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地震小常識
1:防震小常識
1.地震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生前出現的異,F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應急要點
○發生有感地震后,室內人員在震發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定。
3.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實。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2.房子防震指標:
《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設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注:1建筑場地為Ⅰ類時,除6度外可按表內降低一度所對應的抗震等級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相應的計算要求不應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時,應允許結合房屋不規則程度及場地、地基條件確定抗震等級;
3 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中,抗震墻加強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應允許按抗震墻結構確定其抗震等級。
6.1.3 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抗震墻結構,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適當增加。
2 裙房與主樓相連,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外,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層及相鄰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裙房與主樓分離時,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
3 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
4 抗震設防類別為甲、乙、丁類的建筑,應按本規范第3.1.3條規定和表6.1.2確定抗震等級;其中8度乙類建筑高度超過表6.1.2規定的范圍時,應經專門研究采取比一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4 砌體結構、排架無抗震等級;
5 應注意規范中對抗震等級的.調整(特別是高規)
3.教你如何自救與互救:
在地震發生時,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救了自己的同時才可以去幫助他人,這里就教教大家具體的如何自救與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壓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自救原則包括:
--要盡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
--盡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采取脫險行動。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一時無法脫險,要盡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
--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墻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后遠”;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后難”;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后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找尋被壓埋的人。
為了大家的自身安全,多點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處理一些應急情況的發生。
【預防地震小常識】相關文章:
做飯的小常識04-29
留學的小常識04-29
洗臉的小常識04-29
旅游的小常識04-29
安全相關小常識01-02
接待禮儀小常識04-18
地震基本常識01-27
小學地震活動總結01-04
立夏的養生小常識05-02
校園環保的小常識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