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根養殖創業故事
千萬富翁的養殖生意
是什么養殖項目能讓他5年擺脫貧困,是什么養殖生意能讓他坐擁千萬資產,是什么生意經讓他從農民一躍成為千萬富翁,來看看千萬富翁的養殖生意。
他,就是三角鎮東南村47歲的村民黃兆基。當地村干部說,他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村里自主創業致富最典型的新農民。
900元創業5年擺脫貧困
黃兆基兄妹5個,20歲時已經讀到高中的黃兆基因家貧輟學。失學在家的黃兆基首先做了半年的木匠,緊接著到三角中學的校辦工廠種植蘑菇,一做就是三年。黃兆基的努力也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家庭依舊貧困,而自己娶妻安家的心情越來越迫切。不甘貧困的黃兆基,決心自主創業,脫貧致富。1983年,黃兆基辭掉校辦工廠的臨時工作,打算在村里辦一個小型蘑菇種植場。當時,黃兆基身上只有900元。資金不夠,黃兆基大膽地向銀行貸款3000元。當時專業從事蔬菜種植的,只有少數村民在嘗試,黃兆基算是在種植專業戶中先行一步了。種植方向選準了,黃兆基的投資立即見效,一年后,黃兆基收回投資成本,還清銀行貸款,再過一年,黃兆基成了村民關注的“萬元戶”。1988年,黃兆基在村里建起了三層樓房,樓房之“闊氣”成為村里的一道風景。
三角鎮東南村的黃兆基利用自動喂養機向魚塘噴飼料。
瞄準市場多種經營
在人生第一步就取得成功的黃兆基,并不安于現狀。善于動腦筋的他,總是不斷地在農村市場經濟中觀察哪個行業有利可圖。1987年,黃兆基看到蘑菇種植戶越來越多,前景不太樂觀,而養雞前景看好。于是,黃兆基一邊繼續種植蘑菇,一邊又投資辦起了雞苗孵化場。果然,雞苗孵化一投產就賺錢,每年純利潤達五六萬元。1990年,黃兆基停掉蘑菇種植,投資20萬元購買先進的雞苗孵化器和其他一些設備,擴大雞苗孵化規模。到1996年,黃兆基靠雞苗孵化已獲利潤超過100萬元。
經歷沉痛挫折不氣餒
就在黃兆基的事業蒸蒸日上時,他經歷了人生最難忘的沉痛挫折。1993年,黃兆基看到到處都開始大興土木時,他開始涉足建筑包工。但由于經驗不足,1995年,他投資的百萬元工程建筑款拿不回來,不但自己多年來創業的積蓄套了進去,還負債數十萬元,不得已,黃兆基陷入了數年官司中,雖然討回了利益,但換來了一塊尚未變成資金的土地,影響了自己此后事業的發展。1996年,在建筑業受到嚴重挫折的情況下,黃兆基并未一厥不振,在雞苗孵化財源滾滾的支持下,他放棄了建筑卻再次大手筆貸款75萬元,將三角鎮一家虧損的磚廠承包下來,一舉扭虧為盈,每年都有五六萬元的利潤,但在經營了近10年后,由于土地征收,黃兆基被迫停產,近10年的利潤只夠磚廠承包費用和投資成本,黃兆基在磚廠上辛苦近10年一無所得。經過這兩次挫折,黃兆基雖然很痛心但也看得很開,他說,不可能行行都能做得成功,畢竟自己能力有限。
多動腦筋抓住機遇
2003年,由于養雞業市場波動較大,黃兆基搞了15年的雞苗孵化停產了。但他為自己選擇好了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水產養殖。目前,黃兆基承包了村里200多畝水塘搞水產養殖,效益仍然可觀,僅去年水產養殖利潤就達30萬元,在三角鎮水產養殖戶中已小有名氣。為了從長計劃,他還要把他的水產養殖建成三角的綠色生產基地。
經過20多年的自主創業,粗略估計,黃兆基積累的資產達千萬,而他的其他四兄妹在他的帶動下也都走上了富裕路。如今富裕的黃兆基為了獎賞自己多年辛勤勞動,特意買了一部40多萬元的豐田轎車,每天駕車往返魚塘和家之間,自得其樂,為了了解外面的行情,黃兆基每天還必看《中山日報》和《南方農村報》。他告訴記者,如今走上致富路,既是改革開放的結果,也是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果,他很自豪,也希望更多的農民改變觀念,多動腦筋,抓住機遇,一起來致富。
趙玉潔:養殖女英雄的創業故事
家遇變故姐妹到縣城創業
“我原來生活在長春市,在兩個大商場里都有精品屋。母親的老家在農安,老人晚年喜歡恬淡的農村生活,更想發揮點余熱,在那里做點事。”趙玉潔說。
于是1995年,趙玉潔的父母一起回到了農安老家,并建起了豬舍養豬。但不幸的是,同年她父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去世了。
母親傷心之余加上年老多病,無法繼續經營管理。但家里已經投入了很多錢,看著母親憂心忡忡的樣子,趙玉潔經過反復思索,最終放棄了長春優越的生活,去農安幫助母親完成心愿。
2002年初,她出兌了精品屋,開始到農安創業,她的兩個姐姐也先后來到這里。
創業之初不懂技術從頭學起
談及最初的創業,趙玉潔感觸良多,她的笑中帶著回首往事的百味雜陳。“創業主初,我們建住房、鵝舍、牛舍,一天要往返多次到長春買料。雨天進不去場地,料只能停在幾公里外的路上,用拖拉機運。路滑危險沒人開車,我就撐著膽咬咬牙自己開。”結果車翻了,三姐妹一起摔到泥坑里,抱頭痛哭。
由于以前她在長春生活時,除了打理店面,大多數時間就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和朋友們游泳、健身、打保齡球,可來到農安,手碰到的是泥巴、腳踩的是牲畜的糞便。而且,養鵝、養牛、種地都是外行,要從頭學起。
晚上看料,就在用磚臨時搭起的小棚里,既害怕又要忍受蚊蟲叮咬。一天晚上,趙玉潔去給二姐送飯,走在滿是墳墓的荒甸子上,走了半天,黑暗中以為看到了一家農戶的門,走近看,發現竟是——座墓碑,當時9下得毛骨悚然,害怕極了。
創富千萬走綠色生態農業路
2002年創業開始,趙玉潔就樹立了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理念,走公司加農戶的這樣一條創業之路。她談道:“這邊的土地呈碟型,雨大時,整個地都淹了;干旱時,白花花一片。”所以她首先想到了治鹽堿地。
為了治理環境,她聘請了農大教授、相關專家進行研討,論證,測試土壤PH值,試種了10公頃苜蓿草和23公頃白楊樹,并對荒地進行淺翻;為了治理水患,經科學設計,她又自挖3萬立方米魚塘,打了5眼深井,完成了410公頃的草原圍欄,圍欄里挖了5萬立方米的存水溝。
從此雨水由“害”變“利”,農民的莊稼也免除了被淹之苦。
經過兩年治理,這片“堿巴拉”地實現“雙贏”:生態環境好了,夏日這里綠意濃濃,百花爭艷;經濟效益上來了,建簡易棚育菌,種溫室果菜,僅野生魚、養殖魚每年就能獲六七萬斤,純利潤可達十幾萬元。 “從2004年開始,我們公司把龍頭品牌定位在了‘綠色鵝業’上。”2004年公司引進了自動孵化器6套,通過孵化飼養,現在已發展種鵝2000只,年出欄鵝萬只,年繁育鵝雛10萬只。
通過供周邊農戶飼養,為他們提供技術、免疫注射、飼養設施建設指導,回收肉鵝及種蛋一體化服務,趙玉潔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
同時,公司還擴建了牛舍,年出欄牛近千頭。去年,趙玉潔的養殖公司又建了3棟溫室,種植無公害反季節水果,市場前景看好。
最后,談到公司未來的發展,趙玉潔向記者展示了公司更加宏偉的藍圖:3年內,依托省農大和專家組的科技力量,把公司建設成農大的教學實驗基地,并擬建現代化家庭莊園一座,以黃龍文化為深厚底蘊,發展成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餐飲服務為一體的大型會所。
【草根養殖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專訪草根創業故事12-09
2014草根創業故事03-26
草根創業故事分享02-28
80后草根創業故事03-26
草根網商創業故事12-10
草根網商創業故事分享03-09
80后草根農村創業故事03-26
草根白手起家創業故事11-21
80后草根茶生意創業故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