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平凡的世界》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關于路遙先生反映建國初期社會狀況的書籍,它給了我很深的啟迪,也讓我印象深刻,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平凡的世界》。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將近子夜,腦中已經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來是什么樣的感受,只是閉上眼睛便看見孫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義以后,幸福的向著屬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腦海中,是那個美麗而善良的惠英圍著紅色的頭巾帶著系著鮮紅色紅領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著少平的歸來,他們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安寧,那樣的坦然,那樣的純凈。
雖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吳仲平為他安排的前程那樣讓很多人憧憬的榮耀,但是,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人生,作為普天下最為簡單、最為原始、最為樸實的一種狀態也是最為安全最為幸福的一種狀態,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們自己,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沒有閃亮的星,但是卻因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舊具有樸實無華的美。
在當下的浮躁社會中,很顯然,大氣凜然已經有點由于錦上添花的美而變得讓人有些疲憊,但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樣,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來就是如此,這就像是一杯清水給茫茫濁世帶來了幾分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苦苦糾纏的人們可以暫且拋下一切煩惱,可以忘記自己現今的榮辱,而回憶起曾經最為純真最為樸實無華的那個年代,讓人們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后,并且貫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于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老實善良的少安,終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于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沖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來自價值的確立。
這既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要說本書的成功之處在于人物的塑造,無庸質疑絕對是大眾認可,不過在細品這部書后我發現路遙先生原來還在書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義元素,這在孫少平在失去了田曉霞后精神迷離而遇見外星人,以致于出現第三類接觸這一場景的充分體現了出來。孫少平含混不清,心智喪亂。憑借自己的一點閱讀與外星人交談,當然內容的確是太“內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黃原方言進行溝通,尚且不說路遙先生用筆之高,光這一點便可看出孫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覽無余。希望得到滿足,還有比這種手法更無奈又更好的嗎?
這部書還有一大看點便是它的時代性。從建國初期直至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再到后來,無一不體現了社會鮮明的時代感。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臺。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里又布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
孫少平在變革的時代中經受著諸種社會沖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復沖突,而且通過每一次沖擊迫使他進行著不斷的思考。這思考中溶入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也滲透著他對自身價值的估價,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在復雜時世中不隨波逐流、不寄人籬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從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書都是讀書人寫的,所以讀書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寫成懷才不遇,或者寫成大器晚成,或者寫成心遠世事的高人隱士。這其實只是讀書人的理想,或者說是一廂情愿,而其實這些都是不真實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扎實、踏實、現實、真實,真正讀書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標、正確方法、堅定信仰與持之以恒的努力,這些才是我所認為平凡世界里平凡人真正實踐經歷的社會生活,否則只會被這生活吞沒自失其身。
讀完路遙先生的這一著作后,我的心如同書名一樣,平靜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結局。但是,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卻隱藏著一些不平凡的東西。當生命的搏斗,命運的抗爭,精神的洗禮,社會的變遷,愛情的萌動等第諸多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們以平凡的方式平凡的存在著,詮釋著不平凡的人生。
閱讀《平凡的世界》有感2
《平凡的世界》這本文學巨著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記得從十七歲那年至今,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看完這部作品我的感觸都不同,這部作品使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八十年代后期,路遙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和大家見面了,這是中國文學界的大事。《平凡的世界》被譽為第一部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改革時代城鄉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感情的巨大變遷。與時下頗為火暴的小說相比,它并無曲折離奇的情節,也沒有痛快淋漓的鞭答,所寫并非驚天動地的國家大事,而是深切地關注著普通勞動者的命運,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在隨處可見的簡單的描寫中蘊涵著無限的力量。雖說小說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卻是通過虛構反映人內心真實的世界。我看到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它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自強、奮進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矛盾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書中的許多人物和事件都是活生生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所以說《平凡的世界》是偉大的,他所寫的只是平凡的人,讓我們一看就感到親切,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感動。
這里我想說說自己對小說的理解。
我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17歲那年。書中的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等文學人物不住地在我的腦海里循環往復地走動。他們的樸實、堅韌、誠摯、理性的優良品質,增強了我的生活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孫少平,天生就是一個農民,有著農民的質樸,他的家境貧寒,經常吃不飽飯,這都是命,所以他也只能認命。命運賦予了孫少平特殊的性格,而這些性格往往只有苦難才能夠培養。苦難雖苦,但卻是磨難人性最偉大的東西。苦難給了孫少平韌性,他理解苦難,并想逃脫苦難的枷鎖。
路遙為了寫《平凡的世界》,廢寢忘食般地讀了近百部中外名著和許多知識性的書,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各種資料堆滿了整個房間……他長時間地深入煤礦、農村體驗生活,干愿忍受磨難,廣博搜集創作素材,他說:“我決定到一個偏僻的煤礦去開始第一部初稿的寫作……寫這部書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精神,一開始就到一個舒適的環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煤礦生活條件差一些,艱苦一些,這和我精神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既然要拚命完成此生的一樁宿愿,起先就應該投身于艱苦之中……要排斥舒適,要斬斷溫柔,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以有豪邁的飛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彈撥出絕響。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他拖著患有肝病的軀體,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里,干愿忍受孤獨,借助于一根大蔥,一個冷饅頭的熱量,一寫就是一天……
多年后,我也走上了煤礦工作崗位,而我身處的這個煤礦正是這部巨著的作者路遙曾經體驗生活的地方——大牙灣煤礦的原型**煤礦,這部作品里的原型人物安鎖子也竟然就在我身邊,我也穿上了礦工服坐在路遙曾經和礦工一起聊天時坐過的地方感受著這份濃厚的文化氣息。現如今,**建起了路遙文化展館,而我也很榮幸的擔任展館的講解員。從建館至今,慕路遙之名而來參觀者達萬余人,他們懷著敬重和虔誠的心來追尋路遙的足跡,探訪路遙的思想,傳承路遙的精神,每當我帶著大家參觀時,我就覺得這里不僅僅是一座文化展館,而是一座有生命、有靈魂的殿堂,是一尊人們心目中的豐碑,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寄托,令人敬仰。也許這就是緣份,從十七歲那年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就好像注定了我今天會在路遙體驗生活的“大牙灣”煤礦工作,就注定我會與路遙文化展館結下不解之緣,我盡情的感受路遙文化帶給我的感動與震撼,路遙那份對文學的熱愛之情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熱播之后,讓我又重新閱讀了《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讀的比較慢,比較細,更加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他表現出了一種人性的光輝、人格的偉大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路遙走完了自己平凡而悲壯的人生旅程,他活的太累了,唯一能釋放渠道只能是文學創作,可艱難跋涉的文學之路也是布滿荊棘,但路遙清醒的認識到,作家的勞動不僅僅是為了取悅于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他深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因為他認為一個沒有喪失普通勞動者感覺的人,一定會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因此,他要以生命為代價,以血為墨著華章,為我們彈撥一曲生命絕唱《平凡的世界》。
【閱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相關文章: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1-13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6-29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1-06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1-05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1-07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1-06
關于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0-21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熱門】10-20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熱】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