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濱遜漂流記_讀后感模式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_讀后感模式,歡迎大家分享。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界聞名,講述了一位獨自漂流到荒島的航海商人的故事。他克服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在島上生活了28年,憑借頑強的意志和科學知識,終于獲救回到了家鄉。
這本書的主角魯濱遜真讓我佩服。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么驚人的數字。如果我住在這個荒島上,恐怕我一個小時都活不下去。此外,他還用手腳在荒島上制作了所有的生活用具。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懦弱,但他是多么堅強。想到這里,我決定以魯濱遜為榜樣,向他學習,不要懦弱。我不想像他一樣生活在荒島上,而是想向他學習。比如做人要堅強,不要經常哭,遇到緊急情況不要懦弱要冷靜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堅強的表現。
魯濱遜的力量不僅讓我佩服,他的樂觀精神也讓我佩服。剛到荒島的時候,魯濱遜因為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很多時間。做一塊木板要42天。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的,沒有成功,但他從不失望,總是總結失敗的經驗,重新開始。辛勤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終于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沒有一個不需要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難。看到這里,我不禁反思過去,一旦我做事不成功,我就會氣餒,然后我就不做了。這是錯誤的,應該像魯濱遜一樣,總結失敗的經驗,重新開始。
魯濱孫28年的孤島生活無法阻止他繼續冒險。這種勇于進取的冒險精神展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 滿足現狀,開拓和占領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對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整本書的精髓。作者把魯濱孫描寫成充滿勞動的 熱情的人。他以頑強的勞動與自然作斗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魯濱孫一到荒島,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立即投入了征服自然的斗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拿走了幾乎所有可以拿走的東西。他用自己的手和智慧在船上留下來 克服無數困難的簡單工具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條件。他還挖洞,修建柵欄, 馴養山羊,種植谷物,制作獨木舟、烘焙陶器、加工面粉、烘焙面包等,使自己“生 過著富裕的生活”。最后,他有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個住所、許多家具,甚至 建立了一個熱鬧的家庭,包括狗、貓、羊和鸚鵡。他每一件事都要花很多勞力 很長一段時間,但他失敗了,從不氣餒。他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只能坐24人的人 木舟,但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把它放進海里挖一條小河。他不得不放棄這艘船,再次使用它 年時間另造一個。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不屈不撓的實踐精神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 藝術魅力巨大。作者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 調整個人的智慧和毅力。
魯濱孫既是勞動者,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性質。他幾次出 海的目的是在非洲出售奴隸。他用火槍和圣經威懾服土人“星期五”心 他愿意做他的忠實奴隸。火槍和圣經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常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地與自然作斗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壤 地。在島上沒有其他人出現之前,魯濱孫自滿地說:“這里的一切都是我 的。”如果可能的話,他會把它傳給他的后代。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父親和西班牙人 后來,他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人民完全服從我”滿心快樂。即使回到英國, 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將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居民。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 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魯濱遜漂流記_讀后感模式】相關文章:
魯濱遜漂流記04-03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06-02
《魯濱遜漂流記》心得04-06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02-20
魯濱遜漂流記感悟04-15
魯濱遜漂流記感想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