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guī)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guī)讀后感1
現(xiàn)在,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嘆息:“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懂規(guī)矩了。”“現(xiàn)在的寶寶特別自我,一點不會替別人著想。”
別說孩子,即便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年輕人,也驕傲任性,對父母缺少應有的尊重。現(xiàn)在的孩子確實越來越聰明,接受的信息量多、知識面廣,但也透露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現(xiàn)實——任性、自我。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現(xiàn)狀。
如何改變?
這不僅需要父母們付出極大的耐心,去正確引導孩子們,還需要借鑒古圣先賢的智慧,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讓孩子們學習《弟子規(guī)》,隨著時間的.變化,孩子們會慢慢地感受到書中內(nèi)容的影響而發(fā)生根本的改變,直至將書中的內(nèi)容變成自己的習慣。
這種改變不同于棍棒似的強制影響,而是孩子本有的天性顯現(xiàn)。通過長期熏習,這種習慣,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弟子規(guī)》學習的方法
古圣先賢告訴我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guī)》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典故、文言知識、韻律規(guī)律,有著根本的做人道理。在學習《弟子規(guī)》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點讀,因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是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
在讀的時候,不疾不徐,攝住心,讀一遍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早晚各點讀一遍。早上點讀要告訴自己今天要按照《弟子規(guī)》所說去力行。晚上點讀看自己哪些沒做到,然后去修正。
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把《弟子規(guī)》落實到生活中,規(guī)范孩子及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不僅可以建立親密的關系,而且自然就“德日進,過日少”了。
弟子規(guī)讀后感2
讀《弟子規(guī)》之前我天真地認為我是一個“好人”,最起碼也算是一個孝順的人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讀《弟子規(guī)》之后我對自己是這樣評價的“孝道中的皮毛,愛心中的空心菜”。就是說孝我只做到知道我有父親有母親。可是從來不懂得感恩父母。父母愛我們是天下最大最真的愛,而如今的我們對父母“愛”更多的卻是隔閡與不耐煩。
翻開通訊錄看看通話記錄撥出去的.電話號碼里幾乎找不到父母的號碼,偶爾看到父母的電話看看時間已經(jīng)是半月以前撥過的了。那一刻你會想象什么?
我在那一刻腦海中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公益廣告鏡頭。那也許是一個周末,也許是一個節(jié)假日。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慈母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在等待孩子們的歸來,忽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匆忙地在圍裙上擦干了手,笑容可掬的接起了電話。電話里傳出了這樣的聲音:“媽我今天有事來不了了”,電話便掛斷了。母親久久沒有掛電話也許她還在聽什么可是此時電話里傳出的只有嘟嘟嘟嘟……那一夜蒼老的母親在沙發(fā)上和衣而睡了,因為她太累了連被子都忘蓋了。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盼兒女回家的父母。她們需要的是兒女們能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回家吃吃飯,跟兒女說說話別無它求。這就是天下大愛無邊的父母。可是兒女們都忙、都忙啊!
《弟子規(guī)》第一篇我讀完了,這一篇也為我深深的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的期盼。如今我們是做不到早晨起來前去給父母請安;也做不到晚上父母睡覺時給他們鋪好被子;也做不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時去給他們煎藥。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每天給他們打個電話;可以做到每天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很好,不要讓他們擔心;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要吃好一點,有好吃的再不要存起來;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身體不舒服時要按時吃藥。可以做到告訴他們今天你真的想他們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祝愿天下父母健康幸福吧!
弟子規(guī)讀后感3
晚上,伴著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guī)》,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注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頭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jù)當時的風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我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能夠夸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是否有尊嚴關鍵在于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我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樣啦我們的孩子怎樣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這個趨勢發(fā)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日,我們的子孫后代將變成怎樣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shù)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回蕩,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guī)》,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guī)讀后感4
《弟子規(guī)》是我在學前班的必修課。每天早讀的15里,老師都會教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經(jīng)過一學年的學習,我已經(jīng)可以熟練的背誦《弟子規(guī)》全文,并且知道了這本書的深刻含義。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guī)》的時候,我很不適應,雖然是三個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話的意思我卻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師讓我給小朋友解釋一下“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含義,我不假思索地說:“弟子回來了,剩下沒回來的人就挨訓了,罰他們笑著下樓梯,下次(回不來)要趕緊帶個信。”老師和同學聽了我的解釋后都樂的前仰后合的。老師于是又請了一個小朋友解釋,那個小朋友同樣給了大家一次開懷大笑的機會。后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依據(jù)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
《弟子規(guī)》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還教我們?nèi)绾螌W習。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學習的時候,有時候眼在書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經(jīng)常飛到了別的地方,常常是學了很長時間,卻沒什么效果。自從學了這句話后,我在學習的時候盡量做到用心想、仔細看、專心讀。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以前用好幾個小時也寫不完得作業(yè),現(xiàn)在只要一個來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上一年級了,雖然學校沒有再要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但是我還是會經(jīng)常誦讀《弟子規(guī)》的,更好的體會書中的含義,按照圣人的教誨去要求自己。我想這本書我會一直學下去的,他將成為我生活學習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guī)讀后感5
我有一套《國學小書坊》。一年前,因為這套圖書艷麗的色彩、精美的插圖把我迷住了,我在書店里抱著久久不愿撒手,爸爸就幫我買下了這套書。而對這套書的內(nèi)容,卻是在和媽媽一起背誦其中一本《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逐漸喜歡上的。
書買回家后,媽媽愛不釋手地把整套書都翻了一遍,然后說:“我小時候怎么沒有看到過這么好的`書?廖若君,我建議你把這些書背一背。”我抗議說:“不行,除非媽媽和我一起背。”我本以為這么一說媽媽就不用我背了。“好,我和你一起背,就從《弟子規(guī)》這本書背起,可以吧?”沒想到媽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我也想和媽媽比賽,所以就答應了。
“這本書一共八十五頁,一天背三頁,一個月就可以背完。廖若君有信心嗎?”媽媽笑著問我。
“有!”我也毫不含糊應戰(zhàn)。
每天吃過晚飯后,我就和媽媽在書房比賽背書。經(jīng)常不用十分鐘,我們就能把三頁全背下來了,有時意猶未盡還會加背幾頁,然后把之前背會的串起來一起背。一個月未到,我們已把一本《弟子規(guī)》全背完了。
現(xiàn)在,我和媽媽說話時會經(jīng)常用到書上的句子。周未我想睡懶覺時媽媽會用“朝起早”來叫我起床,可每次我都這么說:“那我‘夜眠遲’為什么也說我?”爸爸要在外面應酬,我會對爸爸說:“爸爸,飲酒醉,最為丑。”爸爸就會笑著說:“有道理,聽女兒的。”我還會用“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這句話來提醒自己把看完的書放回書架,保持整齊。……
媽媽說國學是一筆博大精深的精神財富,叫我經(jīng)常誦讀,慢慢理解。我雖然還不理解,但自從我學了《弟子規(guī)》后,我發(fā)現(xiàn)我養(yǎng)成了許多好行為好習慣,而且大人有不對的地方,我還可以用它來管呢!我當然越來越喜歡學了。
弟子規(guī)讀后感6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guī)》,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致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guī)》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jīng)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guī)》總序: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圣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guī)》,我感到心頭一亮。
《弟子規(guī)》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guī)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為什么呢?因為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為什么?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guī)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guī)》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為《弟子規(guī)》確實是指導我們?nèi)粘I睢⒐ぷ鳌W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guī)》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并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guī)讀后感7
我認為,《弟子規(guī)》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部分,在《總敘》里提出:“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古人云:“百善孝當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部分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說把孝說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現(xiàn)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則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實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么好處,因為社會發(fā)展的力量來自于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愿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說養(yǎng)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發(fā)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上,但是發(fā)展中的社會并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里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貢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
所以說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貢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
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個中轉站,等到我們?yōu)槿烁改福俏覀冊摲瞰I的時候了。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養(yǎng)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yōu)樯鐣隽素暙I,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弟子規(guī)讀后感8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著瑯瑯上口的《弟子規(guī)》,一次次聆聽著《弟子規(guī)》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guī)》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給了我很多收獲,很多啟發(fā)。
《弟子規(guī)》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面,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該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直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但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guī)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guī)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默默地開導著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著。讀了《弟子規(guī)》,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著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guī)》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nèi)W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guī)》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校園沉浸在《弟子規(guī)》的洗禮中!!!
弟子規(guī)讀后感9
今天的天氣很睛朗,我在陽臺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看爸爸新給我買的《弟子規(guī)》,而媽媽則在一旁曬著衣服。
突然,媽媽說道:“思思,曬衣架不夠用了,快去衣柜里幫我再拿幾個去,快點。”可是當時我正讀得著迷呢,只是隨便應了媽媽一句:“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去”。可是我已經(jīng)陷入了書海里無法自拔了,漸漸地忘了媽媽的吩咐,又埋頭看起書來。媽媽在陽臺上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了,于是她便自己去拿了,還說我:“你這個孩子,叫你去拿東西,你怎么卻在這里看起書來了呢,真是的!”當時,我并沒有記在心里,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呵呵笑著繼續(xù)看起了《弟子規(guī)》。當我讀到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剛才的事。唉,我真不應該不理會媽媽的.吩咐,只顧自己看書呀!
接著,我又看到了這句話下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個13歲的女孩,他父親的軍隊被杜曾所率的軍隊包圍了。父親寫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沒人敢出去送信,因為外面太危險了!可是就在這時,他13歲的女兒荀灌勇敢地站了出來,并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來救兵,嚇退了敵軍。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內(nèi)心被震撼了,荀灌冒著生命危險去襄城報信,而我卻連這么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于是趕緊去向媽媽說對不起。媽媽卻說:“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正是《弟子規(guī)》引領著我的學習,是《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弟子規(guī)》引領著我前進!
弟子規(guī)讀后感10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yè),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shù)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中,誠信也許并不能為企業(yè)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yè)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nèi)绾未颂幨隆⑷绾螌W習,要經(jīng)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chǎn)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guī)讀后感11
《弟子規(guī)》是我們生活上的品德規(guī)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jù)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學習,在和別人交往時,要平易近人。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印象很深。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我從小生活在嚴厲的家庭中,父母對我各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小的時候,我很聽話,一直做父母心中的乖孩子。但是,我對父母的教誨和嘮叨感到厭煩。總是把他們當作耳邊風,因學習成績下降使他們傷心。嚴重時,母親會流淚,父親會大發(fā)雷霆。直到現(xiàn)在我才知道,造成這一切的人都是我自己,對我以前的行為感到自責。當自己犯錯誤時,應該認真聽父母的教誨,下次改正。
在與人交往方面,“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這幾句一直牢記在我心中。這些告訴我們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沒有就更加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這個道理也可以在學習中運用,孔子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瑒t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班級中,同學犯錯誤被老師批評時,作為旁人我們也應該吸取教訓,向好的同學學習。從點點滴滴做起,努力完善自己。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做人的根本,從現(xiàn)在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創(chuàng)造更好的自己。
弟子規(guī)讀后感12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里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應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guī)范,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guī)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guī)》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nèi)W習,探究里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yè)時經(jīng)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后發(fā)下來,我打開本子,上面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guī)》里還有著許多“規(guī)矩”,等著我們?nèi)W習,去理解,去體會。
《弟子規(guī)》里這些“規(guī)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獲也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規(guī)讀后感13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因為在學習《弟子規(guī)》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guī)》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弟子規(guī)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們應感恩老師,因為老師打開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濃濃的師愛一直伴隨左右。
要感恩國家,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一個對國家、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才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guī)讀后感14
《弟子規(guī)》是我國古代幼兒傳統(tǒng)禮教經(jīng)典,在以前《弟子規(guī)》就相當于現(xiàn)在《中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但其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后者。
現(xiàn)在的人在閱讀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弟子規(guī)》從里到外都滲透著儒家的氣息,在通讀之后凈是德行兩字貫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強調通過對先賢的學習提升個人的德行。且可發(fā)現(xiàn)《弟子規(guī)》中的大多數(shù)句子就是有《論語》中直接簡化過來的。在儒家哲學體系中強調了社會等級與身份象征,正所謂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有序尊卑各異。在森嚴的等級框架下通過仁愛等德治思想使社會和諧發(fā)展。而《弟子規(guī)》則是儒家治國中治民的初級教程。通過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初步的構建等級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正常的發(fā)展后會形成一個較和諧較禮貌的社會風氣,正如鄰國日、韓。
有些歷史常識的人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歷史發(fā)展一直處于儒法并舉的兼容式發(fā)展下幾度出現(xiàn)民富國強的大盛事。在倡導法治社會與國門大開的今天,在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襲中,國人的素質在逐漸的下降不僅80、90年代的人飽受罵名倚老賣老者不勝數(shù)。一系列社會為題不斷的暴漏出來昔日的禮遇之邦無顏再談禮法。反而效法我們的島國卻搜獲名譽。正是因為我們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時候忽略的文化的傳承,漸漸地我們的價值體制開始發(fā)生變化拜金,趨權附勢等不良風氣漸長。儒家思想左右華人20xx余年,當我們重新?lián)炱鹚麜r會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親和力。不夠讓大學生來背誦《弟子規(guī)》實屬多余,對經(jīng)典的背誦給該是自發(fā)的背誦能引起自己共鳴的。
這次的《弟子規(guī)》品讀活動最大的'意義應是同學們在拜讀之后會自發(fā)的去閱讀其他傳統(tǒng)作品。通過對古代先賢的品讀與自身環(huán)境的辨別形成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而對于《弟子規(guī)。》中的一些觀點,因為我們和作者處于不同的時代故我們只要領會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魯迅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糠。
弟子規(guī)讀后感15
童年的時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嬌要買玩具,被媽媽押著去學外語。當不滿足的時候,你會嘆氣:“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廣西柳州的艾滋孤兒阿龍不會:他一個人洗衣做飯,一個人養(yǎng)雞喂狗,一個人讀書寫字,一個人入睡。他從不覺得自己很苦,盡管他今年只有六歲。這就是廣西艾滋孤兒阿龍的倔強生活!
今天,媽媽推薦給我看了這篇報道。看完后,我感到震撼,然而更多的是羞愧。阿龍只有六歲,而我比他大了一倍多,我會為了一些不算多也不算累的家務勞動和家里人爭吵,甚至還討價還價。為了督促我的學習,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無數(shù)次地和我發(fā)脾氣。我們都有父母的關愛,受委屈了,不高興了,可以找爸爸媽媽哭訴,撒嬌,我任性,讓大人頭疼,生氣。阿龍呢?他又該去找誰?我們每天都吃得飽,穿的暖,不喜歡了就一扔了之,甚至有的東西阿龍見都沒見過。這樣的生活,我們習以為常,感覺天經(jīng)地義。同樣是孩子,這對阿龍來說,公平嗎?
六歲,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記憶的童年時光,而阿龍卻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與病魔抗爭,爭取自己繼續(xù)生存下去的權利,看著阿龍這樣的生活狀況,我心里感到一陣陣酸楚,也為阿龍的命運感到不平!
我想為阿龍做點什么,卻不知從何做起。媽媽對我說:“在我們國家,像阿龍這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幫助他們,就應該先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這樣你才有能力幫助他們。”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長大后,才有能力幫助更多的“阿龍”們,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志愿者。
【弟子規(guī)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guī)心得11-23
《弟子規(guī)》讀后感06-16
弟子規(guī)讀后感06-12
弟子規(guī)讀后感(精選)07-05
弟子規(guī)讀后感(精選)07-05
【精選】弟子規(guī)讀后感07-08
弟子規(guī)讀后感[精選]07-08
(精選)弟子規(guī)讀后感07-07
(精選)弟子規(guī)讀后感07-06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