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的成語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成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嘴唇的成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鴟目虎吻 鴟:鷂鷹,一種猛禽;吻:嘴唇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
出處:《漢書·王莽傳中》:“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
齒白唇紅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出處: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唇齒相依 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處:《三國志·魏書·鮑勛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唇齒之邦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與共。
出處:《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唇紅齒白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處: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頭破。形容說話太多,費盡唇舌。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焦唇干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百姓!
唇揭齒寒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同“唇亡齒寒”。
唇竭齒寒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出處:《莊子·篋》:“故曰,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唇亡齒寒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輔車唇齒 輔:嘴旁頰骨。車:牙床,即牙床骨。頰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齒。指相互依存的雙方。
出處:語出《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彼^‘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膏唇試舌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話說出來。
出處:《后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膏唇拭舌 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頭。形容用盡語言之所能以打動人心。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鼓唇弄舌 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游說。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而胥吏衙役輩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賊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鼓舌揚唇 轉動舌頭,張開嘴唇。形容開口說唱。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揚唇,唱一年家春盡一年家春!
鼓舌搖唇 鼓動嘴唇,搖動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亦泛指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出處:元·高文秀《誶范叔》第二折:“幾時行通利方,憑著咱鼓舌搖唇,立取他封侯拜將!
口燥唇干 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出處: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歃血為盟 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舌敝唇焦 敝:破碎;焦:干枯。說話說得舌頭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費盡了唇舌。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焦唇干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百姓!
舐癰吮痔 舐:舔;癰:毒瘡;吮:聚攏嘴唇來吸。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吮癰舐痔 吮:聚攏嘴唇來吸;癰:毒瘡;舐:舔。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挑唇料嘴 搖動嘴唇。指吵嘴,爭吵。同“挑牙料唇”。
出處: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辨別個誰是誰非。”
挑牙料唇 搖動嘴唇。指吵嘴,爭吵。
出處: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尋爭覓釁。”
椎牛歃血 古時聚眾盟誓,殺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誠意。
【嘴唇的成語】相關文章:
冬季嘴唇的護理方法07-27
冬季護理嘴唇的方法07-28
嘴唇發紫什么原因10-14
冬季如何護理寶寶嘴唇10-12
嘴唇厚怎么化妝好看10-07
嘴唇發黑是什么原因08-30
嘴唇干裂脫皮怎么辦11-06
冬季嘴唇干裂怎么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