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寶娥:二十年風雨創業路
在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寶娥:二十年風雨創業路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寶娥:二十年風雨創業路
20年前承包魚塘她成為萬元戶
李寶娥是海陽市勝利東村人。1986年,為了養家糊口,也為了給當選村支書的丈夫在工作中有所支持,李寶娥拿出家里多年的積蓄,在全村婦女中帶頭承包了村里的一片魚塘,開始了魚蝦養殖。承包之初,由于管理經驗不足,差點全賠了進去,于是她就到別的村子里考察取經。就這樣起早貪黑,終于靠著在泥灣子里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成了當時少有的萬元戶。
轉營糧店誠信服務到萬家
1993年,全國糧食政策開放,李寶娥傾盡所有,果斷投資10萬余元開起了一家經營米面的糧油。為了跟“前輩”們競爭,李寶娥率先喊出了“質量優質、價格公道、服務保證”的口號。服務質量通過辛勞肯干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如何更快地保證客源呢?于是李寶娥想到了“送貨上門”的辦法。給很多行動不便的老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李寶娥的熱情、周到,她的糧店漸漸打開了局面,第二年,她的糧店成為東村農貿市場經營最好的店鋪。
拓展鄉村市場帶動共同致富
忙忙碌碌干了數年,家中的經濟情況已比往年大有改善。此時,正趕上東村農貿市場進行改建,李寶娥打算繼續經營糧油店。可現已成家立業的三個孩子不希望讓自己的母親再風里來雨里去的辛勞,都對她的決定持反對意見。面對孩子們的一番孝心,李寶娥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靠家里有倆存款,就整天混日子,我可過不來。有個營生忙著,我心里充實!庇谑牵顚毝饘⒓Z店遷至新建的東村市場。也為了方便周圍居民,她增加了經營內容:早晨炸油條,中午賣自家蒸的大饅頭、大餡包子,還兼營餛飩皮、大鍋菜等。為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她安置了村里富余人員10余人,并帶動、資助了五、六人也做起了小生意,讓他們的日子過得也有滋有味。
回顧20多年來自己走過的路,李寶娥深有感觸: “只要不怕吃苦,創業的路子有很多,只要腳踏實地就能成功”。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
一個大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和人才創造的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有了知識產權才能夠提供差異性服務,才能維持公司持續運轉。創新不是巨成的一時興起,而是巨成發展的永恒主題。
在我看來,創新的程序并不復雜。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的實際問題,把難題解決了,專利自然而然就來了,特別是工科。巨成里面就有一個典型,周劍波教授,他是武漢大學里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位老師,在進入巨成之前一點專利都沒有,而現在卻成為擁有一百多項專利的“專利大王”。
另外,特立獨行才有奇思妙想。搞科研一定不能隨大流,要敢想別人不敢想的。最開始我們給房屋糾偏,用的是武漢大學劉祖德老先生掏土糾偏的方法。但我們施工過程中發現,掏土糾偏很麻煩,工期又長,于是我們自己琢磨,把它改成了拆墻、斷柱、頂柱幾個步驟糾偏,速度就快了很多。然后我們又進一步想,既然能把建筑物頂80公分,那為什么不能直接往上頂一層、兩層樓的高度呢?這樣一來就可以給舊小區增加停車場、建休閑區以及其他綜合服務設施,完成現代化小區的改造。這也就是現在巨成“既有建筑物空間開發”的特大核心成果。
在巨成的員工手冊中有這樣的16個字,“熱愛巨成,奉獻社會,服從指揮,融入團隊”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團隊”,它強調的是一種合作精神。巨成的跨學科研發團隊就是一個典型。我最開始是搞力學的,后來實際工作需要,又陸續招了結構、機械、材料、自動控制、液壓等各個專業的人才,要完成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跨學科。合作精神還指,除了內部團隊的協作,需要和外部技術力量進行整合,最大程度利用全社會資源。
我始終堅信持續創新才能厚積薄發。這二十年里我們專注一個方向——既有建筑,原來是既有建筑加固,現在對既有建筑進行整體改造,事實上就是把課題研究得更深化了。二十年后,巨成主編和參編國家、地方和行業規程、規范二十余部,先后打造“面層后澆清水混凝土專利”、“自鎖錨固成套技術與產品”、“既有建筑物的空間開發”等多項核心創新成果,在許多重要的工程項目里都能看到巨成的身影。
【李寶娥:二十年風雨創業路】相關文章:
二十年風雨創業路02-28
90后女生創業的風雨路12-21
風雨創業路 執著到成功06-03
創業案例:創業風雨路 回報社會情05-09
馬云:榮耀背后的風雨創業路12-04
李想創業故事11-11
李惑然:“創業導師”的創業故事12-11
初次創業如何走好創業路03-26
李河君的創業故事12-01
創業成功三寶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