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識
什么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什么是板塊構造,它與地震活動有關嗎?
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約100千米范圍的巖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連在一起的雞蛋殼,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稱為板塊,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漂浮”、運移,有的板塊會俯沖到地幔內數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塊有六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另外還有一些較小的板塊,如菲律賓板塊等。
把世界地震分布與全球板塊分布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兩者非常吻合。據統計,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僅有15%的地震與板塊邊界的關系不那么明顯。這就說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地震?
廣義地說,地震是地球表層的震動;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全球每年發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這樣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一兩次。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地震按震級大小可分為幾類?
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的三個基本參數是什么?
地震的三個基本參數是發震時刻、地點和震級。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地震烈度,簡稱為烈度。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和地基條件等有關。
震源深度對震中烈度有影響嗎?
震源深度對地震的破壞程度影響很大。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造成的破壞越重。據統計,當震源深度從20千米減小到10千米,或從10千米減小到5千米時,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級并不太高,但破壞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地震與海嘯的關系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有時浪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墻”內含極大能量,它以極快的速度運動,沖上陸地后會造成巨大破壞。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就沖擊了整個太平洋。
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數海底地震發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海嘯。
此外,地震海嘯的產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比淺水區更易產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為錯動時,不會產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
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地震常識】相關文章:
地震小常識08-08
地震應急小常識08-08
地震預防小常識08-08
預防地震小常識-遇到地震如何自救08-08
地震常識培訓心得體會03-31
小學生地震小常識大全08-10
大班安全常識教案“地震來了怎么辦”08-01
調酒的常識有哪些-調酒常識08-29
工作職場禮儀常識-禮儀常識12-31
地震的說說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