鄧艾一舉攻下成都,西蜀從此滅亡。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英才諸葛亮無計可施,司馬懿在樂觀據守的狀態下又絲毫不少斗志,不忘先主曹操所留的兩句名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次能夠出奇制勝。諸葛亮因悲傷,勞累過度在五丈原為病故?梢娏己眯膽B與事情的效率息息相關,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下三分。各國你征我伐、用盡千軍良策,為的是統一天下?蓢@的是相爭了六十余年的三國、最后卻并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內政變故、慢慢衰弱、讓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族輕松吞并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來安慰自己罷了。
但一次次殘酷的戰爭還是告訴我們,停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昏庸要亡國的道理。只有那些有雄才大略,仁義兼備的梟雄才能闖出亂世,一創霸業,也只有那些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圣賢才能夠收復群雄并起的江山。
所以,為了將來能有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今日就必須打好穩固基礎,前進的過程就是一個成功與失敗交替運行的過程,我們必須沉著冷靜,淡然面對每一次的成敗。
《三國演義》讀后感8
今年暑假里,我讀了有著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美稱的《三國演義》。
此書講了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其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孔明等數百名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孔明了。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足智多謀,知識豐富。書中的一則《諸葛亮借東風》就讓我贊嘆不已。
故事講了:諸葛亮又與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著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周瑜為東風之事悶悶不樂,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知道后,給周瑜開了個“藥方”,周瑜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承認自己的心事被諸葛亮猜中,便問諸葛亮有何辦法。諸葛亮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后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周瑜更覺得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趕到七星壇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會有這一手,事先離開了七星壇,回自己的'根據地夏口去了。臨走還給周瑜留下這樣的話:“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風大破曹兵,諸葛亮暫回夏口,異日再容相見。”周瑜只得作罷。
在這本書中中,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就說說我從《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中我得到的道理吧。從中,我明白了:諸葛亮借的東風不是他借到的,而是他觀天象所得到的信息;不僅如此,他還懂得心計,自己早已料到周瑜會去殺他,所以就叫趙云去江邊接他,免逃一死?勺罱K他還是病死了,當他死了也不忘記幫助劉備打仗。
讀完了《三國演義》之后,我明白了和平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明朝的作家羅貫中寫的。在《三國演義》中的文章字數,大多數都很少很少。但是,不過這篇文章有多多,有多少,這篇文章都會寫得很精彩,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也很讓人回味無窮,陷進去就無法拔出。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很多很多,比如說:有曹操、有張飛、有諸葛亮、有關羽、有劉備、有黃忠、有孫權、有公孫淵、有曹爽、等等等等。他們都對自己的軍隊忠心耿耿,使我受到了教育,非常的讓我感動。所以,我一定要學習他們,愛護花草,愛護樹木,也要懂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包括現在所擁有的親人的親情。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的羅貫中所寫下的。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不僅呈現了一個英雄輩的世界,還給我的面前呈現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戰斗場面。在這幾百年來,這本書以一種其獨特的魅力和廣泛的影響吸引著一代、一代、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三國演義》成為了人們熟知的文學著作。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陸遜營燒七百里》。是因為《陸遜營燒七百里》這篇文章出現著陸遜的勇敢,讓我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看了回味無窮,而且也讓別人看了更是著迷。
你說,我能不喜歡它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其將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合理統一的創作手法,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掩卷凝思,用“亂世出英雄”一詞來形容這個時代再好不過了,在這個年代里,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借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然而,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因此,這既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既有英雄氣概又有浪漫情懷的時代,不知多少人物在這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這里大顯身手叱咤風云,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打開三國風云人物榜,曹操則是首要人物,他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了,他聰明絕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心多慮;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一句“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已盡顯其奸詐,但他逐鹿中原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平袁紹,滅呂布,戰張繡,擒韓遂那份氣魄和膽識卻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此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形容他再好不過了。
做為蜀國的開國之君劉備當然也屬英雄人物,劉備原是中山靖王之后,黃巾之亂時,組織民兵反抗過,但其在中原大戰中,屢戰屢敗先后投奔過呂布,袁紹,曹操,劉表等,可能有人會問,劉備總是寄人籬下,為什么還稱作英雄呢?答案很簡單,劉備有英雄之才,大丈夫能屈能伸,寄人籬下也只是暫時的,當他有了真正的軍事力量時,必當盡顯其英雄本色。在曹操與其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更展現出劉備的英雄能力,后來劉備“牧兼二州”,從一個當初連根據地都沒有的`人到現在成為“三國鼎立”之一的君主,這樣的人能不稱作英雄嗎?
然而《三國演義》中忠與智的化身當推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他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出山使命運的天平開始向劉備傾斜,諸葛亮自隆中出山后,為報劉備知遇之恩,施展自己的才華,竭忠盡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火燒新野,決戰赤壁,智取荊襄,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劉備去世后,他盡心輔佐這位扶不起的阿斗,最終病死于五丈原。諸葛亮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他所代表的古代知識份子最寶貴的一面。
下面一位則是吳國開國君主孫權,孫權接手東吳年僅十八歲,在周瑜,魯肅的輔佐下統一了江東之地,孫權是在三國之中最后稱帝的,也是最后滅亡的,這就說明了他沉得住氣,這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必需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克敵致勝,而孫權正是明白這一點,才開創出吳國的基業。
千年之后,每每重溫當年英雄豪杰磊落江湖鏖戰沙場的悲壯情景,便不由涌起一股沖動,我想,三國文化以其氣貫長虹之勢將永遠回蕩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給人以不盡的回味和思考。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審時度勢之后再擇機行事,是一種智慧。
——題記
寒假里,我又一次捧起了從三年級就開始閱讀的《三國演義》。這一次閱讀,我不僅領略了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通過與書中英雄的對話,學會了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堅持正義,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沒有主人公,只有強者。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有的諸侯心胸狹窄,只計較一時得失,卻終失天下;有的封建守舊,一心只想匡扶漢王朝,卻敗于漢室的不為;而有的重用賢能之士,心系百姓疾苦,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群雄,我最崇拜的,當屬曹操。下邳城中,曹操降了關羽,并接受了關羽受降的條件。許多謀士勸曹操殺了關羽,以絕后患,曹操卻愛惜關羽的才華和義氣,不但不殺關羽,反而送戰袍,送赤兔馬,意圖感化他。后來見關羽去意已決,干脆送他平安離開曹營。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一個仁義、惜才的曹操。也正因為如此,在他敗逃華容道時,幸得關羽放行,才得以保全性命?吹竭@,我不禁為曹操的深謀遠略叫好。我崇拜曹操,不僅在于他兼有劉備的仁、關羽的義、張飛的勇、諸葛亮的謀,還在于他有處變不驚,審時度勢的大智慧。
曹操戎馬一生,幾次經歷生死,但是每一次,他都能沉著冷靜地應對,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董卓欺君弄權,囂張跋扈,滿朝文武大臣都非常痛恨,卻又想不出對策。曹操向司徒王允大人請命,借取王大人的'七星寶刀,去相府刺殺董卓。無奈事情敗露,正在曹操陷入險境之時,他急中生智,雙手奉刀,順勢跪下,說:“恩相賜我好馬,我無以報答,有一把祖傳的七星寶刀,想獻給恩相,肯望恩相收下!边@一跪,不僅打消了董卓的疑慮,還使曹操得到了好馬,及時逃脫。潼關之戰,曹操被馬超率領的西涼軍隊追殺,在慌亂逃跑途中,曹操時而脫下紅袍,時而割斷長須,時而用旗角圍住下巴,時而繞著大樹轉圈,最終成功地擺脫了敵軍的追捕。好一個處變不驚,這不僅在關鍵時候能救曹操的命,也是成就他日后成為一方霸主的法寶。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會經歷戰亂時的命懸一線,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曹操處變不驚的智慧,無論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記得一二年級乒乓球比賽時,一遇到強大的對手,我立刻慌了神,平時訓練的技能一點兒也發揮不出來。自從“認識”了曹操,不管再遇到多么厲害的對手,我都會想,假如是曹操,他會怎么做?那一刻,真的像曹操附體,我會沉著冷靜地處理每一個球,切球、削球、拉球,不一定每次都會贏,但一定會判斷準確,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極致。厲害了,我的三國!厲害了,我的曹操!
如果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回到三國時期,我愿化作江面上的濃霧,助諸葛亮草船借箭;我愿成為一匹駿馬,陪趙云馳騁沙場;我愿化作一腔熱血,在關羽胸中流淌;我更愿意成為曹操的一個腦細胞,去了解這位“盛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心中所想!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它是一部斷代史小說,是羅貫中在民間講史平話的基礎上,取材史籍、民間傳說和戲曲,把零散的三國故事、傳奇,寫成可一部七十五萬字的名著。
先來說說曹操。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后來董承一伙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后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咤風云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么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后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后,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后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并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著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么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后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最優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里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占據“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占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后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占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占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孫權相比于曹操、劉備,優勢在于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于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占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后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占領益州后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著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著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后,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斗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么完了!成為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里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后還要不斷翻看、不斷發現他的價值。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著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僅是“賊”,并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么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后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最優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里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占據“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占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后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占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并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占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孫權相比于曹操、劉備,優勢在于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于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占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終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占領益州后又丟了荊州,總之十分艱難,但劉備打著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著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我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后,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斗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么完了!成為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能夠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里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并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后還要不斷翻看、不斷發現他的價值。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三國,一個戰火連天,硝煙四起的亂世,一個英雄齊聚,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個驚心動魄,嘆為觀止的故事。在這部豪情萬丈的小說中,能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而我真正喜歡的,也就那么幾個人。
首先是人稱“奸雄”的曹操?v觀全局,最強大的莫過于占據北方的曹魏政權了。而這一點又與曹操的品質密不可分。敢獻刀行刺,召諸侯伐董。攻袁氏,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赤壁等都體現了他的膽識。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有伯樂的氣概。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賢令,招降了很多人才。文有郭嘉、茍或、許攸、賈詡、茍攸、程昱、楊修等。武有典韋、許諸、樂進、徐晃、夏侯淳、夏侯淵、曹仁、龐德、李典、張郃、張遼等。這些人才可謂是曹魏的奠基者,更體現出了領導本事和任人本事。他的文學修養也很高,《觀滄!、《龜雖壽》等都已成為了名篇。他還提倡節儉,自我的陪葬品就幾件衣服和陶器,甚至看見兒媳崔氏穿錦緞游園,便賜死了她。雖然他也有缺點,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別不得不否認,他是位英雄。
其次就是被譽為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都是他智慧的寫照。隆中對策,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為蜀漢做出的汗馬功勞。先帝托孤卻沒有像司馬懿一樣趁機上位,足見他的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當年徐庶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安天下”足見他的本事之強。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著實令人佩服。
還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將大將夏侯淳。早年便隨曹操起兵,作為曹操堅實的后盾鎮守后方。戰呂布時雖兵敗當了人質,但隨后變展現出拔失啖睛并大喊:“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的勇氣。他善待百姓,曾率軍民阻斷河水灌田。他也十分好學,在打仗之余四處求教,甚至親自迎師。他和曹操一樣,清撿節儉。所得的賞賜通通賞給了自我的將士,以至于他死后家里竟無家財。真不知是曹操影響了他,還是他影響了曹操。另一位是早期劉備的軍師徐庶。自古以來都會出現“忠孝不能兩全”的現象,徐庶卻成功地處理好了這點。當得知曹軍俘獲他的母親并要他投奔曹營時,他立下了不為曹操獻一謀的誓言,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后才離開了劉備。此后他踐行了自我的諾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到了忠孝兩全。
郭嘉也是位忠臣,也是曹操智囊團的核心謀士由茍或引薦,郭嘉得以見到曹操,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此后郭嘉屢薦奇策,如放劉備滅呂布,歹袁紹,并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獲得了官渡之勝?上г谶h征烏桓時英年早逝,為曹操的霸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這樣的忠臣,何求?
書的開頭便總結了歷史的規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钡窃谶@一分一合中,各路英雄豪杰齊聚一堂,在三國這個舞臺上,上演著一出出精彩絕倫又耐人尋味的大戲。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9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9
【精選】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19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9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9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8-02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07-27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