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說明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新形勢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職責上面臨新的調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內容上看,涉及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從進程上看,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重心。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針對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把其作為新時期黨在農村工作的總抓手,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進一步明確和調整自身承擔的職責和職能。一是當好組織者。努力探索和創新黨的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結合方式,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結合點,充分發揮組織的優勢,有效運用組織的力量,進一步整合各方面資源,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點放到凝聚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共同奮斗目標上來。二是做好推動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努力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領導支持人民群眾依法當家做主,努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與和諧。三是成為實踐者。把服務群眾作為開展工作的切入點,有效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使黨的先進性、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在具體工作和行動中當表率、做楷模。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領導方式和領導能力上帶來新的考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復雜、特殊的社會系統工程。實施如此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和國家的政策、項目、資金來扶持,需要千千萬萬農民群眾去奮斗,更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精心組織和有效服務。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適應農村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適應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協調發展的要求,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性、動態性和層次性,努力改進領導方式,不斷增強凝聚力、戰斗力,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先鋒隊;農村廣大黨員必須帶頭貫徹執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努力在思想和行動上體現先進性,做致力發展、推動工作、執政為民、艱苦創業的表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農村基層黨組織提供了有所作為的新舞臺。一是新農村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明確了新目標。新農村建設把農村物質文明發展的目標準確地定位于"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上,農村精神文明的發展目標明確地確定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上,把農村政治文明發展的目標突出地集中在"管理民主"上,這就明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領導農村發展的總方向和具體目標。農村各級黨組織必須緊緊把握這些目標要求,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集中全部智慧和力量,在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大顯身手、大展宏圖。二是新農村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推進改革提供了新動力。當前農村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比如:中央在《建議》中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資源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放活經營權,必然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推進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探索的空間和實踐的動力。三是新農村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維護農村穩定提出了新要求。相對于經濟發展的滯后,農村的社會問題顯得更為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農村社會穩定問題。在一些地方,農民集體上訪具有經常性,上訪人數和規模也越來越大。農村的穩定問題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影響很大,按照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把振興農村經濟作為解決農村穩定問題的根本點,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作為解決農村社會穩定問題的關鍵點,把加強對農民思想教育作為切入點,通過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解決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消除因經濟落后而產生的不穩定因素,使農村穩定建立在新的社會基礎上。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新任務
1.要把發展新農業作為首要任務,著眼夯實物質基礎、增加群眾收入,努力使農村經濟有新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是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根本的是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應當看到,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熏農業承擔著中國大多數人口的吃飯和生存問題,而且為工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對農業的保護和支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但城市支持和工業反哺畢竟是有限的,解決"三農"問題,關鍵靠"三農"自身。各級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引領黨員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促進發展新農業的動力。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立足區域實際,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質量農業、效益農業、生態農業、信息農業;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努力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總量增長、效益提高、實力增強;進一步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力度,使更多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努力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要把建設新村鎮作為重中之重,致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努力使村容村貌有新改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外部形象和內部素質的統一。目前,就西部地區來講,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還很薄弱,住宅、道路等建設雜亂無序,鄉村環境臟亂差現象比較普遍。在這一方面,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但由于這些建設規模小、投資分散,中央政府直接加以控制和操作比較困難,更多的工作還是需要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政府去落實。在新村鎮建設上,要堅持規劃為先的原則,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解決村鎮建設各自為政的問題;動員和組織力量,加快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建設;按照節約型社會要求和"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的標準,搞好鄉村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整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進一步提高環境衛生處理能力;引導和激發農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廣泛吸收社會力量投入新農村建設。
3.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著力發展農村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努力使農民素質有新提高。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民,農民的素質決定農村發展的速度,決定農村文明的程度,決定農村現代化的進度,沒有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根本任務和政治職責,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思想向上、文明懂禮、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把加強對農民的教育作為當務之急,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素養,切實增強農民的民主法制觀念。要把發展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作為提高農民素質的治本之策,切實落實相關政策,健全服務網絡,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4.要把倡導新風尚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努力使農村社會風氣有新氣象。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針對一些落后的價值觀念、鄉風民俗、生活方式,以及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進步和農民生活質量的問題,把倡導社會主義新風尚特別是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自己的職責范圍,通過發揮政治優勢,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引導廣大農民共同營造一個誠信友愛、平等互助的道德環境,在農民中推行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揚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
5.要把構建新機制作為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手段,保障廣大農民的民主權利,努力使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有新進展。構建新機制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改進領導方式方法、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途徑。在農村逐步完成經濟體制改革后,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農村政治體制改革,擴大自主權,建立與新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民主政治制度,開辟多種參政議政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主人翁作用。落實農民群眾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各項權利,要求各級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從改進領導方式入手,引導農村基層干部不斷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把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切實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落實村務公開,保證村民知情權;要進一步實行村民自治,健全民主管理體系,讓農民在村務管理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力,使農民真正成為管理村務的主人;要進一步規范和落實各項制度,使農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切實得到保障。
(三)給農村黨員提出的新要求
1.需要農民黨員具有凝聚民心的能力。農民黨員要不斷增強黨性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帶頭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事面前講原則,小事面前講風格,能用科學的發展觀,積極為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并且要實實在在干事,公公正正做人,在不斷開拓創新的努力中贏得廣大村民的信任和擁戴。
2.需要農村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成為學習型、技術型、管理型的"領頭人"。農村黨員要以時代的需求和人民的要求為動力,自覺增強學習意識,培養好學愛學的習慣,提高接受現代科技知識能力,努力成為學習型、技術型、管理型的黨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能征善戰"的"領頭雁"。
3.需要農民黨員爭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員的標桿真正樹了起來,"跟我一起上"的號召力就是震撼力。新農村建設不可能處處開花,只有真正樹立起一個個標桿、一面面旗幟,才能使群眾學有榜樣。因此,農村黨員必須自覺帶頭學習新技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在實踐中理清發展思路,增強發展意識,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帶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自己發展致富的同時,積極幫助農民解決發展經濟中遇到的難題,積極扶持周圍農民脫貧致富。
4.需要農民黨員成為以民為本、幫民解困的忠實服務者。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黨員也應向服務者的角色轉換。要根據農村黨員的能力、特長和居住情況,開展以"黨的政策講一講、致富技術教一教、困難家庭幫一幫、鄰里糾風勸一勸、黃賭迷信管一管、群眾呼聲傳一傳"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活動,促使黨員成為貫徹政策的宣傳員,開展工作的組織員,發展經濟的導航員。農村黨員要積極與群眾聯系,通過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參與扶貧幫困送溫暖、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戶、黨員聯系等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黨員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熱心人,了解群眾的知心人,關心群眾的貼心人。
5.需要農民黨員擔當起"創造和諧、保民平安"的重任。農村黨員要在生活中帶頭移風易俗、帶頭遵紀守法、帶頭處理鄰里糾風,帶頭維護社會穩定,為構筑一方和諧社會做奉獻。
二、當前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村級班子組織不健全,班子內部不協調,戰斗力、凝聚力較差
一是極少數村"兩委"班子關系不夠協調。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無法充分體現,與村級黨組織、村委會和黨員群眾三者"三位一體"的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新機制不相適應;少數干部政治素質較差,在班子內部鬧派性,搞對立,相互拆臺,領導班子形不成核心。二是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突出反映在一些落后村,農民大量外出打工,特別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強、有經濟頭腦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村干部沒有合適人選,干部隊伍青黃不接。三是村級干部后繼乏人現象日益突出。在農村推進稅費改革后,村級收入明顯減少,加上目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薄弱,村干部待遇低,直接影響村級干部隊伍的穩定。加之,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在選拔村干部時往往是"筷子中間拔旗桿",沒有活力,戰斗力不強。
(二)部分村干部素質不高,不能有效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發揮應有的服務功能
一是思想政治素質不高。一些村干部認為"工作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有套路沒辦法,工作被動,業績平庸。村"兩委"班子整體素質不高,創新意識不強,在帶領群眾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思路不寬,辦法不多。二是工作主動性較差。面對當前農村工作出現的矛盾和困難,有的基層干部認為"回天無術",思想上產生動搖;有的猶豫觀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三是工作作風不夠硬。有少數干部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嚴重,有的辦事不公、處事不當,搞優親厚友,個別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牟私利,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三)部分村級黨組織對黨建工作的創新不夠,沒有形成農村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
一是對黨建工作認識不到位。經濟相對落后的村,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黨建工作滯后,不少人認為經濟效益務實,黨建工作務虛,在市場經濟競爭下,生存發展困難,顧不上抓黨建,導致個別村的黨建工作始終走不出低迷狀態。二是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不完善。極個別黨組織活動開展不正常,"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好,黨組織沒有凝聚力。對外出務工黨員、流動黨員、無職黨員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使他們正常發揮作用。三是發展黨員工作相對滯后。個別村黨組織對發展黨員工作,特別是發展年輕黨員、能人黨員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發展黨員工作滯后。
(四)部分黨員發揮模范作用不充分,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
一是黨員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從調查情況看,農民黨員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質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齡偏高的"三低一高"現象。大多數農民黨員對黨的方針、政策一知半解,難以適應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農村黨員的低文化和高齡化問題,導致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難以體現和發揮先進性,難以成為群眾效仿的榜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的威信和形象,弱化了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F在很多青年農民不愿意入黨的原因,就是看不到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吸引力,有的甚至認為"黨員不黨員,只差幾毛錢",進而對黨組織失去信任,對入黨不再追求。二是少數黨員理想信念不牢固。有的農村黨員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比較僵化,對黨在現階段的一些方針、政策理解不透。一些黨員只考慮個人現實利益,對黨的利益、大局利益置之不理;有的黨員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產生懷疑,忘記了黨的奮斗目標,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黨員意識、群眾意識、宗旨意識淡化,追求的是個人名利地位,在是非面前立場不堅定。三是無職黨員先進性作用發揮不夠。部分農村無職黨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在示范帶頭方面尤其是帶頭、帶領致富作用發揮上存在著"能力危機";有的黨性意識不強,宗旨觀念和奉獻意識淡化,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有的組織紀律和自身要求不嚴,不僅形不成良好的示范導向作用,而且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這些問題的產生,有著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復雜的主客觀因素,但也不可否認,由于農村無職黨員位于黨員隊伍管理的"末梢",一些農村黨組織對無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相對滯后,存在思想不夠重視、教育管理辦法不多的情況,直接影響了農村無職黨員隊伍作用的發揮,值得我們引起足夠重視。
(五)以相對封閉單一的行政區域設置的農村黨組織,不適應農村經濟開放性和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農村黨組織主要以行政區劃為單位進行設置。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價值取向多元化,使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一是農村黨組織設置的行政區域性,與農村經濟市場化不相適應。以行政區域為單位設置黨組織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地、勞動力、資產等生產要素的自我封閉和人為分割狀態,難以跨行政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進行優化配置,難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共同發展,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農村黨組織設置的相對封閉性,與農村經濟的開放化和黨員的流動化、分散化不適應。隨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一大批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他們背井離鄉、經商務工,在產業間大量轉移和在地區間頻繁流動。農村黨員外出務工經商的比重也相應增大,流動范圍十分廣泛。據甘肅省統計,全省每年流動黨員在5%以上,并且今后黨員流動性和分散性的趨勢日益凸顯,給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是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農村黨員隊伍的源頭枯竭;另一方面是農村黨員大范圍流動,部分黨員長期游離于黨組織之外,難以教育管理。三是農村黨組織設置的單一性,與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不適應。隨著農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逐步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出現了農業協會、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經濟聯合體、生產大戶和生產基地等不同類型的經濟實體。各種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不斷產生,傳統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空間覆蓋不到位、職能定位不科學、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鄉鎮設黨委、村上建支部、社上建黨小組的模式,既不適應農村產業化、城鎮化發展和經濟多元化的需要,也不適應當前撤鄉(鎮)并村改革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革調整。
三、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對策措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要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從內涵到外延、從理念到方式、從目標到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設計,使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在指導思想上相統一、總體目標上相一致、工作部署上相協調、工作成效上相促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就是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農村黨的先進性建設,著力在理念、機制、方式等方面求創新、求突破、求實效。
(一)牢固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1.把黨建工作的核心放在政治建設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所以,在新農村建設中,一要實行能人治村,充分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把思想政治素質高,創業能力強,廣大群眾擁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選拔到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中來,并從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充分調動村干部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要實行黨員建村,充分發揮好黨員的模范作用。建立黨員長效學習機制,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活動,不斷提高黨員的黨性意識。積極引導黨員借助"雙培雙帶"、"建崗爭先"活動平臺,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舞臺上展示先進性。三要實行民主理村,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強化制度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的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權利。通過黨務、村務同步公開,把群眾關注關心的項目建設、公益事業建設、財務支出情況等熱點焦點問題予以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充分尊重民意,發揚民主,嚴防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
2.把黨建工作的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新農村建設離開強大的經濟支撐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工作的著眼點優先放在經濟發展上,以黨建帶經濟,以經濟促黨建。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努力為干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群眾創家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優質的服務環境。一要為經濟發展"增速"。鼓勵和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逐步壯大鄉鎮經濟實力。以農業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培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農業,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積極化解村級債務,依法處置不良資產,盤活閑置資產,按照市場經濟運行模式管理村辦企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規范村級財務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要為農民增收鼓勁。重點推動勞務產業發展,引導農民通過親情、友情、親緣、地緣關系自主就業。探索農民工培訓新機制,實現門單培訓,定向就業,努力造就一支專業對口、技能熟練、善于創造的勞務大軍。暢通農民工法律服務渠道,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按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要求,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培養,重點培養一批種養能手,使他們帶頭使用和傳播先進的生產技術;重點培養一批市場經紀人,架起農村生產與市場對接的橋梁;重點培養一批木工、瓦工、油漆工等技術型農民,提高他們的擇業技能。
3.把黨建工作的重心放在社會建設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動力。新農村建設要開好局,起好步,必須集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農村黨組織要緊緊圍繞這個工作重心,實實在在多行為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真正帶給農民實惠。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配套建設田間工程,促進農業穩產高產。開展鄉村規劃整治。構建較為完善的農村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鞏固以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所相支撐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大病統籌辦法,逐步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完善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幫的社會保障目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同時,要注重文化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影入村、"三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把健康的精神食糧送給農民。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釋放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文化"放大"效應。以創建學習型鄉鎮、學習型家庭、學習型農民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切實增強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抓好"龍頭工程",大力培養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村干部隊伍
1.拓寬培養選拔渠道,不斷挖掘村干部隊伍新的"源頭活水"。建設新農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把各類優秀人才聚集到新農村建設事業中來,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來。顯然,傳統的從本鄉本土農民中培養選拔村干部的單一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必須按照新農村建設對村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改革和創新村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拓寬選任渠道,使農村優秀人才得以脫穎而出。在堅持政治素質標準的前提下,打破身份、籍貫等條條框框的限制,積極探索"海選"、"兩推一選"、公開招考、聘任制等方式,面向本村、本鎮、本縣,面向社會選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過硬、能力較強、群眾公認、作風扎實的人選進村干部隊伍。尤其要選好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注意從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識的在鄉青年、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優秀經營管理者中,選拔經濟思路清、帶民致富舉措多、群眾滿意度高的黨員干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對那些確實沒有合適人選的村,可以從鄉鎮機關和縣直單位選派能力強、頭腦靈活、有發展潛力的年輕黨員干部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或由鄉鎮領導干部兼任,也可以引導和選派優秀大學生擔任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或聘任。同時,要大力培養后備干部,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加大在農村發展年輕黨員力度,搞好后備干部預選工作,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并進行重點培養,加強實踐鍛煉,及時將培養成熟的大膽使用。
2.大力開展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村干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村干部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執行政策、加快發展、服務群眾、依法辦事、解決自身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才能發揮村干部在建設新農村中的骨干作用,保證新農村建設有效實施,整體推進。一是合理設置培訓內容。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總體要求,制定教育培訓規劃,編制一套適合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學習讀本,內容包括近年來黨和國家關于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地方黨委政府關于農村的政策規定、農業實用技術知識等,形成新農村建設"鄉土教材",讓廣大村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內容能夠全面理解和把握。二是創新教育培訓形式。充分利用縣鄉黨校、培訓基地、電化教育、互聯網等資源優勢對村干部開展一定規模的培訓。要邀請專家學者講解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組織村干部到新農村建設好的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實行村干部到縣鄉涉農部門輪流掛職鍛煉制度等,提高村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工作能力。三是保障教育培訓經費。在建設新農村的長期過程中,要將村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實行"培訓單位培訓、組織部門監督、財政部門買單"方式,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一次,讓村干部不斷明確新農村建設的新政策、新要求、新進展。四是加強培訓考評管理。要將新農村建設知識的培訓效果作為一項硬指標納入各級黨校、農村各級黨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年度考核目標,加強對教育培訓活動的經常性檢查,防止學教脫節、學用脫節,以學習的實際效果推進新農村建設。
3.探索激勵保障措施,充分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村干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積極性、創造性,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近年來,中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重農、扶農政策,對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級黨委應當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建立健全村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為村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一是在政治上要關心。加大評選表彰先進的力度,縣鄉黨委要結合"三級聯創"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優秀村支部書記"、"優秀村干部"評比表彰活動,從物質、精神上對優秀村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廣大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研究政策措施,可以拿出一些鄉鎮公務員編制,在優秀村干部中定向考錄;在鄉鎮招錄事業單位人員時,對村干部適當放寬年齡和學歷條件;鼓勵優秀村干部參加國家公務員招考,重視選拔特別優秀的村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疏通和拓寬村干部"能上"渠道和政治上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探索對村干部實行職業化管理,從而使村干部在事業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干頭、生活上有甜頭。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中先進村干部典型的宣傳,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二是要保障經濟待遇落實。要出臺村干部待遇的相關政策,明確待遇構成及標準,從制度層面解決村干部目前待遇低、難落實的現狀。研究制定村干部報酬待遇落實以及正常增長辦法,在落實轉移支付穩定村干部報酬、著力保證及時足額兌現的基礎上,對村干部的獎金分配實行績酬掛鉤,對做出突出貢獻、創造優良業績的要大力獎勵,明確獎勵標準。三是要解除后顧之憂。堅持和完善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妥善解決村干部的生活保障和繼續發展問題。建立投入保障和激勵機制,縣區財政每年納入預算列支,對村干部的基本養老和大病醫療實行參保,采取縣、鄉、村及個人共同承擔費用的辦法,明確負擔的比例,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要建立村干部關愛體系,對生產生活確有實際困難的,組織部門要從縣管黨費中拿出?,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民政部門要切實落實好低保政策,讓他們早日享受低保待遇。
4.加大管理監督力度,有效規范村干部建設新農村的行為。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的投資和扶持力度也將不斷加大,這既給農村的發展和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農村基層干部帶來新的挑戰,能否將政策、財物按要求落實到農村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否在利益和誘惑面前立于不敗之地,是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層組織和村干部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各級黨組織必須加強對農村基層組織和村干部的監督管理,及時預防和糾正各種違規違紀行為,保證新農村建設的健康順利進行。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規范村干部的職責、權力、義務,從制度層面讓村干部知道干什么事、怎樣干事。建立村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出建設新農村的長期規劃和年度目標。對村干部的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落實情況進行公示,重點加強對新農村建設五個方面內容的考核,把村干部的日常表現情況作為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每年村干部都要在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上述職,接受黨員、群眾的測評,結果向黨員、群眾公布。要大力推行重大事項公開制度,對建設資金來源、使用情況及興辦的實事、基礎設施都要詳細公開,對村干部要實行年度審計并公開結果,真正做到讓組織滿意、群眾滿意。建立民主議事決策制度,采取召開黨員代表議事會、村民代表會的辦法,充分聽取和尊重黨員群眾意愿,民主決策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事項,讓新農村建設成為"民心工程"
(三)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探索農村黨組織設置的有效方式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是農村黨建工作的基礎,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關鍵。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村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村經濟及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行的主要按行政村為單位設置黨支部的傳統黨組織設置格局本身帶有的封閉性和狹隘性的局限日漸凸現,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利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作為黨的一級基層組織必須適應這種變化,滿足新形勢對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提出的新要求。調整改革農村黨的組織設置,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便于開展黨的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向心力為目的,把握好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同農民群眾的聯系,有利于提高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進行設置改革。
1.在總體思路上堅持"四結合、兩提高"。即改過去按黨員居住地劃分黨組織為按黨員從事的產業和居住地相結合;改過去黨組織由組織單方確定為黨員自主選擇和組織統籌安排相結合;改過去統一的黨組織共性職責為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改過去黨組織教育活動內容和方式統一化為普遍教育與專業培訓相結合,提高村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提高農村黨組織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和農村黨員帶領致富能人共同進步的水平。通過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形成橫向聯合,縱向整合,縱橫結合,動態調整,覆蓋整個農村的新格局。
2.在橫向上實行兼并聯合。即實行村與村、村與企(鄉村企業)、村與居(居民委員會)之間聯合建立黨組織,以實現農村經濟組織資源和政治組織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1)村村聯建。一方面對經濟發展模式相近、經濟實力較強的相鄰村實行強強聯建,進一步擴大經濟規模,發揮優勢,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實行強弱聯建,針對有些相鄰村發展不平衡,彼此有較強互補的特點,因勢利導,實行強弱聯建,建立黨總支或黨支部。一般由經濟強村黨組織的負責人擔任黨總支或黨支部書記,或鄉鎮黨委下派鄉鎮干部擔任書記,在組織上實行統一領導,建立穩定的互利和幫扶關系,形成以強帶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從甘肅的實踐看,定西、白銀等市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過兼并聯合后的新村,在新的黨組織帶領下,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從外省經驗看,江蘇華陰市華西村兼并周圍9個村,形成一個大華西村就是成功的例子。(2)村企聯建。在經濟比較發達、村級組織和村辦企業黨員數量較多的地方,以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共同發展為目標,突破行業界限,將村鎮骨干企業與經濟薄弱的村,通過村企聯合建立黨組織的形式聯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村企聯建黨組織,一般由企業黨員廠長兼任黨組織書記,統一領導廠、村工作。如甘肅臨洮縣康家崖村,以前經濟發展比較滯后,但該村民營企業騰勝蔬菜購銷公司發展很快、效益很好,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康可歸被推選兼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充分利用企業優勢,領導全村走發展蔬菜產業之路,使該村成為目前遠近聞名的小康村。(3)村居聯建。在近郊農村的小城鎮建設比較發達的村,可將村黨組織與居民區黨組織合并,建立黨支部(黨總支、黨委),統一領導村、居工作。如甘肅省白銀市近郊的王峴鄉,屬典型的城郊型經濟,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王峴鄉撤銷鄉鎮建制,建立了街道辦事處,其所轄的村積極探索建立村居聯建或單獨建立農村社區黨組織的路子,及時調整黨組織設置,有效地發揮了黨組織的作用。
3.在縱向上實行鏈式整合。即按產業、行業劃分建立比較專業化的黨組織,以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為主建立黨組織;以產業化的規模基地為主建立黨組織;以產業化經營市場為主建立黨組織;以鄉鎮涉農站所以及一些基層服務組織為主建立黨組織。另外,也可跨鄉跨縣跨行業建立起相對獨立、比較穩定的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濟聯合體黨組織,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這種經濟聯合體建立的黨組織,其隸屬關系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由市縣區委、市縣區直有關部門黨組織或鄉鎮、村黨組織進行管理。甘肅敦煌市各鄉鎮打破村民小組界限,根據黨員所從事的產業,全市共組建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二三產業等五大類18種372個黨組織,提高了黨組織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了農村產業化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組織活動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目前,黨員活動的參加率由過去的60%提高到90%以上,活動頻率由過去的月均0.8次提高到月均1.4次以上。甘肅省涇川縣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黨員實行雙重管理,使這些黨員在接受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黨支部管理的同時,又能參加所在村黨員議事會、村黨支部開展的活動;會員黨員在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黨支部的同時,繼續擁有所在村村民自治的各項權利,保證了農村各種組織在多重復雜關系中有效運行,發揮了黨組織的協調整合作用。
4.在組織設置上相應調整"升格"。按照《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規定,對聯建合并的大村,要根據村域面積擴大,黨員人數增加,黨組織開展活動不方便的實際,將黨員50人以上的村由黨支部改建升格為村級黨總支;黨員100人以上的村,可根據產業發展狀況和工作需要成立黨委,作為鄉鎮黨委的二級黨委接受鄉鎮黨委領導;黨委、黨總支下設若干不同類型的黨支部。
5.創新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置,切實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鶎狱h建工作要適應農村人力資源規模轉移的新形勢,推動農村黨建由本土向流動區域延伸。在加強對務工經商的農民黨員進行組織教育管理的同時,著力創建流動黨員黨組織,改變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比較薄弱的局面。具體設置方式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如"集出集管"形式,即在集體外出的流動黨員中建立黨組織,如甘肅定西市每年組織10多萬人在新疆拾棉花,并在部分拾花工黨員中建立臨時黨支部,加強教育管理,效果很好。"散出集管"形式,即在分散外出、流動地相對集中的黨員中建立黨組織,進行統一管理。"散出散管"形式,即對個別外出地點不固定的,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憑證參加當地黨組織的組織活動。由外出務工人員建立的黨組織受村黨組織或鄉鎮黨委領導,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委托務工黨員所在地的黨組織領導,或者實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負責的雙向管理機制。在調研中發現,從各地的實踐看,對流動黨員實行雙重管理并以流入地為主管理較好,這樣既可以加強黨員日常管理,又可以發揮凝聚人心、宣傳政策的作用。甘肅省在第二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重視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堅持開展"雙找雙建"活動,即黨組織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方式找黨員,流動黨員主動找黨組織,積極探索建立新的流動黨員聯系制度,建立新的適應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活動方式和機制,效果較好。
(四)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充分發揮農村無職黨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農村無職黨員是黨員隊伍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對象,應該把發揮農村無職黨員作用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農村無職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群體,其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系到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黨的執政基礎。長期以來,農村無職黨員隊伍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但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這支隊伍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農村無職黨員不僅自身是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先鋒隊",而且其所作所為也在群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廣大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必須把加強農村無職黨員管理、充分發揮農村無職黨員先進性作用,放在農村黨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我們各級黨組織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基礎性工程來對待、來落實。
2.農村無職黨員作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先進分子,應該把"雙帶"作用作為衡量農村無職黨員先進性的重要標準。農村無職黨員作為黨在農村基層的主要力量,作為農民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發揮農村無職黨員先進性,必須緊緊圍繞"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作用這一根本要求,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轉變評價導向,增強農村無職黨員發揮"雙帶"作用的意識。要堅持把"雙帶"作用作為衡量評價農村無職黨員是否具有先進性的重要標準,要求農村無職黨員不僅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而且是既能帶頭致富,又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新型黨員"。要切實加強農村無職黨員"雙帶"意識的教育,加大對"雙帶"典型的評選、表彰和宣傳力度,注重把綜合素質好、"雙帶"能力強的無職黨員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努力把無職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到加快經濟發展上來,真正在勤勞致富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中體現先進性。二是要加大培訓力度,努力增強農村無職黨員的"雙帶"能力。要堅持把加強教育培訓作為提高農村無職黨員能力素質的重要措施來抓,把農村黨員培訓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重要議事日程,通盤考慮,優先實施,努力把農村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骨干和致富能手。要抓住當前村級活動場所和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成的有利契機,經常性對農村無職黨員進行市場經濟知識、農業實用技術、政策法律法規、經營管理知識等培訓教育,進一步暢通農村致富信息渠道,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技術服務,幫助農村無職黨員全面提高致富本領。要用好用活扶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對農村黨員實施的示范項目、生產基地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幫助做強做大,來帶動和輻射周圍群眾走規模經營、共同致富的道路。
3.農村無職黨員隊伍存在著整體性素質缺陷,應該把"優化結構"作為農村無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農村無職黨員隊伍由于文化素質、年齡結構上的缺陷,使得一些無職黨員適應新形勢、接受新事物的主動性和相應能力有限,很難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加以高度重視。一是要全力抓好農村人才隊伍的"入黨"工作。要堅持從擴大黨政資源的高度,進一步開拓視野、敞開大門,把農村黨員發展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生產經營骨干等各類農村人才上,側重培養發展優秀回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種養能手、務工經商能手、民營企業管理人員以及村干部入黨,努把農村各類先進分子吸納到黨內來。要轉變黨員發展工作觀念,增強主動發展意識,對思想素質、群眾認可度高,發展潛力大的農村優秀人才,由支部落實專人進行結對聯系、跟蹤培養,必要的時候,上級黨委要提前介入,變被動"吸收"為主動"吸引",不斷改進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方式,壯大優秀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不斷為農村無職黨員隊伍輸送新鮮血液。要完善發展黨員推優制、公示制、票決制、責任追究和預警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發展農村黨員的程序,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從源頭上把好農村黨員"入口關"。二是要健全農村無職黨員"退出機制"。要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建立剛性的黨員管理處置制度,制定具體細化的農村無職黨員行為規范,對農村無職黨員實行"底線管理"。要改進農村黨員民主評議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黨員評議"兩票制",把黨員評議與群眾測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加大群眾的監督和評判力度。要加大農村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制定詳細的處置辦法,明確具體的處置步驟,增強程序的可操作性,及時把不發揮作用、不符合條件的不合格黨員清除出去,提高農村無職黨員隊伍吐故納新功能,保持農村無職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4.農村無職黨員"無職無為"的情況,應該把構建作用發揮平臺作為農村無職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要發揮好農村無職黨員先進性作用,必須在著力增強無職黨員的黨員意識、奉獻意識的同時,努力在構建無職黨員作用發揮平臺上下工夫,努力使他們"無職有崗"、"有責有為"。一是要加強分類管理。農村無職黨員量大面廣,隨著農村社會結構和階層的分化,農村無職黨員逐步分化為務農黨員、外出務工黨員、個體工商戶黨員、私營企業主黨員等不同群體,表現出不同的活動規律、組織形式和利益訴求,實踐先進性的途徑也各不相同,同時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整體推進,廣大群眾對黨員發揮作用、服務群眾的個性化要求會更加明顯,涉及服務領域和內容更加廣泛。要根據農村無職黨員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充分發揮其先進性作用。結合農村無職黨員的共性和個性特點,區別年齡、職業、特長等不同特征,區分老年黨員、生產經營能手黨員、外出流動黨員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管理和教育引導,讓每一位黨員都能找到自己發揮作用的位置。二是要實施設崗定責。黨員先進性發揮既要有黨員的主觀愿望,同時也需要展示作用的有形舞臺。目前,有許多地方建立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在加強農村無職黨員教育管理、設置無職黨員作用發揮平臺上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建立設崗定職制度,讓黨員找到了適合自己發揮作用、展示先進形象的舞臺,同時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員形象的新變化,進一步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借鑒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這些成功做法,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的推行力度,不斷加以完善,繼續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的原則,結合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科學合理地劃分農村無職黨員的先鋒崗位,按便利、擇優選配的原則來配,并加強對無職黨員履行崗位情況的跟蹤考評,健全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措施,保證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運作的長效化、規范化,充分發揮好農村無職黨員"一員雙崗"的作用。三是要用好活動載體。黨的先進性體現在具體的實踐中,必須通過有效的載體來推動。在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各地各部門都設計和開展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搭建了有形舞臺,也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如蘭州市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深入開展了"雙爭雙強"、"三爭一促"等主題實踐活動,有效推動了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大大增強了無職黨員發揮先進作用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我們要注意借鑒和運用好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不斷加強有利于農村無職黨員發揮作用的活動載體和服務陣地建設,促使農村無職黨員能常性發揮作用,促使農民群眾長期得到實惠。
5.農村無職黨員具有"黨員"和"群眾"的雙重屬性,應該把"激勵"作為激發農村無職黨員動力的措施。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堅持從嚴治黨要求的同時,要從滿足無職黨員的內在需求出發,切實做好"尊重、激勵、弘揚、關愛"的文章,不斷激發農村無職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的熱情和動力。一是要保障民主政治權利。政治上的關心是最大的關心。農村無職黨員對于政治角色的追求不同于農村黨員干部,又有別于農民群眾。農村包括無職黨員在內的全體黨員是村級黨組織決策的主體,激發無職黨員的政治熱情,首要的就是要落實和保障好無職黨員的民主權利,不斷增強無職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民主后集中的決策機制,在村級重大事項決策上,要充分聽取全體黨員尤其是無職黨員的意見。要建立完善黨員議事會制度,定期組織黨員討論研究和了解掌握村黨組織決策、黨內事務管理、村級各項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大推行村級黨務公開,探索建立黨員民主聽證、專項質詢等黨務公開的配套制度,讓黨務活動在陽光下操作,暢通無職黨員了解、掌握、參與黨內事務和村級重要事務的渠道,落實好他們的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要關心關愛思想生活。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始終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和奉獻意識,而不應利用黨員身份謀求任何私利,但作為黨組織來說,在不損害群眾利益的前提下,需要最大限度地關心愛護黨員,這兩者并不矛盾。要建立支部委員聯系無職黨員等制度,經常開展黨內談心談話活動,加強對農村無職黨員的思想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無職黨員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和幫助工作。對于老弱病殘黨員以及無職黨員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黨組織要及時給予關心,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努力營造黨組織就是"黨員之家"的氛圍,讓無職黨員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三是要合理運用激勵措施。獲得社會認同是人的重要需求之一,在政治、思想、生活上關心黨員的同時,要合理運用"政治生日"等一些非物質激勵措施,讓農村無職黨員感受到"黨員"這一先進角色的社會認可度和向往度,不斷增強黨員"以黨為榮"的意識。
(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構建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
1.圍繞"生產發展",立足示范服務,構建領導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發展增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要務。構建農村基層黨的先進性長效機制,必須始終把建立完善黨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作為第一內容。當前,"路子難選、技術難學、市場難進"成為制約農民群眾增收的主要三大因素。構建領導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關鍵是要以增強黨組織服務功能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為重點,建立健全示范、服務、培訓三大體系,真正實現群眾自主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同向同頻共振。一是健全示范機制。建立黨員干部示范服務基地,開展評選"黨員致富示范戶"活動;深化"雙向培養";積極培育引進種養業主大戶。通過"干給群眾看",以實實在在的現實經濟利益引導"群眾跟著干"。二是健全服務機制。鼓勵縣鄉涉農部門參與農村技術承包服務;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深入推行"支部十協會"等利益聯結模式;扎實開展"黨員農貸快車"活動,讓農村黨組織站在前臺直接服務于經濟發展。三是健全培訓機制。開辟電教網絡等"空中課堂",依托職業中學、農廣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建立"學校課堂",發揮科技示范服務基地和種植養殖經營大戶的作用開設"實踐課堂",引導幫助群眾學科技、用科技,增強發展本領。
2.圍繞"鄉風文明",立足以人為本,構建有效宣傳教育群眾的長效機制。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是經濟社會良性運行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導致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充分發揮我們黨組織宣傳群眾的優勢,以村戶為基礎、以城鎮為龍頭、以城鄉共建為動力、以連片共建為紐帶,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用先進文化占領群眾思想陣地。一要建立宣傳教育機制。通過組建小分隊進村入戶宣講、文藝宣傳、知識競賽等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廣大黨員群眾認真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有關論述和相關法律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不斷討論完善本地鄉風文明的具體標準。二要建立常態創建機制。廣泛開展"十好農戶"、"文明新風戶"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創建活動,大力推進"四下鄉"活動的經常化,特別是在春節等農村影響較大的節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大力改善鄉、村文化設施建設。三要建立關愛群眾機制。關愛思想上最需要理解的群眾,真誠主動與上訪戶交朋友,吸引他們參與村務管理,使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分子;關愛生活上最需要幫扶的群眾,深入開展"部門幫村、黨員幫戶"活動,對幫扶情況實行建檔管理,跟蹤督查,首先讓困難群眾真正得到實惠,以此感染帶動廣大黨員群眾,形成"干群齊心、一呼百應、共思發展"的純樸鄉風村風。
3.圍繞"管理民主",立足還權于民。構建充分體現群眾意志的長效機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只有構建起充分體現群眾意志的長效機制,真正落實群眾"四權",切實做到"管理民主",才能有效激發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一是建立落實群眾知情權的長效機制。深化村務公開,開放基層黨務。針對大量惠農政策的實施,全面推行村務聽證制度,對項目建設、重大決策等群眾關注事項,召開專門會議通報情況、接受質詢,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二是建立落實群眾選擇權的長效機制。對村級黨組織委員實行"零起點"競爭,全面實行公推直選;對鄉鎮領導干部實行公推公選,真正憑民意選干部、用干部。三是建立落實群眾監督權的長效機制。從社會各界聘請民情聯絡員、義務監督員,推行黨員群眾提案質詢制度、向舉報人反饋制度等,調動群眾監督積極性。尤其要注重對村級財務的監督,通過民主理財小組放手直接讓群眾管理重要賬務,村"兩委"側重組織、協調和服務。四是建立落實群眾評價權的長效機制。扎實開展"三滿意"活動,通過年初承諾、半年自查、年終測評,完全把鄉村干部的評價權交給群眾;推行"群眾評酬"活動,使村干部經濟待遇與群眾滿意度成正比。當前,最重要的是深入推行"四權"模式,通過召開專題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強化分類指導,進行常態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深得民心。
4.圍繞"強化保障",立足落實責任,構建推動農村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構建農村基層黨的先進性長效機制,關鍵在抓落實。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的一條重要成功經驗,就是落實"關鍵在領導"的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干部始終"站在前臺抓教育、以身作則受教育"。農村基層黨的先進性長效機制建設必須配套健全責任機制,把"落實責任"、"落實領導"作為重要保障措施來抓,確保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使農村黨建工作成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主動抓、奮力抓的工作。一要建立考核制度。明確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政治責任,并將黨建工作作為單位目標考核、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各級黨組織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二要建立公示制度。對建立的各種長效機制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廣泛征求意見進行完善,加強社會群眾監督。三要建立評價問責制度。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定期對長效機制執行情況進行測評,對落實不好、群眾不滿意的,要實行問責,真正使掛在墻上的制度"落地",教育成果在群眾中"生根"。
(六)切實改進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方法,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1.在指導思想上實現"五個轉變",切實做到"八防"。"五個轉變"就是把單純的就黨建抓黨建,轉變到圍繞基本路線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上來;把單純抓降低農民負擔,轉變到著重抓增加農民收入上來;把農村干部抓"催糧派款",轉變到主要為農民發展經濟提供服務、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上來;把鄉、村組織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著力點由單純依靠上工業項目、上集體項目、上大項目,轉變到著力激活農戶,組織千家萬戶致富項目,發展市場農業上來;把抓傳統型、粗放式農業生產和農戶項目,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走農戶積累與集體積累相統一的路子上來。"八防"就是:防"急","三農"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絕不可急于求成,新農村建設也是這樣,這是由我們特殊的省情決定的。當然這也決不意味著可以慢慢來,當前該干的事、能干的事要抓緊去干。防"套",新農村建設需要借鑒外地的模式和以往的經驗,但不能簡單套用,一定要給新農村建設賦予時代特色,按照階段性發展的實際來確定工作思路。防"偏",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圍繞建立和探索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機制和條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個中心來進行,偏離了這個中心,新農村建設也許在其他方面會有所成就,但最終會拖整體工作的后腿。防"全",新農村建設不能貪大求全,在具體工作上要統籌兼顧,有主有輔,突出重點,抓關鍵環節。什么事都想干,則什么事都干不了。防"空",要防止提過高的目標,把干部群眾的胃口吊得過高,同時要防止規劃過于宏偉,脫離實際,更不能把新農村建設變成一種形式和口號。防"斷",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黨解決"三農"問題一系列政策的延續和完善,如果割斷了我們已有的認識成果和工作成果,另搞一套,聽起來鼓舞人心,實際上不管用,對工作影響很大。防"躁",新農村建設現在剛剛開始,媒體上各種經驗和典型就出來了,還有這個模式、那個模式,干部群眾的思想搞亂了,人心浮躁,這一點也要防止。防"亂",新農村建設是統攬"三農"工作的一個主旋律,如果上面說法很多,基層將無所適從,工作指導上就會亂。我們應當多一些探索,少一些噪音,以便基層集中精力,真抓實干。
2.在自身建設上提高"五大能力"。要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要求,著力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一要著力提高教育農民增強市場主體意識和市場觀念的能力。由于受幾千年自然經濟的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意識仍然比較落后,小農經濟意識強,其經營活動基本上仍在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的范圍內進行。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應采取各種辦法,組織農民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提高農民的素質,傳授農民在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本領,使他們逐步適應市場競爭的環境并積極參與競爭。二要著力提高為農民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的能力。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大部分農民普遍處于信息不靈、生產相對盲目的狀態。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開展好信息服務,通過建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等機構,幫助農民分析市場前景,并把行情和信息定期提供給農民,以減少經營損失。三要著力提高引導農民走向市場、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對于種什么、何時種、怎樣種,有了充分的自主權,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在安排種植時,往往跟在市場和別人的后面轉,缺乏市場意識,這種"跟著感覺走"的做法,往往使他們吃虧。廣大農民迫切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為他們指點迷津,幫助他們解決進入市場的困難,并避免市場風險。四要著力提高服務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的能力。在產前,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努力為農民組織提供種養的種子、技術和信息,特別是更新的品種等;在產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牽線搭橋,組織專家、技術人員給農民傳授技術;在產后,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組織人員跑市場、建市場、建設銷售網絡。此外,基層黨組織還應抓好投資環境的改善,抓好社會治安,為招商引資、開發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五要著力提高組織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流動的能力。目前,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就業范圍小,難以勝任城市和工業的現代化勞動,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做好為剩余勞動力提供素質提升、就業信息和職業介紹等服務。
3.在工作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一要突出工作重點,集中精力抓根本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任務,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地方經濟建設搞上去,帶領農民奔小康。為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和統一認識,增強中心意識,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從實際出發,選準路子,制定規劃,艱苦奮斗,真抓實干。二要明確工作職責,堅持不懈抓基本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就是抓好黨的建設。主要應當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抓組織建設,建立健全黨內組織制度;還要抓黨風建設,教育黨員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抵制不良傾向。三要發揮堡壘作用,各負其責抓一般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般任務,就是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好黨的建設的同時,認真完成當年工作的一般性任務,包括計劃生育、社會治安、調解糾紛等等。各負其責就是要任務到人,分階段、分專人集中精力抓落實。
4.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三個堅持"。一要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長期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各級黨組織積累了許多好的制度、做法和經驗,如"三級聯創"、黨群致富聯合體、整改承諾制度、黨務公開等,這些工作制度,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必須堅持下去。在繼承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時,要大膽創新,緊跟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路、新辦法。二要堅持在探索的基礎上總結。創新工作往往需要經過試點、推廣的過程。對工作實踐中的新的探索,要實行先實踐后討論、先改革后完善、先試點后規范的工作思路,要強化對工作實踐的理性思考,努力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悟出深刻道理和內在規律,并不斷總結完善,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不斷發展。三要堅持在實踐的基礎上提高。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的不斷發展,新領域、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也面臨許多從未遇到的新課題。要充分尊重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認真抓好實踐的推廣運用和理論提升,總結新方法,探索新經驗,創造新思維,尋求科學方法,努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實踐中加強,在發展中提高。要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實現群眾利益相結合的工作途徑,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的過程中,力爭不斷給農民群眾帶來實惠,使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針對性和吸引力,從而不斷增強群眾基礎。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基層黨建調研報告07-14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說明07-29
黨建調研報告09-19
黨建工作調研報告07-12
農村黨建調研報告07-14
國企黨建調研報告07-28
企業黨建調研報告07-21
農村黨建工作調研報告09-22
公司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