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優秀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
蘇格拉底想通過教育,來“熨平”這種差異,使得一部分人產生靈魂的轉向未來的教育將訓練人差異化能力,即因材施教,強調人與人的差異,學校是讓個人發現的引導機構而不是標準化生產車間。
獨立,創新,藝術,個人興趣的發展將是未來。培養主動性需要合理的激勵和科學的方法,但核心在于賦能——所有的激勵和方法,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讓孩子做主。時代差異,教育方式也不同!
人是有差異的,教育的本質最終回到了人之為人上來,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人可以不再按照工業生產的邏輯大批量產,而是作為獨特的藝術品來培養;不再是急功近利的獲取短期成功的工具;而是基于終身學習者為推動個人長期自我實現的途徑。這樣的教育體系是滿足中國社會現實,也是為未來的發展奠基。
在現階段,不只是要教育我們的孩子,也要教育我們,從音樂教育也能看到“本土時代”的來臨,以前的鋼琴教材基本都是國外引進,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教材,教材也更關注中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中國孩子熟悉的音樂。在教學中去發現每個孩子的特性,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不論是演奏者還是歌唱者,正確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性認知,最好能激發起他對音樂的興趣,讓他覺得音樂也是“甜”的。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2
這本書和以往所讀的教育方面的書很不一樣,作者以一個個故事向我們呈現了所謂的教育的情調,讀后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情調的教師,一個充滿著教育機智的老師。
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接觸的都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因此教師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優秀的教師不只是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而且應該具備教育的敏感與機智。
教師應該讓每個孩子被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一個無心的微笑,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句隨口的表揚,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至關重要,也許他會銘記一生。
工作時間越長,教的學生越多,越容易忽視這一點。對學生的關愛越來越少,總認為自己該教的東西都教了,學不學是學生自己的事,與我何干。這種觀點大錯特錯,他可能只是我千百個學生中的一個,而我卻是他人生中重要階段的老師。曾經聽一個老師說起過一個故事,一個初中成績很差的學生畢業多年后,還經常提起某某老師曾經對自己的好,其實這個老師并沒有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偶爾表揚了他。就這么幾句簡單的'表揚,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安慰,讓他戀戀不忘。
教師應該營造和諧,愉快,寬松的課堂氛圍。老師要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老師的心情會影響到每個學生,讓他們以輕松的心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如果老師每堂課總是板著一張臉,一臉嚴肅,學生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很難與老師有很好的配合,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那么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師生互動更好,學習的效果會更佳。
教師應該努力成為一名機智的教師。在課堂生活中會有很多偶發事件,突發事件,面對這樣的事件,機智的老師似乎即刻就能做出在那一刻對孩子較恰當的行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育機智。我們可以通過對關于教育體驗的小故事的閱讀和反思來生成教育機智。閱讀關于教育體驗的小故事之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們會產生一種敏感性,會去思考孩子當時有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怎樣做對孩子更好。同時教師應該學會自我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我們會逐漸形成一種反思力,這種反思力能提高我們對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我們在面對具體教育情景時做出機智的行為。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3
今年暑期在浙江杭州培訓的時候,專家老師推薦了這本《教育的情調》,我立刻就下單購買了這本書。引發我深思的是封面的兩句話:“與孩子相處,什么合適,什么不合適?什么該提,什么不該提?”“對孩子而言,那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親、母親和老師!边@兩句話是否也擊中了你的內心?
教育學的過程始終是“生命在場”的。教育者的工作有別于其他工作,面對的是有思想、有行動、有創造力的'生命。因此,教育者的工作并不是習得某種知識或技能便可以重復操作。教育者需要看見、聽見、感受到,從而利用自己的智慧、言語、動作乃至幽默,引導每一個生命去綻放最精彩的人生。
就像文中所說:“作為教育者,無論我們的舉動多么充滿善意,但言語和行動所表達的情境仍然可能與孩子體驗到的那種情境根本就對不上號!庇袝r候,教育者覺得和孩子說話,我的語氣親切、笑容和藹,蹲下身來,便能靠近孩子,讓孩子接受自己。但其實不然,我們經常會認為:這孩子只聽老師的話,那么這位老師便是走到了孩子的內心。老師或父母,同樣有關愛孩子的心,卻因為思想、言語、行動的偏差,走向完全不同的師生、親子關系。
文中的一個案例讓我打開了與孩子相處的“新大陸”。我們都知道,孩子有一萬個為什么,我們要認真地回答,不能忽視甚至泯滅孩子的好奇心。但是孩子只是需要一個答案嗎?每一個問題,我們都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孩子一個有限的答案嗎?看看文中這樣的對話,麥克問:“地球是從哪里來的?”幼兒園老師這樣回答:“關于這個問題,人類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有可能的答案是……”老師希望麥克能夠繼續保持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而不是給他一個固定的答案。這時,我再想想孩子問我的問題:“小鳥為什么能站在電線桿上?臺風、龍卷風、沙塵暴有什么區別?”對孩子而言,一個合適的答案就是屬于他的故事,一個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會使孩子一直保持提問的興趣。一位機智的教育者會讓孩子一直保持提問的興趣。
如果你想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教育者,那就趕快來讀一讀《教育的情調》吧!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4
目前學校孩子們的數量在減少,家長們的素質在不斷提升,我相信將會涌現一大批具有教育情調的老師。
在不久的將來教育必定要改革,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再僅限于試卷成績評判一個孩子和老師,誰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原有基礎上更多才能、更陽光有愛、更會思考、更積極上進,這才是評判標準,而不是只會考試才是優秀。
讓孩子們多閱讀吧,我們老師的必備技能還需要從書中獲取,何況孩子們呢?一學期不斷重復語數英三本書是不是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了呢?從教幾年發現沒有一個不好學的孩子,不愿意學只是不想被當前的教育牽著鼻子走而已。你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會9問東問西,會看這看那,因為他有好奇心啊,因為他想探索世界啊,說明人生而好學啊。孩子其實對未知的很多都充滿了興趣,孩子喜歡體音美何嘗不好,體育讓身體更健全,讓大腦更機敏;音樂讓孩子更有靈性;美術提升了孩子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而我們的語數英呢,是不是占比太多了點,把孩子們想發現的都剝奪了,卻把孩子們學的滾瓜爛熟的知識又一再重復呢?我們限制了孩子們前進的步伐,抹殺了他們天生的探索欲。想想自己太欠缺教育情調了,對不起所教的孩子們,更期待教育來一次變革。
以前這種想法沒那么深刻,當我看了《教育的情調》一書之后,感覺自己賦予孩子們的真是少之又少,貌似僅限于教自己所知的數學知識和應試技巧。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合格的'育人者?捎稚羁谭此迹X得自己知識的窄化和經驗的缺乏也造就了自己目前的教育現狀,也讓自己非常不安。
平時在和學生相處時不能有很好的“在”的狀態,處理發生在孩子們之間的事情也不能做到特別機智。對待班上的孩子們也做不到視如己出。這明顯還缺乏愛與智慧啊。我也不敢說孩子們跟著我學習一年甚至兩年三年會不會有往上走的趨勢,但我知道我得改變自己,唯有不斷讀書、反思、借鑒才能讓自己做出快速地改變。沒事就不瞎想吧,與智者交友,與書籍為伴,與生活有愛,塑造自己做個處世不驚,從容淡定的小女子吧。
羅里吧嗦寫了很多胡思亂想的東西,但是的確屬于最近精讀本書之所想,此書可謂字字精煉短小、語含哲理,細品別有收獲,它更像是一本哲學書,又像是一本故事書,讓你讀了不能忘卻,卻又讓你的內心波瀾起伏,不斷引發自己的思考。思考自己能不能真真正正地熱愛教育、做好教育?如若有作者一般的思維、閱歷以及智慧該有多好。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5
我不太喜歡讀外國著作,由于語言跟語法上的差異,我在閱讀翻譯過來的外文圖書的時候,總感覺有點別扭,有時候他講了一大堆,我卻理解不了什么意思。或者,他講了一大段話,中心思想用我們中文的一個成語就可以概括。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閱讀不適感,導致我不喜歡它們,尤其是理論書籍。
《教育的情感》是我參加名班主任工作室后讀的第二本教育著作,第一本是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堅持閱讀已經20多天了,這20天來,每天都有新的知識流進心田,而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翻天地覆的變化。
以前,憑借自己一腔的熱情,總覺得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做法是好的,覺得孩子自律不強,于是就搞“一言堂”。每次學生犯了錯以后,就把班規拿過來說事,狠狠地批評犯錯的同學們,然后讓他們寫保證,時候還會對他們說:我這是為了你好。上課有人搗亂和亂發言,則會大聲呵斥,讓他站到教室后面,免得影響課堂教學秩序。諸如此來的事情還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空有一腔熱情,缺少藝術方法,F在想想,自己以前做班主任是有多么的不合格。
《教育的情感》一書讓我感觸頗深,其中記憶猶新的是這幾句話。
第一句是:要把學生當成一個人,而不是受教育的機器。多少次上課的時候,我們總是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要求相同,把他們當成了自己教育流水線上的一個加工品。卻忽視了他們的個性和能力差異,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沒有做到關心學生的心理活動,或者說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是想當然的經驗論,這可真是大大的失誤。
第二句是:教育的智慧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術性更加重要。教育機智性這個詞語,在書中出現了好多次,而且書中談到教育機智這種東西,是不能通過技術培養出來的,只能通過一些具體的教育案例體現出來,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遇到的各種教育情境,然后想一想,如果換一個角度,我們該怎么處理,然后做出一個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決定。
第三句是:我們必須時刻保持一種對生活的好奇,及時對于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也應如此。我非常贊成范梅南老師的這句話,作為一個人首先要保持思想的獨立性,做一個理性、理智的人。其次,要保持思維的敏感性,對于身邊的任何現象,都要不斷去研究和反思,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偏偏我覺得有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從人云亦云的普通生活中抽身出來,而不是被生活同化,成為蕓蕓眾生中沒有特色也不起眼的那一個。說到底,人這一輩子很短,既然活就要活出一個不一樣的精彩的自我。
讀書確實可以豐富頭腦,改變思想。腹有詩書氣質華,今后我要養成讀書的習慣,讓靈魂永不干涸。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6
書籍梗概: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尋找教育情調的旅程。在這本書中,你能通過一個個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應有的樣子——敏感而機智,知道什么對孩子合適、什么不合適,知道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關注孩子的獨特之處,關注孩子的個體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聽”孩子。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讀懂孩子的內心,把準教育的基調,讓教育和成長變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筆記正文:
如果我們用科學的定義來闡釋“教育學”,百度百科會告訴你教育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這句話聽起來十分抽象寬泛,但本書第一章作者就用通俗的話語告訴每一位讀者,“教育是一門復雜而細膩的學問。教育學指向的是一種能積極得分辨出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什么適合、什么不適合的能力!倍斘覀冏鳛槌扇,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形成這樣的能力時,我們就具備了教育的敏感和機智。當我們不斷地觀察、聆聽具體情況下具體孩子的具體表現,并不斷給予反饋或反應,我們對教育的敏感和機智也會不斷提高。
通過我自身的閱讀和實際教學經歷,我覺得本書想要傳遞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育的敏感
作為教育者,哪怕我們的初衷是充滿善意的、是為了孩子好的,但有時候我們的言語和行動所表達的情感仍然可能與孩子的體驗對不上號。我們不懂孩子,不懂自己,更不懂如何和孩子相處。
這便要求我們作為教育者首先要認識孩子:孩子對情緒和氣氛的變化十分敏感。要盡可能最大程度去了解孩子是如何體驗生活的。正如書中所說,當孩子提問“那是什么”,不只是想要一個簡單的名字,他們更想要與成年人去談一談這個世界。我們要保持孩子活躍的思維而不是很快給他們一個標準答案。
《小王子》一書中說過,“所有的成人都曾經是兒童,只不過只有極少數成人還記得這件事”。擁有教育的敏感正是能幫助成人回憶起自己的兒童生活,用兒童的方式去幫助兒童成長。
二、教育的機智
教育機智不只是一門技巧,更多是教育者即興的、臨場的'反應能力。關于教育的機智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沒有具體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規則模板。這就對教育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在具體的教育場景中去鍛煉自己的教育機智,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方式方法。
不過作者在本書許多章節中也指出了一些建議,說明了表揚和肯定的重要性;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秘密;讓孩子感受到我們一直在……我有聽過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或許每個孩子開始都可以看做半杯牛奶,但如果教師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產生不同的聯系,或許孩子就變成了一杯奶茶、一杯拿鐵、一杯摩卡。用生活化的比喻將教育的機智形象化,對一個具體的孩子來說,一個合適的答案就是一個屬于他的故事。
三、教育的情調
關于情調,我也很難去給他下定義。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去形容什么是合格的父母或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是完美的,但我們不能忽視過去所犯過的錯,對孩子的不當言行都應教會我們教育的意義。關于教育情調的探索,也需要我們一直去踐行。
總之在我看來,《教育的情調》是一本十分溫暖的書,它簡單、充分、好理解、好實踐,同時又蘊含著教育理論,即使是從未學過教育學的人們讀這本書也會有一定的啟發。在當前這樣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似乎也在被量化、被科技化,漸漸忘記了教育的本質是關乎“人”的學問。而本書的作者范梅南先生將教育的本質重新回歸到“人”,強調教師的教育智慧——教育的機智和敏感性。
愿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心去感受,用心看孩子,用心學反思,用心悟教育,讓教育和成長在生命的河流中,更有情調!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7
讀《教育的情調》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某些教育行為和想法,其中大多是覺得自己當時做得不夠好,需要做出一定改變的。
我從書中的教育事例看到,好的教育行為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的,而我的出發點卻經常是某一個標準,就像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之類的。標準很美好,結果總是毫無例外地送我一肚子氣。由此可見,很多時候我從一開始就錯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獨特在由內而外的各個方面,作為老師,我們尤其需要關注他們體驗現實情境的獨特性,要知道他們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體驗相同的情境,也就不會有一樣的收獲。所以給了五十多個孩子同一個標準的老師,比如我,理所應當得到一肚子氣。
對于這種情形,書里也給出了應對方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機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不同的教育行動。顯然在同一情境下關注全體孩子的體驗與收獲對我而言很難做到,可我想,倘若從分層做起,我還是能夠應對的,這也將是我努力提高業務能力的一個方向。
書里有這么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孩子不是為我們而活著的,我們卻為他們而活著。”這要求我們觀察、傾聽孩子,并向他們學習。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被支配、被約束,孩子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帶有強制意味的教育行為大概率會被抵觸。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外在行為引導他們去感受、體驗這個世界,而更多的可能性則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實踐、去創造。他們的這些生活探索也會讓我們體驗到豐沛的希望,看到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所以,教育要讓孩子握有一定的主動權,而不應該是父母或老師欲望的體現。關愛孩子的父母或老師能體驗到由于孩子的出現而萌發出的生活的希望,這一點我是完全贊同的,因為我從辦公室好幾位優秀老師的身上都看到了這些,他們積極關注孩子對生活的體驗,也會把自己的體驗分享給孩子,最終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教育的情調》讓我體會到教育學的細膩,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足。我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注意他們對于情景體驗的關注,而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標準放在他們面前。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8
《教育的情調》是加拿大教育現象學研究者馬克斯·范梅南的作品,由我國教育現象學專家翻譯。讀完后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一下幾點:一是教育的敏感和機智。教師要具有敏感性,要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孩子,同時在處理與學生關系的時候要擁有教育機智!二是關注學生的體驗。簡單點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要能感受到學生的體驗,從而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三是教育需要大愛思想。這種愛不是我們所說的愛心,而是對教育對學生從心生的赤誠之愛!三是自我的反思和質疑。
一、教育需要敏感性和機智性
范梅南老先生說: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是教育管理人員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一種特殊才能,它與我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有關系,既來自心靈也來自頭腦的知識。那這種能力到底是什么?我們又如何去培養和認知這種能力呢?
作為老師,我們要有一定的敏銳力,在日常生活或者日常教學中碰到的孩子,我們會不自覺的從教育學的眼光去觀察他的一切。簡單點來說就是真正的師者會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有利于你的長期發展的,課堂上老師不僅僅教授知識還指引學生的人生道路,這種思想和想法及其做法都是不自覺的、習以為常的、主動的,這就是教育敏感。而教育機智我們經常說,在課堂上、在與學生相處上我們常常會看到有經驗的老教師或教育家們,他們的方式方法都是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能夠讓學生受教育的,這就是教育機智。機智是學不來的,它和經驗有關、它和人的學識有關、它和價值觀與道德觀有關、它和一個人是把教育教學當工作還是事業有關、它和我們是不是愿意為學生奉獻有關,歸根結底教育機智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的但是永遠也學不完的`,而我只能慢慢摸索前行!
二、時刻關注學生的體驗
我們不能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去教,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在具體情景下什么知識技能,什么解決方法是他們可以接受、樂于接受的,也就是我們要時常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
我覺得一個人真的熱愛教育,喜愛學生,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時時刻刻為孩子著想,比如備課時備學生學情,教育學生時考慮學生的體驗,教學時以學生終身成長為目的,同時常常會不自覺的營造一種“共情”世界,用盡心思的為學生指引正確的人生道路!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道理!
三、教育需要大愛思想
什么是大愛思想?很簡單就是愛,這種愛具有包容性、寬泛性。儒家思想對中國人影響很大,其代表人孔孟主張“仁愛”,我的大愛是由此發生的。而孔子不僅僅是儒家代表人他還是我國第一位教育家,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些都是仁愛思想的表現。教育需要大愛思想,在于范圍的寬泛性,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愛教師這一職業、愛我們可愛的學生、愛所教的科目、要愛學習愛反思、愛教育所衍化的一切!這種愛還具有內容上的包容性,包容學生的錯誤、包容工作的繁瑣、包容微薄的薪資······。這種愛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是要行動起來的,在實踐中不斷地讓學生成長、讓自己成長、讓教育開花!
四、自我的反思和質疑
范梅南說:教育的智慧需要一種反思的能力,需要我們關注教育生活的體驗,不斷去質疑自己的立場,時常想一想,這樣的體驗是什么樣的呢?其實,不論是做什么工作,反思能力都很重要,甚至可以說它在我們人生道路上起著決定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葉瀾教授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古已有之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我也時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情感、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自己。
當老師將近兩年,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時常都在反思。例如我每上完一堂課我會想這堂課不可取的地方在哪里?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記錄下來,想想有什么解決辦法,然后試著去做出改變。每次處理學生矛盾時,時常會想我這樣做對么?我這樣做問題解決了么?我還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有時候會寫班主任日記,有時候會思考便銘記于心!一直以來我很慶幸自己有反思的習慣,因為反思讓我收獲很多。在工作中有時候很浮躁,面對很多事情都以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做;面對學生常說要有教無類,可教著就變成有教有類了;常說要愛學生,可時常會對他們的錯誤沒有忍耐性;常說也常買書可最后又沒看多少本;常說要教學反思可又懶惰忘記反思……是啊!常反思是很好,但是我卻在反思的路上忘記了我要反思。也時常會問自己,我愛教育嗎?我愛學生嗎?我愛這份工作嗎?仔細一想……我認為我是愛的!
教育的情調是什么?我覺得教育的情調是用我們的愛在教中讓孩子成長,在育中讓學生成人,而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成長,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更好的老師!用書中最喜歡的一段話來結束吧,“教和育不是為了未來的生活,教和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讓我們與孩子相處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9
《教育的情調》一書是由加拿大教學現象學研究者馬克斯·范梅南和李樹英教授合著的。這本書并不是專業的教育學理論書,而更像是一位長者在和你款款而談,講述著多年從教經歷中那些發人深省的小故事。正如書名中的“情調”二字,它指向的是和感覺、知覺相聯系的情緒體驗。作為教師,我們在教育活動中體驗到的、表現出來的情感交流,也許比很多的專業知識都更重要。
教育情調的核心在于愛,并且是一種無差別的愛。教師和學生的相處本身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我們對每個學生的成長都有一種理解,在這種理解中,約束和保留、親近和疏遠同時存在。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帶給他們的可能是束縛感和壓抑感,也可能是歸屬感和安全感。我們所接觸的都是最具有活力又各不相同的學生個體,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感情的天平很容易傾向于那些易教育的個體。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當我們對學生的情感發生偏倚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已經慢慢放棄了學生眼中的我們“存在”的力量。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本身就代表著人的發展的無限可能,當學生們在同一緯度盡數展現給你最復雜獨特的性格時,作為一個智慧的教育者,我們就要有能力形成對學生獨特性的獨特關注。教師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與每個學生的情感交流中,才能實質性地傳達出我們的愛,也更容易得到真摯的感情回復。
當我們存在于學生的世界里時,教育其實是可以自然形成的。我們更要明白的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帶著敏感和機智,去發掘學生的無限可能。范梅南老先生說過: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是教育管理人員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一種特殊才能,它與我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有關系,既來自心靈也來自頭腦的知識。一個好的老師,首先得是一個好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會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榜樣,而當我們以身示范教給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舉止時,當我們用自身去踐行著我們所教授的知識時,我們其實已經懂得了教育的力量。有溫度的教育是擁抱式的教育,我們所要形成的'榜樣,一方面是蹲下來后保持同一高度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努力成為那個領操的模范學生。教育的機智在于我們拉進了教和學的差距,拓寬了教和學的深度。
教育需要氣氛的烘托。一位敏感的老師知道該創造一種怎樣的氛圍來引導學生感知學習。氣氛的創造是老師將自己呈現給孩子們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師觀察學生的一種途徑。當我們在講解一段課文背景時,我們或許會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但更好的方式可以是,我們通過語氣的變化制造出一種有趣的氛圍,“你們一定想不到……”之類的句式可以迅速將學生帶入到你想要創設的情境中,好奇心是求知欲的一大動力,也是我們可以操控的教育手段。
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教學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刻。對于教師而言,每一堂課都應當是有生命的,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參與到氣氛的創制中。教室里書本擺放的整齊度、室內光線的明亮程度、墻上的裝飾以及孩子們的細微的動作、老師的眼神和表情等,這一切都為學生的感知提供了影響,也影響當下教育活動的情調。優秀的老師會關注課堂里學生的情緒體驗,捕捉到每一個細微的情感變化,以隨時調整講授和互動的節奏。這種能力是天賦和實踐的結合,更公平的方式是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反思總結、反饋調整、積累經驗。教育機智和教育敏感會在這種反思力中逐步成熟。
我很喜歡雅思貝爾斯曾說過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相信,這樣的教育影響,一定也是有溫度、有情調的。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0
《教育的情調》,源自范梅南教授最初的英文原著——The Tone of Teaching。該書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深受讀者的喜愛,不斷重印。20xx年,范梅南教授從出版社收回版權,然后和李樹英教授一起改寫并在中國出版。李樹英教授在原書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國讀者熟知的一些生活體驗小故事,以增加可讀性。
本書正文連同后記僅僅177頁,卻探討了“教育的敏感和機智”“了解孩子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體驗”“表揚和肯定的重要性”“紀律的教育學意義”等16個話題。這16個話題,都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見現象入手,通過分析現象背后的教育學意義,幫助教師貫通和融合理論與實踐,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這本書與其他教育指南類書籍不同,沒有長篇大論、晦澀難懂的說教,而是以主題的形式,通過一個個教育小案例,告訴老師、家長如何帶著敏感、機智與愛,進入孩子的世界。
范梅楠先生主張,學校應當被孩子們視為“我們的學!保袄蠋煕Q不能像一個過路人、一個警察或一個朋友那樣看孩子”老師必須以教育學的眼光看孩子。這就是說,作為一個保護、培養學生的觀察者,老師要意識到正在成長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們的“在”。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給孩子希望,更開放、更寬容地和孩子相處。
曾經我們很少去考慮小學生秘密體驗的教育意義,也很少關注隱藏在秘密背后的兒童成長經歷。有的大人有時為了調查清楚某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非要摳出來孩子不想本表達的“秘密”,讀《教育的情調》后,才真正意識到這真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過失,一個不容低估的錯誤。孩子有了秘密,就開始成長,走向獨立。有秘密意味著有了獨立的意識。能夠保守秘密其實是獨立或成熟的標志之一。能保守秘密,而且又能夠與自己最親的人分享秘密,這更是成長和成熟的一個表現。理解了這些之后,我們就知道了,當孩子有了秘密的時候,我們要尊重他們,給他們足夠的私人成長空間。機智的父母或老師會關注孩子對秘密的體驗,知道什么時候該去傾聽,什么時候又該有意地不去理會。
以書中的兩句話作為結語:老師和父母必須首先是好學生,然后才能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人。孩子天生是寬恕者,不辜負孩子給予我們的信任,不濫用他們的原諒和寬恕。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1
閱讀《教育的情調》這本書給予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自我的反思能力一一教育需要敏感性和機智性。范梅南先生說: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是教育管理人員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一種特殊才能,它與我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有關系,既來自心靈來自頭腦的知識。那這種能我們又如何去培養呢?
作為老師,我們真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敏銳力。無論課上還是課下,我們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注與觀察,如果都能成為一種不自覺的、習以為常的、主動的習慣,我想,這就是教育敏感。而教育機智需要一定和經驗有關、和一個人的學識有關、和價值觀、道德觀有關、和一個人是把教育教學當工作還是事業有關,歸根結底,教育機智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具備的,也許我們都曾經缺失,但可以借助《教育的情調》的啟迪,慢慢摸索重新上路!
教育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體驗,我們不能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去教,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在具體情景下什么知識技能,什么解決方法是他們可以接受、樂于接受的,也就是我們要時常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
我覺得一個人真的熱愛教育,喜愛學生,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時時刻刻為孩子著想,比如備課時備學生學情,教育學生時考慮學生的體驗,教學時以學生終身成長為目的,同時常常會不自覺的營造一種“共情”世界,用盡心思的為學生指引正確的人生道路!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道理!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2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驚艷到了,一本關于教育的書居然有如此高的顏值,它成功地吸引了我,大概翻閱了四次就讀完了,書上滿是能引起我共鳴的語句,作者以一個個故事向我們呈現了所謂的教育的情調,讀后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情調的教師,一個充滿著教育機智的老師。
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接觸的都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子里,我們無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榜樣。作為一位教師,我向孩子們展示了生活中各種具體的生活方式。有一次自習課,由于第二天要考試,我就沒有講課,而是帶著這本書在講臺上看,下了自習課有幾個學生就跑過來問我,“老師老師,你看的什么書?講的啥內容?”這突然讓我意識到,其實在自習課時老師的言行還是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我玩手機或者無所事事,那課后學生來找我的話,我該跟他們說些什么?難道說我很無聊不知道干嘛?以后學生再有閑暇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我自習時看了會書想到原來可以這么度過課余的時光,哪怕有一個學生是因為我,我也會感到很欣慰。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別人注意。那些難相處的或“成問題”的孩子的一些令人煩擾的'行為,往往與這些孩子希望受到關注的心理需求相關。當然以我現在的經驗還不能準確判斷哪些行為真的是因為求關注。我會嘗試去“看”一些平常比較容易被我忽視的孩子,比如班上的默默無聞從來不問問題,成績有些差但也很乖的女生。有一次考完試,我就用提問的名義喊出來一個女生,簡單提了幾個問題,幫她分析哪些知識點她還需要鞏固,后來她居然會主動來問我問題了,雖然成績短時間內不會有很大的進步但這不也是一種積極的表現嗎?有時候下課從她身邊走過時我也會問問她今天聽懂了沒有。
回想我們的教育,當大人過急地催促孩子了解對他們來說還為時尚早的事物時,就出現了早熟的問題。一個早熟的孩子看似懂得非常多,事實上,他或她只是知道了許多問題的答案而已。面對孩子們的提問,大人應當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保持活躍的思維,而不是很快給他們一個簡單的答案。
讀完這本書我回想起大學時老師告訴我們的一句話: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也許一位好老師并不是碰巧去教詩歌或數學而已,他本身就體現著詩歌或數學。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3
《教育的情調》一書中有句印象深刻的話:“教育情調的核心在愛,把愛獻給每個孩子,在教育活動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調;教育情調的表現在情,在教書育人的細微處見真情,在共同成長中享受教育的情調!边@既是對書名的完美闡釋,又提點我們教育要處處體現敏感和機智。
書中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來呈現教育是一件充滿人文精神的愛的互動,不是死氣沉沉的重復性工作。
當孩子提問“那是什么”不只是想知道一個簡單的名字而已,他們期待得到更多,期待成年人談談這個世界,與一個空間去對話,去思考,去驚訝。因此,成年人不應只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所指的東西是什么,而應該詳細講述那個物體的特征及區別于其他物體的不同方面。提問是思考的結果,尋著思考探索下去,孩子會一路思考,一路收獲。
在機智的老師這個故事中,提到這樣一位學生,他的`自尊心很強,拿到分數很差的語文測驗試卷,悄悄把一個錯誤答案擦了,填上正確答案,然后去找老師改分數。老師看穿了他的心思,但沒有點破,而是在他的試卷上加上分數,說:“哦,也許是我錯了,有錯就改嘛!”還附加一句話:“人就該誠實,對嗎?這句點到為止、意味深長的話讓孩子不安了好一陣子,最后孩子向老師坦白了事情的原委。教師明明洞察了孩子的內心,卻若無其事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抓住契機借用一句不經意的話,使孩子良心發現主動認錯,對學生來說,沒有傷害卻有啟迪,這就是教育的情懷和智慧。
書中反復強調教育者應帶著敏感、機智的愛進入孩子的世界,打開孩子生命發展的無限可能。因為即使有時我們的舉動充滿善意,我們的言語和行為所表達的情境仍然可能與孩子體驗到的那種情境完全對不上號。所以我們要時常保持這種敏感和機智,第一時間看到孩子的內心,用真愛和孩子們共同創造優雅和諧的教育情調。
老師和學生在一起,不是為了讓學生喜歡自己或者做學生的好伙伴。教育的智慧不是用來“擺平”和“搞定”班級的手段,更不是用來“收拾”“制服”學生的“兵法”。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待教育智慧,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教育智慧,擁有這樣的智慧,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情調”。
書中的觀點之所以帶給我們觸動,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想當然的主觀思想,機械僵化的管教方式來實施“教育”。即使我們只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做一個內心豐富的智慧教育者,多讀名家的教育著作,做一個教育的觀察者、思想者、實踐者、記錄者。也許我們無法做到教育的完美,但我們必須為更好的教育全力以赴。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4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為非其有! 獫h·韓嬰《韓詩外傳》
《教育的情調》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尋找教育情調的旅程。在這本書中,你能通過一個個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應有的樣子。
做教育的有心人
情調,給人以溫暖舒適,教育的情調更讓人想去親近,覺得其中有教育的詩意和遠方。翻開淡藍色的書皮,我想像書中應該有很多溫情和治愈的故事。待到細細閱讀,一行一行的文字悄然走進我心里。
1.教育的敏感和機智
“該練琴了!币晃荒赣H說道。“我需要練習多久?”孩子問道,母親回答:“多練幾遍,練熟練!本毲偾暗挠憙r還價每天都要重演一遍,孩子不情愿地坐到了鋼琴旁。
在另一個家庭里,父親興致盎然地彈著鋼琴,舒緩的琴聲從房間里傳出。這不是告訴孩子該練琴了,而是一種誘人的.邀請。孩子走進房間,安靜地坐在父親身旁,待琴聲停止,父親微笑地說道:“你也來試試!焙⒆佑鋹偟刈箱撉,這正是父親所期望的。
這是我和另一位鋼琴教師朋友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結局不難猜測,我的孩子很快放棄了鋼琴學習,朋友的孩子一直堅持到現在。如今,我常常會想,如果當時我能敏感的捕捉到孩子的情緒,把語氣柔和下來,能讓自己慢下來,不那么執著的追求“她是音樂老師的孩子怎么能比平常孩子彈得差”,也許現在她也能堅持下來。
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是一種特殊的才能,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觀察、聆聽具體情境中的某個具體的孩子或某群具體的孩子們,和他或他們進行互動,給予他或他們的反饋,進而培育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機制。有了豐厚的思想基礎,我們和孩子們相處的敏感性和機智才會不斷地提高。
2.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一位真正的老師知道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個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種情緒的流露,注意一種期待的心情。真正的“看”不僅僅是用眼睛看。當我帶著責任感“看”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會用我的全部身心去“看”他。當我用我的手勢、用我側著的頭、用我的身心去“看”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也就體會到被老師“看到”的感覺。
3.做教育的有心人
真正的教育者敏感而機智,知道什么對孩子合適、什么不合適,知道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關注孩子的獨特之處,關注孩子的個體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聽”孩子。做真正的教育者,做教育的有心人,讀懂孩子的內心,把準教育的基調,讓教育和成長變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15
1、我必須質疑并改造自己的生活。在我有這個孩子之前,如果我愿意的話,我可以放縱自己的不良習慣,我可以完全無視他人的深層需要自顧自地生活,但是現在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安逸地生活。
教育不應該是獨裁,不是直接命令。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家長的命令就不能再發揮作用。一本正經地說教也收效甚微,所以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教育之前應該有自我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2、一個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會是孩子一直保持提問的興趣。一位富有機智的教育者會讓孩子一直保持提問的興趣。
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得到保護。簡單粗暴的答案或者心不在焉的答案都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保有好奇心,是培養孩子探索精神的一種途徑。
3、但是給予肯定和表揚帶來了一個問題:它可能帶來不平等的感覺。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老師看到,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努力去關注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的關懷。教育者通過觀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要多表揚鼓勵學生。但表揚有事也會帶給學生一種尷尬的體驗,比如在嚴厲批評多數學生的同時表揚另外某一個。在教育中藥對什么是適合的與什么是不適合的給予積極的區分。
4、一個常常思考的人比一個相對較少思考的人更能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展示他的'機智。教育學上的敏感性和多謀善斷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思的能力,以及對過去經歷認真思考的能力。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有賴于感知和傾聽年輕人的能力。
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該與學生保持多遠的距離?關于如何機智行動沒有現成的理論知識,沒有具體的技巧,也沒有固定的規則。教育的機智來自于對自己教育行為的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的積累經驗,是處理事件的能力不斷成熟。教育者的魅力和影響力主要來自他的學識和性格。
5、老師與學生在一起,主要不是為了讓學生喜歡自己或者做學生的好伙伴。作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他們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什么是教育”或者“什么可以通過教育來激發和引導”。在不斷的教育實踐和反思中獲得教育學的精要,將來在關鍵時刻便有可能做出機智的行動。
教師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是可以鍛煉出來,可能有部分教師可以擁有良好的臨場反應能力,但是反應遲鈍、應對不佳的人也大有人在。學會從教育學的角度去思考,多觀察教育對象,常常對教育行為進行反思,臨場反應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6、孩子們發現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著他們內心世界的誕生。能夠擁有并保守秘密是兒童走向成熟和獨立的一個標志,而能夠與最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兒童成長和成熟的表現。
許多家長是很懼怕孩子擁有秘密的,覺得孩子有秘密一定是一件壞事。為了杜絕壞事的發生,家長們會想方設法去窺探孩子的秘密,如偷看孩子的日記、偷偷跟蹤孩子等等。這些窺探的行為一旦暴露,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孩子會有一種被侵犯感和不任感。家長應該把孩子擁有秘密當做正常成長經歷看待,不必過于緊張。
7、氣氛是老師將自己呈現給孩子們的一種方式,也是孩子們將自己呈現給老師的一種方式。心情的好壞通過身體姿勢和話語的音調反映出來。
一個本身很令人興奮的東西用一種很平靜的語調講出來,它就不能產生讓人興奮的效果。一篇充滿悲劇色彩的課文用一種嬉鬧的方式來教學,就無法引導學生感知悲劇的魅力,無法引導學生思考悲劇的根源。教師要善于用氛圍來感染學生。有時候氛圍對了,它起到的教育效果勝過千言萬語。
【《紅樓夢》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一面墻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讀后感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