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1
勞動關系就是勞動者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產生的一種社會關系。勞動關系和諧了,員工的根本利益就有保障,員工的積極性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一、我縣勞動關系現狀
自1995年1月實施《勞動法》、今年1月實施《勞動合同法》以來,我縣企業勞動關系逐步走向規范,員工基本穩定、企業快速發展。根據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我縣企業勞動關系還有不少需要加強的地方。
1、勞動合同沒有完全規范!秳趧雍贤ā穼嵤﹥蓚多月以來,大部分企業勞動合同形式和簽訂程序已經規范,但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依然存在合同簽訂面少、續簽率低等問題。
2、勞動工資支付不盡人意。全縣實行最低勞動工資制度總體是比較好,但還有少數企業沒有認真執行,有的企業雖然執行,往往用加班加點付少量加班費來減少員工的實際收入;拖欠工資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不少企業員工工資與經濟效益不掛鉤。
3、社會保險制度落實沒有到位。從20xx年開始,我縣實行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五費合征”。有的企業沒有按規定落實這項制度,五項保險面達不到要求。
4、勞動安全衛生保護不足。有的企業安全制度不健全, 存在不少安全隱患;有的企業生產條件比較差,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 增加不安全因素;有的企業勞動保護特別是女員工“四期” 特殊保護落實不到位。
5、部分員工綜合素質不高。為一己私利泄漏企業商業秘密、因責任心不強造成生產損失等損害企業利益的現象還有不同程度存在。
二、影響當前勞動關系和諧的因素
1、社會歷史因素。隨著公有制企業的改制、非公有制企業的迅速發展,員工流動加快、領域加寬、層次加深,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自我就業的比重日益增大。這種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多樣化,勞動關系和諧難度增大。
2、企業因素。有的企業追求低成本,在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勞動保護方面的投入不足。有的企業經營者法制觀念淡薄,利用自身在資本和管理等要素上的優勢和勞動力相對過剩的狀況,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影響勞動關系和諧。
3、勞動者因素。不少勞動者的自身素質與新型勞動關系不相適應。特別是來自落后地區的農民工,思想落后、文化低、觀念舊、習慣差,比較缺乏勞動技能、缺乏法律知識、缺乏主人翁意識,不利于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對策
1、認真貫徹實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秳趧臃ā贰ⅰ秳趧雍贤ā肥俏覈幏秳趧雨P系的.重要法律。實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們廣大企業主的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者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達到企業和勞動者共同受益的雙贏局面。
2、加強勞資雙方教育培訓。要研究建立科學有效的企業主和勞動者的系統教育培訓機制。通過培訓,不斷提升企業主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員工的整體素質,全面優化企業人力資源,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3、建立健全員工工資保障制度。要制定和發布不同行業的工資指導標準,保證員工工資正常增長;依照《勞動法》規定支付加班工資,保障員工的權益;實行員工工資與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建立完善員工工資保障金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落實企業工資支付信用等制度。
4、重視構筑員工社會保障線。要全面推進社會保險“五費合征”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員工參保率。要完善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
5、全面開展“雙愛雙評”活動。通過評比“關愛企業的員工和關愛員工的企業家”的“雙愛雙評”活動,促使企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狠抓安全生產,加強企業勞動保護,切實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員工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促使員工心系企業,自覺維護企業利益,保證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2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安于現狀,不滿足當前傳統農業經營帶來的微利,在家鄉又找不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越來越多。據大王鎮農村住戶調查資料表明:農民外出務工得到的收入已成為近幾年大王鎮農戶家庭純收入增加的主體。而這種“主體”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這一途徑來完成。如何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大王鎮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轉移現狀
。ㄒ唬┤傓r村勞動力結構現狀。大王鎮轄 27 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20xx年全鎮共有人口34300余人(其中農村人口為33000余人,城鎮居民為1300余人),耕地面積32300多畝。全鎮18—55周歲的勞動力為16600余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48.3%;從性別結構看:男勞動力占54.85%,女勞動力占45.15%;從所從事的行業看:第一產業占69.71%,第二產業占10.76%,第三產業占19.53%;從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小學文化程度的占17.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37%,高、中專文化程度的占32.34%,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9%。從以上結構可以看出:全鎮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性別結構較為合理,但勞動力水平較為低下。
。ǘ┤傓r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農村“人多田少”現象的日趨嚴重,近幾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已成為一股熱潮。全鎮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中,在轄區內就業的420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7.3%;在鎮外縣內就業的785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13.7%;在縣外省內就業2830人,占已轉移就業總數49.4%。在外省就業人數達到1685人,占勞動轉移總數的29.4%,其中在廣東沿海、浙江、江蘇等省務工的較多,分別占到轉移總數的18.4%、5.7%和5.3%。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是以勞務輸出的形式向鎮外轉移,預計這種轉移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總體上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集中在縣外省內。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民與土地緊緊地聯在一起,大部分非長期性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內”,農閑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耕種。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具有兼業性。
2、二、三產業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行業。據調查:農村輸出的勞動力有74.6%從事工業和建筑業,其次是商業、餐飲等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從事建筑業的住房建筑、裝修以及電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家政、餐飲業、電子裝配等工作。也有些舉家外出承包田地種植蔬菜、養豬等,但為數不多。其他主要從事各種服務行業。
3、勞動力就地轉移人數明顯增加。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趨于飽和;(2)我省很多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建筑工地及公路建設工地均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力;(3)個體私營經濟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吸引了一部分勞動力回流。
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全鎮外出勞動力人數雖逐步增加,但轉移的速度卻有所趨緩。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轉移的勞動力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有專業技術的較少。低素質的勞動力只能從事贓、累、苦、重等工作,很難找到理想的崗位,掙得滿意的收入。
2、廣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于飽和。由于沿海發達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勞動力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業不景氣,下崗工人和失業人員大幅增加,面臨城市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雙重壓力。因此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
3、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多屬自發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務工人員的利益和權力難以得到保證。由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自發的多,有組織的少,政府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基本處于無序流動狀態。由于缺乏宏觀調節手段,勞動力輸出后的情況無法了解,利益無法保護,如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事故等也無人過問。
三、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根據以上情況加以分析不難看出:今后農村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如不及時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掙得滿意的收入已是越來越難。要想使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必須積極地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鎮社會事務服務所已初步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
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行各行各業、多方位的技術培訓。據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小學至初中文化程度占62.27%以上,多數務工成員只能從事普通體力勞動,有技術、特長的只占10%左右。針對這一情況,為滿足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對技術的需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對務工成員進行多方位的技術培訓,堅持“先培訓,后輸出”的.原則。據調查:我縣就業局相繼開設了電腦、家政、機械加工、養殖等專業,我社保所相繼為農民工發放就業(創業)培訓券500余份。通過培訓,使他們一經轉移就能上崗,在競爭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既有利于生產的穩定發展,又增加了務工人員的經濟收入。
四、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成果,促進大王鎮域經濟發展
從以上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還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搞活全鎮經濟。
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把門外的錢抓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勞務輸出,把外面的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等學成回鄉,積極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全鎮在這方面的工作已邁出了新的一步。
1、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較寬裕的流動資金,而且帶動了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如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繁榮及職業教育和社會辦學的發展。據調查農民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家庭經營收入和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則增長較緩。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成了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經。
2、勞動力轉移帶動全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在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中姣姣者學到了過硬的技術,賺到了大把的票子。為此,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回鄉辦企業。如減免有關稅款和相關的行政性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等,為返鄉創業人員創造出一個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參與小城鎮建設。
3、勞動力轉移加快了全鎮小城鎮建設的進程。由于廣州、深圳等地對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于飽和,其工資、待遇與內地收入越來越接近,且工作時間長,路程遠,開銷大。再加上近年來全鎮恰逢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3
班組勞動保護是企業勞動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做好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班組勞動保護是指在企業最基層生產單位中,按照國家、企業制定的有關勞動保護法規制度,采取一系列技術、教育、管理、防護措施,消除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其基本內容包括:明確班組勞動保護職責,開展班組安全教育,組織班組安全檢查,進行工傷事故現場分析及處理,用好管好勞保用品,做好女職工“特殊保護”和班組“職業病”防治工作,運行現代安全管理技術等。作為一名班建專責,通過多年的檢查和調查,電力企業在班組勞動保護方面總的來說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進一步保證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
一、班組勞動保護存在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搞好班組勞動保護工作,保證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班組勞動保護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
1、勞動保護職責不明確。班組勞動保護職責具體可分班組長、工會小組長和班組職工的勞動保護職責,在調查中發現班組長和工會小組長的勞動保護職責知道一些,但是也不全面,職工對班組勞動保護方面的職責的知識知道的就很可憐了。
2、開展班組安全教育不夠。班組安全教育的形式很多,一般有:班組崗位安全教育、經常性安全教育、各種寓教于樂的安全教育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等。班組崗位安全教育是企業“三級安全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班組安全教育不夠主要是班組崗位安全教育不能很好的執行,主要表現為:新工人或換崗工在廠里和分場的兩級安全教育執行的不錯,可是到班組這一級的班組崗位安全教育就不能很好的執行,尤其是班組之間換崗人員表現的尤為突出,如去年鍋爐分場9.15人身事故就是一個突出的事例。各種寓教于樂的安全教育活動不夠豐富多彩,在班組缺少班組安全知識競賽、班組安全合理化建議等活動,搞的一些安全方面的活動也是分場及廠部搞的一些安全活動,缺少適合自己班組實際的安全活動。
3、用好、管好勞保用品做的不好。勞保用品是預防職工生產中發生事故和職業病的一種措施,班組是個人防護用品直接使用的場所,用好、管好勞保用品,是班組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檢查和調查中發現,職工發的勞保用品幾乎都拿回家,留在班組的勞保用品幾乎很少。如口罩是用來防塵的,可是在工作中,我們有幾個職工把它戴上,一問:為什么不戴口罩?幾乎是一致回答:怕麻煩,有個別職工開始也帶口罩,經過大家的譏諷,也就不戴了。
4、職工特殊保護工作上還欠缺。女職工在孕期、生育期、哺乳期這三個期間還能很好的執行,但是女職工在經期的特殊保護上執行就有些不足,一是女職工愛面子,不好意思說,班長讓其工作也就將就的干了;二是班長在班組人手缺少、工作任務重的情況下,讓其從事重體力工作和接觸涼水的工作,明知班組長是違反婦女保護法的,不好意思與班長角質,也就算了,將錯就錯。
5、在做好班組職業病防治工作中表現不力。主要表現在平時宣傳職業病防治上不夠,不能很好的督促班組職工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對班組勞動過程中防治職業病的措施執行不力。
二、進一步搞好班組勞動保護的對策和途徑
班組是企業生產一線的戰斗集體,班組的一切工作要靠全班職工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去完成。班組勞動保護工作同樣如此,只有把班組內部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動員和組織全班職工共同關心、參與,才能搞好班組的勞動保護工作。
1、進一步明確班長、工會小組長和班組職工的勞動保護職責,進一步教育班員對班組勞動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使他們了解自己的職責,職責明確。使他們知道勞動保護是他們權益的表現。班長要注意發揮工會小組長檢查監督員和其他五大員的作用,協助做好班組勞動保護工作。
2、加強班組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加強班組的崗位安全教育。對于新工、換崗工也要進行新崗位安全技術教育,其中班組崗位安全教育,由班長組織實施。內容包括:本班組崗位安全狀況,規章制度、工作性質及職責范圍;機械、電器等設備的安全防護性能,使用方法的操作規程;本班組本崗位曾發生的事故教訓,勞動條件,危險機件、危險物及控制方法,勞動保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保管。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取以老帶新或以師帶徒,并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訓練、考核合格準予獨立上崗,考試成績記入安全卡。待“三級安全教育”完畢后,建立檔案,并做為今后繼續教育的考核依據。寓教于樂活動的安全教育形式靈活多樣,很受職工歡迎,為了豐富安全教育活動,可以根據班組的實際情況,開展班組勞動保護、安全知識競賽,班組百日安全無事故競賽,班組“反三違”活動,班組安全合理化建議活動,班組安全影視教育,班組事故暴光圖片展覽會等活動,豐富大家的安全教育活動。
3、勞保用品的發放要按時發放并教育職工正確穿戴符合規定的勞保用品,認真作好監督檢查工作,及時制止、糾正違章現象,用好勞保用品和管好勞保用品,分場和班組要經常對勞保用品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勞動用品,要及時指出,限期整改,對在現場發現不合格的勞動用品,勸其離開生產現場,保證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4、把女工特殊保護工作做細,對女工實行“四期保護”中要充分對“經期”的.保護,女職工要及時告之所在的班組長,以婉轉的說法告之。如:“今天老姨媽來拉”,“今天紅小弟回家了”之類的話語,班長一聽之后就明白,在工作中照顧你,盡量不分配過于笨重的體力勞動及接觸冷水的工作,如非要下冷水,必須戴橡皮手套,從生理上真正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5、加大對班組職業病防治的宣傳工作。利用工作學習日,宣傳職業病防治的意義,學習本班組有關的工業衛生標準和職業病防治辦法,做好通風除塵等防護設備的保養工作,努力使班組勞動過程中達到衛生標準要求。改變他們在工作中的陋習,用班員好的實際行動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落實防護、急救、治療措施,落實對廢氣、廢水、廢渣和噪聲的治理措施等。
三、搞好班組勞動保護工作的途徑
綜合目前電力行業班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工作的經驗,搞好班組勞動保護工作的途徑主要有:
1、堅持“管生產必須同時管安全,”這是每一班組長和職工必須樹立的基本指導思想。具體地說,班組長對生產與安全實行全面負責制,堅決執行“五同時”制度,對班組的生產和安全工作,必須做到同時計劃、部署、檢查、總結、評比。
2、堅持行政管理與群眾監督相結合,根據“三結合”的勞動保護管理體制,目前在電力企業內部基本形成了“專管成線、群管成網、專群結合”的勞動保護管理和監督體系。即一方面建立行政一把手全面負責,各科室、車間、班組主要負責人具體負責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確上而下的行政指揮系統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建立班組工會、車間工會、企業工會三級群眾監督系統,并履行參與、協助、教育、監督職能,配合行政做好群眾勞動保護工作。因此,在班組勞動保護工作中,班組長要充分發揮班組五大員和工會小組長的作用,支持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協作做好班組勞動保護工作。
3、堅持班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責任制與班組經濟責任制掛鉤,運用經濟激勵手段來增強班組職工的安全生產責任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企業在制定班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責任制時,要在明確班組崗位安全生產職責、目標,完善各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的同時,把主要內容列入班組崗位經濟責任制的考核范圍,使班組職工履行安全責任的好壞與利益分配掛鉤,從而打破班組間、崗位間的安全生產“大鍋飯”,調動班組職工的積極性,強化班組勞動保護工作,確保班組安全生產。
4、堅持處罰與教育、關心相結合,班組職工違章作業,必須受到應有的處罰,這是強化職工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必須打破一切面子觀念,堅持“三鐵”(鐵心腸、鐵手腕、鐵面孔),照章辦事。但是處罰僅僅是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讓職工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的執行勞動保護法規和企業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因此在方法上還必須與教育緊密結合。一方面要組織班組學習勞動保護法規、制度,實行“三級安全教育”,使職工對企業、班組、本崗位的工藝、安全、衛生、技術、操作規程會講會背。另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還必須以“情”感人。特別是對受到“工傷”的職工,即要著章辦事,根據責任大小給予必要的行政處理,又要熱情關心,幫助總結教訓,同時還必須保證工傷職工享受勞動保險政策規定的工傷待遇。
5、堅持班組安全管理與班組安全競賽活動相結合方法,在班組勞動保護與安全生產管理中,除了采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強化班組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外,行政和工會還要密切配合,開展以安全為中心內容的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開展“安全合格班組達標賽”、“班組升級賽”、“班組百日無事故競賽”、“班組安全技術比武”、“班組勞動保護知識競賽”“班組互保活動”等等,有效地促進了班組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的加強,提高班組整體安全素質。
6、持搞好班組勞動保護與加強班組安全基礎建設相結合的方法。搞好班組安全建設,是強化企業基礎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搞好企業勞動保護,減少職工傷亡事故,實現安全生產最切實、最有效的方法。
讓我們通過以上的對策和途徑,為電力企業的班組勞動保護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而努力。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4
當前,勞動保障工作正處在謀求大發展,開創新局面的重要歷史階段,我們的國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為勞動保障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保障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區,使我們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層,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把街道社區的勞動保障工作做好。使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首要任務。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是勞動保障部門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重要依托。
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在政策宣傳、就業服務、崗位開發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基本能做到底數清楚,政策明確,工作細致周到。他們已成為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員、就業崗位的信息員、就業和社會保險的協管員,他們的工作,不僅從最基層保證了就業政策的落實和整個就業任務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普遍歡迎。在當前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格局中,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的工作居于十分關鍵的基礎地位。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對整體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F實的意義。
第一,做好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踐行“執政為民”有了最直接的手段。勞動保障事務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由“企業人”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街道辦事處作為社會化依托的代表,承擔著勞動保障“港口”的職能!叭罕娎鏌o小事”,涉及千家萬戶的生活保障、促進就業、權益保護、社會保險等,都是與老百姓切身利益關聯最緊密的熱點問題。街道辦事處平臺是聯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鍵環節。平臺建立了,工作做好了,就能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廣大老百姓心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就能真正踐行“執政為民”,增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第二,做好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工作能夠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街道勞動保障部門是基層的服務窗口,是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基礎。當前,再就業政策的落實,要靠街道和社區開展廣泛宣傳和調查摸底工作;對下崗失業人員實施就業服務,要靠街道社區提供及時有效的培訓和就業信息,開展近距離、針對性強的咨詢服務;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就業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區組織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對企業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更要靠街道社區做好基礎工作。
第三,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提高管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樹立了新的標準,增添了新的動力。過去,我們在辦公室進行管理工作,在市、區一級的職介中心和社保中心開展服務工作,雖然有成效,但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也或多或少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敷衍推諉的現象。但在街道勞動保障所,面對天天與你見面、時時需要直接幫助的工作對象,容不得半點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對那些困難對象,你更要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跟蹤服務,按時完成服務承諾。我們工作對象最緊迫的需求,與我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高度責任感結合起來,就能創造出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的高標準、高質量,并成為我們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的動力源泉。
在街道勞動保障工作中我們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勞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擇業觀念陳舊,影響著就業與再就業。當前,相當一部分失業、就因為困難人員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擇業觀念的束縛。自身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比較弱,無法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好高鶩遠。
2、勞動技能單一,開發就業崗位難。失業、就業困難人員多是缺乏工作經驗、技能的畢業生和對新知識、新技術接受能力較差的“4050”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對就業培訓重視不夠,盡管我們積極創造條件,但下崗失業人員不愿意參加培訓學習。在下崗失業人員中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稀少,如:機械加工行業,想找一些水平高一點的車、鉗、電、焊等技工非常困難。
在今后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中我們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街道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積極參加市、區勞動保障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邀請有關方面對勞保事務所進行業務指導,使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為民意識不斷增強;工作方法、工作作風不斷改進;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做到政策運用到位,辦事程序規范,業務操作準確。
2、規范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規范管理服務標準,提供熱情周到服務。在開展就業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將實行了“一次告知,兩次辦結、三次上門”的服務承諾,即對第一次前來辦事的人,告知服務內容、辦事程序,在第二次辦完,第三次如還沒辦完,則主動上門服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規范的語言,熱情、細心、耐心的服務態度,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好街道再就業服務工作。
3、拓寬就業渠道,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促進“4050”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促進再就業援助制度的形成。依托街道、社區平臺,形成一種長期有效的援助制度。一是要做好基礎工作,使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都及時領到再就業優惠證,特別是摸清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基本情況;二是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挖掘社區內的各類公益性崗位,一方面要通過建立社區服務站等崗位安置失業人員;另一方面要積極與社區內外企事業單位、人才交流中心、就業服務中心等聯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崗位。三是依托街道、社區平臺,并在市、區就業服務中心的支持下,為困難對象提供專門的幫助和便捷的服務;四是要協助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解釋,使下崗失業人員對政策能準確把握,很好運用。
4、加強職業培訓,增強就業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區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因技能單一、年齡偏大、文化偏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無法實現就業。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后我們將采取自辦、聯辦、定向、非定向等多種培訓形式,對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如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將會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職業學校等單位聯手,開辦電腦、家電維修、烹飪等各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班,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提高生產、生活技能,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同時,我們還將與轄區內有用工意向的單位建立掛鉤制度,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定向培訓,解決再就業問題。另外,我們還將積極爭取社區單位對就業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建立了社區單位就業聯誼會,并把服務功能不斷向轄區外延伸。
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要制定具體措施,要把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素質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了解再就業援助和開展再就業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措施,都掌握動態管理和統計的方法,要樹立好的工作典型,推廣好的工作方式,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全體工作人員素質提高。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5
針對落后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的情況,本人與有關人員深入xx縣茶坪鄉、凳寨鄉、魚市鎮、天堂鄉、米貝鄉、扶羅鎮等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了解,我們發現勞動力外出的增多有喜有憂,勞務經濟管理有待進一步引導和規范。
一、基本情況
xx縣目前農村人口22萬,農業勞動力約13.2萬人,占農業人口的60%。20xx年全縣有外出務工人員4.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36%。其中,18—30歲外出務工人員3.1萬,占同等年齡條件勞動力的91%;30—45歲外出務工人員1.5萬,占同等年齡條件勞動力的39%;45歲以上中,外出務工人員0.2萬,占同等年齡條件勞動力的0.7%;18歲到45歲勞動力占到外出總勞力的95.8%。
二、外出務工之喜
“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還培育了我縣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1、拓寬了農民增收途徑。20xx年外出務工人員平均年收入達到8000—10000元,xx縣4.8萬人、每月純收入300元,人平年純收入為3600元,農村年增純收入為1.728億,農民人平增收785.45元。預計20xx年,外出務工將超過5萬人,農村年增純收入超過1.8億,農民人平增收超過818元。
2、增強了農民致富本領。農村勞動力轉移使農民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提高了素質。特別是部分返鄉創業務工人員,帶回資金、技術和市場經濟觀念,直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凳寨鄉臺洞村村民揚慎新20xx年回鄉務農,帶領全家租賃稻田種煙50畝,20xx年租賃稻田種煙120畝。該鄉東村村民姚賢基利用在外務工學到的果樹栽培技術,回鄉開發果園15畝,年收入達到3萬余元。天堂鄉有30余人返鄉從事一、三產業。該鄉絞溝村潘光強、潘光福,放棄每月1800元的務工收入,20xx年回鄉種植烤煙30畝,帶動了該村40余戶種植煙葉120多畝;該鄉高洞村吳代云務工回鄉在天堂街上開了一個摩托車修理店;貢溪鄉甘屯村現任村支部書記姜明豪自20xx年外出打工學習到了科技養殖技術,于20xx年回鄉進行小尾山羊養殖,從當初的8只羊開始,到現在已有存欄羊164只,年純收入達到2萬元。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現在該村養羊5至10只的有11戶,養羊20至30只的有14戶,農戶現存欄羊數522只,甘屯村養羊業的壯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隨著農村勞力外出增加,農村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幾年來,許多外出務工農民家庭購置了家用電器,建起了樓房,購買了手機、摩托車,裝上了電話等,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高。魚市鎮大壩河村116戶435人,其中,勞動力251人。近幾年來,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為130余人,占到全村勞動力的52%,全村每年的務工純收入達到了62.4萬元。務工收入在保障其家庭就醫、就學外,主要用來改善生活條件。該村的手機、電話入戶率為69%,彩電入戶率為85%,冰箱入戶率為20%,摩托車入戶率為27%,95%的戶用上了管道水,新修樓房41戶占到全村的35%。
三、外出務工之憂
大批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雖然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但對當前及今后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
1、影響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青壯年外出已經給xx縣的種草養牛、種桑養蠶、烤煙、中藥材等產業造成了影響。天堂鄉20xx年落實烤煙生產面積907畝,比去年減少224畝。中寨鎮20xx年種桑養蠶面積27畝,比去年減少9畝。扶羅鎮東風村20xx年養牛339頭,此后逐年減少,兩年來共減少了76頭,20xx年養牛數為263頭。調查中我們看到,留在家里的勞動力以老人和婦女居多。缺力:大多數體力弱、生活負擔重,完成傳統的種養業尚且存在困難,一般只是保證自家的生活需要,致使各鄉鎮存在不同程度的拋荒現象。留守勞動力文化層次不高、缺智,致使農業實用新技術、新品種很難得到大面積推廣,使得農業生產發展的后勁不足,停留在傳統的農業品種和種養方式上。
2、影響了留守人員的和諧。年輕勞力大量外出,常使“留守老人”不僅要照顧自身的日常生活之外,還要背負著繁重的農業生產體力活,年老體衰,不堪重負,病痛難免,無人扶侍。另外,農村青年夫妻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多數將子女留給爺爺奶奶照管,進一步加重了老人的負擔。天堂鄉勞動力外出務工3010人,占到全鄉勞動力的78%,40%以上的家庭只留下老人和小孩。該鄉地習村興隆下組的姚銀木老人,老伴去世多年,三年前兩個兒子和兒媳婦都外出打工,留下兩孫子由老人照看。老人常年有病在身,還要耕種兩兒子留下的5.5畝責任田,老人的生產生活十分艱難。該鄉天堂村老寨組70多歲的潘如松老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照看孫子,耕種5畝多的責任田,還負責該鄉街道的環境衛生,兩位老人生活十分辛苦。夫妻一方外出務工,“留守妻子”或“留守丈夫”與對方長期不在一起,難以溝通,婚姻生活不協調致使夫妻關系發生裂痕!傲羰貙W生”由于缺少父母管教,而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或管理方法不當,對孫輩過分溺愛或根本無法管理,造成學生任性、逃學、學習不認真、性格孤僻,影響了下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長。我縣涼傘中學20xx年共有學生617人,其中只有爺爺、奶奶照管或是被托寄在親戚、朋友家的“留守學生”有370人,占到了全校學生的60%。20xx年,該校高中和職中的升學率為45%278人,其中,“留守學生”的升學率為26%92人,僅達到父母在家學生升學率53%186人的一半。農村孩子考學落榜后,16、17歲就外出務工。由于年紀小,社會經驗缺乏,判斷力差,沒有技能,容易碰上務工陷阱,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感染。
3、滋生了“重工輕農”思想。盡管國家近些年不斷出臺各項惠農政策,xx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許多措施,我縣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由于城鄉收入差距不斷加大,許多農村青年羨慕城市豐富多彩的生活,對農村落后的環境和生存條件產生了厭煩、抵制情緒,不愿務農。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從事二、三產業的收入遠高于在家務農的收入。20xx年,凳寨鄉花園村農民務農人均純收入1100元,而外出打工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100元,務工與務農收入之比達到4.6:1。兩種收入的較大反差使大量的農村勞力流向打工行業,F“種田只為換鹽、打工方能掙錢”的觀念在農村不斷蔓延,農村“重工輕農”思想也更為突出。
四、幾點建議
面對當前落后山區農村勞動力外出的不斷增加,如何引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務工和務農的雙贏已成為現實問題。對此,筆者建議要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1、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農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增收方式的根本轉變。一是依托優勢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圍繞兩三個主導產業,集中突破,抓好產業化項目開發。二是建立健全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戶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要重點發展和規范合同契約、訂單農業,加強產銷銜接,規范供求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要圍繞龍頭企業,建設標準化基地,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要探索土地、技術、資金、勞動力等要素互相結合、入股分成的利益分配機制,促使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戶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關系。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和企業牽動共促發展的引導機制。堅持項目帶動,突出肉牛、中藥材等初具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主導產業,堅持走高起點、大規模、外向型的路子,小項目要堅持走特色型的路子;要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維護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戶的合法權益
2、優化農業內部結構。
要調整農林畜牧漁五業的結構,使之朝著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最大限度容納農村勞動力的方向發展。抓好地方畜禽、特色水果、蔬菜等品種資源普查,建立健全品種資源庫,為科學選育良種打好基礎。加強種苗體系建設和新品種引進力度,盡快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經營體系。因地制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種植、肉牛短期育肥、烤煙烘烤、黃牛冷配等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3、創造農民安居樂業良好環境。
在搞好交通道路、農田水利、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強農村村寨、文化、娛樂、精神文明建設等途徑,提供較好的社會保障和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吸引一部分人扎根農村。
4、大力實施“回歸工程”。農業勞動力轉移不光要“走出去”,而且還要確保能人、資金、技術回得來、引得進。要堅持“走出去”與“回得來”相結合,建立“放出小鳥,引回鳳凰,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等發展的理念。通過營造環境、搭建平臺、降低門檻、傾斜政策、資金扶持等配套措施,激發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熱情。
5、建立新型農民的教育和培訓機制。
要統籌制定農民培訓規劃,研究、出臺整合培訓資源、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的辦法。在抓好勞動力外出務工技能培訓的同時,要加強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因地因人制宜提高“留守農民”的科技素質,著力培養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和經營主體,使他們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骨干力量,提高農民創業致富的本領。
6、著力解決“留守老幼”存在的問題。
積極引導種養大戶輪包外出務工人員的承包耕地,減輕“留守老人”勞動負擔。引進集中贍養制度,加強農村養老院建設,強化公共醫療服務,加快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建設。教育及有關部門要探索有效機制,關心“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長等問題,營造有利于“留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中國勞動調研報告優秀】相關文章:
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0-13
勞動的調研報告(精選14篇)05-18
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5
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5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5-19
學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5-19
勞動教育調研分析報告03-25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10-27
中國銀飾品市場現狀調研報告08-11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