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歷史悠久,習俗眾多,更與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年清明節都是人們追思祭祖的日子,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祭祖的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也叫“拜山”
清明祭祀活動,有的地方稱之為“拜山”,有的地方稱為“掃墓”或“上墳”(“掃墳”), 把墓地安置在山上,故稱為“拜山”。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寄托哀思,長輩與晚輩回憶先人的過往故事,告誡晚輩常懷感恩之心。掃墓時,人們攜帶供品來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財帛”焚化,在墳墓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掃墓”時都要給先人墳上“掛錢”(將白紙按照一定的規則打好、理順,用竹竿或木棒系好插在墳上正中的凸出位置),以示后人還在。有歌曰“三月里是清明,手提白紙去掛墳,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生青。”
墳頭長草需修整
清明節“掃墓”,需要關注祖上墓地風水的變化。要清除墳上雜草、雜樹,若發現墳包有缺損,需添加新土或修補,墓碑上也要保持清潔。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須清除,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習俗認為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孕婦忌諱“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并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忌穿得大紅大紫
清明節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衣可穿紅色。
忌將“陰氣”帶回家
清明節“掃墓”要心態平和,要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區亂丟東西、亂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區吃東西,不要打鬧嬉笑。從墓地回來,建議先去人氣旺的大超市轉轉,之后再回家。人多的地方氣場旺,可以驅散心中的不良情緒,消除各種負面信息,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起來。傳統習裕規定,最好在下午3點前完成“掃墓”活動,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寒食節即清明節前一兩日。
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掃墓的目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霉運。
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一個身體正處于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于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說的難聽點就是邪靈上身,因為陰晦之物最喜氣運低迷的人,這種人缺乏人氣,容易侵犯。
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后,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全國各地清明吃什么?
歷史上的食品多數寓意深刻,種類也狠豐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寒食節的食品到現在大多已經失傳,但也有一些流傳至今。
浙江清明果
首先要說的就是我們大浙江的清明果。清明前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餡兒有豆腐干和著韭菜的,有熏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團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致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吃青團子
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糰各祭先,這首《吳門竹枝詞》詩說的就是人們在清明節吃冷食青團,并用紅藕、青團祭祀祖先。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又叫艾團,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是清明與寒食節時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
吃雞蛋
在我國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據相關專家介紹,清明吃雞蛋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專家稱,吃雞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順水沖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F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征圓圓滿滿。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里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征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于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螺螄
吃清明螺。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帶上水果食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供品擺放在墓地前面,將紙錢焚化,為墳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頭祭拜。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蕩秋千
秋千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漢代以后,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并流傳至今。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相關文章:
關于冬至的祭祖習俗11-21
關于冬至祭祖的習俗12-16
冬至各地祭祖的習俗11-14
冬至祭祖習俗的由來12-22
各地冬至祭祖習俗盤點10-24
春節祭祖的習俗11-09
清明節祭祖通知10-10
清明節祭祖通知11-10
清明節祭祖的諺語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