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0后創業的心態和起步姿勢
作為年輕的一代,以什么樣的心態看待創業,以什么樣的姿勢去為創業做準備,如何看待市場機遇和創業環境呢。
一、關于創業心態
現在年輕人當中,面對創業,大約有這樣的兩種看法,一種主要是為情懷而創業;另一種主要是為商業而創業。
那么這兩種情況應該如何看待呢,應該正視創業是一件艱苦的事情,畢竟創業維艱才是這個詞的本意。如果說情懷是指這種戰勝艱難困苦的情懷,那很好,至少說明創業者在心理上做好了準備。然而如果所謂情懷是指所謂逼格,是把創業當做一件時髦的事,當做出名的事,了不得了的事,那這種心境下是不建議進行創業的,因為這樣缺乏對創業態度的正確把握,浮華于上,終究難成大事。
而這里要說的,更實際的是希望創業者以一種商業的態度來對待創業本身。如果覺得“商業”這個詞還是有點調門過高的話,那么更接地氣的一個詞叫“生意”,生意是什么,生意最起碼的要求是不虧,是盈利。讓我們重新回到商業這個比較高大上的詞來說,商業性創業的核心在于盈利,盈利就意味著可持續,只有可持續,才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益,無論這個“益”指的是純粹的賺錢,還是比如通過商業來改變世界 —— 沒有“盈利”作為基石,一切都難以實現。
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我只要略微盈利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把主要目的都投入到盈利上”——這種想法很好,但是大約忘記了,商業競爭并不因為參與者本身意愿而改變。商業競爭是殘酷的,不存在永久的中間地帶,要么為了一定的盈利效率而去拼搏,要么終究要被市場淘汰,不上則下。
二、關于起步姿勢
只有首先擺清了創業的心態,后續討論起步的姿勢才有一定的意義,畢竟誰都希望把企業做長久而不是曇花一現。
任何一項創業(商業)活動,無論創業者資歷如何,都離不開資本、頭腦、團隊三方面的結合。三個方面至少具備其二才有成功的可能。
(ps這里“資本”指“狹義資本”即資金,“頭腦”指業務能力。)
1、資本
三者之中,資本最具有碾壓性,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百年老店,如果在資本博弈中落于下風,企業易手都是轉瞬。 所以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要注意自己所能聯合的資本能否在相應規模的資本競爭中站穩。這里要說的是,如果你從事的行業不足以讓資本感興趣,一般來說可能是因為資本沒有從中看到一定的回報可能性,換言之可能行業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而當一個企業可以相對穩定的活下來之后,若想活的長久(50年以上),在有能力的條件下應當考慮組建相關資本力量。
2、頭腦
對于頭腦或者說業務能力,本文既然是討論青年創業者,那么就只討論下企業究竟靠什么白手起家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是點子嗎?是商業模式?是渠道、運營?還是技術?
先說結論——只有掌握具備優勢的技術,才是成功可能性最大的起家方式! 只有技術壁壘才是適合年輕創業者的相對堅挺的創業方式,謂之核心競爭力、競爭門檻。
點子:本身競爭力極弱,無法變現的點子永遠和點子產生者無關。
商業模式:對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新興商業模式,行業巨頭轉型起來可能會慢一些但未必困難,一旦整合力量,而創業者又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的話,基本上是無法與之競爭的。
渠道、運營:青年創業者在這兩個方面的經驗積累與行業中的老人相比,究竟如何?
技術:只有相對具有優勢的技術在手中,才可以真正的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競爭門檻,過濾掉大部分競爭者。
A)從存活時間角度:掌握的技術越先進,帶來的喘息機會就越大,喘息時間就越長。雖然會有巨頭也參與進來,但是往往需要一定的研發時間,同時對于研發的投資成本,會讓一部分參與者在早期處于觀望狀態讓先行者蹚水。那么這樣就具備了一個時間檔口,給創業者站穩腳跟。
這樣的時間檔口在上面的“商業模式”情形中也存在,然而對于同樣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由于門檻不如技術類高,即使巨頭不出現,那么創業者的參與數量,競爭程度也是要比“技術路線”要大的多的。
B)從創造價值角度:如果一項技術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給使用者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收入,那么其可盈利性是顯然的,同時具備該技術的競爭者越少,其盈利程度越高。相比于一般的互聯網的創業項目,資金回籠速度快,隨之帶來的是企業發展速度的加快,而且相比于純粹的融資燒錢模式而言,不是虛胖。
C)不要低估資本:如果你的技術真的很有價值,資本如果愿意,把你的技術做出來并不是很麻煩的事,可能做的比你還好,所以這里重點要強調 —— 掌握的技術到底有多優勢,以及,注意對喘息機會的把握和利用。
3、團隊
一個有效率的團隊,往往是磨練出來的,而不是選擇出來的。就如同不存在設計出一個好的制度,好的制度都是實踐出來的。所以這個方面,雖然說年輕創業者相比于行業老手優勢不明顯(技術團隊除外),但是只要把握住最適合就是最好的團隊原則,適時調整,就可以保證團隊效率。
三、關于市場機遇和創業環境
市場機遇:
固然創業者傾向于新興市場,甚至比較喜歡在互聯網、高科技等市場中找尋機遇,然而是不是只有這里面才有機遇呢?顯然不是。是不是o2o才叫創業,地面賣水果就不叫創業了呢?顯然也不是(何況有時候水果鋪子的盈利能力遠遠超過大部分的O2O等)。所以又回頭上文說到的,心態擺正。心態擺正之后,才可以發現更多的機會。
橫向來說——是不是一些大家看起來不起眼的業務就不賺錢?不一定。是不是傳統和互聯網結合就一定還是現在的玩法?也不一定。事情從小做大,是不是一些傳統的行業就很難進入并起步,也并不一定。反過來說,大部分互聯網項目競爭門檻不高,同一個想法許多團隊參與競爭,背后大額燒錢,這種競爭玩法,是否就比小區門口的水果店的成功可能性大?(不要低估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傳統業務(普遍意義上的傳統商人)的盈利能力)
縱向來說——隨著行業分工的深化,隨著業務要求的提高,機會是一直都存在的,并且不斷更新,如果一個人善于學習、觀察,那么想抓住對應的機會并不困難。
許多事情需要正反兩方面考慮,有的人可能傾向于眼前沒錢,拼一把,如果上市了如何如何;有的人則可能相對現實一些,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先活下來再逐步去逮那剩下的99只鳥。怎么選擇,是需要好好考慮的。如果人生選擇創業,選擇商業,選擇生意,那么創業的路很長,是走的快好,還是走的穩好,這里不做評論,畢竟不同的人會有自己的選擇
創業環境:
這里說的創業環境主要是指業務開展地的情況,雖然目前許多創業項目開展在一線或準一線城市,然而在二三線的創業者也不少。
做什么業務無所謂,但是要注意當地環境的發展程度是否與業務相適應,具體來說是指和業務相關的各方面是否相適應,比如當地的經濟情況(結構)、當地人(包括政府和受眾)的接受程度。
當地受眾對于業務的接納度,如果具體到互聯網方面比如要考慮受眾對于互聯網的熟悉度,業務的鋪開速度等;而至于政府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會對一些高新技術行業感興趣,原因很多可能是客觀原因,也可能是相關人員的思想眼界水平所限,其次不僅要看到有無政策支持,更要注意落實的速度,如果答應提供給你一定的資金,但是過了半年才發放下來,估計大部分業務是等不起的。
所以對于二三線城市的創業者,對于實地的具體了解是很重要的(地利),同時要能夠妥當的照顧到各方面利益(人和),這樣等到對應的時候就可以把業務相對順利的開展起來。
一線業務相對容易立馬立出旗幟,但是面對的是大量競爭者,二三線城市相對前期費時費力,但是后期業務根基相對穩定,至于是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城市包圍農村,這個就需要各位創業者去具體對待了。
【90后創業的心態和起步姿勢】相關文章:
90后創業CEO有姿勢有實際03-15
80后創業必須鏟除和具備的幾種心態11-14
90后創業訪談11-22
47歲起步創業18年后資產億萬12-12
90后網絡創業夢03-28
90后女孩返鄉創業02-25
90后如何創業秘籍11-15
90后男生創業故事03-19
90后在農村如何創業?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