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漂90后張鴻潤:創業不做于佳文 堅持就好
成功也沒有別的捷徑,只能是腳踏實地,一環扣一環地前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步一個腳印”。不愿意干平凡工作的人很難成大事,世間沒有突然的成功,成功的訣竅就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做事。
8月30日,作為90后典型創業者余佳文、馬佳佳被聯想董事長兼主席楊元慶炮轟,指責他“忽悠吹牛,虛報融資金額,過度營銷,缺乏信譽”等問題,“對產品進行包括饑餓營銷、病毒營銷等等在內的過度營銷,炒作、水軍泛濫,甚至把負面作為吸引眼球的手段,至于傳播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則不管不問”。
現在90后創業者多如牛毛,像于佳文、馬佳佳這樣的“浮夸”派,比比皆是。
張鴻潤卻是一個特例,他有著史玉柱對企業的瘋狂,有柳傳志做實業的踏實心態。自從北漂以后,他便褪去了應屆大學生的稚氣,融入了社會打大染缸,一手創辦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根營銷”。
回顧過去,他感慨萬千。這5年,他很幸運,沒有成為默默無聞的北漂,他的資產從幾萬到幾十萬,巔峰時期甚至過百萬,在廣州、北京都設有咨詢分公司。
同時,他與很多60、70后的企業家成了忘年之交,跟隨企業考察農業項目、幫政府做網站、給企業做品牌等。 對于曾經是媒體人的張鴻潤來說,這就像一個夢。
整個創業過程中,張鴻潤沒有于佳文的張揚,卻多了一份可貴的堅韌。
媒體人轉型創業成功,90后北漂創業者,最年輕策劃大咖,每一個標簽都這么鮮明。他的成功秘笈是什么?
爆點事件營銷吳曉波曾說過:“我要講自己的話,我崇尚自由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個自在的氛圍。這就是我理解的自媒體,它是——自己的媒體,自由的媒體,自在的媒體!
2010年,那時候正是傳統媒體的春天,但是作為90后的張鴻潤并不安于現狀,辭去光鮮靚麗的媒編工作,開始摸索他新的事業新媒體——根營銷。
他說:營銷從文化根本找落腳點,從產品特色、企業服務規劃亮點/靚點;定位從市場環境消費需求梳理統一,傳播需要淚點配合節點、策劃講究手段,借船出海與造船出海目的需一致;文案需要逆向思維與抽象思維齊頭并進。“根營銷”,這是他自己的定義。
在張鴻潤看來,新媒體會讓人上癮,一旦接觸,欲罷不能。
今日頭條、微信等新資訊平臺的到來,讓張鴻潤突然有了新的靈感。他發現,在今日頭條、微信的朋友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閱讀,更愿意讀到和分享理性的內容,喧囂的聲音被大量屏蔽,人們從廣場重新回到了稍稍安靜的大廳里。
而自媒體則更加有趣,它如同一個貼了門牌、有主人的房間,人們因同樣的興趣和愛好,聚在一起,我安靜地說,大家安靜地聽,你舉手我可以看得到,你發言我可以聽到,你搗亂我可以趕你走,而我不能讓你滿意的地方,你也可以掉頭離開。所有來到這里的人,又可以互相找到,問候交流。
前不久,他策劃了一個關于“想好了在結婚”的話題,借助今日頭條、微信、微博等傳播工具,一天的轉發量就達到幾千萬條。緊接著他趁熱打鐵,根據網友的不同回饋,又發起“懷孕了再結婚”的話題,令諸多網友歡呼、高潮不“咻”。
在傳統媒體行業呆過的張鴻潤很清楚,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度沒有新媒體大,覆蓋面也不廣。大道之上才能遠行,大度之下必能超越。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
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差別在于靈魂,而非職業。做事看方法一定是對的,營銷憑根本絕然更沒錯。
混企業家圈子在中國,流行圈子文化。同學講同學圈子,朋友講朋友圈子,企業講企業圈子,一個個獨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態”環境。這仿佛一個個縱橫交錯、五顏六色的“文化”在恣意地舞動,如風似雨儼霧,看不透,弄不明。
而張鴻潤,在這個圈子里卻混得如魚得水。
在他的朋友圈里,全都是50后到90后之間的企業家、志同道合的媒體人、策劃大師或微商積極份子。
張鴻潤說,與這些企業家相處的秘訣是尊敬。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著他/她的立身之本,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前輩們不管咋地吃的飯比我多,過橋、跨坎、撞墻比我有經驗。一個企業能夠長存下去,一定有它的市場。
不僅如此,張鴻潤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助企業家。有一次,深圳的一名家居女企業家,由于行業急劇縮水、經營模式轉型受阻,企業現金流緊張。她找到張鴻潤,希望可以幫她想想突破囧局的方法,其實她當時只是百試不爽。
張鴻潤確很認真,他從北京飛到深圳,直奔企業,研究對策。家居產品正面臨潮流DIY轉型,要從創意新品下手,背書、推廣傳播投入很大。他梳理完問題后,把自己的企業家朋友,挨個給她介紹個遍,包括北京的資本投資機構等。
在他看來,能夠幫助這些企業家才最重要。所以每逢節日匿名的禮物總是很多。
分享經濟學我很喜歡的散文家汪曾祺曾經說過一句很妙的話:“一件器物,什么時候毀壞,在它造出來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了。”一個自媒體也是一樣,它有怎樣的未來,從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注定了。
他在朋友圈里說過這么一段話“理智背后的故事當然是不足為恥,誰人沒有過漫不經心的幼稚舉措,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其實我更愿意說;不性感如何成就天馬行空的人格魅力,不感性如何抒發正氣凜然的價值情懷,不理性當然更無法釋懷喜怒無形的共憤素養;高風亮節是形容偉人的,畢竟我們都是歸于俗氣的凡夫俗子!
或許,張鴻潤的成功也是一早就注定了的。
其實張鴻潤的商業思想,與哈佛大學商學院商務管理教授和歷史學教授南希科恩提出的“共享經濟”如出一轍。
“共享經濟”,也叫“分享經濟”,是指能夠讓商品、服務、數據以及智慧擁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事實上,很多商業大佬的成功均是共享經濟模式。比如馬云成立阿里巴巴,最樸實的一個愿望是希望幫助更多的創業者,讓更多的窮人當老板。如今,馬云的愿望已然實現。
Uber,一個人可能是司機,把別人從一個地方載到另一個地方;同時他到別的城市的時候也可以打開Uber,讓別人把他拉過去。只用四年半,Uber的估值達到500億美金,因為他找到了分享經濟落地的一個新模式。
馬云的阿里巴巴、美國的Uber、張鴻潤的商業思想均是共享經濟的典型。據估計,2013年共享經濟價值達到35億美元,增長25%。共享經濟實現了消費模式從“扔掉型”轉變為“再利用型”;顛覆了企業與個人的消費模式,使每個人同時成為消費者和生產者,進而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活。
創業者身在這個以致富為生存準則的時代,叢林法則和達爾文主義的盛行似乎是一種必然。總歸要有那么一些人去呵護住最后那點理想的火星,用實際行動堅持初心,引導新的創業方向。
【北漂90后張鴻潤:創業不做于佳文 堅持就好】相關文章:
北漂女孩的創業故事12-10
“北漂”7年后回鄉創業種草莓03-03
90后創業訪談11-22
“北漂”打工妹一只手創業致富的故事11-15
90后網絡創業夢03-28
90后女孩返鄉創業02-25
90后如何創業秘籍11-15
90后男生創業故事03-19
90后在農村如何創業?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