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余力的成語典故
不遺余力的成語典故1
“不遺余力”這則成語的遺是:留;余力:沒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趙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擊敗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乘機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
趙王連忙召來大將樓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對策,說:“長平一戰,我們吃了敗仗,我想帶領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看怎樣?”
“這樣做沒用,還是派親信使臣去講和為好。”樓昌說。
虞卿不同意樓昌的主張,問趙王說:“大王,這次秦國究竟是想消滅我們趙國軍隊呢,還是打一打就回去?”
不遺余力的成語典故2
不遺余力
秦國發兵攻打趙國,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擺開了戰場。擔趙軍抵擋不住秦兵,連連潰敗。怎么辦呢?趙王召來大臣樓昌和虞卿商議對策。趙王說:
“長平戰事,我們不勝,新近又戰死一員都尉。我想再增派軍隊往長平去抵擋秦兵,你們的看法如何?”
樓昌說:“再增派軍隊也沒用。不如派大使到秦國去求和。不然,我們的軍隊將會徹底被秦兵消滅!
但虞卿不同意樓昌的見解。他說:
“我看現在不必去求和。主張求和的人,總是強調“不求和,必破”。其實,未必是這樣。大王,你說,秦國攻打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消滅我們軍隊呢?”
趙王說:“是!秦國不遺余力,看來是定要消滅我們的部隊才甘心!”
虞卿說:“就按大王說的,秦國要消滅我們軍隊,我們應該去求和,現在也不能派大使到秦國去。請聽我的話,先派使者帶著寶物去贈送給楚國和魏國。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趙國贈送的寶物,便一定會高興地接納我們的使者。一旦我們的使者進入楚國和魏國,秦王必定會懷疑天下人要聯合起來對秦,因而感到惶恐。那時,和談就好進行了!
可是趙王不以為然,終于沒有接受虞卿的意見。
不久,趙王派鄭朱為特使,到秦國去求和。鄭朱走后,趙王又召來虞卿,問道:“我已派鄭朱到秦國去和談,您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說:
“和談不會成功。但這樣一來,趙國的軍隊很可能為秦國所破滅。這是因為,鄭朱是我們趙國的一位顯貴的人物。他到了秦國,秦王以及應侯范睢一定會借機宣揚他們的勝利。天下的諸侯也一定向秦國祝賀。而楚、魏兩國以為我們跟秦和談了,也不會派兵來援助了。在這種情況下和秦國和談,秦國的條件一定會很高。如果我們應允,秦國是一定不肯讓步的。所以我說,和談不一定能成功!
果然,鄭朱一到秦國,秦王和應侯范睢便借鄭朱的到來向天下揚言說他們攻打趙國取得了勝利。還說,秦國終于不肯與趙國和談。
隨之,長平之戰爆發,趙國潰不成軍,趙國的京都邯鄲也被秦兵包圍了。
結果,趙王割了六縣送給秦國作為求和條件,秦兵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圍攻。事后,虞卿問趙王說:
“秦兵不圍困邯鄲了。您以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還是他們的力量能持續下去,因割了六縣給他們才撤退的呢?”
趙王說:
“秦國部隊攻打我們是不遺余力的,我看也許是因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
虞卿說:“是的.,秦國以它的力量擊他所不能取得的,結果,搞得疲憊不堪而退兵?墒悄忠运牧α克荒艿玫降姆钏徒o它,這無疑是幫助對方來攻擊自己啊”我看明年秦國還會再來攻打我們的。到那個時候,哈哈,我們也許就可能無可救藥了!
虞卿一席話,引起了趙王的深思。
后來,趙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話說給一個名子叫做趙郝的臣子去聽。對于虞卿的話,那趙郝很不以為然,說道:
“虞卿說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嗎?六座縣城不過像彈丸之地,F在不割讓給秦國的話,秦國可能明年還要來攻打我們趙國,到那時候恐怕還得割讓土地去求和呀!”
聽了趙郝的話,趙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不遺余力的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杯酒釋兵權的成語典故12-17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12-17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成語高山流水的典故12-18
望梅止渴的成語典故12-18
有關忠義的成語典故盤點12-17
成語典故:別開生面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