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
引導語: 衣食住行是我們生存的基本,今天我們就來關注衣服這一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一
當前,紡織服裝行業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整合,正在逐步完成優勝劣汰。許多企業加大了對尖端設備的投入和升級改造,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通過改變增長模式,從以往注重數量的粗放型增長向注重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型增長轉變。“我們現在日子過得不太好啊。”在第119屆廣交會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新民開門見山地說,“企業普遍反映,紡織服裝出口面臨多重壓力,形勢不容樂觀。”
2017年,我國外貿再次遭遇“寒流”,出現自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6年來的首次進、出口雙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代表,紡織品服裝首當其沖,全年出口下降4.9%,進口下降3.5%。張新民表示,與2009年不同,2017年出口下降更多緣于我國傳統出口優勢消失與內外部不利環境疊加導致的結構性下跌,進口下降則主要應歸因于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需求不足。
根據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各大市場出口全面下降。對三個傳統市場歐盟、美國和日本出口分別下降9.2%、0.3%和4.5%,對新興市場東盟、中東、非洲、拉美也分別下降8.6%、1.3%、7.5%和25.9%。“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勞動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在過去10年增長了三倍多,目前沿海地區紡織業用工成本已超過每月4000元人民幣。”張新民說。
此外,自2017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連續三年以每年二三百萬的速度下降,勞動人口數量進入下行軌道,勞動密集型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與此同時,紡織服裝制造業對年輕一代的農村勞動力越來越缺乏吸引力,招工難、招熟練工難成為大多數生產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二
一、機遇分析
《2016-2022年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監測報告》中表示,服裝產業集群未來將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機遇:
(一)政府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各產業集群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的“軟環境”,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質量檢測、信息化、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培訓等服務,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開發和企業管理水平,使平臺真正成為整合、共享、服務、創新的實踐基地,進而推動產業集群的優化升級。構建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是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政府推動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著力點。
(二)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日益完善
在產業集群地,工業園區建設是一大特色,是政府扶持當地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大舉措。在產業集群完成企業量的集聚后,為了讓廣大服裝企業由勞動密集型逐步向資金、技術密集型過渡,大部分產業集群都建立起相應的服裝商貿、品牌設計和研發中心,與服裝、服飾業相關的展覽業、面輔料業、服務業也得到迅速發展。
如今,打造服裝制造企業聚集地、設計師聚集地、品牌聚集地、時裝信息集散地、流行發布聚集地已經成為服裝產業集群新的目標。
(三)后危機時代企業轉型意識增強
在服裝產業集群中,服裝企業大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實力弱、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缺乏,生產型企業占較大比重,企業亟待轉型提升。
經歷金融危機洗禮之后,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長期的OEM生產方式,使企業喪失了開發新技術、建立新品牌的動力和能力,企業的持續性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因此,部分企業在后危機時代開始主動謀變,通過在品牌、質量、設計等諸多方面下功夫,尋求突破之路。
(四)集群龍頭企業示范作用顯著
中國服裝行業經過十余年的品牌發展,目前已有一些品牌服裝企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的示范作用非常明顯。不管是在品牌運作,營銷模式,產品設計還是企業管理上,他們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一直被中小企業所關注,某種程度上引導了更多的規模企業開始做大、做強。
如今,大部分服裝產業集群都開始緊抓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通過“以大帶小”的方式促進整個集群發展、壯大。
(五)行業協會組織自律和引領作用凸顯
目前,在產業集群地,幾乎都完成了行業協(商)會的組織建設。這些行業組織的重要作用已開始顯現。作為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紐帶,行業協會組織在價格自律、競爭規范、市場準入、規模發展、市場培育、貿易促進、標準檢驗.品質認證、創新保護等方面發揮協調規劃、監督和促進作用,使行業形成創新的市場氛圍和健康的競爭環境。
二、挑戰分析
《2017-2022年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監測報告》中表示,在面對大量發展機遇的同時,中國服裝產業集群也面臨著大量的挑戰。
雖然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前些年獲得了高速發展,但在集聚水平相對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越來越受制于資源、環境、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壓力。
土地資源方面,由于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日益匱乏,加上國家嚴控用地指標,土地價格快速上漲,使紡織產業發展受到限制。有的集群企業建設用地以租代征,沒有土地使用證,企業不敢再做進一步的投入,直接影響了貸款融資和招商引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有些集群因此出現大量骨干企業外遷,產業集聚度下降等問題。如今在杭州本地做企業用地都比較緊張,再加上現在土地成本很高,所以,有人建議把生產加工部分往外轉移到東西部地區,或者臨近的中部省份,在當地保留設計營銷部分。
資金方面,盡管一些集群企業建立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機構,但是“融資難”仍是集群存在的普遍問題,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提升。因為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里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如果中小企業得不到發展,勢必制約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有的企業雖然產品有市場,但是缺乏流動資金,無法擴大生產。有的企業希望進行技術改造,但苦于無法獲得貸款,技改資金難以落實。
勞動力方面,“招工難”是紡織服裝行業近幾年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沿海部分集群表現得尤為突出,熟練技術工人匱乏、企業用工缺口較大等是普遍表現,招工東部企業比中西部企業難,中小企業比大企業難。溫州索瑪服飾有限公司工人人均工資已經超過了3000元,即使這樣的工資,還是感覺招工不易,現在有的企業陷入有錢也招不到工人的境地。
如今,環保對于集群地區紡織業,特別是印染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地方基于對環境的保護,制定非常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且明顯高于國家標準。不少地方對重點用能企業簽訂節能降耗責任狀、能耗降低率、COD及SO2排放量作為約束性的一票否決指標進行考核。
另外,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雖然不少集群通過加強公共服務,加上優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加大研發投入,使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總體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集群企業中,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不多,大多數企業還處于貼牌加工、模仿加工的生產模式,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低,研發設計專業人才不足,造成產品技術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自由知識產權。比如,浙江省紡織產業集群在2010年底,百萬人口研發人員數量分別只有廣東的78%、江蘇的58%,遼寧的56%,人才總量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僅占3.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發展中所遇到的瓶頸,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有的產業集群在實際操作中的做法可圈可點。比如,中國面料名鎮西樵在上世紀末建立了廣東省紡織面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方技術創新中心,為鎮內紡織企業提供素織物開發、分色印花、大提花設計、數碼印花、流行趨勢研究、產品檢測認證等多項服務,開啟了“科技興紡”的紡織強鎮之路。
目前,西樵紡織產業持續發展,形成“創新平臺、交易市場、產業基地、產業鏈條、區域品牌五位一體、相互支撐”的格局,成為國內重要的高端紡織面料生產基地。
在西樵紡織產業集群內部,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正在向機會成本的比較優勢轉化;資源消耗形態、生產制造形態,正在向綠色低碳形態、生活方式引領形態進行有效提升。
《2016-2022年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監測報告》中表示,隨著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進行,會有越來越多的集群地逐步突破自發生長、資源驅動型的發展模式,步入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新型發展軌道。
2017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4.服裝市場調研報告
10.服裝市場調研報告優秀范文
【2017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服裝行業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29
服裝品牌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20
最新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11
服裝創業市場調研報告09-17
品牌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11
服裝品牌市場調研報告04-18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通用5篇)04-29
關于服裝市場調研報告(精選5篇)04-29
關于服裝市場調研報告(通用5篇)04-20
大學生服裝市場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