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旅游從業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京導游詞1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我代表中國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旅游觀光,預祝大家旅行愉快身體健康。我叫,是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員,今天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下面請聽我向諸位做個介紹:北京有天安門、地安門、和平門、宣武門、東便門、西便門、東直門、西直門、廣安門、復興門、阜城門、得盛門、安定門、朝陽門、建國門、崇文門、廣渠門、永定門。
主要繁華商業區有:天橋、朱市口、前門大柵欄、王府井、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古樓。如果您想上哪請向我提出我都可以帶路。
我還可以帶大家去游覽:北海、頤和園、天壇、動物園、陶然亭、紫竹院、中山公園、文化宮。香山碧云寺、西山八大處。看看周口店的古猿人,十三陵的地下宮殿,長城八達嶺、密云大水庫、故宮博物館、再看看雍合宮、白塔寺、清真寺、大鐘寺。瞧瞧世界上最大的鐘,凈重42噸。您看那邊,所有羅漢都有位置,唯獨濟公沒地兒呆,在屋梁上趴著的羅漢堂。
北京總讓您處處感到民族智慧的結晶,到處閃爍著人類文明的火花!好,我不多說了,還是請各位親自到北京各處走一走吧,請!
北京導游詞2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在這里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臵是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实鄯Q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于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06年開始營建的,用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并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
北京導游詞3
來北京觀光的人數不勝數,其中看的最多的就有頤和園,今天小編就來給介紹一段頤和園的導游詞吧!看看導游是怎么向游客講的的吧!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到美麗的頤和園。我叫新月,大家可以叫我“月導”,F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著名的長廊,請游客朋友們注意保護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也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
大家看,這一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分別繪有人物、花草、風景……大家再仔細看看這些五彩的畫,注意到了嗎?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可見當時是花了多少的心血啊!長廊的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大家感受一下:那徐徐地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的微風,是不是夾雜著花草的清香?有沒有感覺到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大家抬頭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在樹木的掩映下,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呀。那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的琉璃瓦處就是有名的佛香閣,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黃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被蔥郁的樹叢掩映著。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眺望,能隱約看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我們從萬壽山下來,就到了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岸的兩旁栽著數不清的垂柳,堤岸上還有好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大家朝湖中心望,島上面是郁郁蔥蔥,一片蔥綠,樹叢中還露出了宮殿的一角。來!大家跟著,我們上這座長長的石橋,到小島上一探究竟吧!大家注意到了嗎?這座石橋共有十七個橋洞,所以就叫做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面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它們的姿態都各不相同。好了,我們上了小島了,這里有許多豪華的宮殿,景色宜人,到處都是各有千秋,等下大家都可以去細細游賞了!
今天我的介紹到此結束了,祝大家玩得開心!
北京導游詞4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導游。今天,我就給出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世界遺產——長城。
毛主席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苯裉欤銈円情L城做好漢了!祝賀你們!你們知道嗎?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時間是1987年12月。長城是中國的像征,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又怎么能不驕傲呢? 大家記得古時候有一個傳說嗎?那是勤勞的孟姜女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長城的丈夫,經過許多艱難困苦,來到長城邊。當她四處打聽,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聽”轟隆“一聲,長城被哭倒了800里。游客們,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見,萬里長城凝結了千萬人民的血汗,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總長約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隨山勢起伏,南北兩邊都有高峰聳立著。大家請跟我來?,長城主要由關隘、城墻和烽火臺三部分組成的。城墻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是用巨磚、石條等材料砌成的。關隘就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大家請看看旁邊,城頂上有一個垛口,每個垛口上都有一個小口,那就是嘹望口。垛口下面都有一個槍擊口。至于烽火臺,是有軍情時點燃烽火來傳遞信息的建筑,F在,大家站在長城上遠眺,是不是前看不到頭,后見不著尾呢?
游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漫步欣賞。大家注意了,在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涂亂畫,愛護長城這一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北京導游詞5
天壇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側,始建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天壇原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壇建筑群。天壇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圓南方,象征天圓地方。天壇分為內、外壇兩部分,每年孟春(農歷正月)祈谷大典在內壇北部祈谷壇建筑群舉行,冬至祭天在內壇南部圜丘壇建筑群舉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這里舉行過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在營建北京城的同時,在北京正陽門外東南側建天地壇。初建時這組建筑為天地合祀,所以稱為天地壇。其中主建筑大祀殿為長方形大殿,十一開間,宏偉壯麗。百余年間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壇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間,明世宗朱厚熜下詔,將天地合祀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地壇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壇,用于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規制改為圓形,并更名為大享殿,專門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郊建方澤壇,以祭地;東郊建朝日壇,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壇,以祭月。到了清乾隆年間,清高宗弘歷對天壇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壇內外壇墻、擴建圜丘壇、改建祈谷壇大享殿并改稱為祈年殿、增辟圜丘壇門、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祭天制度廢止。
現在的天壇是通稱,它實際上由兩個壇組成,南部為圜丘壇,北部為祈谷壇。兩壇各成體系,它們之間由丹陛橋連接。天壇的建筑特點可以用“一、三、五、七、九”這樣一組數字來概括。
一:一條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門—圜丘壇—皇穹宇—成貞門—丹陛橋—南磚門—祈年門—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門。
三:三道壇墻。分別為外壇墻、內壇墻和分隔圜丘壇與祈谷壇之間的東西向壇墻。
五:指五組主要建筑。分別為圜丘壇建筑群、祈谷壇建筑群、齋宮建筑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筑群。
七:指祈谷壇東側的七星石。
九:指天壇的9座壇門。天壇西側外壇墻上有祈谷壇門和圜丘壇門;祈谷壇有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圜丘壇有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
北京導游詞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林,你們能夠叫我林導游。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此刻我帶我家一齊去游覽頤和園,大家跟我來吧!
各位游客,那里就是有名的長廊,那里長七百多米,分成273間。請大家抬起頭,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繽紛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這幾千幅畫當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大家細細欣賞吧!
我們此刻去的就是萬壽山。展此刻你眼前的這座山就是萬壽山。請你們抬頭向上望,聳立在半山腰上的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就是佛香閣,它高38米多。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你們明白那是什么嗎?不明白吧1其實那就是排云殿。此刻我們去的是昆明湖,這湖面積大約220平方米。這座橋名十七孔橋,因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
你們能夠到橋上走一走。
此刻大家能夠自由活動,但要注意:1、不能隨地扔垃圾2、不能亂涂亂畫3、要注意安全。最后我祝大家旅程愉快。
北京導游詞7
幽谷神潭位于懷柔縣懷北鎮椴樹嶺村北,江西導游詞,距市區75公里。景區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從山腳到頂上神潭,路上要走2—3個小時,一路是翠嶺、青山、奇峰、怪石、峭壁、懸崖、幽溪、曲水、飛瀑、清潭、游魚、鳴禽、繁花、綠樹,山頂處有天然形成的大石潭。著名景觀有"通天門"、"回首臥虎嶺"、"雷劈石"、"聞泉知魚潭"、"鷹嘴峰"、"映月潭"等。
幽谷神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山體構造,豐富的礦泉資源,美麗的神話傳說,構成了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景觀。峽谷中百泉匯流,溪流縱橫,高峽壁立,不僅能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筆,而且能觀賞到氣絕的“飛瀑”和“神潭”,其自然天成與壯觀令人嘆為觀止,加上當地民間的種。種傳說更構成一副“難描的畫”。飛瀑高百尺,上下兩面三疊,上疊側峰壁立之間,奔流的山泉如蛟龍出谷,巨大的落差,砸在花崗巖崖壁上,滿谷轟鳴,飛花飛濺,騰起數米,然后漫灑在鱗片狀的崖壁上,形成一副數米寬的水簾,瀟瀟灑灑,一瀉數丈,形成“飛瀑”奇觀。
行程
D1:下午從北京市出發赴懷柔,路程需3個小時左右抵達,到達后用餐,餐后前往飯店娛樂區,卡啦OK2個小時進行娛樂。
D2:早7:00享用早餐,前往青龍峽風景區是集青山峽谷、古長城、綠水白瀑為一體的風景區。從山腳下沿著長城走,直到青龍山最高處"玉皇臺"需要3個多小時。一路上怪石奇峻、綠樹成蔭。峽內大湖,可坐竹筏漂蕩垂釣,也可乘龍舟緩行,或乘坐汽艇游覽水庫全景、蹦極、速降、攀巖和沙灘浴。這里的蹦極比房山十渡蹦極高7米,是國內目前蹦極跳落差最高的,午餐自理,餐后乘車返回賓館,可娛樂的項目有:游泳;桑拿;臺球;棋牌;乒乓球;保齡球;麻將;沙壺球;卡啦OK;卡丁車
D3早7:00享用早餐,餐后乘車前往美麗的幽谷神潭國家公園進行游覽,12:00午餐,餐后乘車返回北京市,結束愉快行程。
北京導游詞8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王詩詩,大家叫我王導好了。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秉S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這天我就給大家重點介紹黃山的奇松吧。
大家請看,黃山的松樹能在巖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它們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黑虎松、龍爪松、連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樹都因為它們的形狀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黃山著名的景點之一,外形更是個性:它的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等會兒我們還能夠在那兒盡情拍照,作為紀念。
黃山的奇觀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此刻,請大家盡情去欣賞黃山的美景吧!
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裝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導游詞9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南鑼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樓東大街,南止地安門東大街,全長786米,寬8米,與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鑼鼓巷是“后市”的組成部分。元南鑼鼓巷圖1代,以南鑼鼓巷為軸線,東側地區屬昭回坊,西側地區屬靖恭坊。明代屬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間屬鑲黃旗,光緒末年至宣統年間屬內左三區。民國時期屬內五區。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呈“魚骨狀”,又如同一條“蜈蚣”。因此,南鑼鼓巷也稱為“蜈蚣巷”。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后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這些胡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后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胡同,明代叫局兒胡同,后來改稱橘兒胡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后延續至今。她里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單位。在先秦稱為“里”、“閭”或“閭里”。從北魏開始,出現了“坊”的稱呼。唐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規劃設計時仍延續了里坊制,全城分為50坊,坊與坊之間是寬闊平直的街巷,猶如棋盤。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并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20xx年(1750年)繪制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里坊早已無存,元大都里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的歷史遺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熱夏季中一個少有的細雨霏霏的涼爽午后,我又一次來到南鑼鼓巷。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游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F在這里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后,北京又一條酒吧街。
有人說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剎海酒吧街是暗紅色的,而南鑼鼓巷酒吧街是翠綠色的。這樣的評說可能不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許還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內涵吧。這里的每一條胡同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每一個宅院里都訴說著老故事。
北京導游詞10
因為明朝永樂年間,一百萬勞工花了十四年的時間修筑起來的故宮是世界是最大的宮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數萬名游客來這里觀光。
故宮的面積約是天安門廣場的兩倍,比凡爾賽宮殿還大,是日本平安神宮的十倍左右。故宮的歷史開始于570年前,請大家把思緒拉回到570年前來游覽故宮吧!
午門
這個建筑是故宮朝南的正門,叫作午門。午是正晌午時的午,是位于正中的意思。午門的下面,有五個拱門,正中間的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兩側的門;地方上的諸候只能使用最兩端的小門。這些都是根據身份,等級來嚴格規定的。過去,只有皇后在結婚的時候,才能從午門進入一次,其它女性一律禁止出入午門。當然現在是誰都可以進啦。過去對皇帝的心腹都是這樣嚴厲,一般百姓就更不用提啦。連靠近故宮都不行。所以,這個故宮又被稱作紫禁城。紫是紫色的紫。過去有天帝之子,老子住的地方當然也得是紫色的宮殿才中!于是,用了個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禁字,也就是禁止隨便進放的意思。
這正中的路是皇帝專用的。這條但是故宮的中軸線,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主要建筑大多都沿著這個中軸線而建,兩邊的建筑也多是對稱的。皇帝的宮殿位于這中軸線的中間,顯示著”普天之下,唯我獨尊”。這條路是用大理石鋪成的。請看,這大理石路比兩邊的路高出一塊兒來。當皇帝將走這段路時,還要在上面鋪上地毯之類的東西,這樣就高了。所以縱然皇帝身材短小,在這上面一走,也顯得高大偉岸!
皇帝是了不起的”爺們兒”,這中間的門也是了不起的”爺門兒”。每當皇帝經過這中間的門時,都要敲響大鐘、大鼓伴奏才行;实劬瓦@樣邁著步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真戳威嚴無比!皇帝打心眼兒里感覺到:看!還是老子偉大!下面,我們大家也假裝當回皇帝,體會一下皇帝走路的感覺吧!
太和門
這個建筑叫太和門,是故宮里最大的木制大門。在這個大門的前面,放有一對獅子,這是明代用青銅的。獅子強悍,吼聲震天,使百獸懼怕,放在這里,代表著皇帝的威嚴。那里有個石頭做的像郵筒似的東西,那是大臣,諸候求皇帝時,要寫申請書放在里邊,由皇帝的仆人轉達給皇帝:“萬歲,此人求見,可以嗎?”“好”“是,遵命。”就可以有進了。如果皇帝獄:“不行!”那求見的人就會被攆走。和它相對稱的那邊,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東西,它的形狀像一個大印,象征著皇帝的權力。也就是說:老子的權力堅如磐石,不管世間有何變動,老子的權力永遠不變!
太和殿
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建筑物,并且是過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筑物;实巯铝睿喝魏稳说姆孔右膊荒芨叱隼献拥姆孔。所以京城只好建了平房,北京過去曾被稱為”平房之都”。
下邊的廣場是太和殿廣場,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的廣場呢?如果不建這個廣場或是建個小廣場,那么,人們就不會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只有建這么大的廣場,站在這里向對面看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再加上下面白色的石臺,給人以豪華絢爛之感。
舉行大典的時候,皇帝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文武百官跪伏在廣場。那時還要往石臺上的大鼎里放入綠葉松枝燃燒,弄得煙霧繚繞,太和殿直就像云中樓閣一樣,文武百官仰望著云中樓閣呼萬歲,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感覺是多么良好,就可想而知啦。盡管故宮周圍有十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皇帝還是擔心有人挖地道鉆進故宮暗殺他,嚇得睡不好覺,絞盡腦汁想了個辦法,就是把廣場用十五層磚橫、豎交叉地鋪嚴實了,才終于放下心來。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權力斗爭是何等激烈!當然在大典時,文武百官三呼萬歲,但皇帝還是懷有戒心:這里面,這家伙,那家伙,說不定哪個家伙想暗殺老子,不注意哪行!這廣場的磚層大約有三、四米深。
這個由石頭做成的東西叫嘉量,嘉量是當時的標準度量衡,表示皇帝公平處事,誰半斤,誰八兩,心里自然有數。對面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東西,叫作日晷。發音和日記一樣,但不是日記,是用來看時間的石頭表。皇帝的意思是:重量和時間的基準都在老子這里。
那邊有鶴和龜,”千年仙鶴,萬年龜”,是長壽的象征。不過,中國和日本不同,是顛倒過來說的,叫作”萬年仙鶴,千年龜”。為什么說法不一樣呢?大概是過去日本的留學生在中國學了詞句之后,乘船歸國途中,由于船的顛簸使頭腦產生混亂,記顛倒了。還有許多例子,如:日本講良妻賢母,中國講賢妻良母;日本講平和,中國講和平;日本講法政大學,而在中國叫作政法大學。文章的意思完全一樣,但只是順序不同,大概就是乘船顛簸所致。那鶴和龜不單是一種裝飾物,也是一種香爐。它們的背都蓋著蓋兒,每當大典時,就把蓋掀起來,放入檀香燃燒,那煙就從它們的嘴里緩緩溢出,就好像它們都在吞云吐霧一樣。
請大家從石臺上回頭看廣場。我們進了故宮之后還沒有看見過樹。為什么在這么寬闊的地方連一樹都不種呢?……不是為了防止暗殺,而是為了制造氣氛。如果種了樹,郁郁蔥蔥一片綠,鳥兒在上面又唱又叫的,就會呈現出生活的氣息。如果不種繹,就會產生莊嚴的氣氛。我們來想像一下:過去大臣、諸候要見皇帝時,全都得從天安門走著進來,走在寬闊的路上看著高大的建筑,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大臣、諸候就會越走越感到壓力沉重,當走到皇帝面前時,就會自然地雙腿打著哆嗦跪下來了。
北京導游詞11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山巒起伏的一塊小盆地里,距北京約75公里,背后以朱山為依托,對面以石經山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經而聞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書法、美術、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義的古跡,在北京以至全國諸多古寺名剎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該寺被評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點”之一。房山縣西北部山岳地帶,自隋唐以來就是佛教勝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關寺、云蒙山龍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遺跡文物,而石徑山云居寺則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譽。
云居寺創建於隋唐時代,歷代屢有重修擴建,成為華北地區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戰爭時期毀於日軍炮火,現僅存遺址。寺東北1.5公里處石徑山上有藏徑洞九座,洞內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經板,連同寺院南端藏經穴中遼、金經板共143l2塊,鐫字數千萬。除去重復刻造者外,計刻經112O馀部,刻工精湛,為中國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值得大書特書?讨圃凭邮瘡降囊幠#h超過北齊的音堂山摩崖石經和泰山經石峪刻經。
云居寺名稱最早見於唐總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時代已具相當規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經山上,寺址已無考,下寺即今遺址。遼、金時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經知名,故有“石經寺”之稱。明代因在石經山東麓建東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稱“西峪寺”清初又改稱“西域云居禪林”,仍然保留著云居之名。云居寺歷代屢有修葺,最後的修繕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被毀前的寺院規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層,殿宇六進。寺依山而建,每層院落逐步升高,各層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側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門前引泉水流過,清泉垂柳,山霧繚繞,自然環境頗為幽美,確實是一處修行佳處!捌咂呤伦儭焙笏略罕蝗哲娕诨饸橐黄瑥U墟,南塔也於此時被毀。在云居寺遺址范圉內,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後僅存遺物。所幸攝有云居寺被毀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復後,日方將當時照片送歸。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經東傳中國后,譯著經卷便是眾多僧人信徒“經久不息"的一項事業。但是紙張、絹綢、木板經卷,不僅易受風、火、水、蟲的破壞,也易受人為的損毀,歷史上兩次“法難"期間,大量的手寫佛經化為灰燼,戰爭兵火也給佛教寺院、佛像經籍帶來毀滅性災難。造樣就促使僧徒想方設法讓佛法傳承久遠。鑒於山東泰山、河北鼓山等處的摩崖刻經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靜琬認為經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長,於是繼承其師慧思遺志,選擇了盛產漢白玉、艾葉青石,又遠離幽州城的房山,開始了刻經於石、秘藏於室的艱巨工捏。靜琬先是創建了石經山藏經洞和云居寺,他發愿造十二部石經。這一行動得到當時社會各方面的支待。從隋大葉中到唐初,靜琬30年刻經不輟,每刻完一批石經就鑿洞封存起來。貞觀十三年(639年)靜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導、僧儀、惠暹、玄法四代相續主持刻經,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賜經本四千多部作為底本,先後刻經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經洞中。自隋至明,共開鑿藏經洞九個藏石經版4559塊;遼金時又在寺南側挖穴,埋藏經版1O611塊。遼天慶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稱“壓經塔”。
靜琬最初所刻石經146塊,一部分鑲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座開放式藏經洞,洞前有門可以進出,長寬各約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撐洞頂,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稱“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閉式,里面疊藏石經板,洞門封錮,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經是我國的石經寶庫,也是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文化、歷史、藝術以及佛教歷史和典籍都有重大價值和意義。遼金年代所刻石經,原以《契丹藏》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傳。近年來從山西應縣木塔中發現了《契用藏》殘卷,與房山石經對照,完全相同。房山石經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經,這在世界佛經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經是原刻石板,沒有寫經傳抄所易產生的那種訛誤、版本校勘價值極高。同時,它保存了50種以上的各版大藏經所沒有的經籍。鏤刻技術精淇,書法秀麗,不僅是有價值的佛教文物,也是中國書法雕刻藝術的精品。所以問世后,即名聞遐邇。在書法藝術方面,隋代刻經已是高手所書,唐代刻經更具有隋唐書法的優美風格。從石經中也可以看到我國書法風格的變遷和文字演變(如:俗寫字,異體字,簡化字,武周時期新造字等)情況。石經中有許多經文后面附刻有題記,這些題記是研究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風民俗的寶貴資料。從1956年開始中國佛教協會和有關部門一起,對房山石經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發掘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將部分石經進行編號,上架展覽。
1981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學家羅焰在洞內研修之際,於原地面拜石下五厘米處,發現一方石,下有一洞穴,內存石函、銀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號白玉石函,函蓋上刻有172個字,函內還刻有83字銘文。這些文字記述了明代萬歷二十年(1592年)間,在石經山首次發現隋代所藏佛舍利情況。二號青石函,較上函略小;函蓋上刻有“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十已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36字銘文。說明佛舍利在這里已珍藏l300年之久。三號漢白玉石函,有楔狀抽斗蓋,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號鍍金銀函,四周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刻線圖案,蓋上有花卉圖案,內有木質彩繪香珠一顆、珍珠11顆。五號白玉函十分精巧,長寬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兩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旁邊還伴有兩顆珍珠。
關於這些佛舍利的來歷,據記載:隋文帝曾從一印度僧人處得到佛舍利,并於仁壽元年(601年)、仁壽二年(602年)、仁壽四年(604年)三次向全國各州頒發佛舍利,地處幽州的弘業寺和智泉寺皆有幸得到。而這兩寺都距云居寺不很遠。同時,云居寺創始人靜碗法師原本是智泉寺僧人,是佛教天臺宗慧思弟子,所似很可能當時皇帝也賜給了云居寺佛舍利。《憨山大師夢游集》和《帝京景物略》中曾記載明萬歷二十年在云居寺石經山雷音洞發現了三粒佛舍利。當時萬歷皇帝的母親篤信佛教,於是迎入宮中供養三曰後又安放在雷音洞內,但是記載中的三粒佛舍利,現存只有兩粒,據專家推斷,其中一?赡茉诿鞔f歷皇帝母親迎人宮內供養時不慎遺失或是被私自留下。目前這兩粒佛舍利及相關文物被中國佛教協會保管,一俟云居寺修復後,將送回云居寺內安置,供各界人士瞻禮。
云居寺周圍現存唐遼石塔及遼代磚塔共六座,互相拱衛,從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觀。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著名的房山石窟漢白玉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單層和密檐式兩種,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門,內兩側刻披甲胄金剛武士,生動逼真。其中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建的石塔內兩壁所刻渾目高鼻供養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時期民族團結的繁榮景象。這批石塔是北京地區現存最早古塔,成為研究唐代幽州地區文化史和佛教史的珍貴實物資料。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云居寺所藏石經進行了發掘和整理。到現在還完好保存的石經就有14278塊,分別藏在對面石經山上的9個洞內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國務院將云居寺遺址、兩座遼塔、八座唐塔、藏經洞和石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并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先後對遼代北塔進行了加固維修,安裝了避雷設施,為保護石經板蓋了石經庫,以使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貴文物代代相傳。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35年4月1曰決定修復云居寺。第一期工程,天王殿、毗盧殿已竣工開放。原云居寺千年遺物——漢白玉鐫刻的圓形山門雄姿也已復原。為更好地保護石經,避免風化剝蝕,現已決定於1999年9月9曰9目9時9分9秒,將全部石經全部重新秘封於地下。石經藏而天下安,這項舉措必成這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云居寺因珍藏著15000余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被譽為"北京的敦煌"。在云居寺周圍兩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內云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寶庫。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始刻于隋大業年間,歷經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千余年,刻經1122部,3572卷,刻石14278塊,分藏于石經山九個藏經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F又將木雕《龍藏經》7.7萬多塊,明代經2萬多卷運藏于寺。石經、紙經、木板經過這三種經本已稱為世界"三絕"。陳列展覽有"石經展覽"。
云居寺有五大院落六進殿宇,東接上方山,西俯拒馬河,占地7萬多平方米,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并有南北兩塔對峙,歷史悠久,飽經滄桑。解放后,云居寺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重現莊嚴。云居寺古時亦有"碑海塔林"之稱,現存碑20余塊、塔10余座,是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石經山在云居寺東二里處,俗稱小西天。海拔450米。這里不僅是房山石經刊刻起源之處,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處,4196塊隋唐石經為國之重寶,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為代表的眾多歷史遺跡,具有極高的價值。
據考,石經始刻于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靜琬為維護正法,鐫刻經于石?探浭聵I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分藏于石經山9個藏經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規模之大,歷時之長,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堪與聞名寰宇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
北京導游詞12
大家好,我是天天旅行社的張芳瑜,大家可以叫我張導游,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參觀頤和園。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了頤和園。大家請往這邊看,這就是著名的長廊,這條長廊可不一般,它有七百多米長,可以分成二百七十三間。請各位抬頭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各不相同,有的畫著牛郎織女,有的畫著三打白骨精,還有的畫著畫龍點睛,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怪不得它被稱為“世界第一廊”。
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萬壽山,半山腰上聳立著的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就是佛香閣。我們現在已經登上了萬壽山頂,這里是欣賞頤和園全景的最佳位置。正前面,這碧波蕩漾的湖,就是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大家可以坐游船或畫舫去游玩。向東,我們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湖中心有個小島,大家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我們叫它十七孔橋。請大家仔細看橋欄桿上的石柱,柱子上雕刻著許多小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古代勞動人民真是聰明能干。
請大家自行欣賞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一小時后在頤和園大門集合。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幾個事項:1、不要亂扔垃圾;2、不要大聲喧嘩;3、不要隨意雕刻;4、不要破壞大自然。
北京導游詞13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們:
我們將游覽的是北京故宮,請大家保持清潔!
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期中建筑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計8704間。
故宮在1417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14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
你們知道故宮有幾個門嗎?還是讓我告訴你們吧!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有五個洞。期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后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說了這么多,你們一定對故宮了解些了吧……
故宮的景色真是太多了,我說也說不盡了,你們還是細細游覽吧!
北京導游詞14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時故宮的午門前,在進入故宮之前,我先就故宮的情況向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又稱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紫禁城這一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封建帝王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宮象征為人間的紫宮。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備森嚴,不許庶民百姓接近,是絕對的禁地,又稱為禁宮,所以故宮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宮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陽。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由無數房屋、高大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組成。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于兩個標準的足球場那么大。共有宮殿房屋8704間(1973年統計),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護衛著。
故宮始建于永樂四年(1406)。為營建這座宏偉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國各地采備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貴、川及兩廣地區;金磚產自蘇州;漢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造過程中,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人。經過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終于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樂十九年元旦,朱棣遷都北京。從此故宮開始成為明清兩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從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國家。清代從清世祖福臨到遜帝溥儀,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國家。
北京導游詞15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擔任你們的導游,我叫歐陽玉欽,你們可以叫我歐陽小導游。
首先,我們去爬一爬長城吧,怎么樣?長城陡峭吧,長城還很長呢!長城長達一萬三千多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夠長的吧,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非常高大堅固喲!這可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還鋪著方磚,十分整齊,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方形的城臺,那就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可以互相呼應。
對了,忘了介紹長城的基本情況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了防御外敵入侵,就在地勢險要的關口修筑長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便是關于長城的最早的記載了。
毛澤東爺爺曾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還有很多外國人也常來觀賞長城,贊美長城呢。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今天的游客攀登長城就很不容易,可以想象當年修筑長城時,人們付出了多大的勇氣、智慧和力量!
長城,偉大的長城!我們贊美你,全世界人民也贊美你!
【北京導游詞】相關文章:
北京導游詞12-15
北京導游詞簡單12-06
北京導游詞范文10-14
有關北京導游詞12-06
精選北京導游詞05-05
北京導游詞精選11-25
北京鼓樓導游詞11-12
北京故宮導游詞01-04
北京孔廟導游詞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