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8篇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1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福建省香火最旺的南普陀寺,它位于五老鋒下,為子五座向,依山面海以中軸線為中心,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占地面積有3萬多畝,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1684年由靖海侯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快牌匾“南普陀”是當時的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在1981年寫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進去看它的一些主體建筑,這是天王殿,在1925年改建的,我們看它的建筑結構是木構架結構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位嘻嘻哈哈的菩薩是彌勒菩薩,他是一坐藝術品,他是采用福建省特有工藝“脫胎漆器”而制作的,要先用泥做出他的泥身,難后用金漆精描細畫千遍,最后再破去泥胎才完工的。這種工藝品不僅美觀、堅固、而且還不怕火,因此很深受游客的喜歡。佛預言在56.7億年之后他將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佛道因此人們稱他為未來佛。這是四大金剛,_中曾被破壞,這是經過重塑的金身,他們的職責是護衛天下,我們看他們的兵器和形象都不同,這是東方持國天王,這是南方增長天王;這是西方廣目天王,這是北方多聞天王,他們手上拿的法器都有不同的含義:劍,鋒也,比喻風;琵琶,暗指調;傘,隱含著雨的意思;龍,有青龍的含義,暗指順!帮L調雨順”乃是萬事如意,國泰民安。
我們看到這四大天王的一只角是懸掛在空中的,你們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關于這個有一個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在農家,小時侯家境很貧寒,經常餓著肚子,于是就到廟里做小沙彌,負責清掃,他掃到天王殿的時候看到四大天王的角周圍不干凈,于是就叫四大天王把腳抬起來,因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天王不好不從,結果打掃干凈后,小家伙就聽到開飯的鐘聲,于是就顧不得眼前的事,就放下掃帚,跑去吃飯,四大天王的腳就一直抬到今天了。那么只要誰能命令四大天王把腳放回去誰就是真命天子,這是跟大家開個小玩笑。那我們來看一下后面的這是0天神韋馱,他曾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神之一,據說佛在捏磐時,有邪魔將釋迦的佛舍利偷走,韋馱歷經艱難,把舍利追了回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他身穿甲胃,手持金剛杵就是保護佛祖,降妖的。韋馱手上拿的法器不同就表示這個寺廟的制度,如果韋馱手上的金剛杵是著的的,是表明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游僧不開放,最多只能吃兩餐,不能住宿;假如韋馱的金剛杵是橫放在手臂上的,表示寺廟是十方叢林制的,游僧可免費食宿;若韋馱左手叉腰,右手握著金剛杵過額頭就說明這寺廟對外來的游僧要適當收費。南普陀寺原為世襲制子孫廟,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的,改為十方叢林制后,金剛杵沒有改為橫放在手比臂上,仍保持原來的,按十方叢林的規矩,云游僧人是可以免食宿的。
我們現在走到天王殿后面這一花崗巖鋪地的大庭院,建筑上稱為“埕”石埕左右分為鐘樓和鼓樓;“晨鐘暮鼓“是寺廟的制度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敲鐘的,聽到這鐘聲可以解脫人的108種煩惱,鐘樓是供奉地藏菩薩,鼓樓是供奉伽藍菩薩。
我們在繼續走帶上面,這是大雄寶殿,為何把它稱為“大雄”呢?那是對佛主至高無上的尊稱。我們看到門前的這副對聯:“經始朔唐朝與開元而并古,曙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揮”;這副對聯將寺廟的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很清楚,寺廟在唐朝就有了,據說最早到島上開發的是陳氏家族。五代時這里稱為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后來改為普照寺、普照院,因與浙江的普陀山是同供奉觀音菩薩的,且又地處普陀山的南面,因此就把它稱為南普陀寺。大雄寶殿基本采用了花崗巖,樸素,端莊,有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翹角飛檐,草龍飛舞,看上去非常的精致靈巧,并且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主殿供奉的是豎世三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邊為藥師佛,西邊為阿彌陀佛,他們的蓮花座上都刻有釋迦傳記和唐三藏取經的故事。
釋迦兩旁站立的,東邊是大弟子迦葉尊者,西邊是他的唐弟阿難陀尊者,前面是千手千眼觀音,觀音菩薩和百姓之間可說是緣情深厚,她的傳說世人都在紛紛說道:(古時候有一老漢,年紀大了患眼急就要失明,到處去求醫都沒有用,最后得到別人的指點,需要用人的眼睛做藥引才能好,結果他的大女兒、二女兒都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做藥引來給他的父親治眼睛,惟獨他的小女兒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眼睛換來父親的光明,結果就感動了天地,釋迦牟尼佛就賜她千眼讓她能夠普視人間的一切苦惱,千手截難保佑人間。觀音菩薩座下還放著一個木魚主要是用木魚的方法讓僧人在念1是提神的。大雄寶殿的背后還有三尊佛像,他們被稱為“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右兩邊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本寺的主體建筑之一大悲殿,殿前的這兩棵佛家圣樹菩提樹,十分的干凈,連蜘蛛網都不結,當年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大悲殿原來為磚木結構,在1928年因香火過旺而被燒毀,在1962年進行大翻修,主題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斗拱推疊但不承受重力,用于裝飾。殿高20米,三重飛檐,以彩繪裝飾造形巧妙,結構嚴密,稱為蜘蛛結網。殿內供奉四尊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余三面為48臂觀音,各臂都有拿者不同的物品,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悲愿;常會有人對觀音的性別表示懷疑,究竟是男還是女?門住是這副對聯解釋得很巧妙:菩門無定向,慈悲濟世即觀音。實際上考證,唐宋時期畫觀音的名家有很多,但都是不畫婦女形象,但宋代之后,觀音就成為了女身,一直到明代,大概是觀音具有“菩薩心腸”與女性特點更家的相協調,因而就刻畫成女像就流傳了下來。
最后這一邊是大殿的藏經閣,建于1936年,這個藏經閣的建筑很有特色,有中西合并的韻味,上層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上層是藏經,下層是法堂如果你們想更多的了解佛教法那么可以到上面去看看。
使南普陀寺享有盛名的還有“閩南佛學院”創辦于1925年,現在的佛學院已經是僧教育的重點學院。
好了南普陀寺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配合。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2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五老峰下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廈門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閩南一帶的傳播基地。南普陀的幾任住持,在中國佛學界都享有盛譽。/1920x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的太虛法師,曾到南洋、歐美各國講學、傳道,影響很大。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團結教派,也很有成效,為佛教作出了極大貢獻,這也使南普陀寺的聲名在海內外廣為傳揚。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個建筑,布局勻稱,結構嚴謹,富有民族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站在遠處眺望,從無盡巖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軸線上,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金閣四落建筑層層托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左右廂房、廡廊、鐘鼓樓對稱排列,回護著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顯示出南普陀寺的雄偉壯觀的氣勢,有一種佛法無邊的威嚴。
在南普陀寺院的門前,屹立著七座漢白玉的如來佛塔和兩座11層高的萬壽塔,塔前是放生池。塔間的放生池,是專門為施主放生而設立的。放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種風俗習慣,是一種比較普遍的佛事活動。這里池子里有著許多的鯰魚和烏龜,可是也是因為大家都太樂于積善德吧,而導致池子里面的魚和烏龜超出了池子所能承受的范圍了,而寺廟也不會把這些動物拿來殺生,所以導致里面的荷花(根莖)都吃掉了,所以現在放生池已經限制放生了。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3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
始建于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4
進入南普陀寺的大門,看到的第一座殿閣就是天王殿。1981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閣是大雄寶殿,這是南普陀寺的主體中心,是1932年由當時的南普陀住持轉逢和尚重建。大雄寶殿前的石庭平展舒廣,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聳,顯出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大雄寶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鐘磐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主殿正中祀奉著
南普陀寺的第三座殿閣就是大悲殿,這座高20米的殿閣原建于明代,是木質結構,1920x年因香火過盛而被燒毀。1930年太虛法師住持南普陀時重新修建。1962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翻修,主體改用鋼筋水泥建造,又保持木構斗拱作為裝飾。殿內祀奉四尊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神態文靜自若、和善可親。其余三面為48臂觀音。每支手臂掌中各雕一小眼,手上各執神物,神器各不相同,姿態也各不一樣,表現觀音有不同的渡眾悲愿。三重飛檐,如龍騰空;彩繪裝飾,圖案優美。殿頂的剪瓷、嵌瓷、彩塑,有的象征吉祥如意的仙女駕鶴,麟鳳朝陽;有的象蛟龍吐珠,昂首欲飛。附屬的斗拱雕畫人物、蓮花、走獸、飛鳥等等,都以朱紅為底,以綠、黃和金箔點綴,艷而不俗。
南普陀寺的最后一座殿閣,就是兩層的藏經閣。這座藏經閣建于1936年,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筑。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三面臺廊護圍,依欄遠眺,巍峨的前三殿盡收眼底。仰首后顧,層峰疊翠,意境深邃。在藏金閣的二樓,首先就會看到一尊玉雕臥佛,是用緬甸白玉雕塑的釋迦牟尼的涅磐像,長四尺五寸,神態自若,姿態柔美,實為稀世珍寶。藏金閣內文物眾多,反正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寶物就是了,可以說南普陀寺藏經閣內的無價之寶是不勝枚舉。
南普陀寺的素齋獨具特色,素齋因南普陀寺而聞名,素齋又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眾和游客,素齋變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寶。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廚師烹調制作嚴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藝,革除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以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幟,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5
今天咱們要旅行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長久,始于唐朝,但因為屢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全部寺廟的修建仍是比擬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提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修筑也標新立異,當初,就隨小吳一起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須要的時光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顏可掬,仿佛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顧。彌勒佛誕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續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經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牽無掛,常勸人信佛,且老是眉開顏笑,和氣待人,因此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眾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覺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免得費食宿,假如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現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必定的用度。
南普陀寺本來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不更改形狀,實在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加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開展,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個別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核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忙、龍鳳呈樣等磁畫,顏色鮮麗,金碧光輝。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離是從前佛、現在佛與將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態,于是信心出家,以解脫生老病逝世的困苦,終極經由艱巨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醒,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旁邊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辨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參加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由于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達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由,慈善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活,拔除悲哀。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部署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情態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勢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構造,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必一支鐵釘。因為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友人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能夠了。
前便利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造頗有特點,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闊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跟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有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導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開辦于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巨匠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造中國僧侶的教育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級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給素齋的處所,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奇特風味馳譽中外,拋開了素菜仿造葷腥樣子容貌的傳統,保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味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趣甚高,當端受騙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6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回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余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墻,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寺內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墻將全寺建筑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筑,為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并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7
各位團友:
早上好(下午好)!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于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于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筑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辦于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8
各位團友:
大家好。再過五分鐘,我們便可以到“千年古剎”南普陀寺了。
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它的沿革。南普陀寺最初建于唐朝。初名普照寺,五代時,改名“泗洲院”,宋時稱“無盡巖”。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瑯再次重建。大家也許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與南普陀寺有什么聯系嗎?對,有的。因為南普陀寺與普陀山普濟寺同祀觀音,又在它的南邊,故稱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為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軸線為中心,主體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依次層層托起,相互呼應。東西兩側建筑物鐘樓鼓樓對稱排列,顯得雄偉壯觀。各建筑物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帶有明顯的民族建筑風格。
各位團友,南普陀寺已到了,請大家下車。
各位團友,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普陀寺的山門,這邊是西山門,在東邊還有東山門。請大家招頭看,“鷺島名山”。這是原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山門兩邊對聯為明書法家虞愚所書。“廣廈島連滄海闊,大心量比五峰高”。這道出了南普陀寺依山面海,佛境清幽的情致。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往佛塔和蓮花池參觀。
在我右手邊現在大家可以遠遠看見的是蓮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藍天、白塔、綠葉、花海,展示出這里清凈的佛門凈地。
池后為七座漢白玉如來佛塔和兩座萬壽塔。萬壽塔高18米,11層高。為印度佛教建筑風格,頂端層層托起,高聳入云,中部四面有佛法修行的種。種雕像,底部為須彌座,又名金鋼座。如來佛塔高5米,整齊有序地排列于萬壽塔前。在塔的中間為放生池。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以表自己的慈悲為懷,那么,為什么廟前要設一個放生池呢?其實,放生原為我國的一項風俗習慣,后與佛教“慈悲”教義相結合,成為一種佛事話動,流傳至今。
各位團友,現在請隨我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又稱彌勒殿。天王殿是1925年,會泉法師任方丈時重建的。它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四大天王,背后供護法天神韋馱,這種格局和全國寺廟都是一樣的。
這便是彌勒佛。它盤坐正中,倚著布袋,袒胸托膝,十分可愛。相傳彌勒為五代梁朝明洲奉化人,號長汀子。他常常杖著一布袋,云游四方,自由自在,勸人信佛,而且總是眉開眼笑,和善待人,因此人們稱他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圓寂時,口含一偈“彌勒真彌協,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人們這才酌情其為彌勒的化身,在我國,常有“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楹聯來形容其皆大歡喜的形象。
各位團友,現在請往兩側看,這是四大天王,中國俗稱“四大金剛”。據印度佛教稱,世界中心為須彌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的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各住一天王,各護一方天下,河、山、森林,都是他們的庇護范圍。中國的“天王”是依照《封神撈演義》所塑造的,這是東方持國王、雪白的身軀,身著甲胃,手持無弦琵琶,意為“弦彈破苦”,修生養性,南方堵廣天王,身青,手持寶劍,意斬盡妖魔,佛法不可侵犯;西方廣目天王,身紅,右手繞龍或蛇,有的左手還持珠,意即吉祥如意;北方多聞天王,身綠,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用來制伏妖魔;右手握銀鼠,意為苦海慈航。四大天王的法器是各有含義的;劍;鋒利也,諧喻“風”;琵琶,暗指調;傘,隱喻雨;龍,有通的含義,暗:指順。
這樣一來,四樣法器合起來便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成了護國安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佛教天王,吉祥的象征。
彌勒菩薩后面,是護法天神韋馱。佛教相信他是南方堵廣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相傳在釋迦牟尼濕后,希釋天手持七寶瓶準備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養,時有羅剎邪魔將舍利奪走。韋馱奮不顧身,奮起直追,奪回了舍利。佛教傳入中國后,韋馱為少年武將形象,身著甲胃,驅矣除魔。傳說如果韋馱手持著地金剛杵,表示寺廟并不富裕,對外來云游俗人不開放,不可留宿;假如金剛杵是橫放在手臂上,剛表示寺廟較為富裕,是十方叢林,可免費食宿;若韋馱左手卡腰,右手持金剛杵過額,則說明對游要適當收費。
南寺原為世襲制子孫廟,韋馱的金剛杵為看地的,改十方絲林制后金剛杵仍保持原樣。但按十方絲林制規定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各位團友,兩側的廊院,是對稱排列的種樓和鼓樓。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老峰上有鐘鼓兩山。鐘鼓山與鐘鼓樓兩兩相對,堪稱一絕。各位團友,這是寺院的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又稱大殿。大家可以看到大庭平展舒廣,正中為一寶鼎香爐,兩側白石寶塔聳立于兩側,顯示出大殿的肅穆。
大雄寶殿主要供奉“三世佛”。蓮花座上的為佛祖釋迦牟尼。大家可以看到佛祖眼睛向前凝視,左手置于盤腳,右手微招至胞前,仿佛正在給人們講經布道,造型生動。釋迦牟尼原名喬達多·急達多。據說,他是古印度加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他從小善于沆思,深感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他認為只有出家才能拯救人類。所以,釋迦牟尼29歲便出家苦修6年,后來又在菩提伽耶靜思人生真締,最終大徹大悟,得到后,他便開始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后來傳教45年,在那迦羽化升天,這便叫“涅”。
大家請往后邊走,殿后供的是“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邊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觀音菩薩為大乘教菩薩。她能解救眾生,每當遇難時,只要含中名,觀音便會來解救,所以叫“觀音”。從唐朝開始,觀音便開始擺脫印度模式,形成中國化女神形象。大勢至菩薩所到之處,可以息火、血、刀、光之災。
各位團友,大家還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建筑頗具園林色彩。有“清風搖影”“禪河淋浴”等山水連環畫。大家抬頭看,大殿屋背里卷棚式弦形,燕尾式飛檐,如彎月起翹。這與墻身平實穩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更為莊重秀麗,體現了濃厚的民族特色。
大家請跟我來,這便是大悲殿。大悲殿屹立于石階之頂,高約20米,呈六角形的建筑風格,三重飛檐,殿頂正中立一葫蘆寶塔,宏觀偉壯觀。大悲殿正中祀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余三面為48手觀音,各臂執物各有不同,表示觀音有不同的渡眾愿望。
各位團友,最后一殿是藏經閣,建于1936年,上層為經堂,下層為法堂。這里有中外佛書經典數萬卷。其中較珍貴的有《明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各位朋友,下面我們前往素菜館用素齋。
這是普照樓,它作為素食館,迎接海內我嘉賓。南普陀寺的素食獨具一格,以清純素雅而聞名,被譽為“素菜瑰寶”。
各位團友,南普陀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合作。
【廈門南普陀寺導游詞8篇】相關文章:
3.南普陀導游詞
4.小昭寺導游詞6篇
6.寧波保國寺導游詞
7.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8.山西懸空寺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