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什么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呢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這是大家對平年和閏年的總結,如果能理解這句話那么,也就能知道哪一年是閏年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什么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呢,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閏年的判斷方法
歷閏年判定遵循的規律為: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公歷閏年的簡單計算方法(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年份即為閏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詳情如下:
閏年(leap year),指在公歷(格里歷)或夏歷中有閏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國舊歷農歷中有閏月的年份。
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 year)。公歷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 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把這一天加于2月末(2月29日),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 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經過四百年就會多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規定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為平年,2000年為閏年。閏年的計算,歸結起來就是通常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千年不閏,四千年再閏;萬年不閏,五十萬年再閏。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公歷是根據羅馬人的"儒略歷"改編而得。
由于當時沒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問題,從公元前46年,到16世紀,一共累計多出了10天。為此,當時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將1582年10月5日人為規定為10月15日。并開始了新閏年規定。此后,平均每年長度為365.2425天,約4年出現1天的偏差。
夏歷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個朔望月短0.3671日,為使每月初一與月朔相合,規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這一年的歷年有355日,即為閏年。中國舊歷農歷作為陰陽歷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平年比一回歸年少約11天。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為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為閏年。
公元前8年,凱撒的侄兒奧古斯都又對儒略歷作為調整。儒略歷分一年為十二個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共366日。這樣,儒略歷歷年平均長度便是365.25日,同回歸年長度365.2422日相差0.7078日,400年約差3日。從實施儒略歷到十六世紀末期,累差約為10日。為了消除了這個差數,教皇格里高利(一譯格雷果里)十三世把儒略歷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為10月15日,中間消去10天;同時還修改了儒略歷置閏法則:能被4除盡的年份仍然為閏年,但對世紀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為閏年。這樣,400年中只有97個閏年,比原來減少三個,使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歸年的長度。經過這樣修改的儒略歷叫格里高利歷,亦稱格里歷。格里歷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二十世紀初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歷。中國于1912年開始采用公歷,但當時仍用中華民國紀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采用公歷紀年。
從1897年一直到1904年才有一個閏年,這真的和“四年一閏”是矛盾的嗎?我又和幾名老師在一起交流、討論并且上網查找發現:“四年一閏”是加上了整整一天,其實我們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1天。所以,到公元正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也稱“百年不
閏”。 可是這樣又多抵消了5小時16分40秒,400年就多抵消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就是一天。所以,公歷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四百的倍數才是閏年,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
為什么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呢?
一般情況下,公歷紀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是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閏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
平年是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是366天,二月為29天。閏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閏年多出的一天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教師應該了解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知道一年是地球繞太陽旋轉(也稱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而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
為了方便,我們把平年按365天計算,實際上就少算了5小時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時15分4秒,也就是說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規定了一個閏年,把這一天加在閏年的二月,以補上少算的時間,也稱為"四年一閏"。
根據上面的敘述,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但時間并不是整整24小時,所以四年一閏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稱為"百年不閏"。
按上面百年不閏的計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時16分40秒,這樣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數時,這一年又是閏年,稱為"四百年又閏"。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閏年,2100年就不是閏年。
同樣道理,"四百年又閏"實際上又虧了2小時53分20秒,經過八個四百年(3200年),又要虧23小時6分40秒。因此,當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數時,還要減去一閏(也就是說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閏年)。這樣,交叉地計算閏年,與公轉的實際時間,誤差就很微小了。
閏年的判定方法
1、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2001年不是閏年);
2、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3、對于數值很大的年份:這年如果能被3200整除,并且能被172800整除則是閏年。如172800年是閏年,86400年不是閏年(因為雖然能被3200整除,但不能被172800整除)。
農歷閏月是怎么回事?
在我國有農歷歷法,在農歷歷法中有“閏月”的說法,那么,農歷中的閏月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用?
我們古代使用的歷法(夏歷、農歷),是拿月亮做參照定月份的,但是年又是參照太陽設定的,這樣中間就出現了問題。
按照農歷,一個月只有29天或30天,月亮盈虧晦朔,一個周期近地點時是三十天,遠地點時是二十九天,平均是二十九天多一點。
一年加起來是三百五十四天,與太陽歷算的三百六十五天,差了十一天,這就是“閏馀”。
因此,“閏”字的本義就是多余,而中國的農歷,兩年或三年,需要加一個月,所加的這個月便稱“閏月”。如1984年鼠年的農歷中,有兩個十月,通常稱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閏月)。農歷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于公歷同一時間。
【為什么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呢】相關文章:
少年閏土教案05-19
《少年閏土》說課稿08-17
少年閏土課件05-19
少年閏土教學實錄08-17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05-19
2023年閏年是閏幾月03-17
少年閏土的讀書筆記04-25
思佳客·閏中秋原文及賞析03-25
少年閏土中表現難過的句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