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4 09:06:1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通用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通用6篇)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1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打造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游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布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游客的視線。

          四是干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干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級干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干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游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游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游產業可定位于:

          一是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旅游。休閑觀光農業旅游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服務等三種產業于一體,順應了人們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游?梢砸劳锌萍际痉秷@,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群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游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游?梢猿浞掷弥芗铱谧铀畮、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游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游客自己品嘗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游。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游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游。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游。品嘗風味餐飲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游客的旅游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于“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干、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游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游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三、發展文化旅游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鼓勵農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游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游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強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游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筑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2

          新建區地處贛江之濱、鄱湖之南,是人文薈萃的“千年古邑”,享譽鄱湖的“魚米之鄉”,區域面積2193平方公里,整個地貌是“四水三山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新時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陽湖生態旅游經濟圈的區位優勢,以建設“文化大區、旅游強區”為目標,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幫助下,新建區堅持走文化旅游與生態相結合的都市休閑之路,明確了“旅游強區、旅游興區”的發展定位,全面唱響紅色教育游、綠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觀光游、特色體驗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新建區的文化旅游產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制約我區文化旅游大發展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整體情況

          (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新建區旅游資源、人文景觀豐富,是公認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資源大區。全區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潛質的旅游景區1處(南昌漢代;韬顕z址),國家級重要濕地1處(南磯濕地),國家A級景區8個(其中4A景區1家、3A景區6家,2A景區1家),市級以上鄉村旅游點23家。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經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閑、觀鳥、攝影、科考的絕佳寶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南磯濕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山萬壽宮廟會”,“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汪山土庫,號稱南方“小長城”的溪霞怪石嶺生態公園,有“鷺鳥王國”美譽的象山森林公園,擁有大漠雄渾和江南水鄉細膩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筆的規劃建設當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南昌漢代;韬顕脊胚z址等。

         。ǘ﹨^位優勢明顯

          一方面,新建區在“撤縣設區”之前是全省距省會城市最近的縣,區位優勢、全省獨有、全國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區到新建各景點,基本都在20—50分鐘車程以內,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選之地,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旅行的樂趣。另一方面,新建區交通“大動脈貫通、毛細血管暢通”,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完備,南昌西站、昌北機場直通新建區。完善、便利的交通體系,為我區吸引內外游客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

         。ㄈ┱叻龀旨哟螅糜卧鲩L快速

          近年來,新建區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新建區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旅游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項目、土地、資金、人才、環境等方面對推動旅游業大繁榮、大發展予以扶持。20xx年新建區全區接待旅游人次超過1400萬人次,同比增長45.2%,旅游綜合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45.3%。預計20xx年全區旅游綜合接待總人數達2000萬人次,旅游綜合總收入突破100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但旅游服務設施相對薄弱。近年來,我區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向二、三產業積聚),城鎮及大部分村落基礎設施日趨完備,2017年人均GDP已達9753美元,按照國際上的一般規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但新建區旅游服務設施比較薄弱,客房、餐館檔次不高(全區擁有星級飯店僅1家,五星級飯店0家),娛樂項目單一,城區和主要城鎮及景區缺少針對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滿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務的要求。

          2、旅游管理體制分散,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協調機制。一方面,我區既有區文廣旅新局,又有區旅投公司,一些區直單位也參與文旅項目,各自為政、各打算盤,沒有擰成一股繩,難以形成集合效應。區文廣旅新局管行業,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實全區所有的涉旅工作和應付各種各樣的上級檢查,根本無暇顧及旅游行業發展大計;區旅投公司管全區的旅游項目投資,而且其項目運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資+社會化服務外包形式,行業的管理責任不用擔,平常的工作動態和投資數據沒有及時有效溝通。其他區直單位的如一些田園綜合體和文化特色小鎮等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只是請我局做做觀察員,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詢文化和旅游部門意見,等要申報景區景點時才來找專業部門。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區地跨數個行政區域,雖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開發公司,但受職能限制,協調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屬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屬于市文廣局(小平小道),有些屬于水務部門(夢山水庫)。這種管理經營體制上的不順,使得市場化經營程度深淺不一,造成各景區多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行其是,競相開發。這種做法導致規劃難落實、形象難塑造、宣傳難統一、管理難到位。

          3、旅游發展戰略高大上,但有計劃實施少,部分項目投資大,但是實際效益不如人意近幾年來,省、市相繼提出了旅游強省、旅游強市的發展戰略,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把旅游業作為“一核兩重”產業發展布局中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發展重點,明確提出了“江西風景獨好,五彩新建來領跑”的發展定位,全面唱響紅色教育游、綠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觀光游、特色體驗游的“五色”旅游品牌。變山水資源亮點為產業發展熱點,變旅游資源大區為旅游產業強區,使新建區成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業成為該區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支柱產業,全面構建大旅游、大品牌、大產業、大發展的生動格局。

          雖然我區積極挖掘文化旅游資源,陸續投資改造或建設了一批旅游項目:如投資近5億元對“小平小道”紅色經典景區進行改擴建,投資1億多元對汪山土庫進行修復,投資6000多萬元對南磯進行了提升改造,投資300萬元編制了南磯濕地景區總體規劃,以及投資4億元的西山特色小鎮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等。但是,許多建成運營的景區景點,也往往存在著投資大,建設周期過長,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4、旅游發展模式單一,缺乏進一步開發和創新的能力。目前,我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多依賴政府投資,缺乏多元化投資渠道,致使經營體制不活,難以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旅游發展,激活旅游資源效益。各旅游景區受限于自身資金、渠道和建設能力的限制,在開發和經營的過程中缺乏發掘潛力和創新產品的動力和意識。景區缺乏專業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在景區中普遍存在。比較典型的有汪山土庫、夢山風景區等。

          5、整體營銷力度不夠,系統性較差。好的產品只有通過積極營銷才能占有市場。雖然我區積極通過旅游文化節、新聞媒體宣傳、推介會、旅游中介等渠道開展官方的推廣營銷,但是大部分景區并沒有主動開展營銷活動,未形成系統的營銷模式。雖然我區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由原來的1000萬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但其中用于旅游宣傳的資金僅有100萬,這使得我區的營銷力度嚴重不足。營銷不系統、力度不夠使得中遠距離游客對新建的旅游資源知之甚少,嚴重影響了新建旅游業的發展。

          6、旅游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從全區的旅游隊伍素質來看,特別是專業管理、策劃、營銷和導游等人才極度缺乏,業務水平較低,旅游人才隊伍亟待引進、培訓和提高。

          三、加快新建區旅游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我們可以看到,新建區雖然擁有很多優勢和機遇,但同時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面對當前旅游發展的形勢,如何創新發展模式,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是擺在新建區全區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從孤立的景區景點跳出來,以線路為紐帶,形成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的綜合服務產品,重點從規劃、機制、品牌、基礎設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旅游大發展,基礎設施是重要一環。加強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同時,推動通往主要旅游區、旅游度假區、旅游集散地、鄉村旅游地的交通體系建設,提高旅游的可進入性和通達性。加強旅游食宿設施建設。針對高標準旅游飯店緊缺的狀況,應加快星級賓館的建設,引進國際旅游連鎖酒店品牌。針對自助游、度假休閑游的特點,加強旅游景區的配套建設,推進以旅游咨詢中心、旅游廁所、旅游標識、旅游環境整治為主的旅游公益設施建設,增強旅游功能;推進旅游購物街建設,集中展銷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創辦旅游文化娛樂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藝節目,發展晚間娛樂項目。

          2、加強協調配合,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加強區文化旅游局與區旅投公司的溝通,明確責任分工,始終保持既分工、又協作的良好關系。加強區文廣旅游局與其他區直單位的工作配合,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田園綜合體、文化特色小鎮的項目建設上,積極參與文化旅游規劃指導,整合各方力量,不斷提升項目品質,積極做大做強旅游產業規模。加強區文化旅游局與各鄉鎮的業務配合,積極參與當地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推廣我區優秀的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3、合理規劃布局,積極培育旅游產業增長極。一是要請專業團隊編制《新建區全域旅游規劃》,在產品體系上實現主題化,除滿足“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養、學、閑、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側重;在項目開發上,應實現由點到區的轉型,把產業布開,向全社會、多領域、綜合性的方向邁進,讓旅游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編制《新建區道路交通規劃》,通過加強“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建設,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二是單個景區規劃的提檔升級,要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真正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和產品優勢,推進旅游景區提檔升級。

          4、創新管理機制,優化配置旅游資源。要創新旅游管理體制和運營體制:一是發揮旅游投資公司作用,改變政府包、政府投、政府辦的做法,實現從“政府主導型”向“政府引導調控,市場主導型”的轉變。二是整合資源,收購、并購投資乏力、后勁不足、產品不活的旅游企業,積極主動走出去招商推介,引來大旅游財團進駐或是探索一條采取同知名旅游企業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徑,徹底激發旅游新活力。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門的綜合監管、齊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條精品旅游線路的旅游資源,走產業集團化、經營規模化、管理專業化的發展路子,引導景區景點實施專業化、規;洜I。

          5、創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業態。如推進旅游+農業,以溪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契機,促進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我區“田園綜合體”建設,形成以一產(即農業)帶動三產(旅游業),三產旅游反哺一產農業的良性互動。推進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區文化內涵,賦予旅游景區景點于文化的靈魂,形成旅游產品,讓游客進行浸入式體驗,如汪山土庫,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內涵,舉辦踏春學家風旅游文化活動,積極開拓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場,便是很好的例子。推進旅游+交通,以編制《新建區道路交通規劃》、第三屆環鄱陽湖國際騎游大賽為契機,促進旅游風景道建設,加強旅游與交通的雙贏合作等。推進旅游+民宿,結合各鄉鎮特色旅游,讓古村落重新煥發文化的活力,留得住鄉愁,大力發展我區民宿業,積極為農民創收增收。如溪霞鎮忘憂村民宿游,讓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如象山鎮的“荷花節”,不僅讓人可以賞花游船,還可以采摘捕魚、吃農家飯,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推進旅游+黨建,積極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不斷拓展景區景點內涵,使游客在游玩中自覺提高愛黨護黨的思想認識,增加農民收入,如溪霞鎮店前村的鄉村游+黨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體宣傳,打造新建區旅游品牌。酒香也要會吆喝,著力加強宣傳,做好輿論引導,樹立新建旅游新形象,這就要求我們主動策劃,借力外腦,立足全區旅游資源,主動策劃旅游產品和旅游活動,依托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如組織全區重點旅游景點赴外省、市進行專題推介,同時在高鐵、地鐵、機場等地投放我區旅游宣傳廣告,進一步樹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請旅游市場營銷專家實地考察旅游線路,策劃新建區旅游整體形象,把沿線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作為一個整體來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大手筆宣傳和推廣。加強對主要客源地的宣傳推廣,邀請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聞記者來考察,引導他們宣傳新建區。創新宣傳促銷形式,在主要客源地舉辦新建區旅游交易會,與主要客源地的媒體互換節目和廣告,形成旅游宣傳聯動機制,有效拓展新建區旅游宣傳推廣的覆蓋面。

          7、加大培養力度,建設高素質旅游人才隊伍。一方面,加大對旅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其政策法規水平和專業管理素質,始終保持以時俱進;一方面對現有的旅游從業人員通過委托培訓或者去發達地區學習的方式,加強他們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社會招聘、跨行業引進等方式,吸引、激勵更多優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盡快構建一批懂經營、會管理、視野開闊的旅游管理人才隊伍。

          今后,新建區將進一步挖掘資源,依托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豐富的山水資源優勢、深厚的歷史人文優勢,緊緊圍繞“文化大區、旅游強區”的目標,致力變山水資源亮點為產業發展熱點,變旅游資源大區為旅游產業強區,使新建區成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業成為該區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支柱產業,全面構建大旅游、大品牌、大產業、大發展的生動格局。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3

          按照縣委“走基層、轉作風、促工作”主題調研活動要求,以承辦旅發大會為契機,推進我縣全域旅游實現跨越發展,我們抽調部分人大代表組成調研組,先后聽取了縣旅游局的情況匯報,組織旅游企業及重點鄉鎮座談,深入重點景區和在建旅游項目,對我縣旅游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旅游產業的基本情況

          1、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我縣地處太行山東麓,總面積797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20、1萬人。境內旅游資源豐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遺址遺存及生態觀光農業等資源于一體,具有發展旅游業得天獨厚的優勢。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對外開放為標志,拉開了全縣旅游發展序幕,現已開發開放景區景點7個:崆山白云洞、天臺山、蝎子溝、岐山湖、普利寺塔、豐樂園、綠嶺核桃基地。先后獲得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九項國家級榮譽。全縣有各類賓館飯店以及農家樂200多家,旅行社和營業部6家,旅游從業人員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達50萬人,客源市場以三小時經濟圈為主,輻射到京、津兩市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省的13個地市。22年來,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500萬元,帶動社會效益5億多元。今年十一黃金周和中秋節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 6、7萬人次,同比增長69、7%,再創歷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視規劃編制,指導科學發展?h政府投資70萬元聘請浙江遠見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臨城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該規劃是我縣歷史上第一個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為全縣旅游開發建設提供科學指導和法律依據。

         。ǘ┒喾綘幦≠Y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自籌資金688萬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區生態停車場和天臺山旅游專線硬化工程及后續工程,溶洞景區新停車場占地30000平方米,天臺山旅游專線總長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長假期間投入使用。二是在縣城主干道和景區內增設指示牌和說明牌38塊,在崆山溶洞景區投資40萬元新建四星級廁所一座。三是爭取國家發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遺產地保護工程專項資金”600萬元,爭取國家地質公園專項保護資金430萬元。與石家莊客商徐子林簽訂投資4000萬元的天臺山合作開發協議,并參加省旅游局組織的深圳旅游招商發布會,對投資3800萬元的邢窯文化博覽園項目進行發布。四是對天臺山景區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區周圍栽植柏樹、雪松、國槐、楊樹、火炬等樹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臺山旅游專線兩側栽植楊樹10000棵。

         。ㄈ┘訌娦麄鞔黉N,提升臨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節期間開展“臨城人游臨城”惠民活動,臨城人憑身份證游溶洞20元。通過電視宣傳、張貼海報、馬戲演出等方式進行宣傳推介,擴大我縣景區知名度。二是在省臺天氣預報節目投放景區廣告,繼續在省內七個重點地市的28家縣級電視臺開展常年宣傳,同時在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移動電視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春季宣傳。三是廣泛與省內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專項獎勵政策,鞏固和拓展市場。四是開展中秋、國慶雙節促銷。實施景區與超市互動,圍繞景區周邊半徑200公里,聯合河北、河南、山東等省的41個縣市區大型超市,通過超市海報、購物贈票等形式發放優惠門票50000張,推出“50元游遍臨城”優惠促銷活動。

          二、影響制約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1、旅游開發缺少拳頭產品,核心競爭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縣旅游資源開發檔次不高、規模偏小且分布散亂,旅游資源優勢挖掘不夠。岐山湖旅游度假區的“核心”作用尚須進一步發揮,基本上還是以觀光游覽為主,深層次的特色產品很少,沒有形成具有轟動效應的拳頭產品和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線路。在鄉村休閑游方面,由于鄉村旅游同質化的問題突出,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和旅游線路沒有吸引力,加上受季節等因素影響,特色不夠鮮明,消費鏈條短,很難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過路客多、過夜客少”。

          2、旅游產品業態單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縣旅游資源開發仍以景區景點開發為主,基礎設施還不完備,旅游產品業態較為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性和旅游產業鏈不發達等狀況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沒有一家國際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團式旅游飯店,個體飯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縣內消費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開通城際及境內特色旅游公交專線,景區內沒有專門的旅游車輛,不利于游客游覽觀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導游、講解員學歷偏低,業務水平不高,涉外導游目前還是空白,同時,旅游交通引導標識設置不規范,沒有形成覆蓋全縣的旅游交通引導和標識系統;在“購”的方面,旅游紀念品等配套開發尚未形成規模,缺少能為散客提供咨詢、報名、購物、旅游等一條龍服務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娛”的方面,旅游娛樂項目還比較薄弱,缺少能夠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娛節目及其與旅游景點相銜接的演出場所,難以滿足游客視聽需求,與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產業要素制約有待突破。

          旅游管理體制有待健全。目前,我縣旅游景點投資主體多且各自為政,旅游建設、管理的職責不夠清晰,投融資能力相對較弱,與城區資源融合不夠充分,沒有形成統籌全縣旅游資源、合力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難以統籌全縣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受經濟下行形勢影響,政府無論是在旅游項目的投入上,在旅游發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形象包裝、宣傳促銷上,還是在旅游人才培訓上,與其他地區相比,都處于較低水平,土地、資金等要素對我縣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制約較為明顯。

          4、旅游資源與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資源本應是我縣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所在,我縣歷史悠久,西漢初年置縣,唐天寶元年改稱臨城縣,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縣史,文化積淀深厚,但目前,我縣的旅游景區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未能將歷史人物、歷史遺跡和獨特的文化有機融合和利用起來,旅游發展重資源輕內涵的現象比較普遍,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古跡資源較多,稟賦條件較好,但沒有很好的開發與保護,可視性不強,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沒有很好的開發為旅游產品。

          三、幾點建議

          1、實施規劃引領。

          規劃是先導。旅游業發展必須以規劃為引領,隨著形勢與情況的不斷變化,要對現有的旅游發展規劃布局進一步修編優化。規劃修編要聘請有成功案例經驗、市場嗅覺靈敏、實力雄厚的旅游規劃專家和團隊,在充分調查了解我縣旅游資源稟賦,在確立“旅游目的地”發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較優勢,高起點、高標準,提煉出切合實際、個性鮮明、能引領我縣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旅游產業迅速成長的品牌主題,編制具有科學性、特色性、實用性的旅游發展規劃。規劃要明確旅游產業發展定位,著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娛樂要素,全力破解我縣景區內游客滯留時間過短和季節性旅游難題。

          2、發展產業聯動。

          要進一步創新旅游發展理念,跳出旅游來發展旅游,充分利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其他行業中蘊藏的豐富資源,通過發展工業旅游、城市旅游、商貿旅游、鄉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關產業的資源有效轉化成為特色旅游產品,積極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形成聯合發展的格局,與城鄉建設、環境整治互動促進,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推動我縣旅游以文化觀光旅游為主的單一領域向文化、休閑、生態、運動、體驗等多領域旅游轉變。要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的景區化改造,發展農業觀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戰略。

          圍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設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設。二要大力發展旅游交通。加強旅游交通與區域交通干線、交通站場的對接,開通城際及境內特色旅游公交專線,優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統,不斷優化完善旅游交通網絡,以及重點景區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設。加快建設、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區之間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標識、停車場和自駕車營地等。三要培育壯大旅游經營主體。積極培育高品質旅行社,引進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創建一批星級飯店和特色主題酒店,扶持一批經濟型商務酒店。

          4、打造品牌拉動。

          一要突出生態品牌。生態旅游資源不可再生、不可復制,是我縣旅游業發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發揮好。首先,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遵循“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自始至終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放在首位,要盡快研究制定“保護政策”,加大對生態景區、古建筑、古民居、古樹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特別是對目前開發規劃未敲定、開發條件不具備的,一定要先保護起來不被破壞,確保我縣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要按照縣平原綠化的要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切實加強林地的管理保護,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下大力氣從嚴控制工業污染,切實保護好“藍天、碧水、青山”這一寶貴資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靈氣,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競爭力。在旅游發展過程中,要把我縣獨特的山水文化、邢窯文化、紅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歷史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中去,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異性,深度挖掘民俗風情、地方戲曲、民間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民間傳說,凸顯富有我縣特色的文化元素。對于旅游項目,要主動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各種旅游資源,設計合理的旅游線路,推出以文化特色為主的購物游、休閑度假游、紅色文化游、康體運動健身游等多種線路,聯合綠嶺核桃、旅游美食節等大型主題活動,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強政策扶持。

          縣政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大獎勵扶持力度。同時每年應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專項用于休閑旅游項目建設,并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重點支持“大、好、高”項目。要創新投融資機制。要按照市場化模式進行投融資運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支持本地企業參與旅游開發,積極引進國內外的戰略投資者、知名的旅游投資公司或品牌經營公司參與我縣旅游開發,多元化、多方面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旅游經濟發展機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資平臺,為我縣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4

          東至旅游產業發展情況是縣委、縣政府、縣政協今年確定的重點民主協商活動之一?h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后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縣直相關部門、涉旅企業等各方意見,全面了解東至旅游產業發展狀況。同時,赴省內XX縣、XX市、XX縣、XX區太平湖管委會及江西XX縣學習考察,借鑒經驗,F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旅游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東至旅游產業搶抓“三區建設”機遇,積極推進“旅游XX縣”戰略目標,夯實基礎,蓄勢發力。目前,我縣擁有a級旅游景區5家,其中4a級1家,3a級2家;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處;安徽省旅游鄉鎮5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處;星級農家樂28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星級旅游飯店2家;四星級旅游餐館1家;旅行社(門市部)4家,旅游車隊1家,旅游商品定點企業7家。

          一是景區建設初見成效。九天仙寓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實現4a級景區零突破;歷山景區探索創新管理機制;南溪古寨依托《南溪古寨歷史文化發掘與開發研究》成果,已完成規劃初稿,正在積極開展征地、河道整修、游步道建設等基礎工作,啟動4a景區創建;金雞窠漂流整修后重新開業。

          二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西海溫泉度假村、環升金湖張家灘鄉村旅游示范點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印象東流大酒店投入試營業,大渡口國際假日大酒店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仙寓山莊改造等項目也在緊張建設中,今年又新引進堯渡河景區開發建設項目,正待開工建設,已先期啟動漂流項目。

          三是環升金湖旅游開始起步。以環升金湖鄉村旅游發展為破題,堅持先行先試,規劃建設張家灘鄉村旅游示范點和升金湖科普旅游接待中心;大渡口龍源旅游度假村(江南農業科技園)在成功創建省級五星級農家樂、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基礎上,正積極申報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四是鄉村旅游蓄勢待發?h城及周邊形成以金字牌森林公園、西山天坑云石、梅山生態旅游、歷橋上謝生態休閑旅游、錦源生態園、小黃泥湖生態農莊等環城生態休閑旅游帶,配以青水湖畔生態農莊、梅山農家樂、黃泥農家樂等為主體的農家樂群;東流鎮規劃建設陶公文化旅游區,啟動東流老街重點古建筑、雙塔和陶公祠的修繕及省級農業示范區旅游觀光項目?h域東南部的源口生態休閑游,官港、洋湖等地的生態休閑農業等一批鄉村休閑旅游項目蓬勃興起。

          二、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優勢

          東至是一個以山為景、以水為靈的山區縣,獨特的地域風貌與多樣的文化傳承,織就了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有著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潛在優勢。

          一是政策支撐優勢。近年來,國家為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制定了系列措施。一是頒布實施旅游法,以法律形式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權威保障;二是出臺政策支持旅游發展。特別是國務院今年出臺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五個方面對支持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要求;三是專項規劃推進區域發展。年初,國務院批復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東至既處在示范區的核心區,又處于“三山三湖”山水觀光旅游發展帶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發展帶的交匯處,發展旅游機遇難得。

          二是生態宜居優勢。“生態優良,資源豐富,點多面廣”是東至旅游資源特色。境內生態系統完整,自然環境優美,山、丘、圩、湖種類齊全,人居環境宜居宜游。有“中國鶴湖”“鴻雁之鄉”——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九天仙寓、國家3a級旅游景區歷山、龍源旅游度假村、國家2a級旅游區東流古文化區、省級森林公園天臺山;還有被譽為攝影家天堂的堯渡河景區,及西山天坑、許世英故居、周氏家族遺址等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

          三是人文厚重優勢。東至歷史悠久,人文遺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目86項。其中東流老街、陶公祠、雙塔、許世英故居、金宗祠等10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至花燈”、“福主廟會”等6個項目位列國家和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另外,東至還擁有國家一級文物——宋代關子鈔版,是我國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完整、可信性最高的宋代鈔版,堪稱我國貨幣寶庫中的一大瑰寶。

          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旅游發展的氛圍不濃。對旅游XX縣戰略的地位認識不到位,旅游發展理念還未牢固樹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未根本轉變。相關部門工作開展不能主動服務和服從于旅游產業發展,也很少為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發展主動出招。社會各界包括一些旅游從業者對旅游產業的認識不到位,缺乏有志于旅游創業且持之以恒的仁人志士。

          二是主題定位不能有效統一!皥蛩粗l,靈山秀水”“堯舜之鄉,魄力東至”“堯舜之鄉,休閑港灣”“堯舜東至,山水升金”……等等,至今未形成一個全縣統一的對外宣傳定位,也沒有統一的、叫得響、令人過目不忘的營銷宣傳主題。

          三是燈下黑愈發凸顯。東至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組成部分,東有九華山、黃山、西遞宏村,南有婺源,西有廬山,北有天柱山,5a級景區環繞四周。在這樣一個旅游資源高端云集的集合區中,我縣至今尚未形成一個功能齊全、運營規范,稱得上真正景區的旅游產品?h內景點與周邊地區景點沒有形成互連互通,沒有一處納入周邊旅游線路的景點,游人寥寥,甚至縣內也沒有一條可供游客選擇的成熟線路,客源市場單一。

          四是景區可進入性依然較差。沿國、省道旅游交通指示牌設置不完善,數量及配置不能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縣城至九天仙寓等旅游景區公交車輛班次少、運行不暢;升金湖通湖道路僅小路嘴跨湖大橋一段及科普中心(保護局所在地)路況好一些,其余都是泥濘小路;龍源旅游度假村(江南科技園)、青水湖畔生態農莊等通行道路不暢;堯渡河漂流景區以砂石路為主,伴以泥濘小道;東流古文化區內也是輾轉艱難……,這些地方大都是我縣游人首選之地,由于可進入性差,慕名而來的游客大多掃興而歸。

          五是縣城主城區建設不能順應現代旅游的發展要求。城市建設、交通、土地使用等規劃未能與旅游規劃有效銜接。在推進主城區建設中,忽視了城旅融合互促功能。城市布局存在著文化品位上展現不高、建筑風格不明、地域特色彰顯不足等問題。加之城市公園、市民活動廣場等文體場所硬件環境不足,服務配套跟不上,難以讓游客逗留。

          六是文化旅游融合不足。文化與旅游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部門各自為政,合作領域不寬,機制不暢。各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布局零散,規劃難以統一,特色挖掘不夠。各類文化展現方式單一,各類文物深藏閨中,沒有打造成旅游產品,難以為游客服務。

          七是旅游企業層次較低。九天仙寓雖然創建了國家4a級,但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宣傳促銷等名不符實。3家旅行社1個門市部,僅停留在編排縣外旅游線路,組織游客外出旅游,縣內的線路編排、外來業務承辦等功能服務基本沒有,賓館、飯店整體接待能力有限,四星級以上旅游飯店仍是空白。

          四、推動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

         。ㄒ唬┨岣哒J識,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提供保障。

          1、強化政府主導。政府應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調研組考察的XX縣,確立了“旅游與工業并重”的發展思路,對全縣所有鄉鎮按工業類和旅游類進行分類考核,建立旅游考核臺帳,旅游鄉鎮考核以旅游為主;XX區政府主導力度更大,綜合目標考核100分,旅游占了10分;XX縣委、縣政府自2010年開始連續出臺三個推動旅游發展的措施(旅游產業發展意見、鄉村旅游發展意見、旅游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為當地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旅游XX縣”是東至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應充分發揮旅游工作指導委員會的協調作用,形成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合力。要完善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分類考核機制,按照年度發展目標,將旅游產業發展列入綜合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權重可區別對待,實行分類考核。

          2、加強部門協作。旅游“六要素”產業涉及交通、農業、林業、經信、文化及商務等諸多部門,謀劃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用大產業的觀念來共同推進。要加大應用考核獎懲機制,發揮各相關部門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協作配合,發揮應有作用,用實際行動推進我縣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3、提供政策保障。旅游產業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長線朝陽產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要拿出切實的措施,出臺剛性政策,吸引客商投資旅游產業,帶動社會融資,促進產業做強。XX縣人口規模、財政收入、發展模式和我縣相類似,該縣為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每年拿出上千萬的發展資金,對景區創a、賓館創星、鄉鎮創優等采取以獎代補方式促進旅游產業升級,對投資旅游產業的企業,除享受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重點突出了優先保障旅游企業的用地需求,不同項目,土地出讓金按照不同比例返還,支持項目建設。

         。ǘ┮巹澮I,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繪好發展藍圖。

          為搶抓機遇,對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的實施,各類專項規劃需立即著手編制。

          1、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應力求科學嚴謹。規劃編制應緊扣皖南示范區《規劃綱要》,編制中既要聘請高規格的專家組保證規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又要邀請一些有識之士參與其中,征求各界意見,確保規劃的實事求是和可操作性。規劃一旦實施,必須一以貫之執行。

          以XX區太平湖為例,發展之初也有很多迷惑。2002年,太平湖管委會在當年門票收入不足50萬的情況下,拿出100多萬元,邀請日本水域規劃專家進行專項規劃的編制,對太平湖水域開發進行整體布局,規劃評審由省旅游局組織。規劃實施10余年,一直體現著時代發展要求。管委會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嚴格按照規劃布局,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太平湖現已成為國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2、相關規劃應與旅游相互融合。即將編制的全縣十三五規劃以及全縣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化產業規劃以及各鄉鎮發展規劃,都應兼顧旅游發展,為相關旅游項目用地需求留足發展空間。同時,要以當前創建國家生態縣為契機,規劃好城市道路與旅游設施標識系統、城市電子信息系統、信息咨詢與市場監管服務系統、游客中心及集散點服務系統等。通過高度統一相互融合的各項規劃的引領,著力打造和構建特色鮮明、融會貫通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ㄈ┲攸c突破,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打造亮點。

          東至作為安徽省西南門戶,要在高端旅游景區環繞的現實中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必須依托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走觀光休閑可持續發展之路,抓重點,重點抓,著力構建“一湖、一山、一帶” 產業發展格局。

          1、擦亮升金湖這塊金字招牌。升金湖的候鳥資源是獨特和無可比擬的,打好升金湖牌應是我們旅游XX縣的重頭戲。一要挖掘升金湖生態科考旅游文化。重點發揮升金湖濕地生態科考中心旅游功能,通過標本展示、文字介紹、科教影片等方式,把升金湖鳥類、濕地等資源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游人。二要規劃建設環湖旅游公路。升金湖是《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里明確的“三山三湖”山水觀光旅游發展帶的重要節點。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合理規劃路網走向,建設環湖公路。三要打造生態旅游度假區。切實推進市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升金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規范發展環升金湖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努力提升升金湖整體資源品位。

          要整合湖區資源,切實轉變湖區現有管理方式,規范湖區及環湖生產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形成推進升金湖旅游發展的合力。把升金湖打造成為池州乃至皖南旅游的重要節點,引領東至旅游的振興與發展。

          2、推進仙寓山-南溪古寨成品牌景區。一是將牌子打出來。以“葛洪煉丹”地為突破口,突出九天仙寓養生文化;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展現九天仙寓完整的生態系統;以大山里最后一個匈奴部落,再現南溪古寨匈奴文化的印記。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檔次,宣傳推廣,力爭把仙寓山——南溪古寨建成皖西南獨具特色的著名景點。二是讓外地人留下來。景區要圍繞提升接待水平練內功,重點是完善景區內路、水、管、網、電等基礎設施,提升游客服務中心、度假山莊服務功能,著力在硬件投入和軟環境配套上有個由量到質的全面提升。

          3、構建堯東旅游觀光帶。一要推進縣城區旅游資源整合。東堯一體化正在推進,應加快推進東流老街、陶公古祠、歷山、天臺山、堯渡河及東流省級農業示范區旅游觀光園等旅游資源整合,打造城區旅游休閑觀光帶。重點推進歷山等較為成熟的景區建設,完善景區配套設施,豐富景區活動內容,將歷山建設成為供廣大市民休憩、健身的城市公園。二要增強縣城區服務功能。要加快賓館酒店、娛樂休閑中心、購物休閑廣場、文化體驗休閑場所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適應不同層次游客需求,不斷提高主城區旅游承載能力。三要增強縣城區文化品位。城市建設應融入 “東至花燈”“文南詞”“平安草龍燈”、“福主廟會”等地方文化元素;市民公園、休閑廣場等公共設施應發揮文化展現作用,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休閑娛樂中感受東至的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四要加大縣城區文化設施建設。調研的幾個縣區,青陽、XX區、潛山、桐城等地均建有博物館,供本地市民及游客參觀。應著手布局博物館或相關文化設施建設,將其作為宣傳展示東至歷史文化和當代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4、突出鄉村旅游這個生力軍。一要整理挖掘鄉村飲食文化。“食”是旅游一個重要環節,東至食材豐富,葛公豆腐、東至米餃、升金湖青蝦、麥魚蒸蛋、糟魚蒸肉……尤具特色,對這些東至美食的挖掘整理,宣傳推廣,前景廣闊。二要推進文化長入旅游。以周氏家族文化和許世英故居串聯與潤色堯渡、官港和花園的景區景點,以匈奴風情打造南溪古寨,以堯舜文化彰顯歷山特色,以葛洪養生文化包裝仙寓山景區,以陶公田園文化豐富東流古鎮品牌。三要改善鄉村環境。結合生態縣和美好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旅游點的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使休閑和旅游成為生態文明和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和有效載體;結合“三線三邊”綜合整治,推動景區景點周邊形象提升。四要提升鄉村休閑度假品位。重點是推進龍泉西海溫泉度假區建設,使其如同投資江西永修的廬山西海溫泉度假村一樣,成為我縣新型鄉村休閑度假的龍頭企業。

         。ㄋ模┒啻氩⑴e,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創造優良環境。

          一是解決好“最后一公里”。重點是解決好境內較為成熟旅游景區與國省道的旅游公路的接軌,縣域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各地、各部門應拿出切實措施,切實改善通往各景區(點)旅游交通條件,為旅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選商引資開發旅游。針對景區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旅游項目的招商,應適當設置進入門檻,選擇具有一定實力,且有著較為成熟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的法人實體投資旅游開發。三是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盡快建成一批熱愛旅游、熟悉旅游、鉆研旅游的工作者隊伍。同時,要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培訓,重點是“農家樂”從業人員,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四是統一區域對外形象定位。品牌是一個區域對外展現的標志。調研的幾個縣區,都有著自身的形象宣傳定位。青陽“禮佛上九華,修身在青陽”;桐城“城邀天下客,桐續山水詩”;潛山“生態潛山、養生天柱”。 借鑒外地好的做法,我縣可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網絡、報刊、媒體,在全國范圍內征集東至形象展示的口號,給東至以形象定位。五是精心設計旅游線路,著力開發旅游市場。整合升金湖、九天仙寓、南溪古寨、東流古文化、堯渡河、歷山等地資源,強化縣內旅游線路設計和創意。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和新媒體平臺,積極參與省市組織的各類旅游營銷活動,做到旅游發展與營銷宣傳的有機統一,實現我縣景點與周邊地區景點的互連互通。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5

          旅游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質。加快發展旅游產業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近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并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宏偉目標,并就新時期旅游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政策機遇,全縣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形成產業和經濟優勢,是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課題。

          一、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條件優越

          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區位優勢明顯,隨著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政策環境,發展旅游產業具備了良好的資源、政策和工作基礎。

          第一,在資源稟賦方面?h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有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古動物化石點106處,館藏珍貴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峽、仙姑山、生態園等10多個旅游景點。據考證,地處在關山深處的是秦漢皇帝祭祀炎黃二帝的上、下畤遺址。根雕、剪紙、刺繡、罐罐茶、洋芋攪團、核桃包子等民間工藝品和風味食品,都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

          第三,在工作基礎方面。歷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近兩年來,縣上把旅游產業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重點產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編制完成了《縣旅游業開發策劃綱要》,《縣人文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和《人文生態旅游區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成立了省隴山()歷史文化暨旅游開發研究會。編輯出版了《歷史文化研究文集》、《縣覽勝》、《詩話》等系列叢書。按照加快建設宜居宜商宜游區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廣場、河風情線、公園,完成了景區一、二期建設工程,開工建設了雷神山生態園,建成國家3A級景區生態園、2A級景區公園,景區先后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建成三星級賓館2座,二星級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縣旅游產業綜合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二、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總之,我縣旅游產業的發展優勢比較明顯,基礎條件比較優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但是,旅游產業是一個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產業,要經歷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階段,而我縣旅游產業剛剛起步,還處在起步期向發展期過渡的階段,景區(景點)規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對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強,綜合效益和帶動發展優勢尚未凸顯,加快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三、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1、科學制定規劃。要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齊全、符合縣情、便于操作”的原則,在整合全縣各種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重點景區修建性控制詳細規劃,尤其是在加強與交通、文化、農業、林業等專項規劃有機銜接的同時,重點做好關山旅游經濟區和、玄峰山等重點景區(景點)建設規劃。通過規劃來提高景區開發質量,增強景區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強化旅游規劃的權威性,嚴格執行“沒有規劃不準上項目,規劃不通過審批不準實施,項目未經審查不準動工”的原則,切實加大旅游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力度,防止盲目開發,充分發揮規劃對旅游資源和產品開發的統領和指導作用。

          2、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側重的整合資金主攻旅游產業大項目。建立扶持和鼓勵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工作機制和投融資機制,重點在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建設用地、招商引資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帶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組建旅游開發公司,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對重大旅游項目實施政府貼息,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旅游項目的貸款規模,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投資經營旅游產業,興辦旅游項目,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3、推進項目建設。按照彰顯特色,強化功能,豐富內涵,完善服務,優化環境的思路,重點實施一批對旅游線路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項目,促進全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景區基礎建設。重點抓好關山生態休閑旅游經濟區、汭河旅游觀光長廊、基礎設施建設、關山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建設等8個過億元項目,將、、、等景區有機連接起來,初步形成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西部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訊建設。把完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旅游業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重點實施、、三條旅游道路,加快建設各主要景區的停車場,組建旅游客運公司,配套建設通訊基站、公用電話和電子觸摸屏等通訊設施。三是加快旅游標識建設。按照景區標識建設規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務特點,緊密與各景區游客服務中心、主干道路相銜接,規范設置景區標識指示牌和導覽牌,方便游客通行。

          4、完善服務設施。重點解決接待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面提高旅游綜合接待能力。一是積極發展住宿餐飲娛樂。大力發展星級旅游飯店、經濟型賓館和“農家賓館”,形成以星級賓館為龍頭,旅游環線經濟賓館為主要組成部分,景區周邊“農家樂”為補充的旅游住宿接待體系。積極挖掘關山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建立、、三個特色飲食區,開發核桃包子、洋芋攪團、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托藝術團,積極實施避暑養生、休閑娛樂、民俗演繹和游客體驗等參與和互動較強的旅游項目,不斷豐富和完善旅游活動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開發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藝品和綠色原生態特有產品,深度開發旅游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開發上,重點開發工藝陶瓷、書畫、掛歷、臺歷、社火臉譜、刺繡、荷包、皮影以及民間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在特有紀念品開發上,主要是依托藥材種植園區和藥材種植產業協會的主導作用,開發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藥材等各種旅游商品,逐步形成產業連市場、引游客、增收入的良性發展格局。

          5、強化宣傳促銷。實施市場開發戰略,以提升旅游整體形象為目標,加強旅游宣傳品制作,加強營銷策劃,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一是加強節會宣傳。通過舉辦、參展各類旅游節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煉鮮明的主題口號,積極參展促銷。二是開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動。通過走出去參展促銷,請進來考察踩線等方式,重點開發西安、寶雞等一級客源市場,還要積極培育開發二級客源市場,加大與大型旅游企業,特別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攬游客。三要積極開展旅游網絡營銷活動。加大旅游電子工程建設,完善網絡平臺,加大網絡內容的充實和更新,制作一批反映旅游特色的旅游風光片,依托大臺、大報、大刊、大網等主要媒體,組織開展宣傳促銷活動,積極培育旅游消費群體。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6

          文化旅游產業是新形勢下的朝陽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點和產業XX縣的強大引擎。推動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已成為實現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深入了解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狀況,近期,縣政協組織調研組深入旅游景點和文化經營場所,通過現場查看、走訪了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特色文化縣、發展旅游重點縣為目標,以提高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強文化旅游產業整體實力為落腳點,根據省、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結合全縣文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著力加強“一區兩園”(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努力構建具有臨澤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傾力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至目前,全縣共有文化產業經營單位93家。省級文化產業園——丹霞文化產業園按照“三大板塊兩環五區”(即:核心地質游覽板塊、絲路文化體驗板塊、民俗風情板塊,丹霞地質游覽環、絲路文化體驗環,丹霞地質觀光區、入口門景區、文化體驗區、運動娛樂區、民俗體驗區)的總體格局,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依托昭武古城、西游傳說遺跡、丹霞山、丹霞廣場和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紀念館,以保護生態環境、塑造城市景觀、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為目標,以紅色圣地、田園風光、生態休閑、健身娛樂、國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風情于一體的縣級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同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發展氛圍進一步濃厚。自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臨澤篇”演出;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游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紅旗飄飄”紅歌傳唱、“親近大沙河,感受生態美”萬人休閑健身跑步活動、“棗鄉情”民族交響音樂會、“生態臨澤”書畫攝影展等文化藝術活動,在繁榮城鄉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臨澤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12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780萬元,占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態旅游景區、七彩丹霞旅游景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雙泉湖景區、香古寺景區等一批省內外知名旅游景區,其中,丹霞景區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被批準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泉湖、香古寺景區被命名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雙泉湖、黑河煙林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星級旅游飯店4家,發展特色“農家樂”85家。2012年,全縣接待游客7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8.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8.5%。

          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化旅游規劃相對滯后。近年來,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還缺少一個統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旅游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度不高,文化帶旅游、旅游促文化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目標、結構框架還不甚清晰,文化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沒有顯現出來。

          2.規模偏小缺乏項目支持。文化企業數量、規模、經營呈現“小、散、亂”的狀態,經濟效益不夠理想;文化產業在招商引資、基礎建設方面還沒有大的項目和資金支撐,發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鬧”上。旅游資源開發遲、開發程度低,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旅游產業開發仍處于起步開發、夯實基礎、加強培育的階段。

          3.市場主體不強要素不健全。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健全,以個體經營居多,傳統項目比重大,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少,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資源分屬于條塊多頭管理,主管部門、鄉鎮自身投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一些旅游資源開發建設進展緩慢;旅游六大產業要素還不夠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過境游”與“過夜游”比例失調,旅游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嚴重短缺。全縣文化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少,業務素質較低,全縣最大的文化經營企業丹霞旅游公司,經營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文化旅游產業高端人才如文化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企業管理等人才嚴重缺乏,制約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緊緊抓住全省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機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產業,著力建設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知名旅游景區,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業,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產品品牌,加快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ㄒ唬┛茖W編制規劃,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依據

          立足現有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人文景觀,堅持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科學編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全縣未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實政府批準的《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七彩丹霞景區規劃》的基礎上,精心做好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復建設,努力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ǘ┩貙捜谫Y渠道,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項目作為示范和支撐。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地方獨有或特有資源,以“蘭洽會”、深圳“文博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為平臺,積極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實施重點招商,精確招商,吸引具實力、有品牌的企業投資文化產業。要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和“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采取旅游資源入股、轉讓、租賃、承包等多種經營方式,構建多元化旅游開發投入機制,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擔保力度,鼓勵引導國家、集體、個人、外商等多種經濟成份投資開發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和經營性旅游項目。加快啟動XX縣丹霞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整合文化旅游資源,搭建投融資平臺。爭取實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國家級綜合示范區項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縣文化館擴建、XX縣數字放映廳等項目建設,為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搭建平臺。開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區旅游快速通道,建設丹霞旅游小鎮,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區、黑河濕地為支撐,精心培育丹霞奇觀、綠洲風貌、生態景觀、紅色圣地為主的精品旅游線,完善XX縣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務功能,開發雙泉湖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務要素市場,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培育臨澤新的經濟增長極。

         。ㄈ┥钊胪诰蛸Y源,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發掘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絲路明珠”中國第三階梯才能看到的南國景觀、七彩丹霞、綠洲、濕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態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中國棗鄉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運用,著力打造以“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游文化藝術節、“四月八”廟會為主的節會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遺跡、峽谷奇觀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鄉、黑河濕地為主的生態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種、現代設施農業為主的農耕文化品牌;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汪家墩戰斗遺址為主的紅色文化品牌。實施“棗鄉·丹霞”宜居宜游宣傳文化工程,積極組織開展新聞采訪交流、文藝創作采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傳播活動,促進“中國棗鄉”文化品牌形象的傳播,使旅游者充分體驗和感受臨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亮的文化形象,充分體驗多彩的民俗風情,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康體養生和驚險快樂之美。

         。ㄋ模⿵娀麄鳡I銷,以旅游業推進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圣地”四張名片、提升臨澤整體旅游形象為目標,采取“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動”的手段,整合資源和資金,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一是強化主流媒體宣傳。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大、影響力高的特點,加大在央視、甘肅衛視、旅游專業網站的廣告宣傳力度;做好臨澤旅游網及a級景區和星級賓館旅游網與旅游專業網站聯網對接,積極開展聯網營銷。二是強化戶外宣傳。繼續做好國內重點城市機場、車站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的張掖丹霞及臨澤旅游宣傳廣告,積極協調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及國道、省道XX縣鄉公路沿線設置完善旅游景區交通導覽指示牌;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等處設置游客咨詢服務臺,旅游旺季免費發放《臨澤旅游指南》明白卡。三是強化節會宣傳。精心設計制作一本《臨澤風光》畫冊、一張《臨澤自駕游地圖》和一張《臨澤旅游指南》明白卡,參加國內“旅交會”、經貿洽談會等宣傳推介活動,努力拓展對外宣傳空間;堅持每2-3年承辦一次高規格、有一定影響力的旅游文化節會或重大活動,提升臨澤整體形象,擴大對外知名度。四是加強區域合作。組織重點旅游經營單位主動到周邊及重點客源地搞宣傳促銷、搞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和市內外旅行社的聯系溝通,聯手宣傳促銷、聯合開發市場,構建資源共享、市場共推、優勢互補的旅游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旅游發展合作共贏。

          (五)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文化旅游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文化旅游經營人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引進機制,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方式,提升現有文化旅游產業管理和經營人員的素質,依托全國知名高校委托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穩定和加強基層文化管理隊伍,壯大民間文化演藝隊伍,培育一支文化資源研究隊伍。實行靈活寬松的引進政策,重點引進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鼓勵社會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設,深化職稱評審改革,實現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業人員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等方面同等對待。

         。┙⒒訖C制,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跨越發展

          圍繞省、市建設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基地“核心區”的目標,建立旅游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融合機制,推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 “規劃上統籌編制、政策上統一扶持、項目開發上統一打造、市場開拓上統一推介、人才培養上統一培訓”的文化帶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環。圍繞絲綢之路文化和臨澤鮮明的地域文化資源,把文化元素貫穿到旅游景區項目設計、建設、管理、營銷、服務的各個環節,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于“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裝旅游項目,增強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內涵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旅游傳播、傳承文化的載體作用,為實現文化產品價值創造消費市場。編排地方特色演藝劇目,搭建演藝平臺;扶持開發刺繡、烙畫、剪紙、面塑、葫蘆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裝便攜式地方土特產品,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旅游與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豐富旅游內容,增加旅游產品,延伸旅游產業鏈條。

        【支持文旅產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縣域文旅產業調研報告(精選7篇)10-13

        文旅產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10-13

        文旅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5篇)10-13

        文旅產業化調研報告(精選8篇)10-12

        文旅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10-13

        文旅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6篇)10-14

        文旅康養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8篇)10-13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范文(精選7篇)10-13

        文旅項目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10-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