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樓導游詞
北京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那么怎么用導游詞介紹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北京鼓樓導游詞,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鐘鼓樓導游詞
各位游客,我們眼前一前一后兩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鐘鼓樓。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即今天的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在前,紅墻黃瓦。鐘樓在后,灰墻綠瓦。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占地約13000平方米。
鐘鼓樓是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古代,鐘樓和鼓樓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帶,作為報時和聚眾議事的工具,還有另一種,建于宮廷內,做報告時間和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鐘鼓樓各地都有,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鐘鼓樓相當于每日發布標準“北京時間”的國家授時中心,是鐘鼓樓中的“權威”。 元代鼓樓在大都中心,原名齊政樓,取齊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義,其位置在明清鼓樓以西,今舊鼓樓大街南口。明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城,重建鐘鼓樓。據談遷《北游錄》記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鐘樓和鼓樓毀于火災,乾隆時重建,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筑幸免于毀。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3年)將鼓樓改為“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為齊政樓。1957年鐘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鐘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鐘樓相繼開放,隨后作為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早在宋朝時候,宮廷內就有了以水流作為動力的自動報時的機械鐘,當時叫做水運儀象臺,主要作用是觀測天文,但是,由于這種技術被皇室壟斷,無法普及,終于導致技術失傳。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報時裝置還是使用青銅鐘。鐘樓建筑高大,所以鐘聲可以傳的很遠,把時間告知這個城市。
而鼓樓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眾人議事,當有重大節日或者戰爭時候,也用來聚集民眾。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實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業活動和娛樂活動。每到傍晚,鼓聲敲響,商販們便開始收攤,鋪面也紛紛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敲完亮更鼓以后,人們才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現在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鼓樓,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被稱為馬道,大家登樓的時候可以數一數腳下的臺階,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會兒登上主樓的時候大家把答案告訴我吧。
好了,現在我們就站在鼓樓的上面,剛才讓大家數的臺階誰能告訴我有多少臺階?對了,是69個臺階,從一層馬道到二層擊鼓廳,需要登60級又9級臺階, 為什么是69級臺階呢?因為60代表古代紀年的周期,60年一輪回; 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無上的意思。
現在我們登上的城樓高大敞亮,面闊五間34米、進深22.4米,建筑面積1925平方米,通體彩繪,方磚墁地,金碧輝煌,四周回廊環繞——扶欄遠眺,除了南望中軸線上的景山和故宮外,就連人民大會堂旁國家大劇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園的白塔也盡收眼底。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鼓樓最有名的鼓。城樓內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按農歷二十四節令而設置),可惜現在僅存一面殘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徑1.4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處刀痕,是庚子年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所毀壞的。1987年,北京民族樂器廠曾按這面主鼓同樣的規格復制了一面新鼓,參加過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鐘鼓齊鳴”的開幕式,和首屆北京文物節,如今也被陳列在這里。
除了這兩面大鼓外,如今里面還擺放著25面新的“更鼓”,它們是按照清代嘉慶年間的尺寸復制的,主鼓高2.4米,面徑1.6米,群鼓24面,高1.6米,面徑1.12米,主要用于定時的擊鼓表演。2001年歲末的午夜11時57分,北京鼓樓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響——25位年輕鼓手表演了《二十四節令鼓之冬》樂章(鼓譜的作者是中央民族樂團打擊聲樂部首席朱嘯林先生),鼓聲持續3分鐘,到2002年元旦0 時結束。鼓樓從2002年元旦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將四次擊鼓,每次15分鐘。所以今天我們很幸運,待會兒就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擊鼓表演了。
在擊鼓前我們先來看看鼓樓的`“銅刻漏”。
據史書記載,鼓樓舊名“齊政”時,就已“拖置?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中安鐃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可惜這座宋代的“銅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遺失了——如今依據史料記載仿制了一臺陳列在這里,有意思的是它還依時運轉,隨箭尺浮升,鐃神擊鐃報時,看來十分有趣。
好了,欣賞完了鼓樓,接下來我們就去對面的鐘樓看看吧。請大家小心下樓,不要擁擠。
剛才,欣賞完了鼓樓的鼓,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鐘樓的鐘吧。 鐘樓在北,距鼓樓大約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軸線最北的端點了。青磚灰墻烏瓦,與赭紅色的鼓樓相比顯得別有一股靈秀。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為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筑采用無梁式磚石結構——它占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兩層,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其中底層四面開券門,內呈十字交叉,中間是一邊長6米的天井,東北角開有一登樓的小券門,內設75級石階至二層。
鐘樓南門正中,立著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鐘樓重建后所立,碑首題額《御制肇建鐘樓碑記》,不過有意思的是,碑陰則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篤弼手書的《京兆通俗教育館記》——當年正是他將鐘鼓樓易名為““明恥樓”,而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的。
現在,大家沿著這75級石階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不要著急,慢慢上樓。二層基座為正方形的漢白玉須彌座,面闊三間,四面各有一拱券門,左右對稱開券窗,周圍環以漢白玉欄桿,樓內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懸掛著一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鑄造的大銅鐘,高7.02米,下口直徑3.4米,重約63噸,據說是目前我國形體最大,重量最重的銅鐘,撞擊時“都城內外十有余里莫不聳聽”,有“中國古鐘之最”之稱。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銅器物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
北京鐘樓的傳說:“古鐘之王”與“鑄鐘娘娘”:
在北京鐘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有力,洪亮綿長,方圓數里都能聽到,堪稱“古鐘之王”。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墒3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实郯l怒了,斬了監鑄的太監,并限令80天內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名叫華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了鑄造這口大鐘,他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著:“什么原因鑄不了鐘呢?怕是缺什么東西吧!”
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不僅自幼聰明伶俐,而且還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于母親早喪,她14歲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她16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夸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
為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父親發愁,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過,如何提高爐溫呢?”“我有辦法!比A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 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眼見這最后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里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沖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只繡花小鞋。剎那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終于鑄成了。
為了紀念這位為了鑄鐘而獻身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凄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只繡花鞋啦……” 現在鐘樓的大鐘不敲了,當年敲的時候,尾音里總是帶著隱隱的“邪、邪、邪”的聲音。這老人就該說了:這鑄鐘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說這鑄鐘師傅里有個年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個小女兒。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鐘廠給爸爸送飯,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沒想到一頭沖進了化鐘爐。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繡花鞋。可誰知大家一看化鐘爐,銅水變成了另一種顏色。大家齊努力,竟連夜鑄成了大鐘。至于說后來,鑄鐘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鐘娘娘廟,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后面就放著那口不用的鐵鐘。
好了,鐘樓的游覽也結束了,很高興和大家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大家如果對我的導游工作有什么意見的,可以提出來,我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導游水平,祝大家以后過得開心,謝謝大家。
【北京鼓樓導游詞】相關文章:
貴州侗寨鼓樓導游詞02-22
西安的鼓樓導游詞-陜西導游詞01-28
鼓樓建筑求職簡歷封面09-28
北京香山導游詞01-24
北京孔廟導游詞10-22
北京天壇導游詞【推薦】03-04
北京天壇導游詞【熱】03-02
小學北京故宮導游詞02-25
寫北京故宮導游詞02-25
北京天壇景點導游詞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