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代明生:腳踩黃泥的返鄉創業明星
平日里總愛在工作中“挑刺兒”的代明生最近被人公開“挑刺兒”了,這事不僅在廠里傳了個遍,在縣城里也人盡皆知。然而,代明生的眼里哪能容得下沙子,他讓“挑刺兒”的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對他的能耐心服口服。
代明生是四川省德陽市恒達燈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剛從工地上回來,鞋上沾滿黃泥,淳樸的模樣與人們印象中的企業家并不沾邊;貞浧甬斕斓膱鼍,他打開了話匣子。“前兩天,德陽舉辦了首屆返鄉農民工創業大賽。我把公司的LED項目拿到臺上去講,講完大家挺感興趣。”代明生說,當天他和12名返鄉農民工同場競技,路演的項目是“集成式LED模組研發應用產業化”。“我剛講完,評委就開始挑刺兒了。他們問我采取什么手段應對市場,對市場有哪些判斷,產品的賣點在哪里。”面對一連串的提問,代明生的回答毫不含糊:“我的公司已取得83項專利,在西南地區,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產品!今后我們還會進入4G市場,商機無限……”
說起公司的產品、談到未來的商機,代明生感到很自豪,他笑稱自己“作為踩著黃泥巴長大的農民,創下這么大的家業不容易”。然而,回憶當初外出打工再返鄉創業的過程,代明生直言,“最辛苦的時候都想放棄了”。
1987年,不到20歲的代明生在德陽市中江縣凱江絲綢廠找到了第一份工作。5年后,當他從一名普通的機電工人干到技術科科長時,凱江絲綢廠破產、改制,代明生下崗了。隨后,他來到江蘇省丹陽市打工。
代明生愛琢磨事兒,當別的農民工想著如何在操作臺上多打磨幾個元件、組裝幾臺機器時,他已經萌發了回鄉創業的打算。
“我把在丹陽的那些年當作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只有在生產一線,你才能把技術和產品結合起來,也才會有搞搞小發明、小創造的沖動。”代明生說,回到老家中江縣后,他繼續自己的打工生涯,這次是跟著建筑隊安裝路燈,一跑又是兩三年。
“打工那幾年,生活過得很苦,住過工棚、橋底。就這樣幫人安一輩子的路燈,我不甘心。”代明生租下一間300平方米的廠房,跟家人和朋友借了20萬元啟動資金,召集10多名工人,走上了創業路。
“辦廠的前半年,各種開銷就靠吃老本。半年后,我們有了第一個工程——給中江縣御河大酒店安裝庭院燈,十幾盞燈造價3萬元,能有5000元的利潤。我真是太滿足了!”代明生說,這一單工程帶給他最直觀的效應是再接訂單時,他可以帶著客戶看這個樣板工程,讓客戶心中有數。“我們是德陽市唯一一家做市政燈具安裝和制造的企業,之后的每個月都能接到訂單,實現了保本運營。”
1998年年初,國內路燈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基于安全考慮,鋼質路燈桿開始廣泛應用。代明生開始琢磨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鋼質桿的生產。“進口一臺生產設備,要1000多萬元,想都不敢想。我開始自己畫圖紙,采用人工操作千斤頂產生壓力的模式制造鋼質桿。”代明生說,悶頭畫圖的日子里,別人一打開他的辦公室就會發現滿地都是圖紙。就這樣,代明生最終完成了鋼質桿的生產,此項技術還獲得國家專利。
靠著這項技術,代明生的工廠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當他賺到第一桶金后,生產設備的成本也降了下來。“工廠必須向機械化邁進了。”代明生又有了新的打算。2003年,代明生又租下30畝地,蓋起新廠房,靠著組裝的生產設備提升生產力;2010年,代明生把工廠搬到縣里的工業區,再租下60畝土地,實現全機械化生產,年銷售收入超過6000萬元。趁著工廠發展的紅火勁兒,代明生計劃投入1億元,加蓋3.6萬平方米廠房,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在集成式LED模組研發和4G通訊方面做文章。
“返鄉創業的這些年,政府給了我很多幫助。”代明生說,在企業幾次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政府為他提供土地,減免各種費用。“特別是在簡政放權后,我們辦事兒更快,他們也很愿意到廠里來幫我們解決困難。前段時間,人社局還來給我們的員工講解社保方面的知識,現在我們300多位員工實現了全員參保。” 代明生說。
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縣——中江已經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以代明生為例,和他同時下崗的凱江絲綢廠的員工又和他一起創業,現在這10幾位元老級人物分布在公司中高層,早已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從曾經默默無聞的打工仔到今天敢于站在臺上直面挑刺兒的創業明星,代明生依舊保持了愛鉆研的作風,事必躬親又善于管理決策,正是這種作風幫助他走到了今天。
【代明生:腳踩黃泥的返鄉創業明星】相關文章:
返鄉如何創業?03-28
為什么選擇返鄉創業返鄉創業做什么賺錢02-18
90后女孩返鄉創業02-25
返鄉創業事跡材料06-07
返鄉創業事跡(精選10篇)11-16
農民返鄉創業貸款政策12-14
漂泊打工 如今返鄉創業02-25
創業路上無“明星”03-26
創業明星康凱的創業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