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成語大故事

        時間:2020-11-02 20:41:39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小成語大故事

          1、沆瀣一氣

        小成語大故事

          唐僖宗時,有個叫崔沆的主考官,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由于兩人都姓崔,而他們的單名“沆”和“瀣”連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間水氣的“沆瀣”兩字,于是有人就開玩笑說他們是“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比喻彼此氣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時,弱小的息國與較大的鄭國相鄰。一次兩國發生爭執,息國國君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出兵侵略鄭國,被鄭國軍隊打得大敗。當時有見識的人就認為息國不僅無理,而且還“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沒有多久,息國就被楚國滅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

          3、樂不思蜀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后,由昏庸無能的兒子劉禪繼位。后來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帶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讓人表演了一些蜀國的娛樂節目。當時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人看后都產生了亡國的傷感,唯獨劉禪嬉笑自如。后來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4、從善如流

          春秋時,楚國攻打鄭國,晉軍元帥欒書率軍前去救援。楚軍一見晉軍,就撤回去了。欒書于是轉而攻打依附楚國的蔡國。楚國急忙派出兩個縣的兵力,前來援救。這時,晉軍上下斗志高昂,準備迎戰楚軍。只有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勸欒書退兵,避開楚軍的鋒芒。欒書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后來晉軍趁楚軍回國之際,出兵攻克了蔡國。

          從善如流:比喻樂于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5、多難興邦

          春秋時,楚靈王為了稱霸,想與諸侯會盟,派椒舉前去邀請晉平公參加。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去。晉平公說:“晉國地勢險要,戰馬多,而楚國又多災多難。我們完全用不著怕它!彼麆駮x平公把眼光放遠點,同意楚靈王的邀請!岸嚯y以固其國”后多作“多難興邦”。邦:國家。

          多難興邦:指多經困難,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團結奮斗,使國家強盛起來。

          6、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

          【大意】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水不夠了,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渴死了。他丟棄了他的手杖,變化成為了桃林。

          這個故事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7、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

          【大意】有 個擔憂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十分疲憊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 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犯這種錯誤的人是很少的。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 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這個成語比喻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8、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

          【大意】有個楚國人渡江,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A,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這個成語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9、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呂氏春秋》

          【大意】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锽锽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這個成語比喻自欺欺人。

          10、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

          【大意】有 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了帶尺 碼!本头祷丶夷贸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 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成語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它告訴我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11、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

          【大意】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百人的糧食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后,齊湣王繼承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

          這個成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只是湊個數而已。

          12、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新序》

          【大意】葉 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 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 是龍。

          這個成語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14、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戰國策》

          【大意】古 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后,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 好的人喝這壺酒!币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彼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 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這個成語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15、不共戴天【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典故】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禮記·曲禮上》

          【釋義】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成語故事】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后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

          16、一衣帶水【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典故】我為百姓父母,豈可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南史·陳后主紀》

          【釋義】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成語故事】公元581年,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稱隋文帝,統一北方后,面對長江以南的陳朝就想統一全國,他經常對手下人說:“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難道因為像衣帶似的長江就能擋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于是出兵渡江滅掉陳朝。

          17、解衣衣人【注音】jiè yī yī rén

          【典故】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解釋】脫下衣服給別人穿。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的韓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劉邦。劉邦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給韓信,還給韓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馬。韓信帶兵滅掉齊國。項羽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為王,被韓信拒絕。

          18、天衣無縫【出處】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

          【釋義】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涼,見一個仙女從天上下來,她身穿白衣,美麗絕倫。她告訴他她名叫織女。郭翰仔細欣賞織女的衣裳渾然一體,竟看不出一絲線縫,好奇問織女?椗鸬溃骸疤煲卤痉轻樉為也。”

        【小成語大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寓言小故事11-29

        成語小故事(15篇)09-17

        成語小故事15篇09-17

        成語小故事(精選15篇)12-25

        成語小故事(合集15篇)12-24

        成語小故事匯編15篇12-24

        成語小故事精選15篇12-18

        成語小故事合集15篇12-18

        成語小故事集錦15篇12-14

        成語小故事通用15篇12-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