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21 20:53:03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到面試時,學校才明確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滅了。”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嚴鈺一直想到高校當老師,如今已經投出去40份簡歷,唯一一次參加一所師范學校的面試也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東人才網進行了一次女大學生求職及擇偶意向網上調查,4天時間共有7311名女大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就業上遭遇性別歧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被調查者中,認為“比較嚴重”的占52.8%,認為“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占44.4%和2.8%。對于女大學生就業為何難這一問題,42.4%的女生認為“崗位少,求職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為“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占24.8%,“自身素質不夠強”占24.6%,“社會關系不多”占8.2%。山東人才網人力資源師劉謙認為,近年來明確提出“不要女性”的單位和崗位越來越少,性別歧視更多是隱性存在。

          3月30日,山東人才網聯合當地都市女報舉辦了一場女性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當天共有152家單位參會招聘,為女大學生提供了2800多個崗位。排在前三位的熱門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電子技術、貿易行業,熱招職位主要為銷售、生產/營運/工程、計算機/互聯網/通訊、人事/行政/后勤、公關/廣告等。

          新聞專業的白雪峰今年本科畢業,她說,她們班級90名學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學前幾天從蘭州跑到西安參加人才招聘會,但“很多理工類崗位明確不招女生”,有個文秘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覺得女生比較

          麻煩吧”。據了解,她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經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關系。

          對于性別歧視,去年畢業的王寶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她并沒有感覺在應聘過程中受到歧視,應聘成功后在參加單位新員工培訓時,她發現200多名新員工中,女生比男生還多,“領導也曾直言招聘時不想要女生,但幾輪考試下來,很多女生很優秀”。王寶認為大單位大公司存在性別歧視問題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場競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說女大學生就業時要總是考慮歧視問題,就會給自己帶上無形的緊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調查還顯示,“穩定、沒有風險”仍是女性求職者比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調查女生贊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分別占19.4%和52.8%。從調查和招聘現場看,女大學生對薪酬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職最關心的6個問題中,該因素僅以12.3%的比例排在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多,以及高學歷人數的增多,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的影響,人才堆積,職業上崗比例失調,導致就業難上加難,真是應了一畢業就失業。校漂族越來越多。針對該問題我們隨機調查本院學生對就業問題準備得如何,對將來就業前景的態度,并且將數據總結處理,發現以下幾點:只有xx%的學生有一直關注就業前景,幾乎沒有人想要創業因為需要資金門路關系,xx%的人選擇要繼續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專生認為畢業實習需要關系人脈,專業成績倒是其次。少部分學生認為個人素質很重要,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能否充分的準備就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決定你是否能在將來的社會生存中勝出。對你將來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問卷調查

          (1)調查范圍:XXXXXXX

         。2)調查目的:了解XXX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到未來的就業情勢。

         。3)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鏈接地址

          結果表明本院學生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不是很好,大多數大學生都不能充分地準備就業,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雖然政府在不斷地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群,那只是一點皮毛而已,供不應求的現象依然存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于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么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么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從整個國家來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國有企業的大量職工下崗待就業,同時,農村富余勞動力正在向非農領域轉移,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樣一來,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2、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畢業生在就業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包括地區結構、專業結構等。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

          近年來,一種情況有的學校追求短時效應,不顧本校的實力,盲目開辦一些熱門專業,造成人才供求過剩;另一種情況是,有的高校市場靈敏性不夠,對一些冷門專業,社會需求少的專業,不作及時調整,沒有及時調整招生人數,改革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畢業未就業就先失業。

          3、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高校就業工作是由教育部門管理,戶口是由公安部門管理,而人才市場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勞動部門管理。而這些部門相互之間溝通不夠,再加上一些地區還有地方保護主義,對生源是本地的畢業生大開綠燈,而對一些外地畢業生則加上各種條件加以限制。一個真正公平、競爭、擇優、有序的就業市場尚未建立,服務保障體系還未健全,體制性障礙還未真正消除。

          4、用人單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費

          一些用人單位缺乏人才培養機制,希望進一個人才,就馬上發揮作用,創造價值,因此,非?粗毓ぷ鹘涷灒J為應屆畢業生只是有書本上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不想把時間花在對畢業生的培訓上。

          5、高校就業指導滯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業機制,就業指導體制不完善,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掛靠在學生管理部門,或者是剛從相關部門分離,其管理幅度相對較小,其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欠缺,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質量不高,就業指導課形式單調,有的只是在學生大三大四階段開設,沒有將就業指導貫穿于大學全過程。

          6、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

          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學生本身的素質問題

          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基礎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都沒有跟上,隨之帶來了學生質量的下降,有的學生成績不錯,但動手能力差,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但是學習成績差,與用人單位交之失臂。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非常復雜,而且還隱含著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在當前新形勢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也需要政府,學校及整個社會的努力,要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創新觀念,完善制度和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深化改革來完成。

          1、政府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

          要解決高校就業問題,政府要加強經濟調控手段,對去西部地區和條件艱苦的一些重點單位和行業就業的大學生,在工資、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較大的優惠,采取措施鼓勵大學生去那些地方就業。在完善就業市場方面,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各級政府要開放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種種政策限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渠道,不斷完善就業市場。另外,政府還應發揮自制優勢,主動為高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

          2、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各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費,讓那些博士和碩士來裝點門面,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置換冗員。總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念,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高校要強化內部改革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產出的最終“產品”,其就業率與就業層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關系到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生源,也影響著在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情緒,因此學校要深化自己內部改革。

          高校要主動適應市場,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同時還要根據市場需求,開設新專業,靈活地調整專業設置。

          高校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并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4、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地就業。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讓他們知道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好哪些準備。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形式上,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不要把就業指導課拘泥于課堂,要采用多種形式,如請一些優秀企事業人士做報告,開設模擬招聘活動,還應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組建網上論壇,讓師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

          5、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

          目前就業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競爭,大學生要把就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另外,大學生們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

          總之,能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此問題,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市場,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更新就業觀念。同時,大學生也要及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調查報告執筆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隨著我國高校的連年擴招,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也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普遍關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XX年是高校擴招后本科畢業生的第一年,畢業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畢業生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2.1%;XX年畢業生達到了338萬人;而XX年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五百多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因此大學生就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為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農村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技術:圍繞我國規模化養殖的難點,將養殖場,沼氣工程與無公害農業作為一個整體,實現協調,循環和再生,是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必由之路.

          作為一名即將走入畢業的大學生,我認識到這一嚴重的問題后,決定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進行調查。今年寒假我隨高郵市高璐寶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以下便是我總結出來的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的分析。

          A、與自己的專業一樣重要,很有必要學 B、是專業之外的必要補充 C、沒時間學,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就行 D、沒必要學,我又不干那行

          這次我們向大學生發出去調查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100%.調查的覆蓋面為北方民族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各系大學生。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胺2500元或3000元不干”,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著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為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為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為他今后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戶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家長的消費觀和行為會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的反映出來。給予他們一定消費自主的同時也要注意教育。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官和消費行為應有好的主導作用。要加強勤儉節約的教育,狠抓校風學風。最后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當前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影響。我們希望依賴社會的力量,屏棄不良的消費行為,積極建立校園新風氣、新消費文化的生長點。

          大學生對于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盡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為“專業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大半的人并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里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徑有限,致使農民增加收入極其困難,使得農民在擴充自己知識,了解國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對國家的政策關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鄉差距的擴大更襯托出農民的貧窮與落后,使農民收入表現相對低。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水平也日益提高。與以往相比,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逐年增加。這就意味著,大學生的消費基數在不斷增大,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正在大學生消費領域中,我們發現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攀比消費、奢侈消費、炫富消費等。消費觀念正確與否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從月生活費的相關情況能從一個方面體現大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著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為某些大學生只是抱著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為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大部分人都熱衷于名牌企業或者外企,認為比較有面子。其實我認為很多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很有發展潛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謂的外企,給別的國家的人打工,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以上是我總結出的幾點經驗,相信對我明年的求職應聘會有很大的幫助!

          家庭的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有重要影響。我在對一些同學的訪問中發現,一般來說,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的消費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開支主要是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學校的消費也和在家里一樣,不會太講究。而城里的學生在消費上就相對大手大腳些。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傊髮W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系。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XX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XX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回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后的就業觀之間的沖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為96。4%。樣本中男、女分別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體、美學生60人。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為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對于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為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占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為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為信息量少;21。91%認為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10。30%認為能力不足;8。99%認為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為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么當大家同臺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有壓力,占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為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為就業率在50%—70%;6。22%認為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為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為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于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XX元;選擇XX元以上的占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后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為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為在1501—XX之間;24。90%認為在XX—2500之間;28。42%認為在2501—4000之間;認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后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后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占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占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占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占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為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占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占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占65。56%;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占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愿意參加蘇北志愿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于是否愿意投身蘇北志愿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愿意投身蘇北志愿者服務計劃。在對于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后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于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后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后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采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后再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占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為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為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占大多數,比例為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71。7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為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占9。54%、6。43%,6。85%認為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后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后就業最為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占71。16%、70。75%,也有49。38%認為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復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于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占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占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為不太滿意,占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蛟合稻蜆I信息欄;26。1%認為是人才招聘會;5。6%認為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于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于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22%認為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占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占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于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臺一些幫扶政策。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準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并享受失業人員就業優惠扶持政策。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后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采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為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于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致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于人生發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X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于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并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并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并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XX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布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并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板”。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于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干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后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于成為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總結

          本次調查僅局限于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這個寒假,我采訪了一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姐,了解到了當前就業的前景和存在困難,并通過調查以及查詢資料,以找到問題并求得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后,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愿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復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于西部。

          二、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扎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占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里,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致,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復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于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采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并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1)對社會認識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煉而造成的。

          2)對自身認識能力: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于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著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系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恒,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關鍵詞: 學生,就業,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學生調查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目前就業形勢越發緊張,再加上如今大學門檻降低,大學生數量大增,拿著本科文憑的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已經變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總數已達650萬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業畢業生從20xx年到xxxx年累計竟達1115萬人。那么,就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否僅僅是人才的泛濫呢?從各大招聘會的招聘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應聘的大學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職位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企業在如此多的應聘大學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驚訝,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就業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企業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了關于當代大學生就業素質情況的調查。一方面調查當今在校大學生所具備的和看重的素質,另一方面采訪已就業的畢業大學生,看看他們關于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素質有何看法,以求找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區,并試著給出解決的辦法。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要求很高,同時也比較有自信。即使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中已經不再稀缺,大學生這個群體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業群體。受訪者中有61.1%的人會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訪大學生普遍希望將來畢業后能在國內一線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工作,分別有58.3%的人將會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同時,選擇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的有27.8%。僅有13.9%的人選擇在相對落后一些的國內二三線城市謀求職位。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有44.4%的大學生希望將來能進入合資企業或者外企。同時,有25%的大學生希望進入國企。希望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占一小部分,達11.1%。于是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并對自己的未來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時,當代大學生相對比較穩重,比較多的人希望在比較繁榮的大環境下,在相對穩定的大企業下謀求職位。并沒有很多的人選擇大膽的自主創業,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對于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就業素質,對于其應聘企業,以及將來在企業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訪大學生都將面臨擇業而非創業的問題,而擇業又是跟所學專業及興趣有關的,我們的調查中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在擇業時可能會比較靈活。有75%的受訪者在將來擇業時將會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動,可能不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對口的職業。事實上,受訪者中僅有13.9%的人將會堅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完全對口的職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受訪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并不高,對自己專業滿意的人不超過半數,僅41.7%。同時,有41.7%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感到不滿。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在未來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總數的57.3%。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不是那么滿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專業課程是重要的。這也體現了現在大學生對于自己應該著重培養何種能力有所迷惑。我們還統計了受訪者對未來的規劃情況。我們共設了三個選項,其中選擇對未來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迷茫,沒有規劃。只有少部分受訪大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有詳盡的規劃,占到16.7%。 人際交往能力雖然重要,但其地位被遠遠高估,人際交往能力往往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團隊的潤滑劑,但是其重要性遠不及之前兩點,IT企業的話只要不與領導起沖突,有專業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較容易的獲得與同事間良好的關系。

          另一個被遠遠高估的則是創新能力,即使在創業企業中,創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對于企業來說,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遠不如一套存在多年,雖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實用的解決方案,現成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時候都是最優的,這點與學術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計算機技術相對阿波羅登月時期幾乎沒有改變,使用的語言都是古老的語言,因為在企業中,穩定、易維護、健壯、可擴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為成本的瓶頸時才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優化。但這并不是說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時冒險嘗試新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視情況而定。

          對比兩邊對同樣問題的回答,可見大學生依然無法擺脫象牙塔的熏陶,對將來工作的艱辛沒有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社會宣傳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往往在企業中反而不受重視,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了偏差,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們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們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們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們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們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們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們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們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們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們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們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們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xxx、廣州、深圳、杭州、天津、xxx、南京、濟南、xxx;

          高職高專畢業生們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xxx、廣州、深圳、南京、xxx、杭州、xxx、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們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們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們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們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們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們就業鑒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們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群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后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們,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為了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我們對懷化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學、旅游管理、漢語言文學、物流管理、國貿、人文教育、法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經濟學系、社會管理等專業及系別中隨機抽取了4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分析了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置落后于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三、 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根據數據調查統計顯示,在求職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去就業,僅有2%的學生選擇升學,這可能與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有關,對大學生擇業影響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說明大學生對自己的工資待遇多少比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學生都追求穩定的工作 。在求職準備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流程及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學生對其有所了解,說明大學生比較關心自己就業前景,作為學生,為了更好地就業,有33.3%的學生是通過努力學好的專業知識的方式去實現的,另外,通過兼職或實習獲取工作經驗和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各占21.7%。在就業觀念中,有65%的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有大體的了解,反映了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關心,在面臨就業時,22.5%的人認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協調能力,而對于專業技能方面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在就業需要方面,47.5的學生認為學校最需要提供的就業服務是引進用人單位和提供就業信息,反映出的問題是學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需要對這方面進一步加深,認為本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的學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沒有設為必修課,為7.5%,有45%的學生認為學校舉辦校園招聘會最適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樣的小型專場招聘月。在這次調查中讓我們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學生的求職意向。

          四、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里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

          業生而言,與其說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煉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覺著、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動尋求就業主,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托于在社會關系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說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眾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

          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了解到,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寧愿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了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著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著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愿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一般來說,大學生成為骨干力量后,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了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后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懊悦!笔悄壳按髮W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于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于對所學專業缺乏了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余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么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欲,又從中獲得樂趣;要么與本專業結合,成為復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找工作最大的瓶頸在于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并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煉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說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了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共3頁,當前第1頁123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 class="">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里,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于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于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并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并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著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著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于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并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于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于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其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說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朔L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其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共3頁,當前第2頁123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 class="">

          最后總的來說,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面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于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說,在如今整體供大于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脫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范。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愿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最好的心態、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共3頁,當前第3頁123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 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 聯合機制 ,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F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 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 、寧愿 為理想而待業 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進入21世紀,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在進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打擊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也不能幸免。過于龐大的待業人群,不斷增加的大學生數量和失業率,以及連續不斷的國際形勢的沖擊,浪路漫漫,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將何去何從,中國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作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學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記,那就突破所謂的傳統,慣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來我抉擇。

          從小學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們馬不停蹄,一路急急沖來。而今,漫步在庸懶的大學校園里,椰風海韻,與愛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盡甘來。事實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過了大半年了,事實上中國09年前七個月的大學生就業率僅為68%,千萬不要心懷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機還超過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輕心,一個不慎便可能被劃歸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應當是對我們的當頭棒喝,驚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萬不要太多指望家族關系和國家機器,救世主是從來不曾有的,上帝說:“人啊,你當自救!

          一、 調查對象

          ?诮洕鷮W院即將面臨畢業學生

          所學專業類型:室內設計、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工程造價。

          二、 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調查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制度改革、畢業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傾向,有利于了解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同時,也可以通過了解大學生的擇業觀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從而讓社會了解學生真正所需,及早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擇業觀。最真實的掌握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了解未來幾年大學生的就業趨勢;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以嘗試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建立一次溝通對話的機會。從而能為大學畢業生、為高校、為企業提供相關有價值的信息,促進學生就業起到積極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調查結果統計:

          1、職業規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的學生在其大一的時候自己進行職業規劃,在大三之前有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前半段時間是沒有進行任何個人的職業規劃的,一半以上的同學并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沒有強烈的就業危機感。同時,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對于各位在校大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2.大學生自身素質的評價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于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于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征相吻合。

          3、關于所學專業與職業需求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盡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并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愿意放棄專業的占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的,也有31.6%是聽從父母老師的建議選的,但是,卻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的,而37.4%的學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對于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僅有31.5%的學生是有所關注,有所了解的。從這些數據的顯示,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的方向以及未來可能的就業情況是不太清楚的。與此同時,有28%的同學仍然是希望在畢業后盡量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不過也有31.6%的同學認為大學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

          4、就業途徑與地點

          據調查得出,現今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彩,有55%的同學畢業后是選擇依靠自己的能力參加招聘會。但也有17%的同學是希望依靠父母親戚的幫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對于理想的工作地點,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東部、家鄉以及大學所在地。在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更多的學生還是比較趨向于大城市的。

          5、關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現在大學生人很多,競爭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難,大部分學生更看重的自己的優勢是:能很快適應工作以及具有團隊合作精彩,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強。為了增強自己的就業機會,大部分大學生會考取如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等專業的相關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同時,還有部分同學選擇利用現有資源,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為自己以后找工作時服務。

          6、面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

          面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學生會選擇堅持做,做多久不定,培養自己的能力,把它當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平臺。但是如果對第一份工作為不滿意的話,67%的學生認為,應該先干著,再抓緊時機再找別的工作,20%的學生表示會試著接受讓自己喜歡它,但也有13%的同學認為沒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至于剛剛開始工作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學生能夠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學生選擇的是2200-3000,21%的學生選擇的是3000-4000,僅有9%的學生選擇5000以上。

          四、我的個人建議

          1、關于職業規劃的建議

          在大學期間,盡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有所準備。

          2、關于處理所學專業與職業關系的建議

          多了解自已所學專業的信息,了解其就業方向與專業范圍

          3、關于就業途徑與地點的建議

          就業途徑可以多樣化,盡量擴展自己的就業途徑,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4、關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考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證書以及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會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

          5、關于面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的建議

          在做第一份工作時,我們要能沉得住氣,多學點東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來的單位工作,至少我們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個人看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出現,是社會追求片面,盲目發展的必然結果;謴透呖,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會的整體素質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家長不由將考大學與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聯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學擴招的推波助瀾,教育界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恢復高考給了中國大學一個新生,但中國的大學還是不太成熟,區區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歷史底蘊的,向西方大學學習成為了大勢所趨。可偏偏這拿來主義用的不盡如人意,其實在高等教育這一方面,德國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

          德國素來以注重辦教育而著稱,但德國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進大學。因為大學作為學術研究和教學綜合的統一體,它與具體的職業訓練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據統計,在教育發達的德國,在15—18歲的青少年國民中有60%以上受過高素質的職業訓練,政府為此制定了《職業教育法》、《青少年勞動保護法》和《職業教育促進法》來保障這一制度的.發展和運轉。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沒有豐富的資源做后盾的情況下,德國卻能以尖端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精益求精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因而高等教育僅僅集中于大學教育是不夠的,教育界應該更加注重職業教育,而社會也該正確認識職業教育,承認其作用與地位,將其與大學教育平等對待。

          另外,在大學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必要的。一個父親曾告誡自己的女兒:“你一定要把鋼琴練到十級,將來就是去賣藝也能養活自己!碑斎贿@只是一個玩笑,卻又不單是一個玩笑話。將你的興趣愛好發展為特長,說不定將來這就是你的優勢。甚至可以因為愛好而選取職業方向,這樣就可以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每年七月大批的應屆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擠上就業的獨木橋。20xx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xx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495萬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從企業HR和個人兩方面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3528份個人問卷及225份企業問卷。參與調查的個人中,58%為工作經驗小于2年的新人,21%為20xx屆畢業生。

          225家企業中有61%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民營企業也比較多占到23%。個人反饋方面,同樣來自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較多,但是比重相當,各占了39%。具體分布數據見。

          進一步分析參與調查的個人信息,參與者學歷分布如圖2。

          調查發現一,制造行業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較多,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樂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是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心高氣傲”,不是企業“拿過來就能用”的現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業中,應屆畢業生占所有員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體比例分布如圖3。

          對企業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制造行業(包括加工制造、汽車、消費品、化工/能源/礦產、出版/印刷等)是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在不到40家應屆畢業生比例超過20%的企業中,有22家屬于制造行業。就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比較樂于“栽培”新人,占到了這些高應屆生比例企業中的74%,高于樣本總體分布水平。

          為什么企業不愿意更多聘用應屆畢業呢?以下為HR們錄用應屆畢業生時的主要顧慮。其中“培訓時間長”是HR們決定少錄用應屆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圖4)。

          調查發現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互聯網是最好的渠道。

          機會不多,合適的招聘、應聘途徑是關鍵。調查顯示,企業HR和應屆畢業生都偏愛互聯網招聘(網絡招聘),其次是針對性的校園招聘。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熟人介紹(企業內部推薦)則是機會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種方式(圖5)。

          調查發現三,雙向選擇:畢業生要“專業對口”,HR重“個人能力”。

          從學校出來,應屆畢業生們大多(65%)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卻有著清晰的挑選第一家公司的標準。針對我們列出的6個主要考慮因素,應屆畢業生們做出了如下選擇(圖6):

          “專業對口”是被選到最多的條件,其次“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應屆畢業生們比較看重的!靶袠I”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的因素。但是,當被問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內容與你畢業前期望的一致嗎?”,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別很大”,選擇“一致”的比例僅占7%。

          專業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專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位電子技術行業的HR經理在接受電話訪談時如此說!皩W習能力”正是越來越被企業所看重的“個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還有“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認為“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圖7)。

          在這一調查反饋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選擇“畢業學!钡腍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發現很多的HR吃過“招名!钡奶,他們往往抱怨名校的學生“自視過高”“容易跳槽”。他們也表示在2、3年的培養后個人能力優秀但是出處平平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干”。

          調查發現四,應屆畢業生“心浮氣躁”,離職率高。

          “離職率高”也是HR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比較大的顧慮。“培養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投入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墒乾F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遠見,在1、2年中沒有被提拔就改投門戶了!眳⑴c調查的HR按照“年畢業生離職人數÷年錄用畢業生人數×100%”計算了自己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失率。該數值小于5%的企業不到一半,27%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流失率大于20%,超過30%的達到18%。

          再來看看應屆畢業生給我們的信息——56%的反饋問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過3年的僅占8%的比例。進一步了解他們選擇離開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沒有個人發展機會”和“薪資水平低”是促使他們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個原因(圖8)。

          聽到這樣的聲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給與這些年輕人的關注還不夠?或者應該更多了解一些他們的發展需求,盡量創造機會。

          調查發現五,應屆畢業生薪資,由學歷決定。

          由于應屆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且發展潛力差異巨大。企業在給畢業生定薪時,學歷仍然是一個常規的決定因素。表1為參與調查企業提供的各學歷水平應屆畢業生主要薪資段分布。單位:人民幣,千元。薪資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為不同的學歷應屆畢業生支付的薪資是存在明顯差異的?梢娡瑢W們在學校里多花的時間企業也給與了認可。當然,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對薪資的期望也有著明顯差異。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無論學歷均高于他們獲得的實際薪資,如圖9所示。而期望與實際落差最大的是大專學歷(42%)和碩士學歷(22%)。

          調查發現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可在一年后獲得加薪。

          萬事開頭難,學生們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薪資條件。不過,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企業(本次調查反饋的比例為100%)會在一年后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加薪幅度超過10%的比例高達61%,更有21%的企業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業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特別的加薪策略。從個人方面反饋的比例來看,也有4成的受訪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過10%,其中15%的人獲得了超過50%的加薪。

          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氣十足的應屆畢業生熟悉本職工作、了解職場規則,足以讓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潛質。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實實的新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一致贊賞,企業也一定會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實在短暫,但是這一年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講卻尤其重要,很多工作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這一年中學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在這里,我們要請那些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不要那么輕易地就因為薪資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就決定跳槽,而是去認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帶給自己什么收獲。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 ,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學愿意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關心的占9%,了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于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于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并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并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于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于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余同學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后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斗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里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筑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磥泶蠹移毡槎甲⒅氐氖亲约旱陌l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畢業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茖W校的學生占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秘)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筑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后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于以后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ㄈ┐髮W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范圍覆蓋華南師范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升;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升,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升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蚩蒲袡C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驅I”、“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范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升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于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重視社交能力指導”也占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失業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本文論述的是大學生的失業問題,通過分析失業的情況和原因,得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趨勢的結論。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周期性失業、供求矛盾、市場缺陷。

          正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就業"這個詞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很敏感的,我們大多數大學生讀四年大學無非是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我們有可能失業,這給很多大學生很大的打擊,甚至有損我們讀大學的積極性。記得我們社會問題研究老師對我們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是這樣說的:“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難道真的是單位不需要大學生了嗎?”是啊,難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學生了嗎?不是的,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大學生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構性失業。因為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布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因為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周期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原意是指因為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并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是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后于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5萬人,大約有35萬畢業生就業時未找到工作;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45萬人,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超過50萬人;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人,預計畢業時未就業人數將超過70萬人1。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和畢業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還將急劇增長。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促使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新變化,畢業生就業逐漸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使廣大畢業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供求矛盾”的表現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之一。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圍繞高校、地區、行業存在不少就業市場,但是未形成較統一的大市場,導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尋成本較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分市場甚至秩序混亂等等。導致就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和較高成本,影響就業。當前買方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一是部分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形成周期性失業;市場信息不完全會導致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市場進入和運行成本較高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業。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單位,是市場不完善、信息渠道不暢通的直接體現。2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后,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著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接軌,增強畢業生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主要陣地,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導向。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依據社會需要開設專業、設置課程,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無視社會需要,盲目培養,就會導致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用人單位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需求,形成結構性失業。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預測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置專業,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中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如果高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動手能力差,或是社會適應能力差,其結果必然就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素質教育強調個人素質的發揮,因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有效地提升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克服摩擦性失業。

          第三:著力提升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于利用市場信息,善于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通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第四: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要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升效率,實現節省資源和提升效益的目標。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信息不充分是影響用人單位選材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國家、地方和高等學校要圍繞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互相聯系,互相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充分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制訂相關規定,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著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于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力度,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規定,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統一規范,保證市場秩序。

          第五: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

          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大學是我們許夢和圓夢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躊躇滿志,我們走的時候也絕對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雖然大學生難就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絕不要就這樣失去了信心。或許我們以后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有我們來時的那顆火熱的心,把我們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管以后會怎么樣,只要我們在這四年內無愧于心,這樣就夠了,如果我們太重視結果的話我們有可能欣賞不到沿途的美麗的風景,畢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一點,那么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現在,把什么就業煩惱都拋到一邊,認真學習,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畢業就業現狀調查報告03-08

        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報告10-30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04

        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報告03-15

        大學生考研和就業的調查報告03-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