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貴州少數民族風俗年
貴州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百年來,貴州保存了千年不易的民俗風情。在這里,他們都以一種隆重而原始的方式過年:苗族的跳花節、舞龍噓花和蘆笙會;侗族的長桌宴、抬官人和斗牛斗雞。甚至在漢地已經消失的漢人過年風俗,在貴州一樣可以找到。如屯堡的地戲、隆里的花臉龍、九溪的迎春會、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族人過年遜色。以下是YJBYS小編搜羅的貴州少數民族風俗年,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侗族
侗族是一個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少數民族,各地侗族跟漢族一樣也過農歷新年,其隆重程度不遑多讓。在農歷年底,家家戶戶就紅紅火火忙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貼春聯等。不過侗族還有不少過年活動是該民族特有:例如祭薩、侗戲、長桌宴、行歌坐月和集體婚慶等活動。
初一至初七人神共娛過新年
春節到侗寨過年最精彩的節目要數祭薩,時間一般在農歷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期間,大部分侗寨會挑選在初一那天。薩歲是祭拜侗族崇拜的女英雄杏妮,相傳在一次與異族的沖突中,是杏妮拯救了侗族。后來被侗族作為神或祖母來供奉,逢年過節都要進行祭祀。就像漢族過年期間到祠堂拜祭祖宗一樣。
祭祀一般從上午10時左右開始,祭祀的內容主要是吃飯和踩歌堂。用參加祭祀的侗民的說法,即“陪祖母吃頓團年飯并在一起娛樂一下”。祭祀分三部分,先拜祭,再吃飯,最后踩歌堂。開始時先進行簡單儀式:由鬼師向圣母進行匯報并征求意見,然后由一位主祭者(寨佬)向圣母墳施供并進行祈禱,接就開始吃飯飲酒。到下午2點多吃飯結束后,就在圣母墳周圍踩歌堂。由寨佬領隊,年輕姑娘們身盛裝排成一隊,載歌載舞在寨子里游行一周。
侗戲粉墨登場唱大戲
跟漢族一樣侗族過年也喜歡看戲,在新春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侗戲開臺儀式,都會在大年初一晚上1點鐘,由戲師和幾個主要演員拜祭后開演。演出時間一般從上午開始,直到吃夜飯之后,新春演出都會在夜晚,方便戲班的小伙子們和姑娘們散戲后去“行歌坐月”。
二、苗族
黔東南這個苗族聚居的地方,其過年氛圍并不比漢族地區差。從初十開始,位于六枝特區的梭嘎長角苗跳花坡拉開過年狂歡的序幕,幾乎每天都有民俗活動。接正月十五臺江的舞龍噓花鬧元宵,到十六開始的舟溪甘囊香蘆笙會更是苗族過大年的高潮所在,節日上的斗牛、斗雞、賽馬等活動,向你展示一場生動精彩的視覺盛宴。
凱里舟溪每年正月十六至二十期間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甘囊香蘆笙會。
正月初七梭嘎跳花坡盤個美髻去跳花
六枝特區梭嘎鄉的苗族與貴州其他地方苗族有很大的區別,屬于苗族支系中的箐苗。“箐”,在當地漢方言中即“深山老林”之意。從字面上解釋就可以知道這一支系的苗族,屬于與世隔絕的部落。目前人口僅有5,000多人,有自己的語言,跟別的苗族不相通。這個支系在服飾上也與別的苗族不同,以婦女的頭飾尤為突出。頭上綁1.5至2尺的木制長角,然后用重約3至6公斤的女子歷代母系(比如母親、姥姥、太姥姥等最長可達5輩),每天梳發時掉下來的頭發摻黑麻毛線搓成辮子纏于木角上,再用白色帶子纏大髻,就像頭上頂一個碩大的“角”,所以箐苗又被稱為“長角苗”。據說箐苗大致在清朝初年遷到梭嘎一帶,當年吳三桂奉旨進剿今貴州西北一帶的水西宣慰使、彝族土司安坤,安氏大敗。許多依附其下的苗人為了躲避戰亂躲進六枝特區、織金縣與納雍縣三地交界處大山深處的森林中,以狩獵為生。苗人為了嚇唬林中野獸,他們將樹枝插在頭發上,后來慢慢演變為木角了。
正月初十,是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梭嘎鄉周邊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們紛紛盛裝打扮自己。匯聚在跳花場上,以歌舞狂歡過節。這一天是未婚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他們走村串寨尋找心上人。長角苗年輕男人拿竹制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伙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后就可以擇日成婚。
三、屯堡人
貴州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省份,其實漢族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已經定居貴州。這些在異地屯田戍守的江南漢民,除了把家眷帶來,還把當地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一并帶到貴州。幾百年來,屯堡的地區反而保存了漢地已經消失的過年風俗,如正月初九的九溪迎春會、十五元宵節隆里的花臉龍和十八的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地遜色,甚至更熱鬧,更原汁原味。
屯堡地戲是貴州安順地區農歷新年例牌節目,從正月初二一直跳到開春。
正月初九九溪迎春會各路神仙聚集
想在貴州感受地地道道的過年氣氛,就要來安順附近的屯堡地區。每年當地的屯堡人都會舉辦迎春會,舞龍舞獅、張燈結彩過大年。場面雖然算不上是特別壯觀,卻是真真切切地演繹六百年前漢族過年的真實場景。
屯堡人指的是600年前因戍邊屯田,而陸續來到貴州安順一帶生活定居的江南漢人。據史書記載,14世紀中葉,朱元璋平定天下一統中原之后,為了肅清盤踞在云南的元朝殘余勢力,任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領江南30萬大軍出征云貴高原。征戰結束后,為了鞏固西南邊疆的防御,明朝廷命令這些士兵攜家眷在黔中“屯田戍守”。如今屯堡人主要分布在安順二鋪、三鋪和舊州鎮,其文化延及安順、平壩、清鎮、鎮寧、長順等地,其中九溪是屯堡最大的村寨,而且居住最有代表性的屯堡居民,每年初九他們都會舉辦迎春會——抬亭子。
九溪迎春會上最隆重的活動是抬亭子,有點像香港長洲太平清醮的飄色巡游活動。
抬神仙去迎春
抬亭子是九溪屯堡在每年春節舉行的一項帶有宗教性質的大型迎春活動,有點像香港長州太平清醮的飄色巡游活動。九溪的抬亭子始于民國十八年(1929),由后街的一些老者組織舉辦。每年定于正月初九——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圣誕日舉行。以前亭子用生鐵成,由演員化妝成各路神仙,如玉皇大帝、觀音菩薩、閻羅王等等,固定在亭子的鐵桿上,抬巡行全村。后來,亭子的內容加入了很多戲劇角色,如水漫金山里的白素貞、呂布戲貂蟬等。這些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于亭子頂端。該活動建國后就停辦了,近年為發展旅游業,又重新舉辦。村委會為避免宣揚迷信,將其改名為迎春會。
地戲是屯堡人過年不可或缺的娛樂節目,任何一個賀年活動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迎春假面舞會屯堡地戲
在國外慶祝新年,都會舉辦假面化妝舞會。而在600多年前的屯堡人,在春節期間,一樣舉辦假面舞會——跳神(地戲)。屯堡人主要信奉壇神,春節的祭祀活動,以跳神(地戲)為主的。地戲班子在“神頭”的帶領下“玩新春”,先擺上香案獻祭,開箱請完臉子,然后才敲鑼打鼓的開場演出。演出時間從正月初二開跳,要跳半個月到一個月。地戲以村寨為演出單位。一般是一個村寨演一堂戲,跳一部書。少數大的村寨跳兩至三堂,演員都是地道的農民。他們以村寨門前或寨中空地為戲臺,以憨直拙樸、粗獷自然的露天演唱形式,表現《封神》、《楚漢相爭》、《三國》、《薛剛反唐》、《精忠傳》等中國古代忠義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
【貴州少數民族風俗年】相關文章:
少數民族有哪些茶俗-2017年少數民族茶俗知識「推薦」08-12
少數民族活動總結07-21
少數民族的女孩也堅強06-12
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匯總06-16
少數民族民風民俗資料03-04
2017貴州大學貴州錄取分數線09-18
貴州2017年薪酬調整方案08-06
2016年貴州中考志愿填報指南08-11
少數民族的端午節習俗06-25
中秋節少數民族習俗08-31