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他們不做投資了,你還創業嗎
引導語:歷史證明了,任何時代,大企業壟斷都是壞的。而現在,我們可能即將步入最壞的時代——我沒說這是VC的最壞的時代,這是創業者最壞的時代。
我的朋友曲凱說他不要做投資了,他說他要學莊明浩老師,早點脫離苦海。
我問他,你不做投資了,你打算干什么呢?他說他要去投身到偉大的內容行業去了,要做優質的內容。
曲凱心疼莊明浩老師,于是我心疼曲凱。
其實早幾個月的時候,他在他個人的公眾號“42章經”上筆耕不輟更新頻度越來越密集的時候,我就預感到他投資干不久了。我曾經和朋友開玩笑說,當你看到一個投資從業者(尤其是非合伙人級別的)頻繁的更新他的博客、公眾號、知乎專欄的時候,就是他準備跳槽、自立門戶或者索性換行業的前奏了。
講道理,這兩年的投資確實不太好干了。
我閑來無事手賤查了下中國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的名單,發現從2015年1月開始,就再也沒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去美國敲鐘了(不過如果把教育消費類的無憂英語算作互聯網公司的話,那么2015-2016年也不算顆粒無收)。這與熱鬧非凡的一級市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萌。
實際上我統計了一下,過去20年,中國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一共53家(算上無憂英語和斯凱網絡,OTCBB的兩家不算),按照當前股價計算,市值超過10億美金的正好20家。這些公司全部為2015年之前赴美上市的。其中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市值為2646億美元。(這個數字與在香港上市的騰訊基本相當,騰訊市值也突破了2600億美元)。緊隨阿里之后的分別是百度與京東,分別以613億美元以及368億美元名列第二第三。20家10億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中最低的是暢游,當前市值為14.4億美元。
其實這對于不太關注股票的我來說是非常震驚的一個事實。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之低,讓我這個長期和一級市場打交道的人覺得,已經低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你要知道,連隔壁那兩個搞自行車租賃的公司個把月里已經三次融資上調估值,早就突破10億美金大關,加入“獨角獸”俱樂部了。這如果不是美國人對于中概股價值的低估,那就只可能是我們的一級市場太high了。
這份表單我只截取了10億美金以上的部分,總共有300家,其中滴滴與優步中國前段時間合并了,合并后的公司據說估值在350億美金,而最近的當紅炸子雞摩拜單車和ofo當時還沒資格入選這個表單,現在看起來應該至少也在58位的水平了吧(不懷好意的笑)。
排除掉阿里巴巴和騰訊這種超級巨頭,中國的一級市場絕對比美國的三大交易所要熱鬧。大量的商業模式尚在驗證期的公司的估值已經超越了商業模式久經考驗的上市公司。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可以用來思考:
1.在未來的3-5年里,這些一級市場的寵兒會完全超越那些在美國上了市的前輩,現在就10億美金估值的他們未來上市以后再翻幾倍不成問題。
2.這些辣雞玩意兒的估值已經突破天際,很快我們就要面對肥皂泡破滅以后一地雞毛和滿臉狗血的窘境了。
以上兩種角度你支持哪個不重要,反正時間會證明一切的。說不定哪種都不是,最后的情況會是另外一種也不一定。
我其實很能理解曲凱和莊明浩做投資的那種無力感。對于中國的VC來說,一期5+2年期基金至少要能做到復合年化收益率25%以上才能算作優秀,否則本土LP的資產配置選擇實在是太多了。
復合年化收益率25%意味著什么呢?7年期的基金,刨除本金,至少要能翻5倍。沒錯,也就是一個5+2年期的基金,1個億要在7年后拿出來6個億。否則就不太好了。這真TM是比起放高利息貸款也不差多少的生意了。而VC從業者就是需要冒著收不回賬的風險做堪比放高利息貸款的收益率的生意。因為不能像高利息貸款那樣對于壞賬使用暴力手段來回收損失,因此VC的解決方案就是需要用“成功的投資案例”的更高回報來彌補“失敗投資案例”的損失。最后綜合一下達到平均的復合年化收益率25%的目標。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出現早期投資人要求某個項目達到100乃至1000倍的回報的原因,畢竟這個成功案例邊上還有一堆的“辣雞”兄弟公司呢。
有一位VC屆的老大哥曾經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外行人看投資只曉得投項目這件事,但真正的投資人至少需要精通“找、投、管、退”四件事,否則要賺錢就是天方夜譚。所謂“找、投、管、退”也就是:建立項目搜集渠道、建立分析判斷項目與投資項目的機制、建立投后管理的體系、建立成熟的退出管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優秀項目的主要退出途徑就是赴美上市。沒錯,我們剛才說過了,2015年開始,中國公司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不可描述的原因,幾乎沒有去美國上市的了。這條退出管道堵塞了,暫停了,被廢棄了。對于VC從業者來說,必須找到另外一條出路,否則,所有的投資都將變成Paper Money。舉個栗子,就像豌豆莢,再賣掉之前,估值是15億美元,但這沒有任何茶葉蛋用,因為這個估值不公允,所以15億美金只是Paper Money,當豌豆莢最終被出手的時候,只有2億美金的價格。這才是豌豆莢最后被接受的價值。
一級市場的估值是建立在每次流動性極低的交易上的,單筆交易的公允程度完全取決于交易雙方幾個人的判斷而已。如果你錯誤的高估了這個標的的價值,付出的代價甚至可能就是賠錢。
好消息是,這個世界上投資退出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叫上市的。上市是找一堆接盤俠,本質是找接盤俠。那如果你能找到一個腿足夠粗的接盤俠買你的話,不上市也沒關系。
從2014年后,中國的VC在投的優質標的的本質就變了,他們以前總說自己找的是獨角獸,可是他們現在不找了,F在的商業模式既不是toB也不是toC,甚至連toVC都不是,現在VC要賺錢,就要投那些toBAT的公司。
你懂么,什么叫toBAT,就是只有BAT覺得有價值業務才是有價值的,其他的都是bull shit,再好也是bull shit,因為VC作為一門買賣,就應該要賺錢,不賺錢的買賣不是bull shit是什么。
VC的買賣變一直是一門從買方需求倒推的生意,只不過以前是從二級市場登陸條件倒推,現在是從BAT巨頭的業務延長線去倒推。
所以不要再討論自行車租賃是不是有價值了,因為我們都是吃瓜群眾,這個單最后不是我們來買,馬云爸爸和馬化騰爸爸說這個生意有價值那就有價值,反正掏錢的是他們。
這件事到底算好還是算壞呢?就我個人感受來說是壞的。因為歷史證明了,任何時代,大企業壟斷都是壞的。而現在,我們可能即將步入最壞的時代——我沒說這是VC的最壞的時代,這是創業者最壞的時代。
因為從現在開始,所有的“獨角獸”誕生的標準都是,是否能夠成為一匹從小就被閹掉的豢養起來的獨角獸。如果不能,那么不好意思,至少創業者通過資本市場來成為獨角獸的愿望要落空了。至于你的公司到底賺不賺錢,到底對社會創造多少價值,這都不重要。
某外賣公司可以從創立的第一天就一連賠7年;某打車公司可以因為政策的一句話從分享經濟一下子變成全國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不過這沒關系,他們的投資人不覺得這有什么關系。反正最后確實也富了一批人,至于誰得不得實惠,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讓我感到了生無可戀。
那么,他們都不做投資了,你們還創業么?
當然,所有的悲觀情緒的基礎都建立在你創業必須要和VC打交道的前提上。如果你不那么在乎VC,如果你不太需要融資,如果你做的是一門每年能給自己提供25%以上凈利率的小生意。其實他們做不做投資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你做生意賺來的錢未來該找誰幫你打理。
我一直說企業家與VC連半路夫妻都算不上,因為企業家的目標和VC的完全不一致。VC作為一門生意追求的是7年內的投資回報。而企業家關注的事情太多了,企業的經營管理,基業長青;企業業務的邊界拓展;企業對社會的價值,等等等等。VC對于這些事情永遠是流于表面的。
所以,如果你不關心那些VC的事情的話,現在這個時代也可能是創業者最好的時代了吧。
這么想想,我對生活又開始充滿期待了呢。
【他們不做投資了,你還創業嗎】相關文章:
創業測試:你的投資有目標嗎?11-27
你適合創業嗎?03-01
創業測試你適合創業嗎?03-23
創業測試:你適合創業嗎?11-21
創業測試:你適合創業嗎?02-28
你有投資的潛能嗎?03-08
創業測試:你能成為理性投資者嗎03-28
創業致富自測:你適合創業嗎?03-20
創業專題測試:你適合創業嗎?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