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成語故事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牛彈琴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
成語釋義:
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F在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無的放矢。
來源追溯:
《弘明集》:晉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伙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故事鏈接:
東漢末年,有個叫牟融的學者,他對佛經有很深的研究。但是當他給儒家學者宣講佛義時,卻總是用儒家的《論語》、《尚書》等經典來闡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經來回答。儒家學者對他的這種做法表示異議。
牟融心平氣和地回答:“我知道你們都熟悉儒家經典,而對佛經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經來給你們作解釋,不就等于自講了嗎?”
接著,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牟融向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他對音樂有很高的造詣,彈得一手好琴,優美的琴聲常使人如臨其境。
有一天,風和日麗,他漫步郊野,只見在一片蔥綠的草地上有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這清靜怡人的氛圍激起了音樂家為牛彈奏一曲的欲望。
他首先彈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盡管他彈得非常認真,琴聲也優美極了,可是那牛卻依然如故,只顧低頭吃草,根本不理會這悠揚的琴聲。
公明儀先是很生氣,但當他靜靜觀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聽不見琴聲,而實在是不懂得曲調高雅的“清角之操”。
于是,公明儀重又彈了一曲通俗的樂曲,那牛聽到好像蚊子、牛蠅、小牛叫聲的琴聲后,停止了吃草,豎起耳朵,好像在很專心地聽著。
牟融講完故事,接著說:“我用儒家經典來解釋佛義,也正是這個道理。”儒家學者聽了,完全信服了。
學以致用:
我們成年人在給小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要講那些過于深奧的道理,否則孩子難以接受,簡直是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2
對牛彈琴的注釋: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也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是誰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是公明儀。公明儀,戰國時代人物。自幼有音樂天賦,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調鏗鏘殊妙。然而家境貪寒,買樂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宮庭樂師彌留之際,以為孺子可教,將畢生鐘愛之琴饋贈于他。
對牛彈琴的典故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對牛彈琴是牛的錯,還是人的錯?
對牛彈琴,并不是牛的錯,而是彈琴的人大腦的無知,白白的浪費感情。
琴的旋律,用來于懂聲樂的人欣賞,用來滿足人們生活調節,用來豐富大眾的感情風彩。把美好的樂曲,高端的藝術精華,傾獻給不懂欣賞的牛,不但是浪費情感,重要的是愚蠢和可笑,我們知道人和牛不是一個階層的生物,牛的智能只限于耕地和吃草,它的智商遠遠達不到聽懂聲樂的水平,你的琴聲再優美,對牛來說只有聲音進入它的耳朵,起不到半點作用。
對牛彈琴的啟示
《對牛彈琴》這個成語,是提醒人們不要對毫無作用的事物下功夫,不要無故的付出精力和投入幻想,應及時而理智的認清事態的本質,從而決定自己的行為。
所以《對牛彈琴》,將理性的提示我們,對牛不應該彈琴,彈琴不是為了牛,《對牛彈琴》是一個古老的而又給我們行為提醒的成語。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3
[成語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成語解釋]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么。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典故出處]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4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5
對牛彈琴這條成語出自《莊子》:“猶對牛鼓簧耳”;,是樂器里能發音的薄片。
意思是:猶如給牛吹奏音樂。漢代牟融寫的《理感論》里也有:“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边@句話的意思是:有人給牛彈琴,牛照舊低頭吃草,不是牛沒聽見琴聲,而是他根本不懂音樂。后人把這些意思概括為“對牛彈琴”。
小說《紅樓夢》里,林黛玉曾經調侃賈寶玉不懂琴音樂理,好比“對牛彈琴”。這天寶玉來到黛玉房里,發現黛玉正在看的一本書上,那些字他一個也不認識,就說:“妹妹越發長進了,看起天書來啦。”黛玉嘲笑他:“好個念書的.人,連琴譜都沒見過?”說著就給寶玉講解起來。
講了一會兒,黛玉的丫鬟紫鵑提醒寶玉,說姑娘的身體剛好一點,也該讓她歇歇了。寶玉笑了,說自己只顧聽講,讓妹妹勞神了。黛玉說:講講音樂倒也開心,只怕我講了半天,你還是聽不懂。寶玉說:反正慢慢地也就聽明白了。趕明兒我告訴三妹妹和四妹妹,叫她們也來學琴譜,彈琴讓我聽。黛玉笑著說:你也太會享福啦。大家都學會了,彈起琴來,你聽不懂,還不是對—她說到這兒就打住了。這話寶玉倒是聽懂了,把話接過來:“只要你們能彈,我就愛聽,管它是不是對牛彈琴呢!睂氂癜痒煊褚f的話挑明了,倒把黛玉鬧了個大紅臉,F在人們也常用“對牛彈琴”這條成語。用來比喻說話不分對象;或者用來諷刺聽者的無知。
譬如,你不能給文盲講大學課程,你怎么講他也聽不懂。從前有句俗話,“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因為舊社會的兵是欺壓百姓的,他根本不講道理,你去跟他講理,等于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6
東漢末年,有一位叫牟融的學者,他對佛經有著深深的了解和研究。但是當他給儒家學者演講佛意的時候,卻總是被他們的儒家文化給闡述道理,而不用佛經直接來回答。儒家學者對他的這種做法表示有異同,牟融心平氣和的向他們回答:“我知道你們都很熟悉儒家的經典和文化,而對佛經甚是陌生,如果我用佛經來引導你們做解釋,不就等于白給你們講解了嗎?”于是他便給那些儒家學者講起了對牛彈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音樂家,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著很高的見解和造詣,彈了一手的好琴,優美的琴聲總是能吸引著大家。有一天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他出門漫步在蕉葉,見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有著一頭牛在吃草。這清靜宜人的氣氛激起了他為一頭牛彈琴的欲望。他放下琴,開始優美的彈奏。盡管他談的非常盡興,非常的好,可是那牛還是依舊低頭吃著草。公明儀先是很生氣,但當他靜下心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聽不見聲音,而是根本不懂的理解這曲子的奧妙。于是他又談了一點通俗的歌曲,那牛便慢慢的抬起頭,停止吃草!薄拔业墓适轮v完了,我所說的我用儒家的經典來講佛語,也正是這個道理!贝藭r,儒家的學者全部信服了。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無謂的方式,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行外人說內行話。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7
成語名稱:對牛彈琴
成語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譏諷別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成語來源: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成語造句:老舍《四世同堂》:“這并不是因為他驕傲,不屑于對牛彈琴,而是他心中老有點自愧!
對牛彈琴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對字開頭的.成語
對牛彈琴 對癥下藥
包含有對字的成語
新亭對泣 對癥下藥 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8
屬牛: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9
“對牛彈琴”的成語故事,出自春秋時期,人們用對牛彈琴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0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
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
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
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當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這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公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一個辦法。
公明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
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F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1
【出處】
《弘明集》。
公明儀是古代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彈得非常出色。每當他坐在自家窗口彈奏時,行人常常駐足聆聽,鄰居們也都從窗口探出頭來,聽得如癡如醉。
他彈到歡快的地方,大家都面帶笑容;彈到悲傷的`地方,大家都跟著落淚。見大家都喜歡聽自己彈琴,公明儀越彈越有信心。
有一次,公明儀攜琴出外游玩。他來到郊外,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心情非常愉快。
公明儀情不自禁地放下琴,彈了起來。彈著彈著,他覺得沒意思了,因為沒人欣賞。他四下里一看,見不遠處有頭牛正在吃草,很高興,心想:“我就彈給牛聽吧!”
于是,他就坐在牛的旁邊,輕舒十指,緩緩地彈了起來。彈了一會兒,他抬頭看看牛,見它只管低頭吃草,仿佛沒聽見似的。公明儀以為他剛才彈的曲子還不夠動聽,又換了首更感人的,彈得也更加認真。
可是牛仍然無動于衷。公明儀不甘心,彈了一首又一首,直彈得手軟筋麻。看著那頭只對鮮嫩的草感興趣的牛,他嘆了口氣,終于明白了:對蠢牛彈琴,不過是白費勁罷了!
他懊喪地站起來,打算回去了。誰知,他收拾琴的時候,無意間碰到了一根琴弦,發出了有點像小牛“哞哞”叫的聲音。
那牛立即停止了吃草,抬起頭四面看看,見并沒有什么,搖了搖尾巴,又低頭吃草去了。公明儀見了,自嘲道:“不是牛蠢,是自己蠢,彈琴不看對象。對于牛來說,同類的叫聲就是最好的音樂,高雅的樂曲它又怎么能聽得懂呢?”
釋義
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F也用來譏笑說話時不看對象。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2
【成語】:
對牛彈琴
【解釋】: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么。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成語故事】:
東漢有個對佛教教義很有研究的學者,叫牟融。他引用儒家的詩書向儒者宣講佛經,受到了一些儒者的.責難,指斥他為什么不直接依據佛經來回答問題。于是牟融講了音樂家公明儀的故事;公明儀對著一頭正吃草的牛彈了一首高深的曲子,牛毫不理會,只顧自己吃草,之后公明儀改彈像墳子、牛蠅和小牛叫喚的聲音,牛就搖著尾巴、豎起耳朵來聽了。他最后說:所以,對沒有讀過佛經的人直接談佛經,等于白講,成語對牛彈琴據此而來。
對牛彈琴:比喻說話不看對象,或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1-13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1-14
對牛彈琴的成語故事02-05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0-15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2篇11-13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2篇)11-18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9篇10-06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12篇[集合]11-22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集合12篇11-18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集合12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