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導游詞(集合15篇)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泰山的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泰山的導游詞1
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泰山。泰山,是中國五岳之首,古稱“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海拔1545米,東威滄海,西鎮大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是我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載人《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的單位。游覽時請大家注意安全,自覺保持它的清潔。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登泰山的起點—岱宗坊。岱宗坊是一座流傳有許多美麗神話的四柱三間式古代牌樓,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造型粗獷、簡潔,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門,一天門則是天梯的開始。沿登山公路直上到登山盤道,就是紅門宮。登上臺階映入眼簾的是四座石坊,前后相連,故有“小坊群”之稱。第一座牌坊為“一天門坊”;其后緊連著就是“孔子登臨處”石坊,此處古藤掩映,典雅端莊。
我們現在來到了位于泰山中、西兩路交匯處的中天門,也叫二天門,為泰山主峰屏障。登上此處,仰觀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云煙橫鎖;南天門形如天闕,門下天梯倒掛,似一條白色彩帶。俯視腳下,中溪山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門石坊旁有巨石仆臥如虎,因名伏虎石,石壁上有大篆“虎”字,古樸雄健。接著來到位于中天門上的云步橋,因石橋飛架在云霧繚繞的斷崖之上,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橋高懸如虹,百丈崖瀑布似白練傾瀉而下,是為“云橋飛瀑”,乃泰山十大自然景觀之一。
我們就要登泰山的十八盤。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登上山頂,我們將來到坐落在登山盤道的盡處的南天門,又名三天門,門分兩層,下為拱形門洞,上為閣樓,名摩云閣。此處兩峰雄峙東西,天門扼隘口而立,險中出奇,氣度非凡。
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臺階就是天街,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布滿了賓館、飯店、商鋪,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
泰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雄偉、奇特、古老、秀麗,我說也說不盡,請你們慢慢游賞吧!
泰山的導游詞2
大家好!
我是導游張智堃。這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齊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在原先,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主峰的西側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行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能夠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能夠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向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向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大家請繼續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的觀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期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泰山的導游詞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導游張XX。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旅游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海拔1545米,為我國五岳之東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廟。岱廟位于泰安城內,南起泰安門,通天街,北抵泰山盤道、南天門的中軸線,為歷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禪時舉行大典的場所。你們看,這是岱廟主殿天貺殿,是我國三大宮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岱廟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塊,多藏于漢柏院內。大殿前還有秦始皇的無字碑。院北東御座是帝王來泰山封禪時休息的地方。岱廟真是一個歷史文物、詩文、繪畫、書法、雕刻藝術的綜合博物館啊!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主峰。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傳說古人爬山時,很難看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成了今天的觀日點。現在人們只要站在觀日點上,就可看見日出了。
大家休息一下,留個影,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一起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如果您還沒有盡興,那就帶著您的親朋好友再次來泰山旅游觀光。小張在泰山隨時恭候您的光臨!謝謝大家!
泰山導游詞二: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斜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冶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謝謝!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泰山的導游詞4
望人松位于五大夫松西側的山坡上,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在熱情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看做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征,紛紛在樹下留影。
傳說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他們救助了一位不慎失足的花匠,經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為了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花匠拿出許多奇花異草的種子撒在山間,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
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鑿通了泰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游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
后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加美麗,決心到外面學習技藝。然而丈夫走了三年,卻遲遲不歸,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等待著……又過了一年,妻子不見了,在她站過的地方長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樹,像那少婦守望遠方,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于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于是在樹下筑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之后又為建設泰山做了許多貢獻。
泰山的導游詞5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記載,泰山至今已經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xx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的觀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泰山的導游詞6
大家好,我是導游李天歌。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首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是五岳之首,大約 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據記載,泰山至今已經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我們首先從紅門上山,沿途有許多美麗的風景,泰山的半山腰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天門了。從中天門出發,來到了陡峭的十八盤,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過了十八盤,就登上了南天門,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泰山的導游詞7
大家好,歡迎來到泰山風景區。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希望各位能在泰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先乘大巴車都半山腰。好了,現在你們可以去這些商店里買一些厚一點的外套,因為泰山很高,上去了會有一點兒冷,買好了衣服,我們就乘纜車上去吧。
我們現在到了南天門,大家先在這兒留個影吧!相信剛才的留影是愉快的,現在,繼續我們的行程吧!大家看到的這些石頭,就是海里的石頭。
我們接著往前走,就看見了茫茫的云海,你們可以去拍幾張照片,那里實在是太美了。
各位游客,今天的泰山一日游快結束了,大家玩得開心嗎?我相信大家都很開心吧!明天,還有更好的風景等著我們。希望各位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我們明天再見。
泰山的導游詞8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本次泰山之旅的導游牛哥,歡迎大家的到來。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歷來皇帝祭祖之地,也是我國五岳之首。
遠遠望去,泰山一片翠綠,象披上了綠紗。
走近去,首先來到岱廟,那里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其中天貺殿有岱廟主體建筑,它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出了岱廟的厚載門,前行不遠就到了岱宗坊,那里是泰山御道的起點。
過了王母池、斗母宮、壺天閣等眾多建筑,就來到中天門。這個標志性建筑就像中轉站,能夠供游客們休息。
繼續向前,過了十八盤,就是開仙坊。從那里能夠看到南天門。傳說豬八戒下凡間就是從那里掉下來的。
來到天街,看那云霧環繞的山峰,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
走完天街,就離岱頂——玉皇頂不遠了,玉皇頂上有一座廟,廟里有刻著1545米的碑,那里是泰山最高的地方了。
登山泰山,不僅僅是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一種文化美的體驗。
泰山的導游詞9
大家好,我是快樂旅行社的穆象海,請大家叫我‘‘穆導’’就好。
今天我們去的地方是遠近聞名的泰山。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我們向前走,就到了大門收費口。
請把手中的門票給我,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亂寫亂畫,要保護環境!
大家繼續往前走,這里是泰山的第二道天門--中天門,又稱“二天門” 此處高度為海拔847米,登山至此僅為“中天”,但已覺天地之寬, 泰山之雄了!
跟隨我的腳步,看到了盤道南側有一株古松樹,高七余米,冠幅十五米。
背靠陡峭的山崖,長枝下垂,這就是泰山著名的“望人松”,它是泰山著名的標志之一,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大家可以先休息一下,看一看遠處的十八盤,像不像倒掛的天梯?是不是又像一條巨龍蜿蜒盤臥在泰山之中?我們要去征服它!經過大家的努力,終于爬到了十八盤的頂端--南天門。
這里海拔為1462米,溫度很低,大家要注意保暖。
這是我們此行的最后一站--日觀峰。
此處是觀日最佳的地方。
清晨,登上日觀峰,您可以見到初開的紅日在絢麗的朝霞中徐徐升起的美妙景觀,這一景觀被稱為“旭日東升”,它是泰山著名的四大奇觀之一。
這次泰山游就結束了。
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要是喜歡,可以帶著親朋好友再到泰山游玩,泰山歡迎您們!
泰山的導游詞10
在我們山東,流傳著一句話,叫“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濟南是個大都會,各行各業的人匯集城中,是個見識人的地方;泰山自古相傳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各方各路的神仙,在這里都有一席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碧霞元君,民間稱之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她如同佛教中的觀音和沿海的`媽祖一樣受到尊崇,被譽為北方地區的“女皇”。
大家在上山的路上都注意到了,有一些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挎者香袋,踮著小腳,朝山進香——她們都是沖著碧霞元君來的。在我國民間,尤其是在北方黃河流域,對碧霞元君的崇拜信仰極為廣泛,朝山進香的習俗已風行數百年。朝山的人日日有之,月月有之,她們如癡如狂,延續數百年而不絕。由此,還出現了泰山香社和香客店,產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民俗,全國各地也修建了數不清的元君廟,而其主祠就在五岳獨尊的泰山。
在泰山上下又有三座元君廟,下廟為靈應宮,中廟為紅門宮,上廟就是在我們馬上就要參觀的碧霞祠。看,就是前方的那座氣勢宏偉的建筑。
相傳,早在漢朝時期,泰山神祠東岳大帝神像前有一對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時,神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則掉到了泰山頂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到玉女池洗手,忽然有一石人浮出水面,他驚喜不已。撈出洗凈一看,竟是玉女像。他以為這是傳說中的泰山玉女像,因為他封禪泰山的緣故而顯圣出世。于是,宋真宗急忙下令大臣建祠供奉,號為圣帝之女,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祠為“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代洪武年間重修,萬歷年間改為碧霞宮。清初順治、康熙、雍正年間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間已初具規模稱為碧霞祠。
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西神門。站在這里我們看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之下,在斷崖陡壁的承托之上,碧霞祠更富有神秘色彩和迷人的魅力了。
在這里我把碧霞祠建筑群簡要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泰山固然雄偉闊大,但要在山巔之上建一處與元君身份相配的祠廟,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的祖先卻先做到了。在這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門、正殿、配殿、神門、鐘樓、鼓樓、火池、歌舞樓等12組建筑物。同時,為了防止風雨摧殘和雷電轟擊,這組高山建筑群采用金屬鑄件與木磚石相結合,殿為銅瓦、碑為銅碑,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碧霞祠的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人們來這里進香,不感其小反覺其大,古人的設計實在是巧妙。我國著名的古典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對碧霞祠就鐘愛有加,他曾說過:“碧霞祠這組建筑群,在泰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很是完整嚴密。尤其是為了適應山頂氣候,在建筑材料上亦有所改進處理”。這座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面就是南神門了。門上建有清雍正年間修建的歌舞樓三間,看來元君奶奶也喜歡聽歌看舞,來了興致,說不定還卡拉一段呢,那嗓音一定不錯。下面有一個火池,是元君奶奶集資收款的地方,過去香客們先在碧霞祠內叩頭,然后到那里燒紙焚香。火池南面還有影壁,面上刻有“萬代瞻仰”四個大字。這是廟祝們為防止火災有意把燒紙焚香的地點移到外面,并以萬代瞻仰吸引香客,可為用心良苦。說起進焚的紙帛,也挺有意思。一般香客用的是草紙,講究些的用的是金箔、錫箔裱糊成的金銀元寶,最有趣的是有的還使用“冥都銀行”發行,以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岳大帝為副行長的大面額冥幣。
南神門各向其左右延伸兩間耳房,被折與東西神門相連,東西神門靠北與山門相接處就是鐘鼓樓了。
前面就是山門了。山門共五間,為單檐歇山式殿門,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門內一共供奉著四尊銅鑄塑像。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道教為了提高本教在群眾中的威望,將他們拉進來作守門護道的神將。
進入山門就是碧霞祠的主體部分了。東西御碑亭分列兩邊,頂蓋黃色琉璃瓦,東亭內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廟”御制石碑,西亭內有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詩韻碑。大家看,有些人在磨碰石碑,口中還念念有詞——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呢?原來,碧霞元君還是一位保健醫生,能預防疾病呢。不少人都用硬幣或石塊磨碰御碑,口里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磨碰御碑不生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頭,摸摸 胸,摸摸腰,摸摸腳——據說摸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不會再生病了。大家也不妨一試。
這座香亭,是乾隆年間所建的,里面供奉的是元君小銅像,大概是元君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
香客的兩側有兩座明代的銅鑄巨碑,左邊一座是萬歷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闕”。記述了當年仿五當山建造金闕的經過,右邊一座是天啟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靈應宮碑,記載了碧霞祠的歷史。兩碑都高達5米,與大殿、配殿的銅頂、鐵頂交相映襯,氣勢非凡。
碧霞祠是整個建筑群的主體建筑。正殿五間,重檐八角,九脊單檐歇山式,高14.25米,長24.75米,寬13.8米。殿內正中神龕內供奉的就碧霞元君了。再請大家往上看,殿頂懸掛著兩個大型浮雕匾額,這一個是康熙皇帝御書的“福綏海宇”,另外一個是乾隆皇帝所題的“贊化東皇”。大殿頂上覆蓋的筒瓦、地吻、戧獸,浮雕有雙鳳纏枝蓮花紋飾的大脊等,均為銅鑄,仰瓦為鐵鑄,工藝精美,具有很高的價值。特別是360條瓦壟,恰好象征中國舊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所謂的“周天之數”。瓦的末端都有一條精致飛龍,人稱“飛龍檐”。在氣候變化無常的高山之巔,營造如此宏偉的“空中樓閣”,反映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藝,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碧霞元君。我們在岱廟已經拜過東岳大帝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然后再看一下眼前的碧霞元君,有什么感覺?先不說她的來歷如何、職司怎樣,僅看她的形象,就給人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感覺,甚至連外賓也有這種感受。她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護佑著自己的子孫。她的兩側分別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關于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多種傳說。有的說她是皇帝手下的一個仙女,有的說她是漢明帝時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兒,有的說她的前身是玉女,還有的說她是東岳大帝的女兒——至今仍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不過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還是她出身于普通的農家。她是泰安人,從小心地善良,勤勞聰慧,受到仙人指點后進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民間故事中,她還是一個不屈的形象,她曾與玉皇抗爭,與龍王相斗。我想,這也正是碧霞元君有著雄厚牢實的社會基礎的根本原因。
碧霞元君在道教的正宗神譜中名分不高,但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呢?道教宣稱,元君乃是應九氣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婦女們相信她最同情女人的痛苦,祈求她可以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可求之必應,頗為靈驗。明朝萬歷年間,孝定皇太后帝經親自到泰山修煉,極力宣揚碧霞元君的靈驗。最高統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響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迅速擴展。過去,求子都還從祠內將泥塑的娃娃拴回,生了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災病,不好養活。民國重修的《泰安縣志》上說:“泰山為五岳之首,而圣母之廟在焉,既有示而必應。亦無咸之不通。”各地百姓“貧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大約從那時起,這位女神享受了數百年興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過了原煤來的泰山之神——東岳大帝。以至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張岱登泰山至碧霞宮,不禁感嘆:“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為四顧大部洲所無。”
隨著人們對碧霞元君的的崇拜,后來還出現了和婦女生育有關的各種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治青光眼的——真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在碧霞祠內也是如此。大家看,東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里面有送生娘娘的銅像。據說她們是姐妹,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這正是許多老年婦女執著登泰山的原因。看來神威不威,也主要看干事能不能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過去這里的廟祝在佛座上放置一些泥娃娃,供人抱取。民間求子者來到碧霞祠燒香、磕頭后,就用紅線拴個娃娃回去,就做“偷子”。同時,要向香火道人交一部分錢,稱為喜錢。生了孩子后,還要為泥孩子披紅掛彩,吹鑼打鼓送回原處,叫做還子。近年來,來這里求子嗣有出現了新的風俗,那就是壓枝(壓子)和拴枝(拴子)。所謂壓枝是指用石頭壓在樹枝上,諧音壓子;所謂拴枝是指用紅布條拴在樹枝上,諧音拴子。相信大家在路上都已經看到了。
香亭前面還有名代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是以前燒紙用的,也都是名代的銅鑄。
整個建筑群的布局嚴謹,主次分明,格調高雅,色彩華麗,造型豐富,對比強烈,是我國高山建筑的代表作。有時山下云海翻滾,山上輕煙飄渺,富麗堂皇的碧喜祠,隱約在半天間,真如瓊樓玉宇。
過去在碧霞祠一帶,還出現過“泰山佛光”。人們說是碧霞元君顯靈,為香客所崇拜。這種佛光不常出現。1980年10月17日上午七點多,人們在南神門外的寶藏庫的上方發現過佛光,光環約十多米,時隱時現,五顏六色,十分絢麗。其實,佛光和霓紅一樣,不過是太陽光經過小水滴的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霧幕上的彩色光環,完全是一種自然現象。
好,各位游客,碧霞祠我們就參觀到這里。無限風光在險峰,泰山極頂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請大家跟我往前走,咱們到泰山最高峰——玉皇頂上去看一看。
泰山的導游詞11
旅客們大家好!
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峰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里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泰山上最高的山峰有1524米,最低的有600多米,寬的延綿上百公里,窄的也有幾百米。山頂上云霧籠罩,看上去若隱若現。山上名貴藥材非常多,有靈芝、黃蓮、人參等等。山上有古建筑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xx多處。
很快,我們的車就到了泰山底下,又在盤曲的山路上行駛了10分鐘,就到達了“泰山索道”。我們下了車,坐上了索道。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樹木和鮮花,有紅的、黃的、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艷。纜車底下,一道瀑布從山上流到下面的小潭里,小潭里的水不深,清澈見底,還可以看見潭底有一層細沙呢!
下了纜車,就是“南天門”走近一看,這個“南天門”像是北京宮殿的門,氣勢磅礴。最上面鑲著三個金色的大字:南天門,左右是一副藍底金色的對聯。南天門下面的石階是十八盆,是登山路上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是一條陡直的“天梯”。
看完十八盆,我們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塊刻著“泰山”兩字的巨石前。在那里可以感覺到云霧撲面而來,四周的景氣影影綽綽,有如人間仙鏡一般,使人流連忘返。
我們接著往前走,就到達了鐘樓。鐘樓里有個巨大無比的鐘,據說一位富人在泰山許愿,愿望成真了。所以他在這兒修了一座鐘樓。今年新年的鐘聲就是在這兒敲響的。
出了鐘樓,我們向著玉皇頂出發。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兩塊高大的石碑前。這兩塊石碑各高十幾米,寬幾米。一塊寫著許多著名人物為泰山的題詞。另一塊記錄了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題目叫做“天地同攸”。
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頂了,玉皇頂上有個玉皇廟,廟前是那塊刻著“五岳獨尊”的石頭,字是紅色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的感覺。
游完玉皇廟,我們按照原路返回,乘纜車下山了。
今日游玩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泰山的導游詞12
嗨!大家好,我是大家這一次來泰安游岱廟的導游,我姓x,大家叫我xxx導游好了!今天游岱廟時,請大家除了美麗的照片和美好的回憶,什么也別帶走;除了輕輕的腳步和由衷的贊嘆,什么也別留下。謝謝合作。好了,我也不多說了,咱們開始這一次的旅行吧!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已經站在了巍峨的岱廟前。大家注意到了嗎?岱廟前面,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的起點。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的圍墻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長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個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天貺(kuang)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白色的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ying)環繞,云形望柱齊列,周圍施以回廊,回廊把岱廟這座大建筑物緊緊地環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岱廟的崇仰。
從天貺殿后門出,有磚石通道與后寢宮相連。是皇帝祭泰山下榻(ta)的地方。
這座高大、古老的廟宇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從岱廟出來,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也稱中路。我們從這條路就可以登上泰山極頂了。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這次岱廟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請你們繼續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回味美好泰山的時候,也要記得帶你們一起游岱廟的小高導游喲……謝謝大家的支持,再見!
泰山的導游詞13
大家好,我是導游員張裕茹,歡迎來到泰山參觀游覽。
今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讓我們共同爬上五岳之首的泰山,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我帶大家瀏覽之前,我給大家提幾個小要求,希望大家共同遵守:"在游玩的時候,請不要破壞建筑和在古木和石碑上刻名字,一定要跟著旅游團集體參觀,還有就是路比較難走,請大家小心摔倒。
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大山,去領略一下大山的神韻。這里草木眾多,所以空氣異常清新,大家可以盡情的呼吸天然氧吧。
現在我們正在中天門,不遠處有一條小瀑布,大家可以休息一會兒,在瀑布前拍照留念。
泰山的導游詞14
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一般山路叫“十八盤”。全程79盤,共計1633級,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卻有400余米。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后473級為緊十八盤。
當地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順口溜。會當凌頂,白云為你擦汗,山風為你清心。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會使你疲勞頓失,至情不自禁吟頌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泰山的導游詞1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游——張紫薇,也可以稱呼我為張導。今天我們要去我國的"五岳"之首,又稱東岳,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泰山位于東省中部,屬于泰安市管轄。
泰山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古稱東岳。泰山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海拔1545米。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數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成為全球第一個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這里的景色說也說不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親自一游,才能領會泰山的美!現在大家自由欣賞吧!切記不要亂扔垃圾,注意安全,我們一會兒在這兒集合 。
【泰山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泰山的導游詞08-28
泰山導游詞05-05
泰山的導游詞04-19
泰山的導游詞06-16
泰山導游詞05-18
美麗泰山的導游詞11-08
泰山旅游導游詞12-07
泰山導游詞30011-14
游泰山的導游詞12-14
泰山英語導游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