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科技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促進轉型跨越發展,全面落實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升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按照xx市農業局要求,于xx月xx日對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農業科技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堅持以“抓產業,建基地、上龍頭、求高效、重生態、保安全”的發展理念,實施區域化布局,規;l展,產業化經營,全力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特色產品規;a趨勢凸顯。
我們活用國家惠農政策,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強化機械作業等關鍵技術措施,使全市糧食總產穩步增長。同時,加快推進了農業種植業優勢區域發展,現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東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雜糧混合種植的糧食生產優勢板塊,連續三年實施了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和糧油高產創建示范田建設,提升了全市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
特色農業也呈現出規;l展態勢,“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營、新安等為主的食用菌種植;以平安鎮為主的綠色水稻種植;以溪河、白旗為主的肉雞養殖;以法特、亮甲山為主的生豬養殖;以朝陽、舒郊、二道等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等等一批特色農業專業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現在,我市本著早認識、早部署、早準備、早安排、早行動、早落實、早出成果七個方面,在行動上堅持認識到位、組織到位、宣傳到位、培訓到位、服務到位、督導到位、落實到位,堅持農業科技攻關不動搖、堅持農業技術推廣能力不動搖、堅持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不動搖、堅持扎實農民科技培訓不動搖、堅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不動搖、堅持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不動搖、堅持惠農政策農民致富不動搖。在工作上重點完成七項工作: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工程、“雙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環境整治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農村科技創新工程。
(三)農業科技推廣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示范輻射效應正在逐步擴大。
近年來,我市農業新技術推廣步伐不斷加快,立體間作套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xxxx玉米良種推廣,優質玉米地膜覆蓋,玉米新品種種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農業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得到重點應用,農業產出效益明顯增加,特別是我市今年取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產糧大縣。
二、當前xx市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我市農業科技發展已經邁開了可喜一步,部分資源優勢、人文優勢、政策優勢得到了發揮,但仍蘊藏的巨大可挖掘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優勢得天獨厚
我市幅員遼闊,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適宜于水稻、玉米、小雜糧、藥材等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發展特色農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動
市委政府“十二五”期間提出實施“五大戰略”的宏偉構想,其中在農業富民戰略中對今后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農業提升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和目標,為加快農業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
(三)特色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為先導引領,政策為主導推動,利益為根本驅動的前提下,全市xx個鄉鎮都具有產業基礎,且初具“一村一品”雛形的特色產業顯露端倪,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農業新技術運用與推廣勢頭強勁
到目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已從體制上、規劃上有了較好基礎,開局良好,廣大農民群眾已經認知,產業發展中科技貢獻份額逐年加大,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現代農業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經營著眼點和立足點沒有完全找準,農業部門協調配合需要更加統一。
雖然近年來,政府對“三農”十分重視,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科技、興農方面沒有制定出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統一規劃,投入只偏重基礎建設開發,各鄉鎮對本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目標不夠清晰,涉農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資金難以整合,各自為戰突出,因此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沒有統一規劃目標,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投入不足,舉步維艱,基礎脆弱,難以抵御市場風險。
我縣農業項目長期以來重基礎建設,輕產業發展,重傳統產業生產,輕科技提升,使農業產業化規模層次不高,規模不大,基礎薄弱,加之各類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增收增效。全縣xx萬畝溝壩地,可謂旱澇保收,但種植單一,傳統耕作方式占主導地位,產業發展滯后,難以產生經濟效益,龍頭企業只能維持現狀,擴大再生產能力較弱,小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技術設備落后,生存困難。
(三)農業生產組織經營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盡人意。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層次較低,目前我老秘網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以生產資料的采購服務和組織農產品統一銷售等初級合作為主,而入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農民企盼的,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開展的較少。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還很不規范,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不夠,各級財政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資金較少,有關部門對合作社的扶持沒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農技推廣體系與服務水平不高,農業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在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技推廣部門,被“轉、并、撤”,鄉級農技推廣“網破線斷”狀態,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沒有形成新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不能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作用,縣直涉農部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短缺乏、老化、青黃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勵機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五)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不完善,門檻高,農業企業和農民融資困難。
一是小額貸款公司少,農民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商業貸款程序繁,利息高,擔保困難,不能適應農業季節性所需的企業資金需求。二是門檻高,貸款數額少,由于農業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土地使用權證、房產證等不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
(六)農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轉渠道不暢。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要求土地集中連片開發,現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戶,土地經營權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進行流轉。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淡薄,存在戀土情結和“紅眼病”現象,加之土地流轉費相對較低,農民擔心今后的'保障問題,而不愿進行土地流轉,從而使土地難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規模經營,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七)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鏈延伸不長
農產品加工領域,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完整產業鏈系統沒有建立,產品流通領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統。
三、 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加強各部門之間統籌協調
各級領導應該充分重視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擺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城鄉統籌發展,統籌協調全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二)制定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應該抓緊組織農業各相關部門充分調研全市的農業發展的現狀,借鑒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合理、有序、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大農業科技發展投入,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圍繞糧食、蔬菜、藥材、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大推進基地建設,提高基地標準、打牢產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強力推進農業招商,以招商為載體,緊盯大型龍頭企業,主動對接,力爭在引進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準確把握國家新的投資重點,完善項目儲備,進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爭取更多對農業發展具有支撐性的項目落戶我市,適時舉行和參加名優產品展示展銷會,做大做強產品品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主打品牌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場帶動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其擴規模、提檔次、升水平,提高其輻射帶動力。
(四)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
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能力,出臺并落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網絡服務平臺,創建農產品產加銷和信息化服務新機制,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
(五)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著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鄉鎮站、區域站建設,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大力推行農技人員聯合作經濟組織,聯企業、聯基地、聯專業大戶制度。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和植保專業化防治體系,提高社會化水平。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科學生產和就業創業能力。
【新農業科技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我縣品牌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09
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4-30
快遞行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12-25
縣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_調研報告07-23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14
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篇05-11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31
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3-03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1-14
關于我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