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研報告怎么寫
導語: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是一個行為科學,也是一個方法論問題;而怎樣寫好調研報告則是一個將行為科學、方法論與認識論相結合、相統一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濟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為了深入了解我市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討鄉鎮經濟發展規律和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XX年9—10月期間,市政協鄉鎮經濟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偉、陶春元同志帶隊,分赴修水、都昌、廬山區以及萍鄉市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和發放調查問卷、座談研究等形式,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F作如下匯報:
一、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占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第九次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一個定位”、“四個打造”、“五大戰略”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注重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項目、興產業、培稅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項目。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占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分別打好“工業立鎮、文化旅游興鎮、商貿活鎮”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雹財政實力弱的困難,著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進程扎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布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江南花椒之鄉”、“江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和“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著近年農業稅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1121”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3、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通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布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幾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三清三改三配套”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范典型紛紛涌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稅免征后,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范,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征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干部從原來的抓稅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干部一年到頭忙于“找”稅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稅任務,而是由稅務機關依法據實征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六個確!。廬山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屬地征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原則,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5、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說,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占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占其總收入的43.4%。
二、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于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儲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一個鍋爭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項目、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大幅度發因片面追求產值、項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復建設;有的鄉鎮沒有著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于求成、饑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著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2、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了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采取“放水養魚”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余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戶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等拉動稅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范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
3、財源增收后勁堪憂。近年落戶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征農業稅后,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一、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稅收任務,低稅率從外地“引稅”,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干部工資墊交稅款。許多鄉鎮迫于財稅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協”稅(買稅)上,根本無暇服務“三農”、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運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制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4、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著鄉鎮“七站八所”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三級跳”。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著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制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戶,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5、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余勞動力沒有創業沖動,不愿就業甚至打牌為“業”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持,滿足于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頭文件,而沒有把著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三、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1、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持和幫助鄉鎮地方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游則游,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復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并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著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2、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打開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衛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辟投融資渠道,采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并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項目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通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鑒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飛地經濟”,培育項目孵化園,與項目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雙贏”。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引鳳返巢”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人回鄉、企回遷、錢回流”;要著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戶二次創業,通過延伸產業鏈、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鑒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干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農字號”創業,支持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3、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稅任務采取的“買稅”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屬地征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經驗,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h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后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稅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項目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誰受益、誰還款”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干部應樹立“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鉤。
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持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嘗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布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通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鑒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范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5、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臺關于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范性文件,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調度。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于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干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著一任干,一級領著一到底級干,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干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干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經濟調研報告怎么寫】相關文章:
個私經濟調研報告01-14
經濟調研報告范文05-06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05-06
社會實踐調研報告怎么寫2篇11-03
發展農村經濟調研報告04-30
基層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4-30
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5-15
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5-06
關于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經濟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