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典故作文 篇1
梁上君子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么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后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梁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里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后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后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梁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為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著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后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一個大家都稱贊的好青年!后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梁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成語典故作文 篇2
出人頭地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后,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么,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于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后,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為第一。由于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
成語典故作文 篇3
半夜雞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學雞叫,然后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干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獨自躲在大車后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后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里睡覺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里,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著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并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著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成語典故作文 篇4
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通暢用來形容人善于辯論,據理力爭。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
后來,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番后,勉強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后,他和同行的19個人談論起天下大事,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結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
毛遂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卻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軍再多也沒有用。”
接著,毛遂義正詞嚴地從歷史到現實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系…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樣,聯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后,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他說:“我今后再也不敢談論識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成語典故作文 篇5
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F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作文 篇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一位多么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后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于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典故作文 篇7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馑际钦f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成語典故作文 篇8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F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成語典故作文 篇9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處理,趙威后是一個很能干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趙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趙威后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后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后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10篇12-21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八篇12-15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6篇12-11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錦集7篇12-07
【精華】成語典故作文錦集6篇11-23
實用的成語典故作文錦集6篇12-24
【精華】成語典故作文錦集七篇12-16
【精華】成語典故作文錦集十篇12-10
實用的成語典故作文錦集9篇12-08
實用的成語典故作文錦集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