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寫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篇1
《三國演義》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是一個故事豐富,情節生動的三國競爭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個個文武雙全,神通廣大。
劉備,字玄德,幽州涿郡涿縣人,他在哪里都好,就是太沖動了。關羽,字云長,原字長生,河東解縣人。張飛,字翼德,涿縣人。這三個人一起拼搏,打出一片天下。這三個人性格不同,但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闖蕩江湖,打出天下。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創造了蜀國但在劉禪這一代就開始衰敗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本姓諸侯,老家在沛國郊縣。他還是校尉時就敢去刺殺董卓。但他人有個弱點,就是疑心病太重了,在長坂坡,草船借箭,赤壁一戰,華容道,與西涼兵一戰……等等事情與地方都是因為懷疑而打了敗仗。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在周瑜,魯肅的幫助下創造了吳國。他在少年時代,非常愛讀書,長大后知識面廣,15歲就當縣長了。他的哥哥孫策在公元200年被刺,臨死前把他的`事業與成就交給了孫權。孫權接位后,他非常注重人才。
這三個練武奇才之所以能創造一番天下,都是因為他們背后都有一個頂梁柱:劉備靠諸葛亮,曹操有大軍,孫權有周瑜,魯肅。他們個個聰明絕頂,是絕對的蓋世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砍首,不屈不饒。就算鮮血飛濺也不算什么,因為他們心中只有光明,強大。我們真應該學習他們這種高尚的品質與富有的精神。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篇2
讀《三國演義》,我看到了忠義與背叛、仁德與殘暴,更看到承戰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不覺感嘆人性的復雜。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戲;桃園三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計又不禁拍案叫絕。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測,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愛民如子,趙子龍的一身是膽,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義薄云天,司馬懿的陰險狡詐等等。其中,曹操和劉備兩人帶給我的感觸最多。
羅貫中筆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藝術渲染下,我對這個運用暴虐殘忍的手段和施展陰謀詭計統一了中國北部“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陰險狡詐、虛偽冷酷、專橫跋扈等惡行,為曹操招了不少罵名。不過,對曹操的正面描寫也挺多,寫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學多才,這樣的寫法是作者的主觀念和客觀真實得到統一。
而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機敏;論文治,他沒有曹操高深;論武功,他沒有曹操勇猛。但他具備統治那個時代最需要的品德——仁義且謙遜!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正是憑借性格中的虛懷若谷,劉備得以廣納賢士,從最初的關羽、張飛,到后來的趙云、黃忠,無不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每當我讀到曹操因殘暴而失民心時,或讀到劉備因感情用事而釀成大錯時,總會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結合了劉備和曹操二人的優點,既具備愛民如子的仁德,又擁有權衡得失的能力,那天下不就能長治久安了嗎?然而,“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我們只有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向著心中理想的生活前進。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篇3
有這樣一本書,它巍然屹立在文學的巔峰,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三國演義》。它講述了一個英雄輩出的亂世,各路英雄舍生忘死,為了國家和志向而拼殺的故事!皷|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聽著歌,看著《三國演義》,我仿佛走進了書中那烽火連天,英才輩出的年代。
我為關羽的`忠勇而嘆服,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回到劉備的身邊。身在曹營心在漢,他被曹操賞識,但面對曹操的各中賞賜都不予理睬,“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也絲毫不能打動他,在諸葛亮火燒赤壁后,受命領兵追擊曹軍,卻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這氣節高尚,武力超群的人怎么不叫人為之傾服。
我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折服,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清秀儒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江東之時,以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曹營,無一不是神來之筆,稱得上是算無遺策。他嘔心瀝血,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可見其赤膽一片,七出祁山,聯吳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令人痛惜。
我為曹操的多疑而不恥,在“怒殺呂伯奢”這回中,將他的疑心重表現的淋漓盡致。呂伯奢一家本是為了招待曹操殺豬,在磨刀之時被曹操看到,曹操以為要害他性命,于是將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死。他還有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可見曹操之人品性。但他本人也是當之無愧的一位霸主,有雄才偉略,善用謀略,在與劉備青梅煮酒之時,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讀之此處,曹操梟雄本質躍然于紙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讓人受益匪淺的巨著,走近它,品味它,它會讓你愛不釋手,深深的陶醉在個蕩氣回腸的世界之中。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篇4
正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靠的是愛民之心是仁義之心。就從這一點便可看出劉備強。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返了?刹懿俨⒉灰踩侨秉c,從后面的故事中我們發現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奸詐,幫助了他奪得權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后的魏國打下了創建的基礎,之后,他又用計謀操控了當時的皇帝,這更有助于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云的氣勢。
再說說那大家都認為非常聰明的諸葛亮。大家都認為他有勇有謀,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是我認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明智的。例如,蜀吳聯合火燒赤壁的時候,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知道關羽欠了曹操一個人情,但卻把關羽放在最后一關。以我來看,諸葛亮可以讓關羽在第一關,由關羽把曹操放走,再由趙云等殲滅曹操的殘兵敗將,這樣連關羽欠的'人情,和曹操都解決了,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也許諸葛亮當時真有什么客觀因素吧。
在這本《三國演義》中讓我最敬佩的是曹操?赡軇e人對曹操有一些誤解,曹操是一個奸雄,他有勇有謀。有官渡之戰的大獲全勝,也有赤壁之戰的失敗經驗。在我的眼中,曹操不再是大眾所唾棄的那個白臉,他是一個英雄。沒了曹操,劉備便失去了光彩;沒了曹操,誰來貫穿整部《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 篇5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史小說,是羅貫中在民間講史平話的基礎上,取材史籍、民間傳說和戲曲,把零散的三國故事、傳奇,寫成可一部七十五萬字的名著!度龂萘x》主要一五條線:漢朝滅亡是引線,晉國統一天下是終局,中間是三個國家的興衰的主線。這幾條線交互聯絡、交叉,成為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三國演義》是以蜀國為正統寫東漢末年到晉統一全國之間的史事。尤其以魏蜀兩大國之間的矛盾斗爭為主干;寫魏、蜀兩方時,又以蜀國的.故事為重點。寫蜀漢時,則以諸葛亮為中心;在寫諸葛亮時,又以隆重決策為關鍵,這說明了作者維護漢家正統的思想。
我佩服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而且足智多謀,《草船借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劉備,因為他很懂禮貌,三請諸葛亮;又有仁慈心,劉表生病時,諸葛亮建議他攻打劉表,奪取荊州,但他死活不肯。
我佩服關羽,因為他有萬夫不當之勇,殺死袁紹二猛將、顏良及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還很講義氣,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念當年曹操優待他,才放了曹操。
我佩服張飛,雖然張飛很粗魯,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嘛!
我佩服趙云,他為了救劉備的兒子阿斗,在幾十萬大軍中寧死不屈。
我要學習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也要學習劉備、張飛、趙云的英勇,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寫三國演義閱讀感想10-19
寫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9-19
寫三國演義讀后感07-22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10-18
寫三國演義讀后感6篇03-23
寫三國演義讀后感(6篇)03-24
三國演義寫讀后感5篇04-17
《三國演義》讀后感如何寫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