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吶喊自序讀后感范文1000字
讀了《〈吶喊〉自序》,我們會覺得:在這里用屈辱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形容魯迅先生的心路歷程是那么貼切、精當。可以說,直到開始《吶喊》的創作,魯迅先生都在執著地尋夢——尋求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自強自立之路。
“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少年魯迅,在當鋪和藥鋪間的奔波途中,受盡了世人的白眼和欺侮!翱匆娛廊说恼婷婺俊边@一切身感受,使少年魯迅對畸形的社會有一種朦朦朧朧的認識,對所處的環境產生了一種明確的不認同感,所以他拋棄了身邊的人們所認定的人生正道——讀書礻試,決絕地選擇了“走異路,逃異地,去導求別樣的人們”,開始了一生對理想社會的追尋。
異地的學堂里教的是和“子曰詩云”異樣的認識。借助這異樣知識的映照,魯迅先生似乎覺出了這畸形社會的病因。療救的激*情,促使他東渡日本到仙臺學醫:“我的夢很美,預備卒業回來,救治那些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
如果說,“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是魯迅基于個人經歷對身邊社會的不認同,有點“誓將云汝,適彼樂土”的自救色*彩,那么仙臺學的選擇則昭示了走出紹興那一小片天空后,在新知識展開的新天地里,魯迅先生的視野得以拓寬,目光已投向了更為廣大的社會,因此在人生之路的又一次選擇上已融進了十分明顯的懨國懨民的意味,從對身邊社會的不認同,走向影響,改造整個社會——“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
面對仿佛重病纏身的中國社會,魯迅先生的夢實在太浪漫,太美滿,太少年意氣。國弱民愚、列強瓜分的鐵的現實,注定了這夢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生物課上的一 時事片輕而易舉地打碎了它。重迅猛地意識到,新醫學對患著沉疴的中國社會是如此的無力、無助,“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醫學關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一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這樣的內心獨白,包含一著社會先覺者怎樣的沉重和哀痛!
當魯迅從現實的震擊中痛感通過新醫學來變革社會只是一個一廂情愿的夢,有著很強叛 個性*的魯迅并不就此向現實協,歸順社會,而是舍棄這個夢,越過失夢的 痛,繼續向前,重尋新夢——尋找更為切實可行的變革社會之路。在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行更為理性*的觀察和思考后,魯迅做出了又一次人生選擇——棄醫從文。
如果說魯迅“走異路,逃異地”的第一次人生選擇緣于個人傷痛,到仙臺學醫的第二次人生選擇的動因中,則完全退盡了個人色*彩純粹是基寺民族 痛,受救國救民這一社會責任感的驅馳了——對于愚弱的國民,學醫并不是什么緊要的事,“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通過文藝,醫治國民的愚昧麻木、冷漠自私,重鑄民族魂,再造一個強健、合理的中國社會,成為青年一團一魯迅新的夢想。
現實似乎總是跟不滿現狀的人作對,《新生》創刊的失敗經再次踏上尋夢這途的魯迅又一重創。
此后,不幸的婚姻,辛亥革命表面的喧囂和熱鬧平息后整個社會形態的依然故我,篡國復辟丑劇的上演,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冷卻著魯迅尋夢的熱情。社會像一具死一尸一般沉重地壓擠著魯迅,使他難于前行。在連續不斷的受挫中,魯迅由失望轉入苦悶,甚至絕望。他開始用抄古碑、鉆入故紙堆來忘掉“問題”和“主義”,以此麻痹自己的靈魂,淡忘現實帶來的苦痛。
先沉者畢竟不同于庸眾,他之所以以處心積慮地要忘掉苦痛,是因為他沉出了這苦痛的慘烈,并未像庸眾那樣愚鈍麻木感覺不到苦痛。所以,所謂的“忘掉”只能有短暫效用,只要產生苦痛的病菌因還存在著,他就不能真正地擺脫苦痛的糾纏。所以,當魯迅在抄古碑中暗暗地消著自己的生命,自欺欺人般地宣稱“我的麻醉法卻也似乎已經奏了功”時,我們從他夜枯坐樹下的神態中卻能夠很清晰地讀出他“沒有愛的悲哀”,被他“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大孤獨、大凄愴而震撼,看不到一個忘時忘世的隱者所該有的真正的平靜和淡然。“風雨如磐暗故園”的現實,決定了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這是沉默而不是沉醉,魯迅的心仍在日日夜夜受著理性*的拷問—— “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
這一切都保證了魯迅不會在沉默中消亡。金心異廖廖數語,就讓他聽命“希望”的召喚,毅然鉆出故紙堆,重出實際上并未“相忘”的江湖,將自己孤單之力匯入變革社會的時代潮流,再一次踏上尋夢之路。歷經挫折后的魯迅,雖然不再有年輕時的慷慨激昂,卻磨練出了成熟者所慣有的沉著和堅韌,前行的步伐變得堅實有力——做不了“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與英雄同道、為猛士吶喊助陣也算盡心盡力!“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的開篇中寫道:“我在年青時也曾做過許多夢,后來關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移嘤诓荒苋鼌s,這不能忘卻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边@一段話,既表明魯迅先生對自己對夢歷程的無怨無悔——“不以為可惜”,也告訴我們通過文藝改造國民精神、變革社會是他的執著 求和信念,是他不能忘卻的夢!秴群啊返膶懽鲃訖C緣于此,《吶喊》的靈魂也在此。只要我們讀一讀《吶喊》,我們就會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
當 “狂人”琢磨出歷史書上遍寫著的“仁義道德”下潛隱著“吃人”的血污時,魯迅先生掀一開封建社會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人們看到它的血腥和丑惡。當孔乙己的生命活力被傳統文化教育戕 害得只剩下“竊不算偷”的可笑辯白,咸亨酒店里的人們用笑聲伴他永遠消失時,我們分明嗅出這社會的陳腐和死亡氣息。從楊二嫂的自私刻薄和閏土偶般的呆滯里,我們似乎身受著“故鄉”冬季里的肅殺和了無生機。從華老栓抱著人血鏝頭像抱著新生命的希望,從康大叔的驕橫自得,從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的隨聲附和,從瑜母親上墳時的羞愧之色*里,我們能感受到中國社會的病體沉重和亟須療治。當阿Q的健忘和“精神勝利法”也無法幫他擺脫死亡的恐懼,并最終也無法挽救他走向死亡時,我們會想到,不起來改造國民精神,中華民族真的是要趨于死地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等,這些構成《吶喊》的每一篇每一章,無不閃現著魯迅先生通過文藝來改造國民精神、變革社會的思想理念?梢赃@樣說,魯迅的《吶喊》及其后的所有創作,都是為了圓他通過文藝改變國民精神這一“不能忘卻”的夢。魯迅的筆端傾訴著一個民族的渴望,因此他的文章總爆發著驚雷般的震撼力,對舊時代有著摧枯拉朽的猛力。
魯迅尋夢途中的百折不撓,魯迅圓夢實踐中精衛填海的堅韌自信,無一不燃一燒著他對民族、國家熱烈的愛,無不一證明著他是一個真的猛士。魯迅刻得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大敬仰。
【吶喊自序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早會吶喊口號02-03
吶喊的經典語錄12-02
吶喊經典語錄06-14
《吶喊》讀后感03-28
吶喊讀后感03-04
吶喊助威的口號09-25
吶喊讀書筆記02-01
吶喊助威的口號05-12
《吶喊》讀書筆記09-28
吶喊讀后感范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