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成語典故
病入膏肓成語典故1
“病入膏育”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至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后,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 闭f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成語典故2
古人認為在心之下有小塊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認為膏肓之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F代醫學認為“膏肓”就是指心臟,“病入膏肓”即是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病癥。典出《左傳·成公十年》:“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這個典故說的是: 春秋時代,晉國國君晉景公夢見大鬼,嚇得生重病,便派人去秦國請醫生。秦桓公就派了著名的醫生緩前去為景公治病。這時,晉景公又夢見兩個小孩子在說話。一個說:“緩的確是個好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而我們又往哪里逃呢?”另一個說:“我們就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他就沒辦法了!本彽搅藭x國,給晉景公診脈后,沉思半晌,對他說:“這病沒法治了,它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灸攻,攻不到;用針刺,刺不到;吃藥更不行,實在無能為力了!”晉景公聯想到夢中所見,很佩服緩的診斷。
“病入膏肓”即由這一典故而來,指病勢嚴重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亦比喻事情嚴重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又因晉景公病中夢見兩個孩童,古稱“豎子”,后人因此把生病也稱作“二豎為虐”。
【病入膏肓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2篇)12-29
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2篇12-25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成語典故:別開生面01-17
關于智謀歷史成語典故12-17
杯酒釋兵權的成語典故12-17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