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 推薦度:
-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 推薦度:
-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jīng)典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jīng)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guī)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guī)模發(fā)兵侵犯齊國,淳于髡(kūn)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十分高興,設(shè)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這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zhí)行酒令的執(zhí)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能夠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zhuǎn)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
齊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在委婉規(guī)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皹窐O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zhuǎn)而發(fā)生悲哀的事情。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2
東漢時期,潁川地方有個叫陳實的人,生在貧家,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后來在太邱縣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斷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簡樸,家里沒有仆人。他的大兒子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陳實出門辦事,大兒子在前邊拉車,小兒子拿著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見了,無不稱贊他們。
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客人,問季方說:“你的父親有何功德?他的名聲為啥這樣高?”季方答道:
“我父親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樹,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源泉所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功德。”他的一席話把客人說得面紅耳赤。
元方的.名氣也十分大,后來他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實、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墻上,都畫著他們父子三人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次,他們?yōu)樽约焊赣H的功德而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jié)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實裁決。陳實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弟。他倆的功德都高,難以分出上下啊!”
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后漢書·荀韓陳列傳》和《世說新語·德行》。后來“難兄難弟”的含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現(xiàn)在則用它指兩個人同樣惡劣,或二人處于相似的困難境地。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3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zhàn)驍勇,常立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jié)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一員大將,掌權(quán)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quán)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quán)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quán)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guān)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4
春秋時候,晉獻公借口虢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國。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睍x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國罷了!睍x獻公于是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晉國送來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他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攻打虢國,當時就答應下來。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被消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就像沒有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一樣!”虞國國君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后來,晉國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國國君抓住,滅了虞國。
后來人們就總結(jié)了“唇亡齒寒”這個成語,用來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存。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5
【成語】: 高陽酒徒
【拼音】: gāo yáng jiǔ tú
【解釋】: 高陽:古鄉(xiāng)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食其即此鄉(xiāng)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酈食其)踵軍門上謁……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按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非儒人也!
秦末漢初時,陳留高陽鄉(xiāng)(今河南杞縣)有一個叫酈食其的人。他家境貧窮,又沒有職業(yè),只好在鄉(xiāng)里做了里監(jiān)門(相當于地保)。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xiāng),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yè)。這個小兵真的向劉邦推薦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舍里去見面。
這天,酈食其來了。門衛(wèi)進去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么樣的人?門衛(wèi)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劉邦歷來對讀書人有一種偏見,曾經(jīng)往讀書人的帽子里尿過尿。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wèi)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十分生氣,瞪著大眼按著寶劍說:“你再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攀談,談得挺投機。后來,酈食其設(shè)計攻克了陳留,為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供應,被劉邦封為廣野君。酈食其又將其弟酈商薦歸劉邦,被劉邦封為將軍。楚漢戰(zhàn)爭中,酈食其說齊王田廣歸漢,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將“高陽酒徒”引為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6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叫義縱的人。由于他的姐姐醫(yī)治好了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的病,因此義縱也得到了漢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幾個地方擔任縣令,后來又多次升遷。在任職期間,義縱公正無私,不懼怕權(quán)貴,嚴格執(zhí)行各種法令,使當?shù)氐闹刃蛴辛藰O大的改觀,那些違法亂紀的人都非常怕他。后來,義縱又升遷為南陽太守,他聽說有一個名叫寧成的都尉橫征暴斂,殘暴無比,于是就派人查實了寧成的種種罪行,根據(jù)法律給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區(qū)秩序非;靵y,犯罪分子十分猖獗,漢武帝便把義縱派到定襄擔任太守。義縱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嚴厲的.措施。他從在監(jiān)獄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輕判并且有私自解脫桎梏行為的犯人,從重判決,斬首示眾;同時,將二百多名私自到監(jiān)獄探望這些重犯并幫助他們逃跑的人一并斬首。
這件事在定襄地區(q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大家都在議論義縱一天殺死四百多人這件事。此時雖然天氣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卻心驚膽戰(zhàn),渾身發(fā)抖。那些過去有過犯罪行為的人,從此之后便老實多了。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這個成語,形容非常恐懼的心情。栗,戰(zhàn)栗,顫抖。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7
1、割肚牽腸
蜀后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蠻王孟獲聯(lián)合金環(huán)三洞兵馬反叛,建寧三郡也歸附了孟獲,永昌危急。
為了平息后方的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首先用離間之計平息了建寧三郡的叛亂,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將之法破了三洞人馬。最后誘敵設(shè)伏,在錦帶山活捉了孟獲。諸葛亮讓戰(zhàn)俘們吃飽飯,然后全部釋放,說:“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靠在門上等著你們呢;如果聽說戰(zhàn)敗了,一定會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你們都回去吧!敝T葛亮又問孟獲:“你今天被捉,心服嗎?”孟獲說:“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計,怎么會服!你放我回去,讓我整頓軍馬,來決一死戰(zhàn);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敝T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牽腸”形容非常牽掛,很不放心。
2、河清海晏
天竺國下郡的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時卻被人偷了。八戒說:“定是這伙鐵匠偷的!快拿出來!略遲了些兒,就都打死!”鐵匠們說:“我們連日辛苦,夜間睡著,到了天明起來,就不見了。而且我們是凡人,怎么拿得動?希望爺爺饒命!”國王說:“這城里軍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師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須賴鐵匠。我只問殿下:你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頭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說洞內(nèi)有仙,有人說有妖。我們不知到底是什么!薄瓕O悟空三人經(jīng)過苦戰(zhàn),收降了九頭獅子精,奪回了兵器。
國王大開素宴答謝唐僧一行,又將獅子肉分與百姓瞻仰。王子說:“感謝神僧施展法力,掃蕩了妖邪,除了后患,現(xiàn)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黃河水清了,大海平靜了,比喻天下太平。
3、不拘一格
龔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龔自珍的年代,清朝開始急速衰敗,貧富兩極分化,社會問題叢生,危機四伏。龔自珍主張移民屯墾新疆,以發(fā)展西部經(jīng)濟、鞏固邊防(《西域置行省議》);給林則徐寫信,希望禁絕毒品。道光十九年,正是毒品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夕,由于得罪了軍機大臣穆彰阿,龔自珍不得不棄官離京南行。
龔自珍南行路過鎮(zhèn)江時,但見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抬著玉皇、風神、雷神在虔誠的祭拜。這時,有人認出了龔自珍。一位道士馬上懇請龔自珍寫篇祭文,龔自珍揮筆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保ù笠猓褐腥A倚仗風雷般的變革才會有生機,這般死氣沉沉確實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來,不要拘泥于常規(guī),賜給我們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一個格局。
4、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lǐng),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眳蚊烧f軍務(wù)繁忙沒有時間,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jīng)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wù)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眳蚊捎谑情_始利用空余時間讀書。
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qū)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于是魯肅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xiàn)在將軍重任在身,要與關(guān)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呂蒙說:“現(xiàn)在吳蜀雖然結(jié)成了聯(lián)盟,但關(guān)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shù)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5、回天之力
張玄素任景州錄事參軍時,唐太宗召見他,詢問他為政之道。張玄素說:“隋煬帝喜歡專斷大小事務(wù),不信任大臣,以一個人的智慧來決斷天下的事,最終走向了滅亡!陛下要是能夠謹慎選擇大臣,觀察和考核他們的政績而加以賞罰,何必憂慮國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觀察到隋末戰(zhàn)亂不止,其實真正想奪取天下的`不過就那十幾個人,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數(shù)都是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鄉(xiāng),等待著歸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為什么作亂,只是人君不會安撫而已!”太宗就擢升他為侍御史。
貞觀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說:“我曾經(jīng)見過隋朝修宮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兩千人拉一根大木,鐵做的車轂走不了幾里就壞了,需要幾百人抬著備用的車轂跟著,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從前阿房宮修成了,秦朝就滅亡了;章華宮修成了,楚國也衰敗了;乾陽殿完工了,隋朝也解體了,F(xiàn)在我們國力不及隋朝,百姓剛剛遭受戰(zhàn)亂──我恐怕陛下的過錯比隋煬帝還大。”太宗說:“你說我還不如隋煬帝了嗎?”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說:“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6、倚門倚閭
王孫賈15歲被召進王宮當齊王的侍臣。王孫賈的母親很愛王孫賈,每當他入朝,母親總要再三叮囑他早些回來。如果他回家晚了,母親就會焦急的倚在門口等他回來。
公元前284年,燕國的軍隊很快攻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倉惶出逃,這天王孫賈沒有在齊王身邊,聽說齊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尋,沒有找到齊王,只得回家了。他母親見了,問他:“燕兵來了,你為何不保護齊王?”王孫賈說:“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彼赣H非常生氣,說:“你每天回來晚了,我都會倚在家門口等你。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兒了,那你還回家干什么!”王孫賈聽后,很慚愧,馬上離家去打聽齊王下落。
“倚門倚閭”比喻長輩對子女的盼望和愛護。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8
【成語】: 風燭殘年
【拼音】: fēng zhú cán nián
【解釋】: 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語故事】:
劉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聰敏,寫了一手好文章,并且肯下功夫讀書,著作有“靜修集”和“四書集義精要”等著名的書。他幼年時父親就死了,一向?qū)δ赣H很孝順;長大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贊善大夫。后來因為母親生病,才辭去官職,返回家鄉(xiāng)侍奉母親。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卻不愿意再去了。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放棄這個做官的機會呢?他回答說:“我的母親已經(jīng)九十歲了,就好象是㈱風中殘燭﹞,朝不保夕,我怎么可以遠行,去貪圖那些榮華富貴呢?”
這句“風中殘燭”本來是比喻風中燒殘的'蠟燭,很容易熄滅的意思;一般人就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例如,隔壁的老奶奶最近經(jīng)常生病,猶如“風中殘燭”。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例如在商場上,可以這么說:“最近商場的景氣不好,這家公司經(jīng)常入不敷出,猶如“風中殘燭”,不知還能維持多久?”另外,“風中殘燭”也可以叫做“風前之燭”或者是“風燭殘年”。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9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此刻有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但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仿佛真的'有了老虎了。此刻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那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期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明白!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后世人引申這故事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能夠掩蓋真相的意思。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0
仙人指路
成語仙人指路是什么意思呢?相傳很早以前,一位神童因為科場失意,終昏倒路邊,奄奄一息。后來經(jīng)過仙人指路,又會有如何的遭遇。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jīng)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nóng)、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彼仡^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鄙裢胄虐胍,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里發(fā)出聲音:“踏遍黃山?jīng)]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yè),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痹谌藙偻け毙幸还锏氖鍢蜓鲆,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1
【成語】: 刮目相看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釋】: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語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國東吳軍師魯肅之口。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zhàn),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quán)的啟發(fā)下,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fā)憤讀書,越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領(lǐng)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lǐng)兵經(jīng)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shè)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guān)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xiàn)在吳蜀雖然結(jié)盟聯(lián)好,但關(guān)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zhàn)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2
【成語】: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
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实劬鸵赃@件事來問柳公權(quán):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quán)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quán)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quán)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懷疑。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3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有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儀的表現(xiàn)啊!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yǔ),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們會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衛(wèi)國國君就賜他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作為他的謚號!
后來人們常用“不恥下問”來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恥,以為恥辱。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4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釜是鍋;舟是船。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戰(zhàn)。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把兵帶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停滯不進。項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巨鹿,與被圍趙軍來個里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于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diào)遣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殺。與此同時,宋義又邀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卻忍饑挨餓。
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勾結(jié)齊國反楚,楚王有密令殺他。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把殺宋義的事及原因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他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震驚了楚國,并在各國有了威名。他隨即派出兩名將軍,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巨鹿。在獲悉取得小勝并接到增援的請求后,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9次激戰(zhàn),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巨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這之前,來援助趙國的各路諸侯雖然有幾路軍隊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楚軍的拚死決戰(zhàn)并取得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從此,項羽率領(lǐng)的軍隊成了當時反秦力量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拚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項羽也成了當時農(nóng)民起義軍的著名領(lǐng)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劉邦的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tǒng)治。
堅壁清野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zhèn)壓黃巾軍占領(lǐng)了兗(yǎn)州地區(qū)后,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guān)中,光武帝劉秀據(jù)有河內(nèi),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jù)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yè)。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彼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jié),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御工事,轉(zhuǎn)移全部的物資,一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zhàn)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后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jù)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墻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zhuǎn)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yōu)勢之敵的一種作戰(zhàn)方法。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云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余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nóng);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nóng)。他倆原來并不認識,現(xiàn)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并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后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伙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xié)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lǐng),一下子就把大澤鄉(xiāng)占領(lǐng)了。大澤鄉(xiāng)的農(nóng)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lǐng)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lǐng)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lǐng)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lǐng)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quán)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shù)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shù)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diào)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zhàn)鼓齊鳴,戰(zhàn)旗飄揚,戰(zhàn)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lǐng)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yè)進發(fā)。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xiàn)在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jié)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lǐng)下,直沖向吳都建業(yè),不久就攻占建業(yè)滅了吳國。晉武帝統(tǒng)一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xù)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xù)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后路。他帶領(lǐng)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jù)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xiàn)在退回去等于兩關(guān)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于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jīng)拿定,當務(wù)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lǐng)。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fā),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5
鑿壁借光的故事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家里很窮,白天必須干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說:“既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xiàn)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敝魅吮凰木袼袆,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鑿壁借光的啟示
由于匡衡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nèi)心非常痛苦。我們要學習鑿壁借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好學的恒心與毅力。對于現(xiàn)代的孩子可是非常幸福的,人人都學平等的機會,你們要多珍惜學習的機會,因為學習才能豐富你的人生。
鑿壁借光擴展
【原文】:匡衡乃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含義】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huán)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
【同義】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鑿壁借光
【反義】不學無術(shù)、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示例】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沒有鑿壁偷光、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中國古代成語故事02-24
經(jīng)典中國古代成語故事20篇07-20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15篇08-01
中國古代精選諺語08-08
中國古代經(jīng)典燈謎09-07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7
成語故事07-22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18
成語故事精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