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女大學生畢業后回老家務農創業成種糧大戶

        時間:2024-10-03 01:35:01 女性創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女大學生畢業后回老家務農創業成種糧大戶

          在浙江,有很多像楊嬌陽這樣的大學生職業農民,他們被稱為“新農人”。他們中很多人大學畢業后,在質疑聲中投身農業生產一線。而今,他們用豐厚的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交出了答卷,也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誰來種地”這個中國社會正面臨著的難題

        女大學生畢業后回老家務農創業成種糧大戶

          今年是楊嬌陽回到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老家開展農業創業的第6個年頭。在媒體描述中,這個80后的女大學生由一個愛哭的女孩,一步步轉變為“職業農民”、“糧田CEO”。

          與此同時,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大學生畢業后務農的例子越來越多地涌現。

          浙江、江蘇、河北、福建等地都有大學生農業創業的案例見諸報端。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規;N植、發展生態農業等都是大學生群體步入鄉野后的選擇與探索方向。

          務農人員“斷層”之憂

          見到楊嬌陽是11月13日的下午,天臺縣陰有小雨。

          第一次見楊嬌陽,很難把眼前這個嬌小的姑娘與“種糧大戶”、“售糧大戶”這些詞語聯系起來。她有著小麥色的皮膚和栗色的波浪長發,圍著一條七彩的圍巾。

          這是她“不干活”時的裝扮。

          到達楊嬌陽的合作社前,記者路過了成片金黃色的稻田。有些已經收割的地方,有火燒過的痕跡,只留下黑黑的稻苗桿。

          隨楊嬌陽來到谷倉,一臺烘干機里火勢正旺。收割來的稻谷,烘干后就可以裝袋,去糧站售賣了。

          谷倉的外面,一輛裝載著糧食的車正準備出發。楊嬌陽向出車的“工頭”打了聲招呼,交談了幾句有關售糧的事宜。

          楊嬌陽說,今年她所在合作社的大部分稻田實現了增產。“去年每畝地產1200斤,今年能達到1300斤。”

          倉庫外面,七八個60歲左右的農民,見楊嬌陽來了,忙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向楊嬌陽反映情況。楊嬌陽只是簡單和他們打過招呼,徑直走進倉庫和“工頭”交談。

          倉庫外的農民都是楊嬌陽在農忙時請來干活的短期工,男女比例大致相當。在采訪楊嬌陽時,這個畫面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年輕姑娘指揮著一群五六十歲左右的農民干活。

          楊嬌陽說,務農人員的要價不斷提高,現在男工每天的報酬是100元,女工則是70元。男工主要做些搬運活兒,女工一般負責包裝、捆綁等工作。

          不過,即便待遇不低,楊嬌陽還是很難請來愿意干活的農民。“很讓人擔心。”她嘆了口氣,然后說。

          除了這些短期工,楊嬌陽的合作社還雇傭了7位“工頭”。他們的年齡在40歲到50歲之間,負責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楊嬌陽看來,為他們提供的待遇非常豐厚——包吃包住,每年5萬元現金。

          “如果愿意務農的老人們離開了,就真的面臨務農人員斷層的情況了。”楊嬌陽皺眉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回鄉,不愿意從事農業。”

          事實上,“誰來種地”這一問題,早已引發全國范圍內的擔憂。

          有調查顯示,許多地方留鄉務農者以婦女和中老年人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占農民工總量六成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回鄉務農。

          例如,湖北省公安縣當地務農人員中80%以上年齡在50歲至65歲之間,這些“老農”中又有80%出于各種原因勉強照看著自家的“口糧田”。

          不僅如此,從農業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真正務農者也是寥寥。

          園藝專業畢業的研究生付本濤,是自然之心(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技術員。他現在的工作,就是在生態農莊的田間地頭工作。

          付本濤說,他所在的農業相關專業本科班級里,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人不超過三成;碩士班級中,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比例能占到六成左右。不過,其中大多數人選擇考農業部門公務員及相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很少有人像自己一樣真正從事農業生產。

          女大學生務農樣本

          2007年,楊嬌陽從浙江省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畢業以后,在寧波一家公司擔任會計工作。但是工作的悠閑、重復,讓楊嬌陽越來越不滿意這份工作。楊嬌陽也在懷疑著扎根城市的選擇。她發現自己在城市里漸漸喪失了理想和動力。

          2008年,楊嬌陽辭掉了在寧波的會計工作,下定決心,回鄉開展農業創業。她要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當年,我之所以回來進行農業創業,只有兩個簡單的想法。”楊嬌陽回憶說,“一是有一次從寧波回家,看到家鄉的田地都荒著,覺得很可惜;二是聽說國家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支持糧食生產和農業生產。于是,我沒想太多,就辭職回鄉創業了。”

          楊嬌陽的選擇引起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她也面臨著來自親戚、鄰里鄉親們的質疑。他們不能理解,一個好不容易從農村考出去的大學生,怎么還要回鄉種地,做這么“沒出息”的事。質疑楊嬌陽“不會種地”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中國農村,認為務農地位低的人并不少。

          今年,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發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廣東省,過半數受訪村民不認同“務農可致富”的說法,近四成村民認為務農者社會地位低。務農辛苦且收入低,成為年輕人不愿意務農的首要原因。

          在楊嬌陽的務農之路上,最終她贏得了家人的支持。接下來,她又面臨著資金、技術和土地三大難題。

          楊嬌陽聘請了父親的一位朋友擔任技術顧問,解決了技術問題。

          剩下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楊嬌陽工作了一年,只攢下1.5萬元。楊嬌陽的父母以蔬菜批發為生,積蓄也并不多。最后,在父母、親人的支持和東拼西湊中,楊嬌陽終于以6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開始了創業。她牽頭成立田禾糧食專業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長。

          緊接著,楊嬌陽在天臺縣白鶴鎮紅旗村承包了創業之初的400畝田地用于水稻種植。

          除此之外,楊嬌陽還在天臺縣平橋鎮后蔣村和白鶴鎮雙溪口村承包了共200畝土地。當年5月,楊嬌陽就在這600畝地上,開始了規;乃痉N植。

          “那時候,我已經種晚了。別人田里的水稻苗已經長得很高了。我田里的水稻才只長了那么可憐的一點點。”時隔近6年,楊嬌陽回憶起往事仍然有些心酸。

          幸好,那年10月、11月的氣溫仍然維持在適合稻子生長成熟的程度,不然,楊嬌陽將顆粒無收。

          盡管有了收成,但由于缺乏經驗,楊嬌陽種糧首季仍然虧損了近20萬元。

          “2009年,有了政府部門的扶植和幫助,我也成了媒體樹立的大學生農業創業的典型,之后不管再怎么辛苦也都沒有第一年那么難了。”楊嬌陽說。

          全程機械化的實現之路

          創業第一年,楊嬌陽充分體會到了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

          楊嬌陽還記得,2008年到了收割的季節,因為沒有烘干機,收割來的稻谷不得不曬在馬路邊。為了防止稻谷失竊,楊嬌陽就和媽媽一起守在馬路邊,甚至晚上在路邊過夜。

          楊嬌陽回憶說:“有一次突然下雨,來不及收攤著的稻谷,稻谷都被淋濕了。我心疼地哭了。因為收割好的稻谷不能沾水,沾水容易發芽和霉變,品質就不好了,之前的辛苦就白費了。”

          第一次的虧損并沒有讓楊嬌陽畏縮不前。2009年,她吸取了機械作業少、耽誤了農時的教訓,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引進了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技術,成為天臺縣最早一家成功采用早稻與單季稻工廠化育秧、機器插秧的農業企業。

          田禾合作社在后蔣村建立20畝育秧中心,為實現插秧機機插提供了秧苗保證,還建起了烘干中心,為社員提供烘干服務。

          幾年來,合作社共購置大型拖拉機等農業機械35臺(套),實現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開展糧食生產的設施化服務。

          大量農機的投入使用,讓楊嬌陽在天臺縣率先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大大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楊嬌陽對此感觸深切。

          今年是浙江省農業的災害年,先是持續高溫干旱,之后又有臺風過境,浙江省近百萬畝糧田絕收。

          盡管,楊嬌陽的千余畝水稻田并沒有受到臺風的影響,但是,仍有近百畝的稻田受到旱情影響——由于長時間缺水,水稻抽穗較晚,谷粒也不夠飽滿,產量不高。

          楊嬌陽來到這片稻田,這片水稻仍然黃中泛青。她計劃將這片田安排到最后收割。

          然而,無論是增產的1100畝水稻還是受災的這100畝,都是楊嬌陽積極組織24小時抽水灌的結果。“之前以為這片地將顆粒無收的,后來有了水之后,還是抽出穗來了。”楊嬌陽說。

          雖然身為合作社的理事長,但農忙時,如果雇傭的工人請假,楊嬌陽也要開著拖拉機、收割機等“頂班”。

          大學生“新農人”分三類

          在浙江還有很多像楊嬌陽這樣的大學生職業農民,他們被稱為“新農人”。

          浙江省人大農業和資源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原浙江省農業廳廳長趙宗英說,自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成立,從2011年9月開始,舉辦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業大學生培訓班,至今已經舉辦了3期,今年還要舉辦第4期培訓。

          據悉,培訓班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此外,培訓課程也涉及到為人處世、人生規劃等。

          “他們在技術方面會根據自己從事的種植類型報不同的培訓班,果樹栽培、牲畜飼養、糧食種植等。但是,沒有人從宏觀上給他們講需要注意的東西。”趙宗英對法治周末記者說起辦培訓班的初衷。他也因此被學員們親切地稱為“校長”。

          趙宗英介紹,根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大學畢業生從事農業人員不下一千人,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遞增。

          據趙宗英觀察,大學生職業新農民和他們所學專業并沒有什么關系。“他們有做翻譯的、幼兒教師的,文科理科都有,真正學農的反而很少很少。”

          大學生“新農人”中,最主要分三類,“農二代”、“大學生農業創業”和“合作社招聘大學生”。在這三類中,又以“農二代”和“大學生農業創業”兩類成功率比較高。

          據趙宗英觀察,由于合作社通常地處偏僻,其招聘的大學生一般很難留住。而像楊嬌陽這樣當上合作社理事長的,反而能夠堅持下來。“他們被認為是帶頭做事的,遇到困難,為了面子也得咬牙堅持啊。”他半開玩笑地說。

          來自臺州市玉環縣的“85后新農人”汪恩峰,是比較少見的農業專業出身,進行農業創業的大學生。在大學學習園藝專業的汪恩峰,讀書時就很喜歡農業實踐,曾和同學一起種植菜園。

          汪恩峰現在是玉環綠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用了7年的時間,把3000多畝荒蕪的鹽堿地變成了高效農業豐收園,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他創辦的專業合作社不僅種植了脆瓜、文旦等水果,還建起了養雞基地。

          汪恩峰說,在他看來,“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新農人”的難題

          作為浙江省的“新農人”,楊嬌陽、汪恩峰等人都是農業創業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優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11月15日,農業部表示,將在土地流轉、金融保險、生產補貼等方面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著力解決“誰來種地”難題。

          早在2010年,浙江省出臺相關文件,為符合條件的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提供補貼。楊嬌陽連續3年獲得1.5萬元的補貼。

          但是,這些補貼越來越難帶動新農人的積極性。

          “近兩年,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比如承包土地的價格,由原來的每畝200元漲到現在的每畝450元,人工成本也從原來的五六十元漲到現在的100元。”楊嬌陽解釋說。

          “當然這也和我有一定的關系。媒體報道(我的經歷)以后,吸引了很多外地農業創業人來到天臺,越來越多的人搞土地承包,就把價格抬上去了。”

          除此之外,作為臺州市政協委員,楊嬌陽還提出過兩個關于農業問題的議案,反映了楊嬌陽現在面臨的發展難題。

          其一,土地承包需要規范化。從2008年到現在,從事農業創業的人在增多,楊嬌陽正逐漸失去土地承包成本上的優勢。

          “農戶看重的是承包價的多少,相比于種植西瓜、葡萄等經濟作物,種糧的承包價是最低的。所以,盡管簽過合同,有些農戶也會漲價,土地承包價一直在漲,但仍有不少農戶不愿出租。”楊嬌陽解釋說。

          “還有一個關于承包款什么時候交付的問題。2008年時,承包款都是收了晚稻之后結算,現在,農戶要求簽完合同直接支付。一下子要支出30萬元,有資金周轉的困難。”

          其二,對于農業生產來說,從農用機械用油價格剔除養路費。

          楊嬌陽算了一筆賬,從秋天開始收糧至今,她所在的合作社包括烘干機、拖拉機、收割機等機器燒柴油的成本為11萬元,其中1萬元是養路費。

          “我們的農用機械主要又不在馬路上跑,為什么要交養路費呢?”楊嬌陽質疑,她建議合理化農業所用柴油價格。

          2012年,汪恩峰當選浙江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加大扶持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發展經營的相關建議的提案。

          在汪恩峰的調研中,目前,在浙江農業勞動力中,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0.1%,71.3%的專業合作社希望盡快引進大學生。

          汪恩峰建議提高補助標準,擴大補助范圍,對大學生創辦現代農業,要給予政策傾斜。

          在楊嬌陽看來,除了政策傾斜,“大學生農民”自身應該不盲目跟風,不輕言放棄。扎實的調研是農業創業的必要環節。

          楊嬌陽的務農事跡被媒體報道后,曾有很多大學生慕名赴天臺取經,希望嘗試農業創業。但是,據楊嬌陽了解,盡管“有想法”的大學生很多,但在他們之中,最后真正進行農業創業的只有一人。

        【女大學生畢業后回老家務農創業成種糧大戶】相關文章:

        種糧大戶趙中立的創業05-18

        90后女大學生創業故事03-26

        90后女大學生創業小項目11-20

        95后女大學生創業小項目11-20

        90后女大學生如何創業11-20

        90后女大學生創業故事分享02-26

        90后女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03-09

        大學畢業種南瓜 務農創業也不賴03-03

        “85后”女大學生創業建農業園03-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