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超市創業故事

        時間:2022-12-11 06:42:09 創業案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超市創業故事

          小超市創業故事

        超市創業故事

          2002年9月。陳小明在廣東省東莞市工業區開了一家小超市,生意一直清淡。

          2003年春節,陳小明關了店門,回老家江西臨川過年。他到市里最大的一個超市買年貨,發現那里正在搞促銷活動,東北大米只賣1.36元1公斤。陳小明知道,超市賣東北大米,基本上是零利潤。

          看著熙熙攘攘的顧客,陳小明突然明白了。超市賣特價商品,是靠低價吸引顧客,造成所有的商品都便宜的錯覺。

          回到東莞,陳小明拿出毛巾、襪子、純凈水和香煙等40種小商品,來做特價促銷,占所有商品的5%左右。

          結果,顧客絡繹不絕。一天下來。營業額竟是以前的十幾倍,雖然許多東西是零利潤,但是,賣出去的其他商品是平時的幾倍。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陳小明發現,他的東西賣得多,在批發商那里進貨就多;進貨多,批發商給的價格就低,他就有更大的降價空間或者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他的貨走得快,貨物更新就快,上架商品總是先人一步,小超市進入良性循環。

          周圍小店紛紛跟進,開始搞特價銷售。此時,陳小明已經把特價銷售的策略運用得爐火純青,他知道哪些商品特價最能吸引消費者,每過幾天,他就調整品種,常換常新,令模仿者無所適從。

          在工業區開店,顧客群以打工族為主。陳小明發現,很多打工仔和打工妹的胸口上都別著廠牌?粗鴱S牌上的照片和姓名,他又想到一個促銷辦法——姓氏促銷。每天,他選定一個姓,凡是這個姓氏的消費者,只須成本價,就可以買到店里的任何商品。

          促銷方式一經推出,立刻引起眾多打工者的關注,每天光顧小店的人更多了。

          高興之余,陳小明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要姓氏是今天選定的,就可以無限制地購買店里的任何商品。很多朋友就會委托代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很多利潤就白白地流失了。

          陳小明馬上規定,每天受惠的商品不能超過5件。

          陳小明乘勝追擊,推出“生日促銷”,結合“姓氏促銷”,都有濃濃的人情味.很受顧客的歡迎。

          有了幾次成功的“策劃”,陳小明的嗅覺越來越敏銳。廣東的天氣炎熱,打工仔、打工妹們常常加班到深夜,大多數人都有吃夜宵的習慣。于是,陳小明買來十幾張折疊桌,晚上擺在店門口,22時以后,酒水和副食品全部打折銷售。進價18元一瓶的啤酒,在別人那里,最低也要賣2.5元,他只賣2元。

          陳小明的點子一個接一個:每天早上8時到8時30分,米面醬醋和海帶、魷魚、墨魚等干菜打折銷售。以吸引當地居民;每天中午12時到12時3O分,部分日用品和副食品打折銷售,以吸引中午下班休息的打工群體。他專門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經濟半小時”。請人用毛筆寫了大字,貼在店門口。這一下,連央視品牌欄目都為他做了免費廣告。后來,他又在店門口擺了一個報架,每天買幾份報紙,放在那里,給顧客看。他又買來一套二手的卡拉0K設備,放在店門口,供消費者免費娛樂。這些舉措都用不了多少錢,卻為小店增加了人氣。

          這些層出不窮的招數,讓同行們拙于應付,很多店主不得不將商店轉讓。陳小明開起了分店。隨著生意水漲船高,他還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想將分店開到廣州去,希望將事業越做越大。

         

         

          永和超市創業故事

          創業之前,李勇和是一名國營飯店里的廚師。下崗后的2002年,憑借一手好廚藝,他在小區附近開了一家熟食店,吸引了附近很多居民。

          在跟居民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李勇和發現,居民們之所以買熟食,一部分原因是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離小區較遠,為了圖個方便,他們往往就購買熟食解決一日三餐。于是他開始琢磨:何不把菜市場開進社區?

          從此,李勇和開始去農產品批發市場采購各種蔬菜,并買來貨架陳列開來,使小店鋪看起來琳瑯滿目。后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為了迎合社區居民的各種需求,他不斷擴充商品種類,從調味品到卷紙,再到鍋碗瓢盆等。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干脆將熟食店改成小超市,起名“永和超市”。

          一、妙用減法

          從2005年7月開第二家店起,創始人李勇和就開始“做減法”。他按面積將門店分為三類,并對應一定數量的單品:A類門店面積200~300平方米,對應1200種單品;B類門店100~200平方米,對應900種單品;C類門店100平方米以下,對應700種單品。

          以醬油為例,唐山比較暢銷的品牌有海天、真跡、佳佳和廚幫等,每個品牌又有十幾種口味。在大超市里的醬油,光單品就100多種,足以讓消費者們挑花眼。

          但永和超市并不需要像大超市這樣,以齊全的品種,滿足人們各種需求。它所要發揮的功能僅僅是——家庭主婦炒菜時發現鹽沒了,能馬上到樓下買包鹽回來繼續炒菜;當米飯煮少了不夠吃時,能立刻到樓下買幾個饅頭湊合;家里突然來了客人,能盡快到樓下買點水果來招待……

          在永和超市里的醬油,最初有6個品牌。李勇和發現,這么多品牌的醬油一是嚴重占據了店內空間,二是不利于消費者快速做出選擇。自從開始“做減法”后,他只選擇了海天和真跡兩個一線品牌,且只選取消費頻次最高的一兩種規格,種類上也只有老抽和生抽。

          這樣一來,顧客買醬油時一目了然,幾乎不用考慮就把醬油放進了購物籃。“減少顧客挑選商品的困擾,縮短交易時間,也是一種便利。”

          李勇和“做減法”并非盲目削減單品數量。“日常生活消費品太多,而對于永和來說,一次性消耗品才更有價值。”在商品品類的選取上,永和并不注重客單價的高低。只要是耐用品,即使利潤再高,永和也不會選擇。但像衛生紙、廚房用紙、保鮮膜和牙膏等一次性消費品,即使客單價再低,永和也會優先考慮。

          2008年以后,永和超市里面一件耐用品也沒有了。單品數量減少了一半多,銷售額反而大幅提升。

          二、特色促銷

          與此同時,永和超市生鮮區的銷售也蒸蒸日上,盈利能力也節節攀升。這不僅因為永和超市經營規模擴大,降低了采購成本,更重要的是,李勇和采取了一系列促銷手段——

          永和超市每天會拿出幾個生鮮單品做特價,通常一斤賣1塊,永和就賣5毛,而且還是品質非常好的生鮮單品。這極大地吸引了挑剔的家庭主婦,從而帶動了其他生鮮單品的銷售。“雖然單品毛利率下去了,但促銷活動帶來了其他生鮮產品的銷售,會把毛利率拉上去,最后毛利率一點都不低。”

          永和超市的一線員工都有自主權,可以根據蔬菜水果的新鮮度,自行決定如何組合打折出售。比如,每天下午客流少時或臨近打烊時,員工們會將滯銷的蘋果和新鮮的白菜打包出售,還將上架了兩三天的桃子和土豆捆綁販賣……不少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甚至專門在臨近打烊的時間,來挑選打折的生鮮產品。

          這樣的促銷方式,不但有效地拉動了客流,還將生鮮產品的損耗率大幅降低至2%以下。

          三、信任式管理

          為了迎合單品數量上的“減法”,永和超市內部的布局也頗具特色。

          首先是品類主次鮮明。大量的生鮮熟食,占總量的70%左右,而其他產品如油鹽醬醋、休閑食品和少量的百貨等,最多不超過三個貨架。永和一個僅60多平方米的店,就囊括了51種蔬菜。要知道,在常規大賣場里也不過80種。

          其次是充分利用空間。永和超市將最重要的生鮮貨架擺在正中間,四周靠墻的一圈貨架擺放其他商品。顧客站在店里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超市的每一個角落,單位面積利用效率非常高。此外,生鮮貨架都是由永和超市自己設計制作,通常分為上下兩層,上面是陳列臺面,下面則用來堆放庫存,便于店員們在銷售繁忙時及時補貨。

          最后是關聯商品陳列。永和超市的商品陳列跟其他超市不同,看似雜亂無章,但卻有內在關聯。比如,將食用油放在豬肉貨架的上方;將番茄擺放在雞蛋的旁邊;牛奶豆漿陳列在面點貨柜上……

          這些店面布局的標準,都無一例外地復制在了永和超市35家店鋪里。而令人吃驚的是,這35家永和超市至今都沒使用POS機。李勇和認為,處于成長階段的永和超市不需要POS機。“因為商品品類本來就少,而且賣的都是柴米油鹽。”

          有同行不相信,但到幾個店里參觀后發現,永和的收銀小姑娘很厲害,每一種商品價格都對答如流。這位同行不禁感慨:“真正效率高的是人的大腦。”

          實際上,真正有效率的,是李勇和充分信任員工的管理方式。

          四、充分放權

          在人員管理上,李勇和也力求簡單明了,組織架構從上到下依次是核心管理層、區域經理、店長和店員。每個區域經理分管幾個店面,并向管理層推薦店長人選。店長層級如果表現突出,隨著門店的增加也有晉升區域經理的機會。

          有意思的是,跟其他超市不同,永和超市的店長和員工,都以女性居多,甚至連負責賣冷鮮肉的大肉工大多都是女性,還被顧客們戲稱為“豬肉西施”。其中一位“豬肉西施”,一天最多賣出50頭豬肉,日均銷售額超過一萬元。

          李勇和認為:一來,永和超市定位于社區廚房,女人一日三餐圍著廚房轉,她們比男人心細,廚房活兒交給她們來做會省心很多。二則,女性店員具有親和力,比男性店員更容易站在家庭主婦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本身就更適合社區服務。

          事實上,永和超市的區域經理、店長甚至店員,都有極大的自主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需要請示李勇和。“只有充分的放權,才能激發員工們的積極性。”永和超市不少女員工以前是家庭主婦,而如今在李勇和的信任式管理下,都把超市當做自己的一份事業,使得日常管理賞罰分明、井井有條。

          有時,在永和超市的門口,會貼出了處罰通告,比如:某某因為土豆采購的質量差,罰款500元。如果員工表現突出,或者有拾金不昧等表現,同樣也會被以表揚海報的形式張貼通報,甚至還有現金獎勵。

          五、從毛利到周轉

          永和超市的必殺技,除了生鮮,自然還有其賴以起家的熟食。

          早在2006年,李勇和自己成立了熟食加工廠。每天加工饅頭、花卷和烙餅等面點,還有一些鹵味和涼拌菜。加工廠的師傅大部分為家庭主婦,因為她們的手藝最符合家常口味。

          廚師出身的李勇和,對食品的用料和口感極為考究。面粉要采購市面上價格最高的,成品也必須是當天最新鮮的。如何保證新鮮?比如主食類食品。加工廠每天生產一萬個饅頭,然后由每位店長根據自己店內的日常銷售情況向總部訂貨,上午下午各送貨一次,上午的饅頭保證在上午售完,盡量不過中午。

          看著永和超市的生鮮和熟食做得如此紅火,有其他地區的商人也想照搬。一次,一個黑龍江鶴崗的朋友,向李勇和“取了經”后,自己回去也搞了一個社區小超市,專門做生鮮和熟食。結果半年不到,生意慘淡難以為繼。

          其實,永和超市的秘密在于毛利率。

          價格是必不可少的優勢。實際上,與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關注購物環境和服務品質不同,在唐山市這樣的三線市場,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更敏感。“如果抓住了價格,就抓住了顧客的心。”

          比如豬肉,大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6~18個點,而永和超市卻把毛利率從以前12個點降到了9個點。“一般的傳統便利店有30%的毛利率,但一天銷售額僅3000元左右,毛利僅900元。而我們的毛利率只有15%,但每天銷售在1萬元以上,毛利至少1500元。”

          最近,李勇和正在盤算著為永和超市招聘一名餐飲總監。不少業內人士甚是不解,超市還要搞餐飲?這正是李勇和的未來規劃——在定位于“社區廚房”的永和超市里,擺設幾張小桌椅,出售快餐和簡餐。“顧客們不想做飯的時候,可以來永和超市吃點飯,順便買袋水果回家。”

        【超市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超市創業計劃01-01

        創業達人分享創業故事10-25

        大學創業故事05-28

        燒烤創業故事08-10

        煤礦創業故事11-16

        淘寶創業故事06-08

        攜程網創業故事04-29

        肯德基創業故事08-06

        超市創業計劃書07-15

        超市創業計劃15篇01-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