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秋雨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
《千年一嘆》記錄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shù)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跡的經(jīng)歷。接下來小編yjbys給你們帶來3篇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一】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仿佛從現(xiàn)代跳入了另一個時空中,一個充滿野蠻與荒涼的時代,以至于人類顯得無比多余,也是因為讀過這句話,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細細品來別有一番風味。
緣起希臘,東渡尼泊爾,本書的作者余秋雨先生在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創(chuàng)作出了這本十分深邃的散文集。在顛沛流離中感悟歷史,體驗生活,思考哲理貫穿始終,形成了多元化又積淀深厚的一份佳作。
余秋雨先生如長者一般,向讀者娓娓道來,每篇游記都運用了大量形式多樣的描寫,而深厚的文字底蘊又帶來了特別的觀感。透過這充滿力度的文字,我似乎能感受到它背后暗藏的深意哲理,能體會到那份別致的景色所帶來的震撼之美。
從“哀希臘”到“萬仞銀亮”,作者帶我們游歷了諸多歷史大國:莊嚴但不浩大的愛琴海隨著細微的海風緩緩沉浮,與巨巖相比顯得精雅輕盈,十分年輕的石柱上,刻著些許先哲的神圣筆跡;荒涼的博羅奔尼撒半島早已遲暮,那刀切劍割般的科林斯運河仍舊朝氣蓬勃;傳說中浩大的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充滿“健康”的宗教意味,“人權至上”的宮殿中蘊藏著令科學家都驚嘆不已的結構設計;只存在于史書中的“亞特蘭蒂斯”大西洲在自然暴力前覆滅,留下飄忽綿延、若斷若連的幾縷思緒變成了那叢叢神秘莫測的古跡遺址……
太多的景象被賦予了歷史意義與哲學意義。在歷史的光亮長廊里,總是有一個王朝逝去,一個王朝興起,留下一個王朝的背影。正是先哲們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千百年間人類社會得以思想上有了極大進步?墒侨缃裎覀儗ξ拿鞯膽B(tài)度,是否心懷敬畏與尊重呢?要知道文明程度并非與歷史遠近成線性關系,古人的智慧也并不需我們嗤之以鼻。他們也在觀測著宇宙,觀測著天地,在時空的漩渦中尋找那不變的真理。我們應該明白,不再說話的巨大石像,也令人動容,他們見過太多,因此老淚縱橫,不再說什么。
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嘗試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歷史沉淀,尤其是那浩瀚無邊的荒漠沙丘,多少樓臺湮滅在滾滾黃沙之中再無出頭之日。走在這里,仿佛踏上了通往古鎮(zhèn)的道路,似乎還能尋覓到來自千年前的蹤影,你會感嘆原來人類只活動在這么狹小的空間。文明的枯萎其實屬于正常,文明太不容易,真該好好珍惜。
我們所聽說的未必是最真實的記錄,唯眼見與行動方能出真知。
目光投在新世紀的彼岸。
新世紀的人類和舊時代的文明摩肩接踵,火花不斷。先是,劇組取景踐踏,到后來的金字塔上難看的隨手涂鴉,無處不體現(xiàn)著一些人對文明與自然的不屑與嘲弄,似乎這些事物生靈與他們毫無關系。我并不想像個絮絮叨叨的長者一般勸誡著那些紈绔子弟,讓他們痛改前非,而是希望我們應當重視起思想文化的建設,應該深深的問自己,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一個國家的'人連自己的文明都不重視,那么更難重視其它文明。是我們國家的文明不夠浩大嗎?不是,上下五千年的長河足以傲立世界之巔。是我們國家的文明做出的貢獻不大嗎?不是,無論是文學巨著還是科學發(fā)明,對推動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有著巨大貢獻。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國家的人民對屬于自己的文明如此漠不關心?我覺得可能是大家對于歷史的思維導向產(chǎn)生了錯誤,一說到歷史,就會覺得枯燥與乏味。只有讓思修這門課程普及開來,讓大家對于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刻,才能提高大家的綜合素質,才能使文明不遭冷落。
余秋雨先生說過中華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們在前進中,或許應該重新反省一下作為大民族應有的態(tài)度。不是自傲,不是謙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大地。任憑凜冽的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歷史長河。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二】
家中有一本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千年一嘆》,以前并未認真讀過。今年寒假,我有了時間細細品讀,被這本游記深深吸引。
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jīng)歷。一行人從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出發(fā),經(jīng)埃及一路向東,經(jīng)約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印度,最后回到祖國。余先生在旅途勞頓中每日寫一篇文章,討論當?shù)匚幕,思索文明奧秘。
讀過他作品的人不難看出,余秋雨的筆觸一向優(yōu)雅細膩,書卷氣很濃。但是這本書是在遠離靜雅書齋的滾滾車塵中寫作出來,沒有任何后期的修飾和改動,也沒有身邊取之不盡的書籍資料,所以說,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純樸,帶著一絲糙糲,但更多的.是最新鮮的思想結晶。用余秋雨自己的話說: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注生命;與精細相比,我更傾晴糙糲。這種做法有點像現(xiàn)代的行為藝術,一切只在行為過程中完成,不再在行為之外進行涂飾;也有點像中國書法,大筆一揮總有諸多遺憾,卻不宜在收筆之后東修西描。根根攀攀、泥污水漬都留著,圖個真切。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余先生在伊拉克的文章。伊拉克有著底格里斯及幼發(fā)拉底兩條大河的滋潤,是兩河文明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孕育出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兩河文明以商業(yè)與法律著稱。而現(xiàn)在,在余先生的眼里、在鏡頭下,文化二字竟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被踐踏了!那時的伊拉克還是薩達姆統(tǒng)治的時期,伊拉克戰(zhàn)爭還未爆發(fā),但在余先生的筆觸下,我看到很多文明古跡被遺忘和毀滅,西方文明在這里被深刻排斥,宗教之間的紛爭從未停歇.,百姓的生活難以得到保證.....我從余先生的文章中,讀出了他對這篇土地未來的深刻擔憂。不幸的是,余先生一語成讖,十幾年后的今天,那片土地的現(xiàn)狀甚至不如余先生涉足時的樣子。
在一篇篇文章為我勾勒出的精神世界中,我明白了,文明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美麗又脆弱。我感到幸運,因為與我們中華文明同期誕生的其他文明,到現(xiàn)在早已支離破碎,唯獨我們的華夏文明綿延數(shù)千載,飽經(jīng)風霜,卻從未斷絕。我們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應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并積極去故納新,開拓創(chuàng)新,讓我們華夏文明在世界的東方繼續(xù)熠熠生輝!
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三】
斑駁的城墻,慌亂的廢墟,雜草從生的山溝,臟亂的河岸,隱藏的土匪,沉重的心情。
輕輕翻開書,沉重,惋惜,無奈,懷念交織在一起。
《千年一嘆》,嘆的是惋息,嘆的是敬重,嘆的是哀思,為車隊一行人的驚險探險吸引,又不忍了解其余三大文明古國的文明衰敗
在旅途中的那些文明古跡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位巨人,一位孤獨的巨人。他們曾經(jīng)是文明的見證者。而今的它們好似曇花一現(xiàn)之后留下來沉睡。曾經(jīng)建造了他們的后代子孫,現(xiàn)在因為文明的偏差,正在遭受著戰(zhàn)爭,饑餓,寒冷,失去情人的悲傷。余秋雨先生說過,看到作為一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我覺得這豈止是痛心!耶路撒冷的哭墻之下那夜夜不絕的哭聲,診所里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小心謹慎,令人心寒,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說得清,道得明。不記得是在哪個國家,為了讓外來旅客能夠安全地參觀國家的文化遺址,每個車隊都必須派兩輛車前后保護,余秋雨先生那時候的心情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不過是想讓外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他們路過印度,提到印度就必須要提一提恒河。但恒河在古代歷史中的清澈,美麗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是污濁的河水,河岸有驚人的景象,臨死的人,在上游洗澡,希望洗凈靈魂,下游壯漢們刷牙喝水。印度人認為恒河的水是靈水,喝一口,可以把身上的病痛治好,洗一洗,可以讓自己長壽。還有的老人自己知道自己去命不久矣了,就讓家人把他們抬到恒河邊上,鋪一張草席子,躺在地上等著飛到西天。他們說“就算死也要死在恒河邊!”在那些人死后,會有政府的人堆好木堆,把尸體排好,一批一批的火化,人就這樣化為一縷濃煙了。
各大文明古國的確輝煌過,不過不是現(xiàn)在,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時,我們中國卻奇跡般的存活了下來,并且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我們的文明,我們中華的祖先,除了成吉思汗,幾乎沒有統(tǒng)帥進行過遠征,最多只是內部矛盾,內部戰(zhàn)爭,正是這些使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
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
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墻,
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
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鐘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
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托我來拜訪。
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余秋雨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嘆》讀書筆記09-20
千年一嘆經(jīng)典語句06-19
千年一嘆經(jīng)典語錄06-07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06-03
余秋雨格言09-28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3000字09-18
千年一嘆、霜冷長河經(jīng)典語錄05-05
余秋雨經(jīng)典語錄10-21
《千年一嘆》讀后感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