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采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干部、農戶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后,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范的目標,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48個,10561戶,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戶,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戶。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后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衛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閑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群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范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戶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點,今年300戶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戶給予不少于2萬元的補助,農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群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戶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復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共10561戶,目前已完工8526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占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筑、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占地1204畝,入住農戶4049戶,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占地300畝,入住農戶630戶,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占地近27.9萬畝,戶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占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戶和群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群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后。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群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臻g布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戶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布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范,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后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群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戶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范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群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戶建筑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群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范。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盡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群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借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群眾意愿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戶入住社區后,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范圍規劃產業布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戶、設施農牧業大戶、特色林果業大戶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群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臺。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于松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后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于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余部分應優先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于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群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筑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三有(休閑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 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閑娛樂、綠化美化、生產布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群眾買著放心、住著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群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后,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農村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7-22
關于農村沼氣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07-29
新農村建設專題調研報告01-21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03-05
農村社區調研報告范文(通用7篇)11-27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11-10
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13篇08-11
關于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03-12
關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02-28
農村貸款調研報告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