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要記住的8個常識
夏季到了,人們常常出現食欲不佳,全身乏力,精神虛脫的癥狀,那您知道該怎么去解決這些夏季的健康小常識的問題嗎?今天就讓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夏季養生小常識哦,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1、多喝水
我們每個人每天要喝到七八杯白開水,在喝水的同時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蜂蜜一起喝。因為在夏天人的體能消耗特別快,再加上食欲再不好,所以和蜂蜜一同喝還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缺失的能量。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像蜂蜜水、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2、養陽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在炎熱夏季,有大部分的人都會患上空調病,因為現在的人們白天夜里都是開著空調工作或者休息,室內外溫差特別的大,都是可以達到十幾度的,再加上大量吃冰品冷飲,人們一定會傷陽氣。
因此,要注意居住環境不要過于潮濕,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3、飲食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
甘涼清潤的食物
小麥、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馬鈴薯、白菜、萵苣、龍須菜、菠菜、冬瓜、西瓜等。
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
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包括菠菜、雞蛋、蘋果、牛奶、葡萄、西紅柿、胡蘿卜、蓮子、藕、茭白、蛤蜊、桑椹,鯽魚、鰱魚、鵝肉、青魚、大麥粉等,這些都是可以健脾養胃、滋陰補氣。
祛暑利濕、清熱解毒的食物
綠豆、蠶豆、赤小豆、黃豆、生蘿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薺、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甜瓜、苦瓜、菊花、荷葉、茶水等。
4、補鉀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
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
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5、熱毛巾擦身
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6、洗熱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
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7、熱水洗腳
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古人云:“睡前洗腳,勝似補藥。”
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后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8、喝熱茶
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夏季養生之睡眠篇
保持床鋪整潔
夏天炎熱,易生菌,保持床鋪整潔不但可使人有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而且還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
注意寢室的溫度、濕度
一般舒適的溫度為20-23℃,相對濕度50%-70%為佳。
20℃以下會使人有寒冷的感覺,而超過23℃,會使人有熱的感覺,表現為難以入睡,甚至掀開被子。另外寢室的通風要好。
注意選用臥具
臥具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特別大,床和被子要軟硬適當。在所有臥具中,枕頭、涼席的作用舉足輕重。
枕頭不宜太高,在炎熱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頭會使頭頸長痱子,汗水浸濕枕頭沒有及時洗凈晾曬,汗臭霉臭味會使人昏頭昏腦。
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木植物精細編織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國特有的瓷竹、毛竹為原料制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制作的涼枕。
午睡
對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說,適時的午睡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在半小時左右,不要過長。
夏季養生之飲食篇料
多吃瓜類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多吃涼性蔬菜
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瓜類蔬菜除南瓜屬溫性外,其余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屬于涼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屬于涼性蔬菜。
【夏季養生要記住的8個常識】相關文章:
「中醫養生」夏季保健養生小常識11-15
女生夏季養生保健常識08-21
2017夏季養生保健常識11-09
最新夏季養生保健常識10-30
中醫夏季養生常識201711-12
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11-10
2017夏季健康飲食養生常識08-07
夏季養生保健基本常識08-21
2017年夏季養生保健常識11-02
中醫夏季保健養生小常識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