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9篇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有力保證。近日,教管中心以學科為單位組織進行了隨堂聽課和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對比統計之后,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及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了理論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已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如課堂聽課專心度只有40%左右,中高年級發言次數只有30%左右等等。這次調研讓我們了解到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一些規律,并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不良學習習慣的應對教育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由年管處組織備課組進行集中學習,并針對所發現問題開展專項督查,落實到日常教學管理中去,教管中心將在后期進行跟蹤調研。
語 文
問卷調查情況 (一)結果概述
本次共發出237份問卷,回收237份,回收率100%。本次的調查對象是一至六年級中任選一班。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預習、上課、閱讀、查閱工具書、寫作等各方面的習慣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
(二)數據分析
1、課前預習: 上表可以表明,22%的學生能夠堅持預習時讀三遍課文,有68.7%的學生會看一看,但不會大聲朗讀,9.3%的學生到上課時才讀書,上課前在家里不讀。
2、你聽課是否專心:
3、 你上課是否舉手發言:
4、你上課是否提問:
5、你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嗎:
2、3、4、5統計表都是關于學生聽課的問題。從以上四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23.3%的學生喜歡和同學合作學習,有28%的孩子不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說明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喜歡提問的孩子只有12.7%,這說明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上課聽講很專心的孩子只有12%,發言非常積極的只占13.3%,可見,小學生上課聽講不能做到十分專心,發言不夠積極。這說明學生沒有養成傾聽、思考問題的習慣。
6、你喜歡閱讀課外書嗎:
7、你經常使用工具書嗎:
8、你讀了課外書會做讀書筆記嗎:
從以上三張表格可以看出,62.7%的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只有31.6%的學生常做讀書筆記,40%的學生經常使用工具書。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濃厚,但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圈點批注的習慣,很少有學生做讀書筆記,查找工具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
9、你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嗎:
從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2%的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寫字姿勢,很多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還需一段時間。
10、你每天回家完成筆頭作業后:
從上表可以看出,有46.7%的學生能自己復習,有53.2%的學生沒有養成主動復習的習慣。
11、你寫完作業整理學習用品嗎: 以上統 計表顯示,有64%的學生會自己整理書包,還有36%的學生沒有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 12、你寫完日記或作文后會主動修改嗎: 以 上表格反映的是寫作方面的問題。統計表顯示,寫完日記或作文主動修改的只有31.3%,有12%的學生從來不修改,有時修改作文的占56.7%。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沒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完作文后不會主動修改。 14、你寫作業磨蹭邊寫邊玩嗎:
從上可經看出,有62.7%的學生能專心寫作業,還有37.3%的學生喜歡邊做邊玩。可見,學生專心寫作業的習慣還要培養。
隨堂聽課情況匯總
我們對一——六年級任選了一個班,進行了隨堂聽課,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88.32%的學生能安靜候課,其中二、五、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73.36%的學生上課能認真傾聽,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87.23%的學生教科書整潔,有12.76%的學生的教科書有不同程度的損壞;70.8%的學生寫字姿勢端正,一、二、六年級抽查班
級相對較好;43.43%的學生上課能舉手發言,說明大多數學生上課不發言;學生平均讀書的次數達到7.8次,一、六年級抽查班級相對較好;學生的小小組合作要加強訓練,學生不會合作或不會合作,合作流于形式;50%抽查班級中學生發言完整;83.33%的班級的教師課堂上能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大多數教師已有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的習慣。
成因分析
1、教師: 教師沒有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知道如何去做;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矯正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聽講,有的教師會提醒學生聽講,但光這樣做是不行的,還應該尋找學生不聽講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根據平時的觀察,有的教師講課枯燥、不生動,教學形式單調,缺乏新意,都會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講;教師提問的藝術性不夠,如問題過于簡單或難度太大,教師的評價缺乏激情,不中肯等,都會讓孩子失去主動發言的興趣。
2、家長: 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沒有恰當的方法;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離婚率的增長、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等,也嚴重制約著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缺乏正確的引導,孩子是很難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幾點對策
1、關注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上要嚴要求、重激勵、常點評、多糾正,才能養成習慣。改進評價方法,對已經有良好習慣或正在積極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多加鼓勵與表揚,并給這些學生頒發合格證。
2、為學生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宣傳表彰,評選各種先進分子并大力宣傳,如在學生中評出朗讀之星、小小書法家、作文之星、預習能手、背書大王等,用這些同學的好習慣去促進其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預習、復習的方法。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預習前,老師要根據教材難易和學生水平,提出明確具體的預習要求.預習時,可以通過朗讀或默讀等方式,了解文章的內容,摸清文章的思路,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寫作的意圖?梢詮膶徢孱}意入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復習是學習之母,搞好復習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復習則以讀當天教的內容為主,教給學生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聽寫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等。
(2)培養認真書寫的習慣。利用好語文教學第一課的描紅和每天中午的寫字課,抓反復,反復抓,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做到不管是什么場合,不管什么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
(3)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習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把提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氛圍和學會提問題的方法。我們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意識,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
。4)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
課堂上小小組不是走過場,隨便聊天,小小組內的成員要明確分工,如小組長、記錄員、報告員、資料員等。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能進行有序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后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5)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善聽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學生”,要養成善聽的好習慣。首先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看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入。并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在聽同學發言前,可以猜測發言的同學會說些什么;聽完同學的觀點后入行歸納;最后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學會傾聽,不單是用雙耳傾聽,更要用心去傾聽,用心思考老師的問題,用心思考同學的答案,相互促入,共同提高。
。6)培養學生回答問題完整的習慣 回答問題時要以“我覺得”,“我有不同的意見”“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利用課堂教學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所以在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必須耐心而又持久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直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為止。
4、課堂是培養習慣的主陣地。各位教師要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做到當堂訓練,另外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作業、坐姿端正等習慣。
5、學校要開展學生學習習慣的專項訓練,如傾聽、教科書的使用、課前準備、讀寫姿勢等,并進行檢查評比。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7、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制定習慣養成家庭評價制度,設置家庭評價表格,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學校,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年級根據學生特點,訓練要有側重點,如低年級側重于正確的讀寫姿勢、專心寫作業、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中高年級要側重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當堂筆記、修改作文等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2
一、問題提出
我校自三年級起開設英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投入的時間精力很大,但收效甚微,不僅學生在歷次的測驗中表現都都不太理想,而且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養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總結出我校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不良學習習慣以及學生自主使用的有效學習方法;然后結合學校以及學生家庭生活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筆者就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做了如下調查與分析。
二、調查對象及操作
《小學英語學科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研究》這一課題方案確立以后,筆者于xx年6月15日在我校三四年級一班學生中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筆者主要從調查對象的英語學習習慣入手,分別圍繞英語學習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等方面設計20題,采取“單(多)選”的方式。為了確保此次調查最大程度上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我要求學生以無記名的方式上交調查表。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卷50份。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中,設計英語學習興趣和目的的有3個題。結果顯示98%學生都對英語感興趣,90%的學生對英語有強烈的喜好。這一結果與平時觀察的結果相符。在“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調查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皩W習英語的目的性”調查中,50%學生學習動力是個人興趣愛好,30%是考學需要,18%是社會就業需要,還有2%是因為家長老師的要求。學習需要是學習動機產生的基礎,因而4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將會長久保持。還有50%的學生由于僅憑自己的喜惡學習英語,目的性不強,學習的勁頭很容易波動,需要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度,否則,到高年級學習時,他們很容易因為不喜歡或者學習難度加大而放棄英語的學習,這是我們不愿看到和接受的。
關于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習題有15個,從綜合比例來看,大部分學生只具有單一的學習習慣—朗讀和書寫:能在認真書寫英語、上課時摘抄筆記、獨立完成作業、課后及時復習、能大聲朗讀英語課文并模仿其語音語調以及主動提問。
低年級組的英語重點在于說和聽,85%的學生都只是偶爾“聽磁帶20分鐘”、“和同學用英語對話”;有時“預習課文”、“進行課外英文閱讀”。
從這些數據上不難看出學生有著比較認真的復習態度,卻缺少大量的聽說練習,這對學生升入高年級的英語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調查的最后一題是關于學習方式和環境的,學生對老師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渴望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其中65%的學生渴望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英語,希望老師平時能注重口語實踐,使英語融入自己的交際應用中。
四、小結與反思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低年級學生總體上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的情感態度;而從各項非智力因素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明顯滯后,學習習慣需要有序培養。為此,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課題組成員將要幫助學生全面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采取強化訓練手段和規范要求使學生掌握一系列學習策略,應用到學習習慣中,使之內化,學生形成自覺性、堅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學習品質;讓學生自主、合作互動型學習,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形成積極態度,繼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質。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睂W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開展此項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調查地點:Xx小學。
調查對象:Xx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二、調查方法
Xx小學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現有6個班,185名學生。我們把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兩個段,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按時上學、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聽講答問情況,預習、復習、考試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外閱讀情況,講究學習衛生等顯性方面展開調查,其中低段涉及5個方面,高段涉及10個方面。
。ㄒ唬柧碚{查法。這次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家長,共發出問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對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去20份,收回20份。
。ǘ⒃L問調查法。對本校的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家長和30名學生進行訪問,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ㄈ、觀察調查法。通過對學生的在校聽課,作業等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按時上學及完成作業的占89.2%,考試不作弊的占96.2%,課前備齊學習用品的占90.2%,課堂上能書寫筆記的占84.3%,能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占總數的83.6%,綜合評價達到“較好”的占80%。從以上數據可以說明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較好的現實狀況也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對新課程目標的認識逐漸全面,能在教學工作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能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調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師所帶班級更加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當然,農村人的樸實,能吃苦耐勞也反映在學習習慣之中!
2、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調查設計的范圍列出幾個問題。
。1)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答問、記筆記的習慣還存在著問題。調查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為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有9%的學生經常不聽講。我們了解到,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占30%。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能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的約占37%,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發問,也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偶爾問答的占42%,從不問答的占21%,農村孩子學習不主動性,于此可見一斑,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養成。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并不令人滿意。能夠經常閱讀僅為32%,偶爾閱讀的占52%,而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占了16%。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各年級課外閱讀有量的要求,學校有5000冊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但由于農村家庭不具備促進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缺乏必要的輔導指導,學校沒有嚴格的量的要求,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必須加強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作業、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責任感。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人占72%,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的約6%。更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適當,做作業前并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復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不高。預習和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到六年級學生能自覺經常預習復習的僅占42%,有時進行預習復習的也占42%,不預習復習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級有兩個班的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只有15%,“溫故而知新”,如此狀況實難如愿。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健康的用眼習慣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較少。
3、存在問題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例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學生中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就少。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對子女管教過嚴,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父母缺位導致行為習慣不良,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養在親戚朋友家里,在調查中發現有46名學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數占學生總數的近25%,這些學生中的76%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沒有培養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只教書不育人。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3)社會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學費用高、就業難使部分家長產生了畏難思想,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農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憑體力也能掙錢養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長輕視教育。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不能低估。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點建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庇醒芯勘砻鳎袨榱晳T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但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培養,經過反復的、長期的訓練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里著手,關鍵是沒有一套學生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體系。學校明確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級進行實施。
2、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課堂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戰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3、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持。在習慣的養成中,特別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定期召開家長會,經;ピL。對有不良習慣學生的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結對子,教師將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及時通報給家長,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矯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蹦苡幸粋好習慣真的讓人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通過點滴積累而形成的。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讓我們共同重視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動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方法、姿勢、態度、意志、行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習慣能使意志專注于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受益終身。反之,壞習慣徒費時間,學習效率低,貽害一生。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需要重新認識,并予糾正。為了解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探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調查對象
為調查反映全面,課題組確定低年級二年級和高年級五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共xxx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研究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小學生一般學習習慣調查表》,除此還責成課題組骨干成員分學科制定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學習習慣調查表,抽取四、六年級進行抽樣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本報告主要著重分析一般學習習慣。
五、調查內容
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上聽講、思考提問、合作交流、完成作業、自習早讀、使用學具、書寫、上網等方面。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表反饋的數據進行統計。
調查表共分15個項目,四個等級:A、B、c、d,A級為表現最好,其他三個依次降低。
(二)對統計數據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特點,通過課題組成員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研討,達成如下共識。
1.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及三維目標的認識逐漸深入,能在日常教學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制定具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領導重視,校長曾多次在學校例會、教師座談、學生會上強調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影響人生,性格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注重強調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聽說讀寫習慣,規范用尺習慣,良好書寫習慣等多次進行宣講和強調。學校也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教育,如: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墻報、紅領巾廣播、班隊會等。組織各種競賽與評比,如: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作業展覽、書法比賽等。倡導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并經常組織教師交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做法。并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活動等學習與交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識。
(2)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師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習慣要求,并能貫徹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對習慣比較差的學生能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商討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及時溝通,經常提醒。課堂上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樂趣。樹立榜樣,通過名人故事、身邊的人和事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3)小學生正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規范用尺、控制上網、合作學習、作業書寫等方面AB級比率達到90%以上,反映出學校、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比較重視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對一些顯性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養成。
2.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課堂聽講效率偏低。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僅聽講一項,c級比率達到30%,c級標準為:開始聽講認真,過一會就不專心了。這可以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走思。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讀,并經常督促,這些都反映出小學生記憶力持久性差,干事專注的習慣需重點培養。
(2) 書寫不規范,作業質量應提高。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書寫一項符合c級標準的高達35%,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按要求用筆(學校規定三年級以上書寫要求用鋼筆),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且書寫欠工整。作業完成一項選c的為28% ,還有3%選的為d級,可以看出學生作業時較馬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抄襲作業的極其不好的習慣。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學生自覺預習、復習的比率很低,A選項平均為19.5%,上自習的效率低下,還有5%的學生不會上自習。這些數據都反映出現在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會自主學習,許多小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范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沒有養成。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不會獨立思考,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為20%。善思善問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良好習慣,它是培養學生 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被動機械疲勞無趣的學習,根本不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就等待著老師講解、輔導或問同學或看教輔資料,分析文章回答問題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見解,做數學題目方法單一,生搬硬套,稍有變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難,便會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善思善問的良好習慣。
3.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不用教具,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似圓非圓,不習慣用尺,等號直線畫的不齊;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符號書寫不規范美觀,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健康的、消極的大量信息充斥各個空間,影響著學生的感官和思想。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觀原因也會造成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確的道德認識不能戰勝不合理的個人需要。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如把違反紀律看作“英雄行為”,把頂撞老師視作“勇敢”等。有的學生因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驕傲、懦弱、自閉等消極的性格特征,導致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殘缺的個性特征。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個性是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一生發展奠定基礎。針對上述我校學生學習習慣調查現狀及分析,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題研究與實施,爭取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5
一.提議主題:
葉圣陶先生說,簡單來說,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就像鐘表一樣規律。當我的生命結束時,我會停在一個地方!边_爾文所說的“規則”,是指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那么重要,學生的學習習慣呢?
二、研究的目的:
為了了解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和方法,對我們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三、研究方法:
問卷,訪談,網上搜索。
四,研究步驟:
首先調查我們班學生的學習習慣,然后查看相關資料,再采訪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或建議。
五、研究過程:
1.調查階段:
(1)確定活動主題。
(2)確定活動計劃。
(3)開展調查、訪談、發放問卷、收集相關信息。
2.分析階段:
我做了一個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受訪者是我們班的學生。我發出了42份問卷,收回了42份有效問卷。然后我分析了問卷,發現我班的學習習慣存在問題,需要改進。
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我們班有68%的學生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有計劃的學習。
(2)我們班74%的學生能早朗讀,這是一個好習慣,能更清晰地記住文章。早讀的好處:經過一夜的休息,大腦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早上看書會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那么,早上看書,記憶力好一點,自然會事半功倍。
(3)我們班有64%的學生能夠合理安排休假時間,說明我們班的學生有較好的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
(4)我們班有58%的學生有偏科,因為老師表揚或批評他或她,導致偏科。偏差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會影響我們某些科目的成績。
(5)缺乏認真傾聽的習慣。很多同學認為認真聽講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是片面的。在課堂上,很多同學不善于聽同齡人的發言,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經常大喊“教我”,有一種急于回答問題的感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喜歡發表意見,但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來糾正自己的答案。
(6)讀書時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邊看書邊思考是一種很好的閱讀習慣。2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少發現問題,很少提問。從考試中可以看出,有些題我們做不到,但是缺乏細心,不懂題,不知道從何下手,考不上題。
(7)學習缺乏自主性。許多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下學習。在課堂上,你不能自始至終有意識地參與學習活動。一旦脫離了老師的視野,你就可以輕松地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些學生更喜歡看電視,有些人每天都看,有些人放下作業就看,有些人一有機會就看。沒有多少學生主動檢查作業。34.2%的學生不會經常查閱參考書。
3.行動階段:
(1)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6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助力器,甚至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學階段對于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盡人意,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新課程的基本要求,著力養成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我們對不良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分析其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二、調查對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以及分析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繼而培養我校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
三、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相結合,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分發均符合調查問卷的科學性。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最后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對比調查問卷,以確保調查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上學就上學,為了看書而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擾;學生學習的自制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遇到不會的問題很少主動提問,在沒有人看管的情況下,很少主動學習。
2、沒有良好課前預習習慣和課后復習習慣。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后復習的習慣,每天對于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回家或者下課不進行復習、鞏固。僅有三成的學生會及時整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并復習和背誦。
3、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學習效率低。
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調查顯示,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超過一半的學生在課上很難進入狀態,經常溜號。家長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專心所致。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我們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過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大部分班級都普遍存在字跡不端正、學生涂改隨意、不整潔等不良現象,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部分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5、缺乏學習自主性。我校許多小學生都是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脫離了教師的視野范圍,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有的每天必看,有的邊做作業邊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7
一、調查原因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知識經濟的崛起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加緊迫的任務。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于學習習慣導致低效率的學習,一直困擾著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我校是農村小學,孩子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學生掌握英語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量。教學領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更好地知道英語教學的實踐,推動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
二、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1、具體內容
(1)課堂學習習慣
、 是否注意力集中② 能否積極發言③ 能否主動思考④ 能否遵守紀律
(2)課前預習習慣
、 是否提前聽新課部分的錄音② 是否閱讀課文③ 是否查找新單詞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3)課后復習習慣
、 是否認真、獨立完成作業② 是否檢查作業③ 是否分析錯題原因、及時訂正
(4)其他
、 是否在實際場景中運用所學英語② 學習課文后,是否理解內涵并付諸實際行動
2、調查的方法
。1)隨機抽取茹各莊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五十名
。2)問卷調查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結果
1、注意力易分散
小學生正處于多變時期,他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教師雖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學原則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新課時,教師設置了角色扮演的環節,請同學們到黑板前面來表演,但輪到一位小姑娘的時候,她不愿意上來,老師認為她是緊張、害羞,便鼓勵她,其他同學也一起鼓勵,有的同學甚至去拉,沒想到小姑娘反而哭了。這就是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沒做好“備學生”:原本大家都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這一事件使得課堂秩序一下變亂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從課堂學習轉移到這位小姑娘身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2、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明顯
從“機械地學”向“主動地學”過渡較遲,有些學生上課也認真聽課,但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不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使得有些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
3、克服困難的意識不強
很多學生經過老師多種教學方法的激勵,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想依賴老師、父母、同學,不能迎難而上,缺乏鉆研精神,最后向困難妥協,久而久之,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便逐漸下降。
4、未能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缺乏應有的計劃,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從形式到內容全是被動式的,老師推一推,他就動一動。在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總是先松后緊;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喜歡搞臨考突擊。往往是老師留作業,就做一做,不留作業,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長期下去,導致知識脫節、老師講課跟不上。這樣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往往是“水過地皮濕”,經不起嚴格的檢驗。也有的同學,該記的沒有記住、該明白的沒有弄明白就忙于做課外題,結果沒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獲得知識的法寶。
5、綜合分析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比前幾年有所改善。雖然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經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給英語教學帶來了長足的進步。
小學低年級英語,按教材階段目標為語音語調輸入階段,教學宗旨是“聽說為主”,著重培養語感,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選擇、編排語言材料,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學生并沒有把英語學習作為負擔,相反卻成了他們的樂事。
四、思考與建議
1、 創設契機,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一般單詞較多、課文較長時,可以采用集中教學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培養自學能力,并使課文分析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單詞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單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題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教學,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單詞具有的共同點加以分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多種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單詞、句子,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英語知識,以順利完成對英語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加完善、更簡化,有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有: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直觀教學法和音樂教學。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 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英語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我們認為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只有遵循兒童學習語言的發展規律,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聽,說,讀”的基礎。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師生關系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8
調查目標:通過對學生各類學習興趣的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分析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了解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為制定對策提供有力的材料。
調查時間 :
調查對象:1—6年級學生。
調查方式:訪談法、調查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對不同學科的興趣
受調查學生都能夠明確指出“最喜歡的一門課”與“最不喜歡的一門課”。這表明目前小學生對不同學科興趣的差異是明顯的。最喜歡的學科是數學,占總人數的30%,最不喜歡的是外語,占40%。最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好(35%);(2)從小喜歡,基礎較好(3)能動腦子(20%);(4)學了有用(15%);(5)其他(5%)。最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不好(35%);(2)從小不愛學,基礎不好(3)學了沒用(12.5%);(4)不喜歡文(或理)科(10%);(5)其他(2.5%)。老師講得好是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最不喜歡的學科是外語,原因是“基礎不好”的,占40%?梢姡瑥膶W生小時就誘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打好基礎,對學科興趣的形成及推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有重要作用。
(二)對老師及上課的要求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97.5%的學生不喜歡嚴厲的老師,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游戲,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利用電教手段上課。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學生們喜歡老師能夠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活動,
及利用電教手段上課。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決不能懶惰,應采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對課外書籍閱讀的興趣
1、關于閱讀興趣
問卷1:雙休日,你最喜歡干什么?
看電視外出游玩看書 打電腦
65 32 42 21
40.6% 26.3% 13.1%
問卷2:能否寫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寫出五部寫出四部 兩部以下
三年級 72130134
四年級 106 157 83
五年級 153 102105
從問卷中不難看出,四年級以前,學生仍然以連環畫為主要讀物,五年級則開始對以文學類中外名著為主的閱讀發生興趣。相對而言,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就學生家中的藏書來說,有的以和職業相關的內容為主,有的以個人興趣為主,有的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為主,內容比較單一。大多數學生在課余,尤其是雙休日,閱讀隨意性較大。
2、學生到圖書館學習情況
問卷3:你經常去圖書館嗎?
去圖書館情況人數百分比
經常去 168 31%
偶爾去 282 52%
從來不去92 17%
從問卷中看出,學校圖書館的有無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大,仍有17%的學生平時不光顧圖書館,52%的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可見他們沒有利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欲望和動機。學校和家長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到圖書館來,引導他們打開知識的寶庫,使他們學會如何獲取信息來武裝自己進行新的創造。學校要利用書籍這個強用力的工具,為學生在各方面發展打好基礎。
3、學生每天學習時間
問卷4:你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是多少?
學習時間 人數 百分比
沒 有 28 9%
30分鐘 192 64%
1小時117 39%
1小時以上84 28%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的學生沒有學習時間;有64%能保證每天有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學習。有64%的學生能保證每天有一小時或一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學習動機,特別是保證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不可忽視的。
(四)、興趣不高的原因
1、教育觀念滯后。學校為了提高知名度向教師要成績,教師向學生施壓,很少顧及學生自身的興趣。
2、方式呆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仍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本書進行說教,習慣于通過強化題型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難以調動大多數的積極性。61%的同學認為老師教法一般,23%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法有創意,16%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法陳舊。
3、家庭期望過高。46%的同學認為家長對子女“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只有19%的家長不太強求成績。 80%的同學希望有“寬厚的父母,寬松的氛圍”,13%的同學希望父母有才識,4%的同學希望父母有錢有權。
4、課堂上對老師的觀點有異議時,37%的同學得到鼓勵,53%的同學被敷衍或不理睬,10%的同學遭到訓斥。
二、采取的對策與建議
(一)培養興趣
從此次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學習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還對傳記、傳奇、驚險、愛情小說等感興趣。女
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有所了解,教學時就有的放矢了。教師隨時可以與學生談心,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狠抓落實
時間落實。統一指導學習的時間要落實,保證每天的學習時間;對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量,增加閱讀時間。
活動落實。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顒拥男问揭S富多樣:故事會、辯論賽、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評等。
指導落實。教師 的指導,主要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提供閱讀的方法。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可以朗誦一段優美的作品;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簡要講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知識。閱讀方法的指導也要多樣化,從摘抄、批注、質疑、欣賞、寫讀后感等多種角度進行指導。
檢查落實。對學生學習的進展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使學生養成習慣,并且及時表揚先進,擴大影響。
(三)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變“死水”為“活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求知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學環境。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有正確的學生觀,其次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再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建立民主、和諧、開放、輕松的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激勵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形式的趣味活動,把孩子的這種天性充分運用到學習中去,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味快樂。
(五)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減少學習的壓力
幽默是教學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學習化難為易,幽默可以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幽默可以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于永正老師說,笑著看學生,學生就會 笑著看老師。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有聲有色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化枯躁無味的內容為意味盎然,學生愿聽樂聽。教師文彩飛揚的語言會使課堂如一首流淌的音樂,洋溢著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快樂中達到教化的目的,在輕松中完成知識的傳授。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9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目前父母普遍忽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數上,經常為孩子考不好著急,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著急,或者雖然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張不細心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如何合作,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育因為有著它獨特的優勢,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因此,我們圍繞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展開了研究。
一、調查具體目標和方法。
。ㄒ唬 調查具體目標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數學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做完題后進行檢查、驗算,找到錯誤要進行訂正,這也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我們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在于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具體目標是:
1、通過對學生自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為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自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xx年10月。
對象與范圍:西安市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至八班,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為,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自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為與方式,以及教師對于學生自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學生自查習慣現狀分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80份家長問卷,80份學生問卷,并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自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于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保障。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只有16.25%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80%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3.75%的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于“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97.5%的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2.5%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時間按5小時計算(不包括學生校內外托管時間),一周為25小時。據調查高年級學生在校外學習時間通常在10小時以上,我們按10小時計算,則學生一周在校內外上課時間長達35小時,相當于一周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學生的在校作業時間按每日一小時計算,課外作業時間通常也為5小時,再加上每日讀英語至少15分鐘,共計約12小時。這樣學生一周內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總計約為47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不得少于十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二分之一。那么學生還剩的六分之一時間在干什么呢?吃飯、洗漱、準備、上學、放學……學生基本處在忙于應付所有學習任務的狀態,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為什么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于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于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為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著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為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桿。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為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于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為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據調查經常監督檢查學生每日作業情況的家長占調查總數的83.75% ,在測試后為孩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高達90%,而在家長眼中學生具有日常自查習慣的僅占調查總數的13.7%。過于關注成績,輕視對學生的自查引導,學生們缺少自查的氛圍。
3、流于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于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才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后,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才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查意識。因此,在考場上,總有些學生答完題無所事事,折紙、畫畫、玩尺子。多數同學的檢查可以用一個“看”來概括狀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時間從身邊滑過。盡管有一些驗算的同學,與其說是在驗算不如說是二次計算,自查方法明顯欠缺。
據調查,學生具有數學預習習慣的占調查總數的40%,學習后及時復習的占11.25%,能自覺自查的占27.5%,單元學習后,測試后自查的學生分別占22.5%、46.5%。學生自查意識淡漠,自查方法單一,很難實現有效自查,就不能經歷自查過程,體驗自查優勢,難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循環,提高數學素養。
三、解決學生自查現狀的對策。
由于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布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由于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愿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愿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么啟示。再就是,在數學檢測中因為不會進行自查,任時間匆匆流逝,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學生自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引導自查,領略自查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自查,反思和小結有效的自查方法。當然教師在每節課都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和練習的量,課堂的承載量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中的某一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結自查的方法。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觀察板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查方法并加以歸結,看圖形特征,想面積公式,驗計算結果,對單位是否一致。
2、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于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沖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于形式,家長檢查才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系,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3、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于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為應及時肯定,對于學生收獲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0-29
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09-06
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調查報告11-16
小學英語學習習慣調查報告08-24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12-21
關于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12-08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例文11-26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范文01-15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07-21
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