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后感80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我對《目送》的第一印象。
那時,它出現在某次月考考試中。短短的一片散文,讀來卻有一番苦澀的滋味:關于時間,關于親情。
兒時,我們離開父母,去了“外面的世界”,頭也不回。爸媽就站在離別的車站,目送我們離去,在我們被外面的世界吸引時,獨自承受落幕的落寞;蛟S,他們也和龍應臺一樣,“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沒有,一次也沒有,讓夕陽把兩代人的影子分離,拖著蹣跚的步子回家。任街口的告別無力、風化……
待事業有成時,回頭一瞥,會很驚奇得發現——就是現在也有這種感觸——爸媽頭上,怎么多了那么多的白發,眼角的細紋是何時,織得那么密,那么深!
在那個年代里,爸媽已算是晚婚一族。故在我出生時,爸爸已近而立之年。而今十七年過去,在老師還在諄諄教誨早戀的弊端時,已經有胖嘟嘟、白嫩水靈的孩子喚他們“阿公”“阿婆”了。今年,我又多了個可愛的小侄子,昔日玩耍的表姐堂姐們都為人婦,相夫教子,好不幸福。媽媽才是徐娘半老的模樣,因為他們的到來,卻不得不提前邁入“歐巴桑”的行列。
一年一年時間飛跑,小小少年轉眼高。不知不覺中,爸媽開始老了。來到臺州這個“新城市”也有了十年,如此漫長,又如此短暫的十年,當中的艱辛坎坷有誰知曉,其間的苦,又如何能說。歲月磨人老……
幾十年前,爺爺目送爸爸遠去,赴杭求學;兩年后,爸爸也要像當年的爺爺一般,目送我離去。兒女就像林間的鳥兒,離開了此地,之后半年、一年,甚至永遠都不會來。
直到雙親離去,才趕來見他們的.最后一面,“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發,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
有人說,夫妻之間,留下的那個最是痛苦;也有人說,最悲傷,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一邊是千年修得的共眠人,一邊是十月懷胎的骨肉至親,無論是目送誰離去,這身心便像是受了凌遲,掏心剜肉的痛!
人生自古傷離別,卻阻止不了月的陰晴圓缺。短暫的相聚后,不得不久久地目送故人遠去。
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讀后感800】相關文章:
《目送》讀后感800字(精選10篇)01-06
《目送》讀后感01-15
目送龍應臺讀后感11-11
目送讀后感50011-11
目送讀后感120011-11
目送讀后感100008-27
目送讀后感150007-16
目送讀后感900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