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企業該如何做創新?
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邁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創新動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更好推動中國經濟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企業該如何做創新?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中國企業該如何做創新1
創新的中國
中國已取得若干耀眼的成就:中國發明家取得的專利數在全球的占比自2005年以來已增加一倍,同時中國企業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行業中也逐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他本地企業的進展,諸如以內需市場為導向的消費電子、實時信息和在線游戲等等領域的創新,不常駐中國的企業高管則可能根本沒有留意到。
隨著創新的加速,中國國內和跨國企業面對的競爭形勢也更加嚴峻。卓越的創新能力不但成為中國市場上日益重要的差異化因素,其產生的創意與產品也有希望成為國際舞臺上的強勁對手。
在這場競賽中,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分別展現出不同的優勢與劣勢。中國傳統上傾向通過商業化進行創新,同時也比許多外資企業更懂得如何讓新產品或服務快速上市,以及如何通過不斷翻新產品來提升性能。中國企業所需的產品上市時間往往比先進市場短得多。僅管初期產品的質量可能并不穩定,但后續產品則進步神速。
中國企業也受惠于中國政府新的五年計劃所強調的重視自主創新。中國政府視創新為確保國內經濟長期健全發展,以及企業建立全球競爭力的重要的關鍵性因素。中國已為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兩個行業的22個類似硅谷的創新中心打下根基。在半導體產業,中國政府也不斷整并創新群集,企圖建立卓越制造中心。
但行業間的進展并不一致,創新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在典型的中國企業中,部分基本能力不過才開始萌芽,它們面臨的困難包括:缺乏了解客戶真正需要的先進分析技術(而非僅依賴直覺)、不鼓勵冒險的企業文化,以及缺乏發展新創意所不可或缺的內部合作。
跨國企業在這些方面強得多,但在其他方面則面臨挑戰,例如本土人才流動率高,從而延緩了建設在地創新中心的速度。然而,中國國內業者與跨國企業能力上的反差,以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明朗狀態,也開啟了顛覆式競爭、創意合作及快速變革的大門。本文試圖為有心成為創新業者的公司描繪目前的創新版圖,同時為有意追求成功的中國國內業者與跨國公司指出若干需要注意的重點。
中國的創新版圖
中國在公司對個人(B2C)及公司對公司(B2B)兩個領域都出現了大量的創新,盡管這類創新突破并不為全球普通公眾所注意,但許多跨國B2B競爭對手對中國企業在通訊設備和替代能源等行業的創新發展卻是了如指掌。有趣的是,盡管跨國企業在某些領域窮于應付中國的創新,但在其他領域似乎還是能穩住陣腳。
B2C缺乏能見度
歐美消費者一想到中國制造,總是首先想到紡織、玩具等基本產品,卻未必會想到最創新的產品,同時也很少聯想到品牌產品。
I 但中國相當數量的的`產品創新出現在這些領域。我們只要逛一趟中國大型消費電子零售業者蘇寧電器的門店,就不難看出來。你可以在店里找到搭載Android 系統的電視,配備完整的整合式網絡瀏覽能力,能帶用戶直接訪問中國最受歡迎網站的預載應用程序,以及數碼影片串流服務。這些產品甚至連影片畫質和工業設計都與競爭對手韓國高端電視不相上下。
我們觀察到在商業模式上出現了同樣的本土創新。例如在線行業特別是實時通信服務,以及微博。這些中國特有的商業模式不但創造收入,同時也以全球其他國家從不曾出現過的方式增長。QQ空間低廉的固定費率計價方式,以及活躍的在線游戲市集,成功地從數億中國網民身上創造了龐大的價值。
但創新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又為何僅留在中國?一般而言,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相當龐大,國內企業缺乏將成功產品加以調整并銷往海外的誘因。這些企業的技能往往是針對國內市場的,即使它們想進行全球擴張,面對的門坎還是相當高。例如許多企業高管不習慣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區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做生意。再者,許多成功的中國模式靠的是本地資源,例如低廉的人工成本、廉價的土地,以及取得資金與知識產權的渠道,這些很難在別的地區復制。以手機為例,大部分中國制造商如果要將產品銷售到中國以外的市場,就必須付出龐大的知識產權授權費。
成功的B2B業務
中國已有若干B2B行業在國內和國際建立了優良的創新實績。例如中國的通訊設備質量與發達國家已不相上下,產品除了新興市場外,更獲得歐洲最挑剔客戶——法國電信(France Télécom)和Vodafone的青睞。
制藥則是另一個中國大有斬獲的領域。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發現新化學物質方面,中國還是毫不起眼的角色,短短十年內,中國成熟許多,共發現并開發了20種化學復合物,且目前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中國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行業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將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最大市場,若干中國企業也已成為行業龍頭,為全球該行業提供關鍵零部件。中國企業不僅享有規模優勢,更在太陽能領域采用新制造技術來提高太陽能電板的效率。
創新能如此成功很大一部分應歸功于有利的政府政策,例如建立市場進入障礙,對電動車、高鐵和其他領域制定知識產權要求等,藉以改變跨境合作的性質,同時出臺優惠的中國制造產品與服務的國內采購政策。許多人認為這些政策明顯偏向中國企業,但考慮到長期實施的可能性,跨國企業仍應做好相關準備。
盡管近期受挫,中國的高速鐵路仍是政府協助建立國內產業的一個有趣實例。2004年之前所做的種種努力并未達到顯著成效,但政府之后推出鼓勵跨國企業技術移轉(以換取市場準入)及協調研發投資兩項政策,使中鐵高速列車得以主導當地產業。該行業的跨國企業收入自2000年以來大致維持不變。
但如果因此認定中國在B2B領域成功的唯一因素是政府支持,那么我們就把問題看得太過簡單了。隨著中國的科學與技術人才實力的不斷提高,本土企業越來越展現出真正的能力。更何況政府支持的創新活動也未必都成功,著名的失敗案例包括建立3G自主通訊協議TDS-CDMA,以及試圖以中國自主研發的無線局域網絡安全協議WAPI來取代全球WI-FI標準。
中國企業該如何做創新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8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1%,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1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14.9%;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63.9%。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躍升至第12位,上升勢頭強勁……
從競相涌現的科技創新成果,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再到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的再度上升,中國創新第一動力持續增強,這背后匯聚著中國企業創新力量。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格局引領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全方位塑造市場競爭新優勢。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三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飛天夢圓的背后彰顯著自主創新的中國力量,以及錘煉大國重器的央企擔當。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今年以來,國有企業奮力爭先,重大科技成果蓬勃涌現,“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天舟三號”成功與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與重大科技創新同頻,數字化變革如潮涌動,加快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走進南京濱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全自動數字孿生裝配線上,每個工位的傳感器實時進行數據采集,加載了電信5G模組的“小興號”自動引導小車AGV,穿梭于備料區、生產線、線邊倉等區域進行自動化配送。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5G行業總監周建明表示,5G應用落到了智能生產的實處,目前裝配質量漏檢率下降80%,關鍵工序不良率下降46%,操作人員數量減少28%,應對市場不確定的韌性得到增強。
勇立創新潮頭的還有廣大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作為民營企業的標桿之一,正泰集團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開展大數據建模、數字孿生應用及迭代優化,升級工業和能源互聯網云組態平臺,融合應用“大數據+AI”,探索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發展模式。
而作為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5G+AIoT的行業解決方案,在工業無線通信網關及路由這個細分領域,公司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改革創新驅動下,中國企業的韌性與競爭力不斷增強。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例,截至7月底,全國47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平均擁有50項以上有效專利,超六成從事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細分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細分市場首位,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97%以上。
企業創新發展成果的背后,是一攬子擲地有聲的政策實招。
從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再到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今年以來,各方面加快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顯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但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周期性壓力。用好窗口期,加快落實改革開放舉措,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正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此同時,發揮好對外開放的倒逼機制,也在引導企業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大有可為。
幫助非洲國家提升稅務信息化水平,運用智慧糧倉管理農業……浪潮集團積極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目前其重大項目已覆蓋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
一方面,“中國制造”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另一方面,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跨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
7月底,保時捷、歐萊雅集團等多家跨國公司齊聚上海,簽約投資總額為58.5億美元的60個外資項目,其中不少為全新業務、全新業態、全球首店。
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門檻;自貿試驗區再度“擴圍”……今年以來,全球跨境投資遇冷,中國引資魅力卻持續增長。1至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58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3%。
業內指出,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構。中國正在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民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等都面臨著廣闊發展機遇和成長空間。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多部門正打出政策組合拳,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國資委表示,國有企業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注重提升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層級,重視對“鏈長”企業的培育打造。為推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走深走實,國資委開展管理“三個標桿”創建行動,從基層企業、專業對標領域和企業集團三個層面,深入挖掘管理能力突出、特點鮮明和影響力較強的企業典型,選樹出200個標桿企業、100個標桿項目和10個標桿模式,切實發揮標桿引領示范作用。
此外,工信部大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十四五”期間將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市場監管總局將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公開透明便利的準入環境,著力促進公平競爭。
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邁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創新動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更好推動中國經濟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中國企業該如何做創新】相關文章:
90后想創業該如何做起03-08
2015年的電動自行車該怎么創新?02-26
男人創業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候?該如何做?12-08
中國企業創新杰出人物天水優秀創業者穆崗浪03-08
中國企業融資的外包策略03-28
中國企業融資渠道掃描03-26
中國企業股權融資的策略02-26
中國企業并購融資問題研究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