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范文(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范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1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著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宮振平說:“我們能有今年的大豐收,要感謝宋加文,他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講信譽,講質量,為我們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讓我們的莊稼旱澇保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加文創業成果的贊予和肯定。
沒錯,宋加文是鎮賚縣鎮賚鎮一名殘疾人,但是他身殘志不殘,10幾年來,他靠著堅強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開拓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曹王鎮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家里很窮,全家只靠父親做一些手工編織品賣些錢維生。但他從小聰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親干活時,他總是幫這幫那,不知不覺,也學會了手工編織這門手藝。
18歲那年,為了改變家里貧困的狀況,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只身一人闖關東來到了鎮賚。當時,正趕上鎮賚縣柳編廠招收技術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從此,他成了柳編廠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廠里他加倍工作,肯吃苦愛專研,很快成了廠里的技術能手,很得領導的賞識。在廠里的幾年,他干過銷售,跑過采買,又當過技術員,然而,正當他要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1990年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雙雙下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但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用玩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后,他自謀出路,憑著自已在廠多年的工作經驗,1991年,他干起了建材銷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云密布,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云,1999年,也許是多年的勞累奔波,他患上了雙側無菌性骨股頭壞死,癱在了床上,病痛時,他這個七尺男兒競被折磨得號淘大哭。為了給他治病,妻子領他去過長春、北京等地各大醫院,這次他花掉了家里全部積蓄,真可謂傾家蕩產。兩個孩子上學眼淚汪汪地管他要學費,他都無處去張羅,甚至連5角錢一斤的波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況和病殘的軀體,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勵,親友的勸導,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生來倔強的他認為:“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過去我可以做的',以后仍然可以,我雖然殘疾了,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20xx年,在殘聯和親友的幫扶下,他借了1萬多元,又干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來,他就讓妻子用自行車把他推到商店,躺在床上賣貨?腿藖碣I貨,都是自已到柜臺里去拿,然后,算好錢再交給他。這樣干了一年,年末他爭了1600元錢,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盤算著用這點錢好好地過個年。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辛苦苦爭的1600元錢卻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飛,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有了,夫妻倆的心情暗淡到了極點,倆人抱頭痛哭。然而,一時的打擊似乎讓宋加文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說:“錢是沒有了,但志氣不能沒有”。
隨著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維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舉步維艱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農村看到農民都靠機井種地灌地,靈機一動,毅然決定辦個打井隊。但是,當時全縣還沒有一個個體井隊,要打井,他即沒資金,又沒設備,也沒有經驗,能行嗎?可只要他認準的就一定要干下去。此時,親戚朋友們也并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在銀行貸了13萬元,購置了一臺打井設備和2臺小四輪拖拉機,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從此,他一瘸一拐地帶著自已這個打井隊,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為農民打井。剛開始,由于不懂技術加之打井設備不行,他連打了10口井,就壞了6口,僅一兩個月時間,他就賠了4萬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請來了技術員一看,原來是鉆機采用正循環行業,對本地的地理結構不適應。于是,他果斷決定對鉆機進行改造,花2萬元對原來正循環作業的鉆機改造成了反循環。改造后,他順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著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是歷盡艱辛成功后的喜悅。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2
我叫夏宗云,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小石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里,我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戶,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制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于有了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
1997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小石村地處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了解情況,最后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說:“小石村至今還未脫貧,村里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著大伙兒走致富路!编l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說,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復復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軟磨硬泡說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系遷回了村里,并以全票當選了小石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發現小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里共負債9萬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脫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里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戶戶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么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夏宗云嗎?怎么辦?村民在試目以待!伴_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著頭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邊這么想,一邊帶著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并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干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持,我就帶著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余萬元,并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于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余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板,投資100余萬元在村里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制造廠”和溫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后,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別的村,村民心里有說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著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于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后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筑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松蔭溪古道沖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系并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說:“現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濕就濕,想種什么就種什么!庇辛肆继锖寐罚迕竦霓r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戶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里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著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著我,我怎么能無動于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咨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于是,我費盡心思著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愿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里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干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著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須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睂τ谶@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戶,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困難戶、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群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愿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板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里報過一包香煙,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后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余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稅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干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說:“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跡!”在今后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干點事,就多為鄉親們干點事吧!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3
初見康建忠,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干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建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干事業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建忠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建忠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里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里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后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里,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后,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于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建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著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著閱歷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里借來了十幾萬,于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里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建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于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澳嵌螘r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建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著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并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到ㄖ艺f:“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干眼淚,拖著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建忠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里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里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后,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里,憑借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并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建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于康建忠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余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于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于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建忠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系,他做了聯系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里,并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建忠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建忠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建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參加的游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艷捐款1000元……
幾年來,康建忠的無私大愛和許多助人為樂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到ㄖ冶硎,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他會辦一個福利企業,把更多的殘疾人組織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自身價值,自強不息、奉獻社會!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4
“門窗關好、小心火燭……”,沙啞的聲音伴隨著清脆的鈴聲,總是在那固定的時間段里響徹在巷頭黑夜里,居民們一聽見這熟悉貼心的話語,都下意識地去看一看煤氣閥門或摸一摸門窗的插銷。這個“更夫”是一位智障老人,三百六十五個夜晚,從不間歇,哪怕是暴雨如注的天氣里,即使感冒發燒,他都會撐著去完成這“份內事”。
眼前的,六十出頭,五短身材,額頭皺紋很深,眼睛不小,目光卻是有點呆滯。說起話來也有點口齒不清,“做點好事,做點善事……”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住在號;年輕時,因為智力障礙,作為殘疾人常受到別人的欺辱,一直靠姐姐和鄰居接濟過活。為了讓他能自食其力,原居住地的愛河橋居委會主任動足了腦筋,四處碰壁后,最終,得到一家市政公司的收留。他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干活很賣力,和同事也相處融洽。退休后,有一份一千多元的工資,生活不用愁,他不會燒飯,由姐姐幫他送來飯菜。知恩圖報的.他,總想著“為鄰里做點事,為社區盡點力”。于是,他主動加入了社區義網務志愿者隊伍的行列。早上,準時來到社區,從郵遞員手中接過報紙雜志,一份份地發到工作人員的案頭;發完后,踮起腳來,再將閱報欄上的報紙更新。碰上社區有會議、搞活動,就住近旁的他,不用招呼,主動地去“要活”,去附近的老虎灶泡水,步履有點蹣跚,卻是一絲不茍;“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就戴上紅袖章,走巷巡街,搖鈴“看更”。平常,還幫著貼貼通知、海報。他將社區當成了另外一個家,常來常往;社區,也非常尊敬這個樸實的老人,將他當成社區的一份子。
“嘀呤呤……”,鈴聲在雨夜里回蕩著,為每一個已進入甜美夢鄉的人們送去了聲聲祝福,遠近的人們也都認識了這們一位可愛可親的老人,感人的事跡在社區流傳。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5
陳巧娟被區殘聯聘用上崗一年多以來,熱愛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工作踏實肯干、任勞任怨,她僅被聘用上崗一年多,憑一股滿腔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就深得社區殘疾人的贊譽。其主要先進事跡如下:
一、心系社區貧困殘疾人,積極為有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排難解憂。
她所服務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崗以來,工作期間我與各社區殘聯兼職人員入戶走訪多名殘疾人家庭。南崗社區52戶、沙步39戶、省電力一局社區53戶等,了解陳邦俊、張春明、秦鏡輝、秦錦萍、秦偉健等殘疾人和家屬的心聲。對年齡大行動不方便,有重殘補助的殘疾人員實行上門發送重殘補助金。并在4、5月期間與精防醫生走訪摸查南崗社區精神殘人員,實行每戶走訪了解情況。在走訪期間宣傳殘聯各項優惠措施,動員殘聯人開展自我教育,倡導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實肯干,腿勤、手勤,用心服務殘疾人。
作為一名社區殘協專職委員,陳巧娟能夠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不能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文員一樣,常呆在辦公室打打字,接接電話等類的勤雜事務完成好就稱職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為街殘聯、居委民政組和社區各小區都有她的辦公桌,對處動態中的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要掌握了解得確切真實,若欠缺實時的上門走訪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來,她對街轄殘疾人基本情況的臺賬共修改堪對過多個數據;為居委會民政組資料收集、整理派發糧油及其他救濟物資等共有50多個工作日。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6
XXX,女,現任海鹽縣望海街道殘聯理事長。從事殘疾人工作15年來,她把改善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腳步丈量困難角落,用點滴記錄使命擔當,努力創新工作機制,帶動企業扶殘助殘,奮力開創扶殘新領域,為望海街道高質量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在工作中,她善于謀劃思路、尋求突破。成功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海鹽縣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級殘疾人之家;此外,她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結對困難戶、聯系企業解決就業,用實際行動為愛心企業和殘疾人搭建助殘橋梁,實現愛心助殘精準幫扶,營造社會扶殘助殘良好氛圍,得到縣殘聯的充分肯定;她著力擔當、責任前行,疫情防控以來,為保障殘疾人生活不受影響,不留死角和空白,她積極參與隔離點、核酸檢測、數據排查、掃樓等各項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她勇于創新、踐行使命,曾先后獲得“十二五”XX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XX市“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海鹽縣第一屆“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海鹽縣勞動模范、海鹽縣“最美樓道長”等多項榮譽。在她的帶領下,望海街道殘聯連續多年在縣殘聯排名前列。
善于學習、勤于工作
作為一名殘疾人事業工作者,XXX始終勤于學習,重視對殘疾人政策的學習和鉆研,熟悉各項殘疾人幫扶政策,第一時間落到實處。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兜底保障、各項補助關乎殘疾人基本生活,她通過多方比對、村社區了解情況,主動排摸殘疾人能享受的補助政策,所管轄區的殘疾人基本上都是被告知可以享受政策,各項補助應補盡補。
夯實隊伍、奉獻履職
街道殘聯和村社區殘協是開展殘疾人工作,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是聯系廣大殘疾人的重要紐帶。她通過召開業務培訓會、專題講座、政策學習等多種形式,殘疾人工作隊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建立一支業務知識過硬、甘于奉獻、深受廣大殘疾人信賴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20XX年更是并根據縣殘聯文件要求積極爭取夯實協會隊伍建設,為6個村社區高標準配備公益性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健全殘疾人組織,招聘時最關心的是應聘者是否有情懷,殘疾人工作是需要有情懷的。
謀劃思路、尋求突破
重度殘疾人就業夢是她的夢,為此縣殘聯政策剛出臺,第一時間爭取機會,籌建了海鹽縣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級殘疾人之家,通過“托養+工療”的形式為轄區內28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實現就業,解放他們的家庭。一戶多殘中的特殊困難戶是她最大的牽掛,兩戶8人沒有一個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家庭,雖有托底保障,依然無法解決他們的日常生活,她奔走在企業,在愛心企業的支持下成功結對,解決難題。
成功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20XX年望海街道北蕩社區創建浙江省無障礙社區,依托北蕩社區的這次創建,以建設示范、帶動一片的方式實現街道無障礙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一次參與無障礙社區改造的她,常常跑在村建辦,打聽工程相關的內容,并協調各部門,按最高的標準去完成,趴在路邊說:“這個緣石坡道還差0。5公分,我需要無高差,這樣輪椅才能平緩通過”,村建辦的潘工說海燕真是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積極配合你。創建共改造11個點位,共計投入資金200萬元,成功創建浙江省無障礙社區,并得到市縣殘聯的充分肯定。技多不壓身,在積極宣傳殘疾預防中,自編自導拍攝公益宣傳片,在中國殘聯舉辦的宣傳片中獲得全國殘疾預防比賽優秀獎。
著力擔當,責任前行
疫情三年余,為保障殘疾人生活不受影響,對全街道獨居、多殘、親友在異地等進行排查,疫情防控中可能面臨安全隱患的'殘疾人進行實地走訪,第一時間掌握殘疾人生活情況與身體狀況。困難殘疾人在生活上有諸多不便,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殘疾人能否在第一時間得到照顧,獨居殘疾人有無能力過好年,日常生活是否得到保障,殘疾人親友能否給殘疾人提供幫助,精神殘疾人配藥是否有難度,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重視,提前謀劃。為此,她要求10個村社區全部建立微信群,方便解決殘疾人需求,不留死角和空白,助力疫情防控,讓殘疾人從生理到心理得到更多照料。她更是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隔離點工作、核酸檢測工作、風險排查、掃樓、樓道排查等堅守一線。
勇于創新,踐行使命
殘疾人的困難各有不同,扶殘難度相對較大,但她認為只有形成良好的助殘氛圍和大環境的支持才能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為了助殘大環境她主動聯系街道工辦,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扶殘助殘幫扶弱勢群體。愛心企業搭建助殘大舞臺,舉辦“凝心聚力逐夢飛翔”大型助殘頒獎文藝晚會,近五百人觀看演出,23名殘疾人在舞臺上精彩演繹,讓殘疾人展現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精神。為愛心企業和殘疾人搭建助殘橋梁,實現愛心助殘精準幫扶。在她的聯絡下共有二十多家企業參與幫困殘疾人、實現殘疾人就業,讓企業和弱勢群體緊密聯系,擴寬助殘新平臺,讓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回歸社會。
載愛前行,深入接觸
XXX非常關注轄區內900多名殘疾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只要有機會就主動上門了解殘疾人的困難,研究問題所在,協調各部門盡所能幫助解決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幫助全家四位智力殘疾人的家庭,介紹工作,無障礙家庭改造,社會幫扶等實現脫貧;幫助想申請低保的單身殘疾人實現就業;幫助聾啞女孩實現文員夢;幫助孤老精神病人辦理殘疾證并給予補助和社會救助;盲人因意外失去唯一親人后,第一時間聯系社區安頓生活基本保障;腦癱兒童因殘疾而無法跟同齡人一起上幼兒園,她到處奔走實現孩子就學夢;幫助殘疾女孩走出自卑,點燃生活希望;給予殘疾男孩的未來指引方向,不再迷茫。省市縣有培訓項目,她都能清楚地知道適合誰,并耐心分析,她總是說:“殘疾人的事需要做細,去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打開他們封閉的內心,真希望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她就是一個一個去面對面聊天,在聊天中了解需求。另外鎮街的殘疾人來咨詢她,她都耐心告知,還不吝嗇自己掏腰包去幫扶殘疾人,今年過年自己買了幾件新年的羊毛大衣去看望其他鎮街的殘疾朋友,像這樣大大小小的的事情她做了好多年,她說幫扶不分地域,只要他們有需要,而我知道。
“關愛匯成長溫暖迎曙光”殘疾兒童走訪慰問
一個個暖心項目、一項項政策實施、一步步丈量著需求和問候,當看到一戶戶殘疾家庭改善了生活露出感謝的笑容,她倍感幸福。提供就業平臺、豐富精神生活、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她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為殘疾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奮斗。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精選5篇)12-23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0篇)04-10
農村殘疾人自主創業的先進事跡(精選6篇)10-18
殘疾人個人創業先進事跡材料(通用6篇)02-27
殘疾人創業事跡12-19
殘疾人創業貸款01-16
創業政策:殘疾人創業難的對策思考05-29
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11-14
殘疾人創業補貼政策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